“问题解决式”课堂创新教学模式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huair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问题解决教学模式是我国现代教育中的重要议题,是迎合时代发展趋势以及素质教育发展要求的先进教学模式。因此,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利用问题解决式进行课堂教学模式创新成为教师的选择之一。本文对问题解决式课堂创新教学模式进行探究,旨在提高高中数学教学质量和效率。
  【关键词】问题解决式 课堂教学 创新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1-0138-02
  一、引言
  问题解决式教学模式诞生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由美国的教育学家提出。如今,其已经成为我国现代教育中的重要议题,已经被广泛运用于现代教学中,并且取得一定的成绩。
  在这种背景下,高中数学教学应该利用问题解决式对教学模式进行创新,达到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因此,如何有效开展问题解决教学模式、如何保证其质量和有效性成为众多教师不得不重视的问题。
  基于此,本文在此淺谈问题解决式课堂创新教学模式,以期能够为有关人士提供有益的参考与借鉴,并切实提高高中数学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二、以问题的提出为基础
  从本质上说,问题解决教学模式就是指以问题的解决作为课堂教学的核心。进一步说,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分析和探究问题并解决问题,并将其上升到实际应用的层次上,最后经过回顾反思,让学生能够发现新的问题。
  由此可以看出,问题解决教学模式是一个良好的循环,它不但能够更有效的完成教学任务,更能够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养成发现问题、思考问题的意识和习惯,帮助学生更好的发展与成长。
  其中,问题的提出是高中数学问题解决教学模式开展的前提和基础。这就需要教师在问题的设置方面花费精力,既要具有针对性,也要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能够引导学生主动的去探索问题的答案。
  一方面,教师提出的问题应该是课堂教学的中心,能够对教学内容起到关联作用,也就是能够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例如,在《对数与对数函数》的学习中,教师提出的问题可以是对数函数的图像具有什么样的特点。
  这就需要学生首先了解对数和对数函数的意义,并在此基础上探究对数函数图像的特点,最终能够引导学生运用函数图像解决实际问题。其中,根据这个问题,教师就能够合理的开展课堂教学,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另一方面,教师所提的问题应该能够引导学生主动进行探索。这就需要教师注重提问的艺术性,可以利用情景教学法,在特定的情景中进行提问以引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能够带着好奇心和探索欲进行主动的探究。
  三、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
  新课程标准中明确的指出要在教学过程中突出学生的主体性,也就是要让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主动参与到实践教学中,在探究和思考过程中建构知识并提高能力,而不再是被动的接受知识的灌输。
  在问题解决教学模式中,教师就必须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自主探究,以提出的问题为导向进行有针对性的自主探究性学习。在此过程中,教师就将课堂教学的时间交还给学生,让学生的主体性得到体现。此时,教师不但更好的完成了教学任务,还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达到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目的。
  此外,在问题解决教学模式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小组交流学习法提高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效率。当教师提出问题后就可以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小组,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探究。在小组交流的过程中,学生不但能够更高效率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同时还能够提高自身的交流能力,也能够吸收其他同学的思维方式,进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深化问题并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此外,在问题解决教学模式中,教师就应该在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基础上深化问题,使问题上升到实际的层次。这就需要教师对问题中涉及的知识理论进行梳理,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在此基础上,教师要将问题上升到实际的层次,让学生对实际的问题进行思考和解答。
  在此过程中,教师才能够让学生将所学到的理论知识通过实际问题进行提炼,进而帮助学生进行巩固,并将其转换为学生的数学能力。
  此外,教师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简单地说,在将问题上升到实际层次的同时,教师就应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的意识和习惯。因此,教师就可以在深化问题时进行生活情景化的创设,将数学问题还原到学生的现实生活中。此时,学生就能够在现实生活中不断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最终达到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目的。
  五、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最后,通过对问题解决教学模式的分析,可以看出,问题的提出是基础,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其中的核心与关键。
  在此基础上,教师是否可以将提出问题的任务逐步的交给学生来完成。当学生拥有足够的问题意识后,学生就能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的发现问题。此时,教师就引导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并引导大家进行探究和讨论。
  在此过程中,教师就将问题解决教学模式进行了升华,使其达到更高的层次。让学生提出问题,不但进一步体现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性,更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能够提高学生探究的动力,进而提高问题解决教学模式的质量和有效性。
  总的来说,问题解决教学模式是符合时代发展必然趋势的,也是迎合现代教育发展趋势的。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能够通过问题解决教学模式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率,也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对学生未来的成长与发展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同时,教师需要对该模式进行不断的完善,使其得到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韩永强. 高中数学问题解决教学研究——以函数教学为例[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3
  [2]沈征宇. 高中数学“问题解决式”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J].数学教学通讯,2014(06)
其他文献
合浦珠母贝(Pinctada fucata),是中国海水珍珠养殖的主要对象。在海水珍珠人工养殖过程中手术插入外套膜小片和人造珠核是非常重要的一步,与珍珠的产量和质量息息相关。插核手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1-0128-01  我国传统老师讲学生听的“满堂灌”的教学模式,要求老师应该对所学到知识点进行透彻的讲解,要求学生能够认真的听取老师的讲课,做好课堂笔记以便课后复习,全面的掌握所学的知识。传统的教学模式将学生的好奇心、创造能力和探究积极性给磨灭了,使培养出来的人才缺乏创新精神和能力。因此,为了青少年的教育,我
【摘要】根据学生的数学基础和思维能力,把学生分开层次进行教学,更能体现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有利于对学生进行个性化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因而能较好地提高数学教学效果。  【关键词】分层教学 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1-0134-01  目前素质教育正在全面推广,素质教育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数学教学要体现
游走类纤毛虫(mobilids)是一类常见寄生性缘毛类纤毛虫。基于口器结构特征,游走类纤毛虫作为一个目的系统地位隶属于缘毛亚纲中,而且被认为起源于缘毛亚纲另外一个目--固着目纤毛
【摘要】在我国现阶段教育事业的发展过程中,高中数学可以通过数形结合的教育思想提高学生们的数学成绩。也可以在教学的过程中将抽象化的数学概念转化为形象化的图形表示,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数形结合 高中数学 教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1-0136-01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改革,一些传统的教育手段已经不能满足高
【摘要】数学是高中的一门重要学科,对高中数学课堂中的教师教学进行思考和探索是非常有必要的。在我们的数学教学的过程中,为了最大限度的改变传统教师教学的思想和行为,一个重要的途径就是充分利用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这俩大资源,建立师生之间的协作互动。  【关键词】合作教学 高中数学 课堂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1-0137-02  1.合
【摘要】高中数学不仅在高考中占有非常高的比重,而且对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也是非常重要的学科,高中数学也因此成为了高中教学中的重点学科。在教学活动中,对于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一方面能够巩固学生对所学基础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另一方面还能发挥学生潜在的发散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从而实现高中数学教学的根本目的。以往的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的数学成绩不高就是因为学生的解题能力不够,在遇到问题时没
近年来,微生态制剂在水产养殖中得到广泛的应用,芽孢杆菌、光合细菌、乳酸杆菌等在调控水质方面作用效果明显,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除细菌外,微藻也是水体中重要的微生物,池塘中各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1-0139-01  数学计算能力是一项基本的数学能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计算教学所占的课时居于首位,是学生学好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的基础,为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我参与了内蒙古自治区“教与学”课题研究,在校领导的指导下,将子课题定为《如何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的研究》,通过两年的研究、实验
笛鲷属(Lutjanus)鱼类隶属鲈形目(PERCIFORMES)笛鲷科(Lutjanidae),大多为暖水性近底层肉食性鱼类,我国主要产于南海和东海南部,是南海重要的经济鱼类。近年来发现由于过度捕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