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dandanlidd1214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更是培养和造就一代新人的关键。创新要从小做起。小学创新教育要求做到三个层次,创新意识、创意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要求教师具有多方面综合的能力,才能引导学生更加积极主动的学习,教学相长,使课堂气氛和课外教学相结合,达到创新教育与知识教育的并行。
  【关键词】创新 小学语文 教育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创新不只是社会精英的专利,每个人只要具有创新意识和行为都能成功。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培养和造就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一代新人,是面向新世纪迎接知识经济挑战的需要,是当今世界竞争日趋激烈形势下增强综合国力的战略性选择。
  由此可见,发展、发挥、加强学生的创新潜力,有助于挖掘潜藏在学生身上的财富。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创新教育,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呢?
  一、改变传统教学模式,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营造氛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首先,要使学生打破学习是负担、是责任的束缚,对学习产生兴趣,自主的探索知识,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而不是传统的填鸭式教学。
  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是创新教育的开始。而和谐、活泼的气氛有助于学生的创新意识得到发展。专制、压抑的课堂氛围则给师生,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带来障碍。实现学生之间的教育互动,可以采取例如小组成员合作性活动为主体,教师仅是起到引导的作用。师生关系在其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首先必须以平等为基础。教师自身要把自己作为普通的一员置身于学生主体中,与学生和平相处,感情上会更融洽,心理上会更沟通。及时的表扬和鼓励常常能激发创新的兴趣,给学生以亲切咸。学生就要更愿意把自己的奇思妙相说给老师、同学听,创设美好情境的同时,如果把"微笑教学"的艺术带入课堂,让每个孩子都有一种美好的心境,创新意识就孕育在了这种心境之中。
  这期间还要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现在多媒体技术快速发展,计算机对教學起到辅助作用不容忽视。信息技术以其直观的形象,美妙地图画,艳丽的色彩,动听的音乐,充分展现语文美的因素,更能够激发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还包括一些其他的形式,不拘一格,让课堂的气氛活跃,这就要求教师具有更加综合的素质和能力。语文教师要让自己的感情飞扬于课堂,在课堂上就应该精神饱满,激情洋溢。以情表、以境染情、以读悟情,应充分发挥情感因素的积极作用,将情感教学的理念融入课堂,以快乐的心情走进课堂,并把这种快乐带给学生。
  另外,掌握整个课堂的进度也是必不可少的。对于教师而言就需要掌握系统的教育学、心理学知识,这也是对语文教师的基本素质要求之一。掌握学生的心理状态以适时调整课堂的气氛,控制整个课堂的节奏,而不是说活跃的气氛就是放纵。
  二、课外延伸,突破课本课堂对学生的束缚,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应用能力,培养创新思维
  陶行知先生曾指出,要培养儿童的创造能力,首先要解决儿童头脑、双手、嘴、空间和时间五个方面,唯有这样,儿童才能大胆地想象、大胆地思考;其双手才能在大脑的指挥下大胆地去干;才能大胆地提问,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才能接触自然、接触社会,拓展感性的视野,扩大认识的眼界,发掘内在的创造力;才能有时间去接受大自然和社会的宝贵知识,提高实践的能力。还学生以自由是创新教育的前提,教师必须突破课本课堂对学生的束缚,让学生感到学习是生活的需要而不是格外的负担。
  课堂教学是第一渠道,丰富多彩的语文学科的各种活动也是提高学生语文素质,全面提高学生能力的有效途径。积极开展语文实践活动、切实抓好课外这块阵地,通过各种活动去扩大知识领域,让学生接触大自然、接触社会,把课内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在课外得到有效的巩固和应用,从而形成各种技能技巧。也是学生科学精神、创新精神,乃至正确世界观逐步形成的过程。
  对于教师除了要求其具有较高的文学素养,还要掌握丰富的综合知识。在实践中能够更好的引导学生,从实践中潜移默化的渗透一些其他领域的知识,这就要求教师要有丰富的知识内涵,涉猎广泛,并且具有领导和掌握学生活动的能力。还要懂得适时放宽和收紧,有时故意让学生犯一些错误、走一些弯路,让其自己发现并改正比一味的指手画脚来的印象深刻。既让学生感受到自由学习的畅快,动手动脑相结合,也要保证学生的安全。
  三、培养创新能力
  敏锐的观察力、超常的思维力、丰富的想象力、非凡的记忆力是培养创新能力的四点基本要求。
  1、敏锐的观察力,是创造力的突出特点。要使学生达到上述要求,多看、多想、多练是必要的方法,可以培养学生独立观察能力。
  2、超常的思维能力,是创造能力的核心。语文的超常思维能力的特点是敢于质疑、善于解疑。学贵有疑,有疑而问,便是求知。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多给学生读书的机会,养成读、画、批、写的习惯。
  3、想象是创造的源泉。让学生掌握丰富的感性知识首先教师的感情要浓厚、丰富,语言要生动形象,摆脱定势,建立新表象的创造想象训练,以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培养不受制约、随意性的思考习惯,还可以从中获得自我意识和自信的满足。
  4、拥有良好的记忆力,才能掌握科学文化知识,积累丰富的经验,创造新的经验。教师要训练学生记忆迅速敏捷,记忆稳定持久,可以通过理解加快记忆,通过运用加深记忆。
  课堂上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集思广益,在学生讨论中碰撞出创新的火花。对学生的学习新方法、新见解、新思路要加以鼓励,对学生标新立异,异想天开要加以保护,对学生点点滴滴的创新都要重视。
  总之,小学进行创新教育是我国实施素质教育的重点,是关系到培养世纪人才的百年大计,不是一个简单而轻松的话题,更不能随着人的意愿一蹴而就。它涉及面广,需要社会各界与教育界的联动,更需要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付出长久不懈的努力,使我们的创新教育结出丰硕的成果。
其他文献
【摘要】"师生互动,共同发展"是新课程对课堂教学的定位,也是教师课堂教学新的价值取向。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巧妙地发挥师生教与学的互动,使课堂效益最优化。  【关键词】教学 互动 优化  目前,在小学阶段的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中,培养自尊、自强、自立、有独特个性、有创新精神的人才成了当前教育变革的一项新课题。因此,我结合教材训练重点,进行课堂互动教学法探讨,在培养学生能力方面收到较好效果。  互
【摘要:】语文课堂教学中有一种是师生互动产生强烈共鸣的情感体验,是"师生"、"生生"双向互动的结果, 这就是感动。感动源于互动,互动滋生感动。感动改变了过去旧的教学模式,感动也使得语文的教学变成了真切的情感体验,有助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关键字】:感动 语文 教学 作用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有一种是师生互动产生强烈共鸣的情感体验,是"师生"、"生生"双向互动的结果,这就是感
【内容摘要】针对目前作文教学存在的忽视学生的人文素质培养,作文缺乏个性化的语言,变成一种乏味的文字游戏的现实,我做了如下探索:一、拓寬作文命题的范围;二、拓展;选材空间;三、创设生动多样的写作形式,鼓励学生自主表达,积累生活素材;四、告别作文的假大空,让学生说真话,诉真情;五、优化作文评语,利用赏识性评语、协商式评语、情感式评语、激励性评语,促进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  【关键词】拓宽 拓展
目的:探讨Notch1、Notch3及Hes1在胃肠道间质瘤(GIST)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48例手术切除的原发性GIST组织标本以及48例GIST瘤旁胃肠组织标本,用免疫组化法检测Notch
摘要:教学有效性是现代化的教学理念,是实施素质教育的课堂实践。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过程中,如何实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高效呢?本文从学生的角度,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探讨了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策略,希望对第一线的语文教育工作者增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有所帮助。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课堂教学 有效性  有效教学是当前新课程改革的热点问题,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把更多的知识传授给学生,这
摘要:课堂是学生成长的足迹,新课标要求建立让师生情感共鸣、智慧碰撞、充满活力的语文课堂。教学中,师生情感交流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师生对教学内容的情感体验和师生之间的情感体验,而这种体验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关键词:语文教学 情感交流 构建师生互动  新一轮的课改,呼唤课堂的回归。应该从教师与学生相处的一点一滴做起。语文课堂情感交流就是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要求,恰当运
摘要:初中学语文教学必须教学生"具有现代语文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听说能力,具有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一言说之,即听说读写能力,即培养有语文素养的人。这就需要一个培养过程,即学习过程。由此可见,这个过程明显体现出逐步加深,互相联系的关系。  关键词:语文教学 互相联系 关系  在研究和处理事物时,把对象放在系统形式中加以考察,始终着重从要素与要素之间,系统与外部环境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