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对外科技交流是促进我国产业升级和提高技术研发水平的途径之一。我国的对外科技交流与合作经过多年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同时也遇到了不少问题。面对当前的金融危机,进一步探讨对外科技交流与合作这一课题,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本文首先简述了对外科技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在分析我国对外科技合作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促进我国对外科技交流与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科技交流,金融危机
[中图分类号]F0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646(2010)07-0054-02
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经济全球化发展的趋势不断加快,各国之间的经贸合作、科技交流等愈来愈频繁,可以说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可以独立于全球化发展的趋势之外。爆发于2007年底的美国次贷危机,在2008年可以说通过“蝴蝶效应”把这一危害的影响面进一步扩大,最终演变成了全球性的金融危机,绝大多数国家的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均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加入WTO以后。我国与西方发达国家的经贸合作和科技领域的合作项目也越来越多,这次金融危机的爆发给我们敲了一个警钟,就是在经济全球化不断加强的局面下,我们的经济、科技领域里的对外合作怎样才能做到效益的最大化,本文正是基于此,对如何做好境外科技交流的有关问题进行简单的分析和探讨。
一、加强国际科技交流合作的重要意义
在经济一体化和金融危机全球化发展的背景下,加强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成为全世界各国技术进步和共同应对危机的有力武器。虽然我国的实体经济在这次危机中并没有受到太大的影响,特别是2009年调查报告显示,经济正逐步的复苏,金融危机的影响正渐渐消退。但是,加强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对外科技合作已成为国际问合作的第二大领域;(2)建设创新性的国家和实现经济的新一轮高速发展也需要我们继续实施对外科技交流与合作;(3)对外科技交流合作可以充分利用国际资源,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改造服务;(4)加强对外科技交流与合作有利于促进外资项目在我国落户,既解决了劳动力的就业问题,也有力地带动了区域经济的发展。可见加强对外科技交流与合作可以有力地促进对外开放的成果。对于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也起到重要的作用。21世纪,科技国际化是科技发展的必然趋势,中国作为国际大家庭中的一员,对外科技交流也将进一步与国际化接轨。
二、对外科技交流与合作的现状
改革开放之前,中国对外科技交流与合作的重点基本上都放在与第三世界的国家的合作上,与美国、英国、法国等国家的科技合作和经贸合作基本上是完全封闭。1978年中国发展政策的转变,国际科技交流合作也随之放开。经过30多年的发展我国的国际科技合作发展十分迅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是,在引进西方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的同时,在很多项目上也陷入了困境。
1.政府间合作仍然占据主要地位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我国政府对于科技领域里的技术合作长期一来一直坚持政府为主导、积极引进的策略。合作初期,基本上是政府间合作为主,企业或者学术科研机构自行合作的案例并不多见。改革开放初期,这种策略有力地促进了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在经贸、金融、技术、科技领域里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政府为主导的合作模式已经不能够满足目前经济发展的需要。政府间合作加入了过多的政治色彩,使得参与方不能完全按照自己的战略进行合作,所以出现了很多项目只开花不结果的现象。另外,政府部门之间的合作往往投资较大、建设周期较长,很难在短时间内产生实效,所以在地方对外合作中并不能体现出应有的优势。
2.合作方式不能有效地整合国际资源
我国的对外科技合作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比较完善的发展模式,比如,技术贸易合作、召开国际科技合作会议、建立共同科研基地等等多种方式,这些合作的模式在促进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随着国际间合作形式的多样化,这些模式逐渐地显现出了对国际资源整合不利的缺陷,归根结底是没有建立完善规范的合作平台和合作机制。由于缺乏平台支撑,我国长期以来合作的对象主要是高新技术产业的技术市场,对于传统产业的技术市场重视不够,也缺乏相应地合作平台,这两个领域对于我国的经济发展又都是必要的,所以重视程度不一样导致了我国的国际问合作处于“一条腿走路”的模式,世界范围内的资源不能最大程度地利用;
3.科技人才缺乏
21世纪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人才是掌握科学技术的载体。从目前我国的对外合作来看,人才资源积累比较缺乏,尤其是地方政府在洽淡项目时,并没有属于自己的科技人才,往往是临时到各高校或者科研机构请专家进行评估。由于经济发展不平衡现象的存在,外来的和尚未必好念经。专家在各自领域里确实理论和实践知识都比较丰富,但是,专家们并不了解本地的经济和科技发展情况,短时期内作出的评估未必与当地经济发展相适应,这就导致了物力、财力的巨大浪费,更有甚者,在一些地区出现了中方合作机构上当受骗的现象,这都与人才的短缺十分不开的。加强对外科技合作与交流,必须进一步建立人才开发和激励机制,只有拥有了优秀的科技人才,在国际合作中才能做到“有利可图”。
三、加强对外科技交流的对策和建议
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对于我国的产业升级和技术提高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但是我们在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的时候,更应该积极地发挥自身的优势,扩大影响力,巩固合作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这就需要积极地采取措施以促进我国对外科技交流的发展:
1.把对外科技交流的重点放在产业合作上
自从开展国际合作以来,从中央到地方、再到企业等等各个层面上的国际科技交流基本上把重点都放在了研发上,纵然通过国际交流的平台、借助发达国家的科技水平,从根本上促进我国的技术研发水平是必要的,但是,由于前期控制不当,导致出现了很多为了研发而研发的项目。项目的科技水平和科技含量再高,要是不能转化为生产力,进而产生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那么可以说大多数情况下,这些科技合作都是失败的。随着国际间科技交流的不断向纵深发展,科技合作与交流几乎渗透到每一个领域。今后在国家宏观的调控下,应该继续放开对外科技合作的政策,使地方政府和企业能够按照自己的需要进行技术领域的合作与交流,这样一方面通国际合作实现了产学研为一体的合作方式,另一方面也大大地提高了中方合作企业或者合作机构的自主创新能力。比如,我们可以通过国际科技交流合作,探讨对我国重工业、制造业以及其它一些夕阳产业的技改项目实施的可能性,以 便能够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源利用率,产生更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2.正确区分科技合作和引进的关系
长期以来,我国的科技交流合作的认识一直停留在引进的层次上,所以大多数的科技交流与合作基本上变成了从国外合作方买进产品和技术。这种情况下,往往是我们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等资源,换来的却是对方已经淘汰很多年的设备或者过时的技术。如果确实需要引进对方该水平的设备,莫不如直接用交易的方式进行更为稳妥,以避免对方打着科技合作的幌子把一些淘汰的设备等卖到我们国家。经过改革开放以来30年的发展,我国的科技水平,尤其是在一些前沿的科技领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优势,甚至于在航空、高新技术上面我们已经走到了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的前面。只有正确地区分合作与引进的关系才能使我们在对外科技交流的过程中,占据主动,最大限度地维护我国企业和相关机构的利益。
3.实施“走出去”的战略开展国际合作新局面
我国的经济发展已经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成绩,一些产业的科技水平也位居世界的前列,适时地转变合作的方式,转变合作的思维是进一步加强国际科技交流与合作,提高我国影响力的重要举措。中国不再仅仅是技术和产品的进口国,很多产品已经遍及欧美市场和美国市场,比如,海尔电冰箱、电视机产品在欧美、亚洲、非洲等国家非常畅销,并且在多个国家建立了生产基地,可以说“Made in china”在国外已经具备了较大的知名度。可见,我国的一些企业在某些科技领域已经达到了世界的领先水平,加强国际科技合作交流,在科研领域和产业发展方面实施走出去的战略会进一步扩大品牌影响力。
4.国际合作要注重张弛有度
在实施国际合作与交流的过程中,如何做到使国家、企业和合作机构的利益最大化,这时我们进行国际合作与交流的第一出发点。由于经济体制不同、思维方式的不同,在合作过程中,应该结合我国的国情,在不同的阶段采取不同的合作方式、在不同的阶段选择不通国家的合作对象,比如,面对当前爆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我国企业、政府在对外科技交流合作的时候应该尽量选择日本等受金融危机影响较小的国家的合作机构进行合作,尽量避免与金融危机的发源地——美国合作;尽量加强实体经济领域的合作,减少虚拟经济领域的项目合作,这对于我国企业度过金融危机的“冬天”会起到积极的作用。
四、结论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使得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可以独立于国际问合作的影响之外。随着国际间合作的进一步加强,在新的发展形势下,我们应该进一步转变合作的观念、敢于寻求创新、发挥自身优势、完善合作机制,并结合经济发展现状,切实通过国际间科技合作有效地利用全球的科技资源为我国的经济发展服务。
[关键词]科技交流,金融危机
[中图分类号]F0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646(2010)07-0054-02
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经济全球化发展的趋势不断加快,各国之间的经贸合作、科技交流等愈来愈频繁,可以说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可以独立于全球化发展的趋势之外。爆发于2007年底的美国次贷危机,在2008年可以说通过“蝴蝶效应”把这一危害的影响面进一步扩大,最终演变成了全球性的金融危机,绝大多数国家的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均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加入WTO以后。我国与西方发达国家的经贸合作和科技领域的合作项目也越来越多,这次金融危机的爆发给我们敲了一个警钟,就是在经济全球化不断加强的局面下,我们的经济、科技领域里的对外合作怎样才能做到效益的最大化,本文正是基于此,对如何做好境外科技交流的有关问题进行简单的分析和探讨。
一、加强国际科技交流合作的重要意义
在经济一体化和金融危机全球化发展的背景下,加强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成为全世界各国技术进步和共同应对危机的有力武器。虽然我国的实体经济在这次危机中并没有受到太大的影响,特别是2009年调查报告显示,经济正逐步的复苏,金融危机的影响正渐渐消退。但是,加强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对外科技合作已成为国际问合作的第二大领域;(2)建设创新性的国家和实现经济的新一轮高速发展也需要我们继续实施对外科技交流与合作;(3)对外科技交流合作可以充分利用国际资源,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改造服务;(4)加强对外科技交流与合作有利于促进外资项目在我国落户,既解决了劳动力的就业问题,也有力地带动了区域经济的发展。可见加强对外科技交流与合作可以有力地促进对外开放的成果。对于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也起到重要的作用。21世纪,科技国际化是科技发展的必然趋势,中国作为国际大家庭中的一员,对外科技交流也将进一步与国际化接轨。
二、对外科技交流与合作的现状
改革开放之前,中国对外科技交流与合作的重点基本上都放在与第三世界的国家的合作上,与美国、英国、法国等国家的科技合作和经贸合作基本上是完全封闭。1978年中国发展政策的转变,国际科技交流合作也随之放开。经过30多年的发展我国的国际科技合作发展十分迅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是,在引进西方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的同时,在很多项目上也陷入了困境。
1.政府间合作仍然占据主要地位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我国政府对于科技领域里的技术合作长期一来一直坚持政府为主导、积极引进的策略。合作初期,基本上是政府间合作为主,企业或者学术科研机构自行合作的案例并不多见。改革开放初期,这种策略有力地促进了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在经贸、金融、技术、科技领域里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政府为主导的合作模式已经不能够满足目前经济发展的需要。政府间合作加入了过多的政治色彩,使得参与方不能完全按照自己的战略进行合作,所以出现了很多项目只开花不结果的现象。另外,政府部门之间的合作往往投资较大、建设周期较长,很难在短时间内产生实效,所以在地方对外合作中并不能体现出应有的优势。
2.合作方式不能有效地整合国际资源
我国的对外科技合作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比较完善的发展模式,比如,技术贸易合作、召开国际科技合作会议、建立共同科研基地等等多种方式,这些合作的模式在促进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随着国际间合作形式的多样化,这些模式逐渐地显现出了对国际资源整合不利的缺陷,归根结底是没有建立完善规范的合作平台和合作机制。由于缺乏平台支撑,我国长期以来合作的对象主要是高新技术产业的技术市场,对于传统产业的技术市场重视不够,也缺乏相应地合作平台,这两个领域对于我国的经济发展又都是必要的,所以重视程度不一样导致了我国的国际问合作处于“一条腿走路”的模式,世界范围内的资源不能最大程度地利用;
3.科技人才缺乏
21世纪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人才是掌握科学技术的载体。从目前我国的对外合作来看,人才资源积累比较缺乏,尤其是地方政府在洽淡项目时,并没有属于自己的科技人才,往往是临时到各高校或者科研机构请专家进行评估。由于经济发展不平衡现象的存在,外来的和尚未必好念经。专家在各自领域里确实理论和实践知识都比较丰富,但是,专家们并不了解本地的经济和科技发展情况,短时期内作出的评估未必与当地经济发展相适应,这就导致了物力、财力的巨大浪费,更有甚者,在一些地区出现了中方合作机构上当受骗的现象,这都与人才的短缺十分不开的。加强对外科技合作与交流,必须进一步建立人才开发和激励机制,只有拥有了优秀的科技人才,在国际合作中才能做到“有利可图”。
三、加强对外科技交流的对策和建议
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对于我国的产业升级和技术提高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但是我们在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的时候,更应该积极地发挥自身的优势,扩大影响力,巩固合作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这就需要积极地采取措施以促进我国对外科技交流的发展:
1.把对外科技交流的重点放在产业合作上
自从开展国际合作以来,从中央到地方、再到企业等等各个层面上的国际科技交流基本上把重点都放在了研发上,纵然通过国际交流的平台、借助发达国家的科技水平,从根本上促进我国的技术研发水平是必要的,但是,由于前期控制不当,导致出现了很多为了研发而研发的项目。项目的科技水平和科技含量再高,要是不能转化为生产力,进而产生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那么可以说大多数情况下,这些科技合作都是失败的。随着国际间科技交流的不断向纵深发展,科技合作与交流几乎渗透到每一个领域。今后在国家宏观的调控下,应该继续放开对外科技合作的政策,使地方政府和企业能够按照自己的需要进行技术领域的合作与交流,这样一方面通国际合作实现了产学研为一体的合作方式,另一方面也大大地提高了中方合作企业或者合作机构的自主创新能力。比如,我们可以通过国际科技交流合作,探讨对我国重工业、制造业以及其它一些夕阳产业的技改项目实施的可能性,以 便能够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源利用率,产生更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2.正确区分科技合作和引进的关系
长期以来,我国的科技交流合作的认识一直停留在引进的层次上,所以大多数的科技交流与合作基本上变成了从国外合作方买进产品和技术。这种情况下,往往是我们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等资源,换来的却是对方已经淘汰很多年的设备或者过时的技术。如果确实需要引进对方该水平的设备,莫不如直接用交易的方式进行更为稳妥,以避免对方打着科技合作的幌子把一些淘汰的设备等卖到我们国家。经过改革开放以来30年的发展,我国的科技水平,尤其是在一些前沿的科技领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优势,甚至于在航空、高新技术上面我们已经走到了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的前面。只有正确地区分合作与引进的关系才能使我们在对外科技交流的过程中,占据主动,最大限度地维护我国企业和相关机构的利益。
3.实施“走出去”的战略开展国际合作新局面
我国的经济发展已经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成绩,一些产业的科技水平也位居世界的前列,适时地转变合作的方式,转变合作的思维是进一步加强国际科技交流与合作,提高我国影响力的重要举措。中国不再仅仅是技术和产品的进口国,很多产品已经遍及欧美市场和美国市场,比如,海尔电冰箱、电视机产品在欧美、亚洲、非洲等国家非常畅销,并且在多个国家建立了生产基地,可以说“Made in china”在国外已经具备了较大的知名度。可见,我国的一些企业在某些科技领域已经达到了世界的领先水平,加强国际科技合作交流,在科研领域和产业发展方面实施走出去的战略会进一步扩大品牌影响力。
4.国际合作要注重张弛有度
在实施国际合作与交流的过程中,如何做到使国家、企业和合作机构的利益最大化,这时我们进行国际合作与交流的第一出发点。由于经济体制不同、思维方式的不同,在合作过程中,应该结合我国的国情,在不同的阶段采取不同的合作方式、在不同的阶段选择不通国家的合作对象,比如,面对当前爆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我国企业、政府在对外科技交流合作的时候应该尽量选择日本等受金融危机影响较小的国家的合作机构进行合作,尽量避免与金融危机的发源地——美国合作;尽量加强实体经济领域的合作,减少虚拟经济领域的项目合作,这对于我国企业度过金融危机的“冬天”会起到积极的作用。
四、结论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使得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可以独立于国际问合作的影响之外。随着国际间合作的进一步加强,在新的发展形势下,我们应该进一步转变合作的观念、敢于寻求创新、发挥自身优势、完善合作机制,并结合经济发展现状,切实通过国际间科技合作有效地利用全球的科技资源为我国的经济发展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