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讨论的组织模式和教学效果

来源 :大学教育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d121998199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班讨论教学模式为解决学生实践能力差等问题提供了新思路。以学生为本意味着教学中应重视和响应其合理需求。学生需求-组织模式-教学效果(DMP)分析框架提出:通过组织模式的创新优化和组合运用有效地响应学生的合理需求,实现小班讨论的最佳教学效果。基于问卷调查和计量研究发现:生动趣味、联系实践和自主创新等需求最受学生重视;案例分析和投资模拟等组织模式的教学效果相对更好;小班讨论的组织模式不同,所响应的学生需求类型也不同,有四种模式积极响应了自主创新需求,仅一种模式积极响应了生动趣味需求。应把握各种组织模式与学生需求之间的内在联系,结合学生需求和能力进行组织模式的创新设计和综合运用。
  关键词:小班讨论;组织模式;学生需求;实践能力;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717(2015)04-0044-05
  收稿日期:2015-06-25
  基金项目:2014年湖南省普通高校本科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本科院校小班研讨课的教学改革与实践研究”(湘教通(2014)247号);2012年湖南大学本科教学改革项目“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课程的融合式教学研究”。
  作者简介:黄建欢(1974-),男,湖南邵阳人,经济学博士,湖南大学副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经济学课程教学改革等研究。
  小班讨论这种新型教学模式为促进师生间的对话和理解[1]、增强大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2]、提升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3]等提供了新的思路和途径。借鉴国外经验,近年来北京大学和湖南大学等许多高校积极进行小班讨论的教学实践。相关文献就小班讨论的内涵、特征、问题和对策等进行了有益的探索[4-8]。然而这些文献很少关注一个重要方面:学生需求的响应。中国高等教育的“学生中心主义”时代已然来临[9],许多高校高度重视“以学生为本”开展教学工作[10]。由此出发,组织小班讨论课时应以学生为中心,必须重视和响应学生需求。并且,为提升学生创新思考和实践动手能力,还需将学生需求和小班讨论的组织模式有机结合起来,综合运用各种组织模式提升小班讨论的教学效果。只有弄清学生需求与各种组织模式及其教学效果之间的关系,才能为满足学生合理需求和优化教学管理提供依据。但目前未见已有文献研究前述重要问题。为此,本文提出并基于“学生需求-组织模式-教学效果”(DMP)这一分析框架,利用问卷调查和计量分析等手段研究学生的需求特征、各类组织模式的特征及其与教学效果之间的关系,探索有关教学改革启示。
  一、DMP分析框架:学生需求、组织模式和教学效果
  要获得优良的教学效果,实现教学目标,必须高度重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采取各种措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必须充分考虑学生需求特征并对其合理需求予以积极有效的响应[11]。为改善教学效果,还需进行组织模式创新,积极探索实践启发式、讨论式和研究式等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不同的教学组织模式具有不同的特征和要求,所响应的学生需求不同,其教学效果可能会出现较大差异。并且,学生会基于自己需求的满足程度来评价教学效果,提升大学生学习满意度对于提升高等教育质量具有重要意义[12]。
  有鉴于此,本文提出学生需求—组织模式—教学效果(Desire—Mode—Performance,简称DMP)分析框架。DMP框架中,教学效果是发展目标,学生需求是教学出发点和主要依据,组织模式是实施途径和教学过程管理方式。其关键是通过组织模式的创新优化和组合运用,响应并满足学生的合理需求,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实现最佳教学效果,促进学生良性成长。
  二、学生需求特征和组织模式:基于某大学小班讨论课的调查
  为探索影响教学效果的关键因素,改进教学组织管理,提升课程教学效果,笔者根据某“985”大学经济类专业小班讨论课的实践情况设计调查问卷并面向2011级3个专业(经济学、财政学和国际贸易)10个班的本科生进行了匿名调查,共发放300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 251份。涉及《国际金融》、《外贸函电》、《市场营销》、《国际贸易实务》、《新制度经济学》和《统计学》等十余门专业课程。下面基于调查结果分析学生需求特征、小班讨论的组织模式和教学效果。
  1. 学生需求特征
  学生需求具有多元化特征,即学生对教学过程、能力锻炼和学习收获等均有其预期,如趣味性、自信、归属感和自由等。参考已有文献并结合实践,考虑以下6个需求:①互动参与。讨论中师生之间对话理解、学生之间交流联系和相互配合的程度[1]。②生动趣味。讨论过程生动有趣,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③自主创新。所讨论内容不是简单的知识性介绍,而是具有自主思考和创新之处。④专业相关。所讨论主题与专业结合紧密程度,尤其是专业知识丰富程度。⑤联系实践。所分析对象和讨论主题与实践结合的紧密程度。⑥提升成绩。讨论过程有助于提高课程成绩。
  学生需求还具有差异性,即针对同一类需求,其重要性也因人而异。将需求按照1至5进行重要性分级,分值越高表示该需求越重要。该分数由学生根据自身感受在调查问卷中给出。统计显示,无论是均值、中位数还是评价为4或5的人数占比,都反映出高度相似的结论:生动趣味、联系实践和自主创新三大需求的得分相对最高,最受学生重视;而提升成绩需求的得分最低,相对不重要(见表1)。
  2. 小班讨论的组织模式
  在组织小班讨论课时教师们探索和实施的模式主要有七种:①PPT专题介绍+视频。围绕某个主题利用PPT进行介绍和分析,辅之以视频资料以增加直观认识。②投资模拟实验。利用投资模拟软件进行模拟投资,或者模拟投资环境,进行模拟报价和投资分析。③“专家”专题访谈。采用角色扮演,围绕某个主题,一些学生扮演经济专家讨论和解答问题,一些学生扮演主持人组织讨论。④分组辩论。设计具有争议的论题,将学生分成两组进行辩论。⑤案例分析。选取一些典型案例,围绕案例进行分组讨论和分析。⑥习题解答。选取典型习题进行分析和解答。⑦看视频讨论。选取与专业相关的视频并设计一些问题,观看后围绕有关问题展开讨论。   3. 各类模式的教学效果评价
  按照1至5分对各类模式的教学效果进行评价,分数越高意味着评价越高。评价分数由每个学生根据对近期小班讨论的实际感受在问卷中独立给出。表2统计了各分数对应的学生人数占比情况。统计显示,各类模式的教学效果评价存在明显差异。有51.4%的学生认为案例分析模式的效果为4或者5,在各种模式中占比最高,其得分均值以及中位数也最高,说明该模式的教学效果最好。其次,投资模拟实验受到学生好评。相对而言,“专家”专题访谈、分组辩论、看视频讨论等模式的教学效果较差。无论是基于均值、中位数还是基于评价为4或5的人数占比,均可得出相似结论。为何直观感觉颇具新意的“专家”专题访谈、分组辩论等模式却获得差评?结合学生课堂表现和课后调查发现,原因有:这两类模式实施难度大,对学生的专业水平和综合能力要求高,而且需要大量时间准备和老师的充分指导,但学生的能力和时间均十分有限,因此应用效果大打折扣,引致差评。
  三、学生需求和各组织模式教学效果的联系:基于回归分析
  进一步将学生需求的重要性评价作为自变量,将各组织模式的教学效果评价得分作为因变量,建立以下回归模型进行分析:
  式中,Yi为模式i的教学效果得分,i=1,2,…8。Dk表示第k种需求的重要性评价得分,k=1,2,…6。βk和β为回归系数,Time是学生为准备小班讨论课所耗用时间,α为截距项,εi为随机误差项。基于统计软件STATA 12,利用稳健的最小二乘法(OLS)方法进行估计,结果如表3所示。模型(1)-(7)分别依次以前述七种模式的教学效果得分为因变量。观察可知:
  模型(1)中,D3、D4和D6的系数显著为正,说明认为相应需求越重要的学生,对PPT专题介绍+视频模式的评价越高。这意味着该模式主要响应了学生的自主创新、专业相关和提升成绩三种需求。模型(2)中,仅D1、D3和D4的系数显著为正,说明投资模拟实验模式主要响应了学生的互动参与、自主创新和专业相关三种需求。模型(3)中,D3、D4和D6的系数显著为正,说明“专家”专题访谈模式主要响应了自主创新、专业相关和提升成绩三种需求。模型(4)中,D1、D3和D4的系数显著为正,说明分组辩论模式主要响应了学生的互动参与、自主创新和专业相关三种需求。但D2的系数显著为负,说明该模式未满足学生的生动趣味需求,这令人意外。但联系到前文分组辩论模式获得差评等发现则不难理解,该模式具有较高难度,如学生准备不充分,徒具“辩论”之形而无其实,则缺乏趣味,实施效果差。类似地,模型(5)-(7)表明:案例分析模式主要响应了学生的专业相关和联系实践两种需求;习题解答模式主要响应了学生的专业相关和提升成绩两种需求;看视频讨论仅积极响应了生动趣味需求。然而,模型(3)、(4)和(6)中代表准备小班讨论课所耗时间的变量(Time)系数均显著为负,说明在“专家”专题访谈、分组辩论和习题解答等模式中,学生做准备工作耗时越多,则对其评价越低。原因可能有:时间有限使得学生对耗时较多的模式抱有抵触情绪;相关模式的实施难度较大,课堂效果不理想。这说明要提升教学效果,还应考虑学生实施该模式的难度和准备所需时间,适度为宜。
  基于统计显著性结果,有六种模式均积极响应了专业相关需求,四种模式积极响应了自主创新需求,三种模式积极响应了提升成绩需求,两种模式积极响应互动参与需求,仅看视频讨论模式积极响应了生动趣味需求,仅案例分析模式积极响应了联系实践需求。可见,不同的教学模式分别响应了不同的学生需求,在教学实践中可考虑学生的具体需求进行设计和综合运用。
  四、提高小班讨论教学效果的启示和建议
  1. 创新但不刻意求新,以需求为导向选取有效可行的教学模式
  不同的小班讨论教学模式分别满足了学生不同的需求,教学实践中需要根据学生需求进行教学模式的设计和选取。而且,为带来教学的新鲜感和增强教学吸引力,有必要对教学形式进行创新,例如,引入对抗式、问答式以改善小班讨论的效果[4]。看视频讨论和习题解答分析等模式获得差评,原因是其教学过程较为简单、学生收获有限。然而令人意外的是,学生对直观感觉颇具新意的“专家”专题访谈、分组辩论等模式评价不高。关键原因可能不是这些模式本身不够新,而是这些模式对学生要求较高。若学生能力偏低,或者以消极应付态度来准备,只是简单报告所收集的资料甚至照本宣科,则教学效果适得其反。
  2. 结合实际情况,基于组合思想进行教学模式的设计
  单一模式只能响应和满足学生某个或者某些方面的需要。例如,投资模拟实验模式主要响应了学生的互动参与、自主创新和专业相关等需求,而案例分析模式则主要响应了学生的专业相关和联系实践等需求。为尽可能满足学生需求,小班讨论中应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模式,进行组合设计。这就需要把握每种教学模式与学生需求之间的内在联系,通过提前了解学生的主要需求和能力特征,针对性地安排各类教学模式并形成教学系统。在利用单个模式分别满足学生相应需求的基础上,通过模式组合形成合力。
  3. 加强前期准备,合理控制小班讨论的准备难度和时间耗用
  准备工作是否充足不仅影响小班讨论的课堂教学效果和教学模式的优势发挥,还影响学生的能力训练和素质提升。需要从两个方面加强前期准备:一是加强教师的课前指导,制作课程引导材料,在论题选取、资料查询、内容设计和材料组织以及语言表达等方面给予具体详细地指导。二是通过各种途径激发学生积极性,使之主动投入更多时间用于课前准备。例如,适度提升小班讨论课表现的成绩占比,借助先进的多媒体教学技术和教学环境,引入竞争激励机制,等等。并且,在学生能力和时间有限的背景下,在教学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学生能力水平和学习任务等情况,力求难度适中,耗时适度。
  参考文献
  [1] 胡弼成,陈小伟.对话—理解:大学教育的本真意蕴[J].教育研究,2010(8):49-53.   [2] 傅维利.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与高等学校教学模式的选择和重建[J].教育科学,2008(3):33-36.
  [3] 李宏敏.我国高校实施小班化教学的问题及解决策略[J].大学教育科学,2009(2):32-36.
  [4] 王学渊.大班授课小班讨论模式在经济思想史课程中的探索与实践[J].高等农业教育,2010(8):43-46.
  [5] 朱艳敏,陈超.“大班授课,小班讨论”合作性教学的问题及建议[J].中国电力教育,2011(8):62-63.
  [6] 孙燕君,卢晓东.小班研讨课教学:本科精英教育的核心元素——以北京大学为例[J].中国大学教学, 2012(8):16-19.
  [7] 贾亚君.论高校思政课教师“大班授课、小班讨论”教学的理论与现实依据[J].经济研究导刊,2014(15):270-271.
  [8] 朱培武.“大班授课、小班讨论”教学模式的思考与实践——以“标准化工程专业”为例[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5(1):22-23.
  [9] 王洪才.何谓“学生中心主义”?[J].大学教育科学,2014(6):62-66.
  [10] 路丽娜.“翻转课堂”:传统课堂面临的挑战及变革路径[J].大学教育科学,2014(6):66-70.
  [11] 邓莹.立足学生需求,优化化学教学效果[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15): 161-161.
  [12] 史秋衡,文静.大学生学习满意度测评逻辑模型的构建[J].大学教育科学,2013(4):53-60.
  The Organization Mode and Teaching Performance of Small Class Discussion
  HUANG Jian-huan ZHANG Ya-bin ZHU Shu-jin
  Abstract:The teaching mode of small class discussion provides a new way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poor students' practical ability. Student-centered teaching means that more attention should be paid to satisfy the reasonable demand of students. An analysis framework named DMP (demand of students, organization mode and teaching performance) is proposed by this paper. It argues that the best teaching effect of small class discussion can be realized by the optimal and innovative combination of organization mode, and it should be done effectively to respond to the reasonable needs of students. Based on the questionnaire survey and research findings, we know that students pay more attention to lively and interesting teaching, professional practice and independent innovation. And the teaching effect of the organization models such as case study and experiment is relatively better. Different types of organization mode of small-class discussion connect with different kinds of students' demand. There are four modes positively response to the demand for independent innovation, only one model actively responds to the needs of interesting demand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eaching mode and students' needs should be fully explored in practice. We should combine the students' needs and the ability to do the innovation of organization mode and the combinational design.
  Key words: small class discussion; organization mode;demand of students; practical ability; teaching performance
  (责任编辑 黄建新)
其他文献
英语的学习应考就仿佛一场战争,从小学到中学再到大学,英语课一直是学生的必修课。为了打赢这场英语拉锯战,让硝烟滚滚的英语战场不再令人生畏,我们一方面要提高学生的基本战斗力,另一方面要为学生配备“精良的武器”,才能把握战争的主动权,打胜这场战斗。2014年1月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大学英语实训教程》就是这把利器,是学生们学习英语最好的工具,它对学生进行全面的英语实训,让学生在英语的战争中,所向披靡
期刊
摘要:校园不公平事件极易引发校园群体事件。公平理论忽略了不公平情绪反应、认知评估及行为应对间的序列性应对关系模式及其内在的动态过程。扎根理论研究发现,大学生遭遇校园不公平事件时,在情绪反应、认知评估及行为应对上依次表现出气愤、“不公平是常态”及私下议论等内容。情绪反应对行为应对具有直接激发作用,认知评估起到了抑制、缓冲或增强的作用。随着时间流逝,认知评估显现出去敏感化,但情绪反应变得更敏感。应对校
期刊
摘要:“全天之所能而勿败之,是为善学”的观点出自《吕氏春秋·孟春纪·本生》。其意是说,学习与教育不是要增加学习者的天资、天性,而是能够将学习者已有的天资、天性或潜力充分发挥出来,使其不受遮蔽、埋没、浪费,这就是善于学习。学习就是学习者已有天分得到充分展示、充分表现的过程。换句话说,学习不能在学习天资或潜力之外去做什么,而是对已有天资、天分的充分利用与开发。这一观点与现代心理学“遗传决定了能力发展的
期刊
推进农村教育现代化,需要理论与实践的交融互促。《农村教育现代化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人民出版社出版,2015年9月)是四川省社会科学高水平团队“四川农村教育的历史发展与当代改革研究团队”的阶段性研究成果。该书通过对四川阿坝州汶川县和乐山市沙湾区两个县域农村教育现代化实证研究,取得了一系列具有开创性的研究成果,对于当下推进农村教育现代化实施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纵览全书,我认为该书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特点。
期刊
摘要:“教学事故”是一个合成词,它来源于“事故”思维和借鉴。“事故”是物质世界的特定词汇,把它借用到教育领域中来,形成“教学事故”一词。“教学事故”来源机制的逻辑性,无论在词源的、学术的还是词义的角度,都是不成立的。它所承载的具体内容有违背“教育德性”的嫌疑,其教育危害性主要体现在:造成教师心灵“安全感”的失落、阻碍教师对“真、善和美”的追求、抑制教师进行“教学改革”的热情、伤害教师遭遇“教学世界
期刊
民族关系自古以来就是我国政府非常重视的问题,历代政府维护民族关系的方式也各不相同,我党自建国以来主要采取的方式是大力发展边疆农垦经济,即通过经济发展来提高边疆地区人民的生活水平,从而维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增强民族向心力。自边疆农垦经济政策实施以来,一系列实践成果证明,在边疆地区发展农垦经济确实是符合我国边疆经济发展现实的科学决策,也是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在实践发展中的成功运用。《中国共产党领导边疆农
期刊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语言也随之流行起来,由最初的星星之火到现在的独树一帜,网络语言已经成为了很多语言学者研究的对象。从全球化的角度来说,网络语言的盛行已经成为各国语言发展的普遍现象。对于英汉两种语言来说,网络语言的发展最大的作用就是推动了英汉两种语言的发展与交流,不仅丰富了语言体系内容,而且还使语言形式得到了创新发展,对英汉两种语言的发展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英汉网络语言对比研究》(国
期刊
社会法是法社会建设的前提条件,也是其重要的理论基石。因此,我们在研究社会法和法社会的过程中,必须从其基本概念入手,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其研究价值,为我国依法治国的基本战略提供可靠保证。  董保华的《“社会法”与“法社会”》(上海人民出版社,2015年6月)是法律教育理论研究的一个新起点。作者首先从基本概念入手,从我国法律理论研究与建设两个方面着手,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难能可贵的是,作
期刊
刑法作为我国最重要的法律规范之一,其研究内容涉及到罪犯犯罪行为的申诉判断,罪与罪之间的界限以及刑法的适应等各种问题。而对于刑法学来说,其实践品格为人所熟知。然而,即便是社会对刑法的宣传力度比较大,人们具备了相应的刑法常识,这并不代表社会各界能够对其进行深入贯彻。作为一名优秀的法学院学生,不仅需要具有较高水平的专业知识素养,还需要拥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知识应用能力。由于我国的传统教育是以理论知识灌输为
期刊
摘要: 促进公平与提高质量并重,既是我国当前高等教育改革的主要目标,也是当今世界一些发达国家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价值追求。实现公平与质量并重的目标有赖于合理的高等教育分流。美、英、德三国高等教育分流具有多元参与的分流主体、形式多样的分流结构、广泛适应的分流对象、统筹兼顾的分流目标、注重全面的选择依据、适时适度的分化策略、自主灵活的培养制度、理实并重的培养形式、自主运作的分流机制、人人成才的分流效果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