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以人为本的社会发展中,小学数学教学应本着“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教学思想,着眼于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积极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数学作业这个乐园中全面发展,从而真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1 转变教学观念
过去,小学数学给学生的感觉似乎枯燥多于生动,深奥多于有趣,数学教师都给学生严肃、刻板的印象,这些都让学生望而生畏,敬而远之。社会在不断发展,知识在不断更新,随着新教材的广范应用,教师的教学方式也在不断改变。教师教态自然亲切,眼神机敏、宽容,语言和蔼、幽默,学生就会对教师产生感情,对教师所教的科目也就容易喜爱。此外,教师的工作态度、品质、情绪也时刻影响着学生。教师能做到知错就改,学生自然也会形成这种品质;教师积极进取,乐观开朗,学生往往也会乐学向上。例如,一年级学生刚刚入学,每个人都抱着学好数学的美好愿望上学的,因此教师要格外重视保护并激发这种学习的愿望和兴趣。在教学中,教师首先应关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热情,学生回答得对与错或语言是否完整,教师可延缓评价,要多鼓励学生良好的行为。教师要注意倾听学生的发言,从中了解某个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特别应注意的是,不宜用统一规范的语言来训练学生。
2 注重因材施教
“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要得到不同的发展”这是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学生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所以我们在布置学生作业的时候,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课程学习的特点,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给每一个学生提供思考、创造、表现和成功的机会。因此,实施新课程以来,我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在教学中注重设计层次性的作业,为任何一个学生创设练习、提高、发展的环境,使每个学生都能成为实践的成功者。备课时,我认真选择课本习题、练习册习题以及补充习题,进行以教材为依据,教学目标为准则的合理组合,使每一节课的作业适合各类学生,且适量、适宜、适时。尽量使学生乐于参与作业的全过程,体验作业成功的快乐。这样,充分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了他们求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让学生始终处于乐思之中。
3 渗透数学思想
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在传统的数学教材中,一般是以专题训练形式出现,较少渗透在平时的课堂练习中。但是,现在很多教材已把基本数学思想的渗透作为练习设计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其中很多练习体现了函数思想,只是这样的设计意图需要教师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加以落实。例如我在“十几减几”一课的教学中,组织了这样一次练习:看卡片口算14—8,12—8,11—8,10—8,17—8,13—8,16—8,15—8。学生口答后,教师随意把算式及答案呈现在黑板上,请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排排队,并说说有什么发现。于是,有学生依据“被减数从大到小”把算式排列起来,有学生则从小到大排列;有学生依据“得数大小”来排列。其间,有学生发现了“被减数越来越小,差也越来越小;被减数越来越大,差也越来越大”的规律。于是,“减数不变,被减数发生变化给差造成的影响”的数学思想在教师没有过多暗示的情况下,学生自然就感悟到了。这也正是新教材练习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也是新课程理念得以真正落实的具体体现。
4 运用数形结合思想
数学知识的教学有两条线:一条是明线,即数学知识;一条是暗线,即数学思想方法。我国基础教育已数学思想方法纳入了基础知识的范畴,这是加强数学素质教育的一项创举。数学思想方法既是数学的基础知识,是知识的精髓,又是将知识转化为能力的桥梁。数学思想是分析、处理和解决数学问题的根本想法,是对数学规律的理解认识,掌握这些思想可以为进一步学习高等数学打下良好的基础。关于数学思想归纳起来大致有如下几种:方程思想、分类思想、数形结合思想、整体思想等。在数学教学中数形结合思想是应用十分广泛的一种数学思想,在教学中注重数形结合思想的培养,是提高学生数学素质的一个重要途径。数形结合是运用形和数的相互关系来解决数学问题的思想方法。通过形数结合,可将抽象的数学语言与直观的图形相结合,把数量关系转化为图形的性质来研究,思路与方法便在图形中直观地显示出来,以形助教,可显现直观,简化解答,往往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在中学数学中应用十分广泛,在数学中如何将数式的准确刻画同几何图形的直观描述有机地结合起来显得尤为重要,它对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完善学生的思维品质起着重要作用,在数学教学中的地位也是不可替代的。同时利用数形结合有利于进行小学、初中数学教学的过渡衔接。小学数学的教学内容较具体,模仿性的练习较多,而初中数学的内容抽象性较强,强调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基础上的运用,对思维能力、运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数学语言的运用要求较高。因此学生对于初中数学的学习要有一个适应过程,教师更要帮助学生渡过这个关口。从小学数学内容来看,通过数形结合,从具体到抽象恰好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5 亲身探究体验
小学数学新课程理念强调学生亲身经历、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实践是学生学习活动的重要方式之一。实践性的数学作业更能充分地调动学生利用已有知识经验亲自探索数学,感受数学的魅力。因此,我在教学中注意适当地布置操作性作业,从而使学生在操作中理解知识,掌握知识。如,教学一年级“认识图形”时,在学生初步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和平行四边形之后,我把许多图形装入袋子里面,让学生伸手到袋子里摸出老师或同学说出的图形,以此提高学生对图形的认识。然后让学生用纸画出所学过的几种图形,并用剪刀把这些图形剪下来,之后,小组合作用这些图形拼出各种不同的图画,学生们饶有兴趣地拼出了汽车、火车、房子、机器人等不同图形。这些操作活动既发挥了学生主体意识,也培养了他们的主动探究精神,又发展了学生的形象思维,培养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同时学生在求异、求新中也培养了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审美情趣。
总之,教师必须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在充分认识、理解数学教育目标的基础上,创造性地用好新教材,实践新教材,从而提高小学课程教学的有效性。
1 转变教学观念
过去,小学数学给学生的感觉似乎枯燥多于生动,深奥多于有趣,数学教师都给学生严肃、刻板的印象,这些都让学生望而生畏,敬而远之。社会在不断发展,知识在不断更新,随着新教材的广范应用,教师的教学方式也在不断改变。教师教态自然亲切,眼神机敏、宽容,语言和蔼、幽默,学生就会对教师产生感情,对教师所教的科目也就容易喜爱。此外,教师的工作态度、品质、情绪也时刻影响着学生。教师能做到知错就改,学生自然也会形成这种品质;教师积极进取,乐观开朗,学生往往也会乐学向上。例如,一年级学生刚刚入学,每个人都抱着学好数学的美好愿望上学的,因此教师要格外重视保护并激发这种学习的愿望和兴趣。在教学中,教师首先应关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热情,学生回答得对与错或语言是否完整,教师可延缓评价,要多鼓励学生良好的行为。教师要注意倾听学生的发言,从中了解某个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特别应注意的是,不宜用统一规范的语言来训练学生。
2 注重因材施教
“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要得到不同的发展”这是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学生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所以我们在布置学生作业的时候,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课程学习的特点,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给每一个学生提供思考、创造、表现和成功的机会。因此,实施新课程以来,我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在教学中注重设计层次性的作业,为任何一个学生创设练习、提高、发展的环境,使每个学生都能成为实践的成功者。备课时,我认真选择课本习题、练习册习题以及补充习题,进行以教材为依据,教学目标为准则的合理组合,使每一节课的作业适合各类学生,且适量、适宜、适时。尽量使学生乐于参与作业的全过程,体验作业成功的快乐。这样,充分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了他们求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让学生始终处于乐思之中。
3 渗透数学思想
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在传统的数学教材中,一般是以专题训练形式出现,较少渗透在平时的课堂练习中。但是,现在很多教材已把基本数学思想的渗透作为练习设计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其中很多练习体现了函数思想,只是这样的设计意图需要教师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加以落实。例如我在“十几减几”一课的教学中,组织了这样一次练习:看卡片口算14—8,12—8,11—8,10—8,17—8,13—8,16—8,15—8。学生口答后,教师随意把算式及答案呈现在黑板上,请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排排队,并说说有什么发现。于是,有学生依据“被减数从大到小”把算式排列起来,有学生则从小到大排列;有学生依据“得数大小”来排列。其间,有学生发现了“被减数越来越小,差也越来越小;被减数越来越大,差也越来越大”的规律。于是,“减数不变,被减数发生变化给差造成的影响”的数学思想在教师没有过多暗示的情况下,学生自然就感悟到了。这也正是新教材练习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也是新课程理念得以真正落实的具体体现。
4 运用数形结合思想
数学知识的教学有两条线:一条是明线,即数学知识;一条是暗线,即数学思想方法。我国基础教育已数学思想方法纳入了基础知识的范畴,这是加强数学素质教育的一项创举。数学思想方法既是数学的基础知识,是知识的精髓,又是将知识转化为能力的桥梁。数学思想是分析、处理和解决数学问题的根本想法,是对数学规律的理解认识,掌握这些思想可以为进一步学习高等数学打下良好的基础。关于数学思想归纳起来大致有如下几种:方程思想、分类思想、数形结合思想、整体思想等。在数学教学中数形结合思想是应用十分广泛的一种数学思想,在教学中注重数形结合思想的培养,是提高学生数学素质的一个重要途径。数形结合是运用形和数的相互关系来解决数学问题的思想方法。通过形数结合,可将抽象的数学语言与直观的图形相结合,把数量关系转化为图形的性质来研究,思路与方法便在图形中直观地显示出来,以形助教,可显现直观,简化解答,往往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在中学数学中应用十分广泛,在数学中如何将数式的准确刻画同几何图形的直观描述有机地结合起来显得尤为重要,它对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完善学生的思维品质起着重要作用,在数学教学中的地位也是不可替代的。同时利用数形结合有利于进行小学、初中数学教学的过渡衔接。小学数学的教学内容较具体,模仿性的练习较多,而初中数学的内容抽象性较强,强调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基础上的运用,对思维能力、运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数学语言的运用要求较高。因此学生对于初中数学的学习要有一个适应过程,教师更要帮助学生渡过这个关口。从小学数学内容来看,通过数形结合,从具体到抽象恰好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5 亲身探究体验
小学数学新课程理念强调学生亲身经历、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实践是学生学习活动的重要方式之一。实践性的数学作业更能充分地调动学生利用已有知识经验亲自探索数学,感受数学的魅力。因此,我在教学中注意适当地布置操作性作业,从而使学生在操作中理解知识,掌握知识。如,教学一年级“认识图形”时,在学生初步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和平行四边形之后,我把许多图形装入袋子里面,让学生伸手到袋子里摸出老师或同学说出的图形,以此提高学生对图形的认识。然后让学生用纸画出所学过的几种图形,并用剪刀把这些图形剪下来,之后,小组合作用这些图形拼出各种不同的图画,学生们饶有兴趣地拼出了汽车、火车、房子、机器人等不同图形。这些操作活动既发挥了学生主体意识,也培养了他们的主动探究精神,又发展了学生的形象思维,培养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同时学生在求异、求新中也培养了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审美情趣。
总之,教师必须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在充分认识、理解数学教育目标的基础上,创造性地用好新教材,实践新教材,从而提高小学课程教学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