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9年10月30日,创业板破茧而出。回望整个2010年,可谓是创投业扬眉吐气的一年。过去的10年来,创投业经历了互联网泡沫阶段的疯狂,到互联网寒冬期数量骤减,时至今日,在创业板时代终于迎来再度繁荣。
在A股现有的160多家创业板上市公司中,约七成的企业背后都能发现一家或多家创投机构的身影。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国内PE、VC机构投资的企业已达3500家,而且在分秒递增中。目前全国创投基金规模已经达到数千亿元,仅深圳地区就有近400家创投机构和近2000亿元创业投资资本,深圳创投机构管理的人民币基金规模,占全国总规模的三成以上。创投机构正逐渐成长为资本市场一股不可忽视的强大力量。
十创投大佬坐拥211亿市值
2010年是创投机构第一次大规模分享到资本市场盛宴的一年,全部创投公司在中小板和创业板项目上的总投资回报高达687.5亿元。根据“中国本土PE成功上市排行金榜”统计,2010年中国本土PE公司中,前十大创投公司上市市值高达211.01亿元,其中深创投上市市值63.9亿元蝉联最牛本土PE;低调的上海永宣创业紧随其后,成功上市市值为50.66亿元,二者的份额占据前十大的半壁江山。
雄踞榜首的深创投超群的资本实力和强大的股东背景令其他的创投公司望尘莫及。25亿元的注册资本,高达118.8亿元的管理规模,背靠大东家深圳国资委,造就了中国资本规模最大、投资能力最强的本土创业投资机构。目前深创投上市了70多家企业,其中37家企业是中小板上市公司。2010年深创投总体投资项目达到69个,上市的企业达24家。正是这24个项目,成就了深创投63.9亿元的上市市值。深创投在业内被认为是“最实在、最稳健”,其最常用作战方式是强强联合,抱团集体作战。深创投与同创伟业、达晨创投、国发创投、中科招商等都有合作投资。
上海永宣创业是2010年横空出世的一匹黑马,当年成功将7家公司送上市,分别是西部牧业、郑煤机、汉王科技、欧比特、大全新能源、碧生源和金风科技,投资数量仅在榜单上排第5位,但上市市值却高达50.66亿元,凭此击败江湖众大佬们,跻身榜眼。
探花郎达晨创投同样硕果累累,上市市值达18.41亿元。达晨系旗下有三驾马车,分别是深圳市达晨创业投资有限公司、深圳市达晨财信创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和深圳达晨财智创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2010年达晨创投投资了11家上市公司,项目数量仅次于深创投。其中达晨创投旗下两家PE投资网宿科技总金额超过3000万元,分别获得了5.54和3.38倍的回报。在首批创业板公司中,达晨创投还投资于爱尔眼科800万元,投资于亿纬锂能500万元,投资周期已有3年零3个月,收益率分别为26.24倍、16倍,收益率属中上游。
根据清科集团研究中心最新数据统计,2010年上市的491家公司中,220家具有PE/VC背景,占比44.8%,涉及国内外投资机构269家。其中,内地共有149家PE/VC支持的公司上市,占PE/VC机构支持的上市总数的67.4%,仅中小板和创业板,PE/VC们投资回报就达到687.5亿元,平均回报为12.1倍。根据这一结论,我们不妨做个估算,十大创投机构坐拥211亿上市市值,他们的投资成本约在20亿左右,就算保守估计是30亿元,至少也有高达180亿元的浮盈,真可谓是创富神话。
难以抗拒的套现诱惑
有人说过:“创业板应该成为一个让匆忙套现者后悔的地方,而不是大家赚一把就跑的游击市场。”然而,对于创投机构这类原始股东,面对当前股价与初始投资之间高达十几倍的差价,套现的诱惑显然是难以抗拒的。在创业板解禁之后,创投股东纷纷上演疯狂“套现门”,成为减持套现的主力军。
据统计,在2010年11月1日解禁的27家创业板公司中,有22家公司上市前有创投参与其中,涉及创投公司达到49家,只有乐普医疗、华测检测、硅宝科技、宝德股份、华星创业和华谊兄弟例外。其中,除网宿科技云集8家创投之外,金亚科技、银江股份别也有7家和5家创投驻扎其中;机器人、大禹节水和新宁物流也有3家入驻。
江苏高达创投在2005年就开始分3次连续收购了安科生物的股份,在连续3次收购后,江苏高达的持股数达到了243万股,而成本仅为404.45万元。上市后至今,江苏高达的持股数量达到437.4万股,截至11月1日,安科生物的股价为23.64元,据此计算,江苏高达的市值达1.034亿元,其收益率高达25.6倍,位居49家创投之首。
网宿科技(300017)最初一笔创投是2007年7月由深创投主投,达晨创投跟投;第二笔则是2008年11月由达晨创投牵头,联合北京德诚盛景、深圳创东方等机构;浙江联盛创业则于2009年4月投资,加上关联企业,共有8家PE/VC企业现身网宿科技。按照发行后的股本计算,深创投系两家公司占股5.094%,达晨系两家VC占股5.688%,另外4家创投分别是浙江联盛创投占股2.205%、北京德诚盛景占股1.724%、深圳创东方占股1.433%、深圳康沃资本占股0.761%。
2009年10月30日,网宿科技成为第一批登陆深交所创业板的佼佼者。然而,就在上市4个月之后,其总经理彭清即挂靴而去,创下创业板“高管最快离职”的纪录,并将创业板高管辞职套现的话题推向高潮。此外,网宿科技在上市后摇身一变,成为业绩“变脸”最快的公司。招股说明书显示,网宿科技2007年、2008净利润分别同比增长63.04%、43.74%。而公司2009年年报显示,实现主营业务利润3262.33万元,同比下降4.79%。2010年,公司半年报和三季报的净利润分别同比减少29.98%和29.92%。网宿科技暴露的种种问题引发了业内的一连串质疑,甚至有人下了“创业板第一家退市公司”的结论。
而在2010年11月1日网宿科技解禁之后,深创投、深圳创新资本和达晨创投在数天内就分别减持了11.1万股、10.5万股和153万股。若按17.45元的股价计算,达晨创投在本次首轮解禁中套现达2670万元。
虽然目前尚无准确统计2010年11月1日以来创业板股东套现的资金总额,但从深交所公开信息来看,11月初的几个交易日是解禁以来创投机构减持最为密集的套现时间。据平安证券统计,11月1-5日,共有12家创业板公司通过大宗交易平台减持股票,减持市值达到10.56亿元。而整个11月,创业板解禁的股份市值达到360亿元。
是否应套上紧箍咒
一位资深PE业内人士曾感慨,PE也有三六九等之分,一等PE帮助公司制定发展策略,全权负责资本运作;九等PE只是突击入股,高价套现,甚至违规代持。
据统计,在解禁的27家公司中,在2008年10月之后突击入股拟上市公司的创投机构共有15家之多。至于火线入股目的何在,可以说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事实上,部分创投在创业板公司上市前夜“突击入股”,通常一年的解禁期过后就会获得数十倍的投资回报,此举和高管辞职套现一样深受投资者诟病。不过,目前对创投机构的减持行为并没有加以限制,在此前的创业板离职高管持股加锁新政中也没有涉及创投机构。
据悉,在创业板开板前,基于鼓励和培育本土PE的初衷,证监会在审核突击入股时放宽了有关限制。但随着市场不断发展,日前有市场传闻称证监会在新的内部规定上要求延长“突击入股”的锁定期,招股说明书刊登前1年内入股的,锁定期从之前的1年延长至3年。最后虽然被监管层否认,但审视创业板开板一年来的政策变化不难发现,监管部门对“突击入股”的监管正由松趋紧。
就在内地证监会是否将创业板“突击入股”锁定期延长至三年的讨论成为舆论焦点时,港交所发布指引要求公司提交上市申请表格前28天、或正式上市前180天内,不得引投资者入股。两地市场在监管思路上的同步,折射出“突击入股”问题已成公共监管雷区。■
在A股现有的160多家创业板上市公司中,约七成的企业背后都能发现一家或多家创投机构的身影。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国内PE、VC机构投资的企业已达3500家,而且在分秒递增中。目前全国创投基金规模已经达到数千亿元,仅深圳地区就有近400家创投机构和近2000亿元创业投资资本,深圳创投机构管理的人民币基金规模,占全国总规模的三成以上。创投机构正逐渐成长为资本市场一股不可忽视的强大力量。
十创投大佬坐拥211亿市值
2010年是创投机构第一次大规模分享到资本市场盛宴的一年,全部创投公司在中小板和创业板项目上的总投资回报高达687.5亿元。根据“中国本土PE成功上市排行金榜”统计,2010年中国本土PE公司中,前十大创投公司上市市值高达211.01亿元,其中深创投上市市值63.9亿元蝉联最牛本土PE;低调的上海永宣创业紧随其后,成功上市市值为50.66亿元,二者的份额占据前十大的半壁江山。
雄踞榜首的深创投超群的资本实力和强大的股东背景令其他的创投公司望尘莫及。25亿元的注册资本,高达118.8亿元的管理规模,背靠大东家深圳国资委,造就了中国资本规模最大、投资能力最强的本土创业投资机构。目前深创投上市了70多家企业,其中37家企业是中小板上市公司。2010年深创投总体投资项目达到69个,上市的企业达24家。正是这24个项目,成就了深创投63.9亿元的上市市值。深创投在业内被认为是“最实在、最稳健”,其最常用作战方式是强强联合,抱团集体作战。深创投与同创伟业、达晨创投、国发创投、中科招商等都有合作投资。
上海永宣创业是2010年横空出世的一匹黑马,当年成功将7家公司送上市,分别是西部牧业、郑煤机、汉王科技、欧比特、大全新能源、碧生源和金风科技,投资数量仅在榜单上排第5位,但上市市值却高达50.66亿元,凭此击败江湖众大佬们,跻身榜眼。
探花郎达晨创投同样硕果累累,上市市值达18.41亿元。达晨系旗下有三驾马车,分别是深圳市达晨创业投资有限公司、深圳市达晨财信创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和深圳达晨财智创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2010年达晨创投投资了11家上市公司,项目数量仅次于深创投。其中达晨创投旗下两家PE投资网宿科技总金额超过3000万元,分别获得了5.54和3.38倍的回报。在首批创业板公司中,达晨创投还投资于爱尔眼科800万元,投资于亿纬锂能500万元,投资周期已有3年零3个月,收益率分别为26.24倍、16倍,收益率属中上游。
根据清科集团研究中心最新数据统计,2010年上市的491家公司中,220家具有PE/VC背景,占比44.8%,涉及国内外投资机构269家。其中,内地共有149家PE/VC支持的公司上市,占PE/VC机构支持的上市总数的67.4%,仅中小板和创业板,PE/VC们投资回报就达到687.5亿元,平均回报为12.1倍。根据这一结论,我们不妨做个估算,十大创投机构坐拥211亿上市市值,他们的投资成本约在20亿左右,就算保守估计是30亿元,至少也有高达180亿元的浮盈,真可谓是创富神话。
难以抗拒的套现诱惑
有人说过:“创业板应该成为一个让匆忙套现者后悔的地方,而不是大家赚一把就跑的游击市场。”然而,对于创投机构这类原始股东,面对当前股价与初始投资之间高达十几倍的差价,套现的诱惑显然是难以抗拒的。在创业板解禁之后,创投股东纷纷上演疯狂“套现门”,成为减持套现的主力军。
据统计,在2010年11月1日解禁的27家创业板公司中,有22家公司上市前有创投参与其中,涉及创投公司达到49家,只有乐普医疗、华测检测、硅宝科技、宝德股份、华星创业和华谊兄弟例外。其中,除网宿科技云集8家创投之外,金亚科技、银江股份别也有7家和5家创投驻扎其中;机器人、大禹节水和新宁物流也有3家入驻。
江苏高达创投在2005年就开始分3次连续收购了安科生物的股份,在连续3次收购后,江苏高达的持股数达到了243万股,而成本仅为404.45万元。上市后至今,江苏高达的持股数量达到437.4万股,截至11月1日,安科生物的股价为23.64元,据此计算,江苏高达的市值达1.034亿元,其收益率高达25.6倍,位居49家创投之首。
网宿科技(300017)最初一笔创投是2007年7月由深创投主投,达晨创投跟投;第二笔则是2008年11月由达晨创投牵头,联合北京德诚盛景、深圳创东方等机构;浙江联盛创业则于2009年4月投资,加上关联企业,共有8家PE/VC企业现身网宿科技。按照发行后的股本计算,深创投系两家公司占股5.094%,达晨系两家VC占股5.688%,另外4家创投分别是浙江联盛创投占股2.205%、北京德诚盛景占股1.724%、深圳创东方占股1.433%、深圳康沃资本占股0.761%。
2009年10月30日,网宿科技成为第一批登陆深交所创业板的佼佼者。然而,就在上市4个月之后,其总经理彭清即挂靴而去,创下创业板“高管最快离职”的纪录,并将创业板高管辞职套现的话题推向高潮。此外,网宿科技在上市后摇身一变,成为业绩“变脸”最快的公司。招股说明书显示,网宿科技2007年、2008净利润分别同比增长63.04%、43.74%。而公司2009年年报显示,实现主营业务利润3262.33万元,同比下降4.79%。2010年,公司半年报和三季报的净利润分别同比减少29.98%和29.92%。网宿科技暴露的种种问题引发了业内的一连串质疑,甚至有人下了“创业板第一家退市公司”的结论。
而在2010年11月1日网宿科技解禁之后,深创投、深圳创新资本和达晨创投在数天内就分别减持了11.1万股、10.5万股和153万股。若按17.45元的股价计算,达晨创投在本次首轮解禁中套现达2670万元。
虽然目前尚无准确统计2010年11月1日以来创业板股东套现的资金总额,但从深交所公开信息来看,11月初的几个交易日是解禁以来创投机构减持最为密集的套现时间。据平安证券统计,11月1-5日,共有12家创业板公司通过大宗交易平台减持股票,减持市值达到10.56亿元。而整个11月,创业板解禁的股份市值达到360亿元。
是否应套上紧箍咒
一位资深PE业内人士曾感慨,PE也有三六九等之分,一等PE帮助公司制定发展策略,全权负责资本运作;九等PE只是突击入股,高价套现,甚至违规代持。
据统计,在解禁的27家公司中,在2008年10月之后突击入股拟上市公司的创投机构共有15家之多。至于火线入股目的何在,可以说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事实上,部分创投在创业板公司上市前夜“突击入股”,通常一年的解禁期过后就会获得数十倍的投资回报,此举和高管辞职套现一样深受投资者诟病。不过,目前对创投机构的减持行为并没有加以限制,在此前的创业板离职高管持股加锁新政中也没有涉及创投机构。
据悉,在创业板开板前,基于鼓励和培育本土PE的初衷,证监会在审核突击入股时放宽了有关限制。但随着市场不断发展,日前有市场传闻称证监会在新的内部规定上要求延长“突击入股”的锁定期,招股说明书刊登前1年内入股的,锁定期从之前的1年延长至3年。最后虽然被监管层否认,但审视创业板开板一年来的政策变化不难发现,监管部门对“突击入股”的监管正由松趋紧。
就在内地证监会是否将创业板“突击入股”锁定期延长至三年的讨论成为舆论焦点时,港交所发布指引要求公司提交上市申请表格前28天、或正式上市前180天内,不得引投资者入股。两地市场在监管思路上的同步,折射出“突击入股”问题已成公共监管雷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