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借形想象”是由儿童美术教育专家薛文彪提出的一种运用于儿童美术教学的方法,是指幼儿在自然界现有的图形或物象基础上进行联想、想象和创作。“借形想象”作为一种简单、有趣的想象方式,为幼儿提供了想象和表现的空间,也适应幼儿的艺术表现能力。
在水粉画教学实践中,我们以使用水粉颜料为主,大胆运用“借形想象”的理念,引导幼儿开展了一系列的美术活动,探索了对小、中、大班三个不同年龄段幼儿美术活动实施的具体策略。
一、玩色和添画
3至4岁的幼儿还处于涂鸦期,不适合参与规范的握笔绘画活动,更多的是尝试一些“玩色”的游戏,即把颜料喷涂或者拓印在纸张和其他媒介上。这个年龄段的幼儿偏爱鲜艳明亮的颜色,能识别三原色或对比强烈的色彩,对颜色深浅的辨别尚不敏感,他们使用颜色仅凭喜好和方便,因此在“玩色”时我建议选用单纯的颜色,帮助孩子熟悉颜色的色相。
1.用用自己的身体
小班幼儿最熟悉的莫过于自己的身体了,指尖蘸点蓝色,表示下雨;伸长手指印在纸上,变成一排小树;手握拳头,留下虫爬的痕迹;张开五指,小树开花……夏天的时候,把画布铺在地上,让幼儿光着脚丫或者穿着不同的凉鞋从画布上走过,画布上留下了各式各样的图案,幼儿惊喜地发现,原来小脚丫也能画画!
2.找找有趣的材料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寻找到很多有趣的“宝贝”:圆圆的可乐瓶盖、不规则的柚子皮、各式各样的树叶、萝卜头……这些都可以成为幼儿玩色时的材料。
作品《热带鱼》,将旧袜子蘸取白色颜料后在深色的纸面上“躺一躺”“睡一觉”,留下了奇形怪状的色块,根据色块的形状,用棉签蘸取其他颜料进行添画。
3.试试特别的纸质
开展水粉画教学,除了使用水粉纸外还有很多特殊的纸可供选择,如卡纸、牛皮纸、沙粒纸、布纹纸等等。
作品《鸟和鱼》运用了过滤布这种工业材料。这种材料吸水性好,韧度强,滴上水粉颜料后用喷壶喷水渲染,使色彩相互交融,变化丰富,是一种很容易出效果的绘画材料。
4.添画“心灵的窗户”
小班幼儿的绘画稚拙,充满了奇思妙想,但需要借力于教师的引导。一个形似动物的色块,如果有了眼睛,其形象就呼之欲出了。教师引导幼儿在不规则的色块上添画眼睛,表现一个动物形象。幼儿可尝试用棉签、手指点画眼睛,让画面完整并充满童趣。
作品《彩虹宝宝》,先把几种水粉颜料加水稀释,将颜料随意倒在平整的KT板上,再用白色水粉纸覆盖进行拓印,在“亲一亲”“拍一拍”的环节之后,纸上留下了不规则形状的印迹。趁孩子们玩得起劲,我提问道:“老师看到这里像一只小鸡,它有尖尖的嘴巴,你们看这里还藏着哪些动物?”于是孩子们都瞪大了眼睛,努力地联想很多有趣的形象:“老师,这里像恐龙!”“还有小鱼,我看到有鱼!”“大尾巴,像狐狸的尾巴”……最后引导幼儿们给看到的小动物添加一双小眼睛。
二、运用点、线、面元素进行创作
中班幼儿的手部控制能力明显增强,开始接触使用水粉笔,在基本掌握了握笔、用笔、清洗、调色的方法后,在玩色的基础上,侧重运用点、线、面造型元素进行创作。
1.用线勾勒色块
幼儿把玩色后产生的色块用线条勾勒出轮廓,画线条使色块更加明确,幼儿在画线条时由随意涂鸦变成有意识的涂鸦。老师在引导中班幼儿勾勒色块的时候,要特别强调线的流畅和线与线之间连接闭合,即“把线接住”“画圆要把门关好”。勾线的颜色建议使用中性色,即黑、白、灰、金、银。为了画面效果活泼,老师可建议幼儿采用薄画的方法,颜料中的水分多一点,促进色块之间的相互融合,线条就不会显得突兀。有时候同一个绘画主题,可让幼兒分组采用不同的色调作画,暖色系与冷色系呈现出的画面效果是截然不同的,借此可以提高幼儿的色彩感知力和表现力。
2.变换角度观察和想象
一个不规则的色块,如果总是从一个角度去观察,幼儿们的想法就容易趋同,给创作带来困难。教师需提醒幼儿把画纸“倒过来看看”“身体歪一歪”,换个角度来观察和想象勾勒好的色块,多角度观察可以帮助幼儿拓展想象的思路。
3.添画细节——突出形象特征
画眼睛作为学习的重难点可以单独提取出来,先观察再做局部的示范。眼睛分为很多种,譬如蜗牛突出的眼睛,金鱼圆圆的眼睛,微笑的眼睛,流泪的眼睛……除了眼睛,中班幼儿需要添画的还有其他五官,同时还要把动物形象的主要特征表现出来。“恐龙有什么特征?哦,尖尖的牙齿、长长的尾巴。”“乌龟的背上有龟甲纹。”引导幼儿添画具体的细节特征,原本模糊的形象立刻清晰起来。
三、虚实交融拓展想象的空间
大班幼儿已经不再满足于玩色游戏了,他们会有目的地去表现某个形象,而且大班幼儿的三维空间思维已经有所发展,也具备了一定的造型能力,因此大班的水粉画教学会涉及到临摹和写生这两个内容。幼儿写生不同于成人写生,幼儿可以不受焦点透视规律的约束,只需把自己对物体空间位置的认识大胆地表现出来即可。由于幼儿感知客观事物外部特征的视角和能力不同,不同幼儿对同一对象的表现结果千差万别,这是幼儿写生的特点,也为后期的“借形想象”奠定了基础。教师鼓励孩子把主要的对象在画纸上画大,占据大篇幅,成为主体物,但落笔时画小了怎么办?这时,教师可以启发幼儿结合绘画内容,用改变图像、添加特征等办法进行弥补,通过颜料的叠加,幼儿惊喜地发现原有的图像被遮盖,变成新的形象,于是他们不再畏惧落笔,反而把修改当作一种游戏,乐在其中。水粉颜料覆盖性强的特点也充分满足了幼儿的探索需求和表现欲望。 1.整体与局部的转换
画家的肖像画作品以及生活中熟悉的人物肖像图片都可以成为大班幼儿水粉借形想象的对象。我们借用原有的色彩、布局,用水粉的笔触模仿覆盖,让幼儿对某一细微局部展开想象。《海洋》是幼儿用水粉在人物头像照片基础上的再创造,乍一看是一张普通的人物肖像画,但仔细观察,画中藏着很多神奇奥秘:人物原本黑色的发髻也是一张黝黑的脸,两道弯弯的剑眉变成一条睡着的鲸鱼,嘴巴和鼻子连在一起就是乌龟和螃蟹……这不再是简单的临摹,而是有趣的创造了。
2.正形与负形的转换
所谓“正负形”,在绘画中是指人或物的形是“正形”,背景、空间和空白是“负形”。借助画面中的主体物进行的想象是正形想象,而借助画面中的背景、底色和空白进行的想象就是负形想象。大班的孩子不仅要熟悉正形想象,也要尝试着运用负形想象。
《春天的花》在深入观察了各种花卉后,让幼儿在画纸上描绘出自己喜欢的花。“花可以变幻成其他的东西吗?” 教师先引导幼儿进行正形想象,于是幼儿们将画中的花卉变成了张着大嘴的鲨鱼、伸着舌头的小狗……教师说“春天的花里还会躲藏着什么呢?”幼儿答“会有小蚂蚁,各种小甲虫”“桃树下有小白兔”……可引导幼儿发挥想象創编故事情境。教师鼓励幼儿在水粉纸的黄底上用记号笔大胆地进行负形添画,“添加的小动物可以相互躲藏、露出嘴巴或侧着身体”,尽管此时已“花非花”,但是创意想象却让孩子的美术创作更加精彩和快乐。
幼儿的美术教育应该让其充分感受环境、生活和艺术中的乐趣和美感,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并进行创作。“借形想象”为幼儿提供了有趣的学习方法,对启发幼儿的想象和创造,实现教与学的互动,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思路。将“借形想象”运用于水粉教学实践的三年来,我们惊喜地感受到了幼儿们的变化,他们对美术的兴趣越来越浓厚,绘画创作时大胆且自信,稚拙中妙趣横生。
参考文献:
[1]李倩文,中班幼儿水粉画创作中的关键经验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4.
[2]汤毛琴,幼儿水粉画教学初探[J] .江苏教育研究,2010(32):38-39.
[3]金立萍,幼儿园“借形想象”活动的有效开展[J] .启迪与智慧(教育), 2016(04).
[4]金敏丽,借“形”想象[J] .都市家教月刊,2017(07):280-281.
[5]王秀丽,幼儿美术教育的教与学[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