淳淳文化气息悠悠海防情怀

来源 :北京教育·普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s_wj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的领土面积是多少?很多人会回答“960多万平方千米”,但一师附小的学生会津津乐道地谈到我国300万平方千米的海洋国土。
  学生们强烈的海防意识是在学校日常文化和环境浸润中不断增强的。学校号召全校师生共同设计校徽、校旗、校园卡通形象、誓词、班旗、班徽等文化标识系统,并通过立体的全方位的文化建设,将海防教育融入校園环境的每个角落,落实到学校的各项工作,深入到师生的心灵之中。
  每周一的升旗仪式上,全校学生都会郑重地举起右拳,面对鲜艳的五星红旗,庄严宣誓。学校还引领各班进行海防特色班级建设,每个年级都用海军部队命名,每个班级都有原创的班徽、班旗。学校把每周五作为“海防教育日”。迎着朝阳,各班旗手都会整齐列队,伴着《人民海军向前进》的乐曲,手执海防特色“班旗”,举行每周一次的插旗仪式。班级旗帜在班级门口高高飘扬,此时的校园就像一道美丽的蓝色风景线。学校“小机灵总管社”的同学都是校园里的“蓝色小使者”,他们会引领全校同学在“海防教育日”开展多种形式的海防教育活动——利用学校乐秀电视台、海蓝蓝广播台开展海洋文化、海防知识的宣传,知识竞答、新闻发布、与科学家面对面等,每个班级也会结合各班特色开展海防特色活动。
  人创造环境,环境也塑造人。我们精心设计了校园的每一处教育空间,让无声的环境实现有心的教育。在714所的院士等专家团队的专业指导下,学校还建设了全国第一家学校“海防教育基地”,为学校深入开展海防教育提供了专业支持。学校“小能人风采社”的小导游自主编写了学校“海防教育基地”的解说词,声情并茂地为师生和来宾进行讲解。
  浓郁的海防文化氛围,多彩的海防文化活动,现代化的海防育人环境,就像是一部立体的、多彩的、富有吸引力的教科书,成为海防教育最持久的保障。
其他文献
一师附小早在十年前就开始进行不同形式、不断深化的海防教育。附小的美术教师们也通过丰富多彩的艺术教育活动,将伟大中国的“蓝色梦想”潜移默化地植根于学生们的心田。  1.蓝色校园,润爱于心  学校以军人的爱国思想、强健体魄、组织性和纪律性来影响学生,提升学生的精气神。每个年级以不同的“战队”命名,每个班级就是一中队、二中队、三中队。美术教师创作了一张巨幅剪纸作品,展现的是一艘扬帆远航的巨轮,象征着我们
期刊
7月的夜晚,火车奔驰在南加利福尼亚的土地上,目的地是西海岸的洛杉矶。而我的思绪却远在宾夕法尼亚州的兰开斯特,近在内华达州的拉斯维加斯。两个地方由于特殊的因缘,在浮光掠影中,有了一点深刻的感受。在兰开斯特,面对的是一个“另类”的族群;在拉斯维加斯,面对的是一个“光怪陆离”的城。  20年前,在北京福州会馆的同事郑继斌,新婚后随丈夫林先生来到宾夕法尼亚州,在一个叫黎巴嫩的地方打拼,事业有成,家庭幸福。
手绘效果图是艺术类环境艺术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门课程和技能,在室内设计、景观设计、建筑学、城市规划等专业方向是一门必修课程.手绘效果图表现技法课程是一门理论与实践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意象油画是把意象思维方式的中国审美哲学和表现方式融入西方文化表征的油画媒材和语言中的一种中西融合的绘画形式,是一种西方油画在民族土壤生根发芽后的语言呈现形态.我出
期刊
工程训练中心是一个以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为特点的工程实践教学基地。针对当前高校实践教学不得不从“依靠社会”转变为“依靠自己”的背景下。需要建立自己的工程训练中
《舌尖上的中国2》第一集初播开始,到第八集播毕,一直都被各种批评声音包围。所不同的,第一集批评的声音浓油赤酱,第二集盐味依然厚重,然后一路淡下去,到第八集拍摄花絮,人们大多都扭了脖子看别处,连一句“矫情”都懒得说。期望值一路下滑——由高大上到矮陋嗤,直至被轻视。乡愁和美食,是急速商业化社会中最容易引起共鸣的东西。《舌尖1》的成功在于朴素,在于主创人员立足技术忠于真诚的情感输送。《舌尖1》的出现,令
牟平都姓为蒙古族后裔  牟平《都氏族谱》中记载必里海是都姓的第一代蒙古先祖。清同治三年(1864年)重修《宁海州志》卷十一日:“必里海,海当元初,以功历迁至都达鲁花赤,兼管宁海州(今山东牟平)诸军奥鲁、劝农事。中统元年(1260年),海死,子孙袭其职,遂占籍牟平。焦志云,至今存姓日都,是其后也。”“抄儿,牟平人,海之子,袭本州达鲁花赤职。”“不老赤,牟平人,海之孙,袭本州达鲁花赤职。焦志曰,历至元
每天能观察自己最多的地方就是在洗手间的镜子里,我在镜子里展现的是最真实的自己,不用讨好和伪装.镜子中的身影带着落寞,从镜中映出的我仿佛与真正的自己不经意地相遇,是灵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