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韩愈有云: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觉得对学生知识的传授固然重要,但真正的教育,应该是充满着生命活力的人的教育,是生命与生命的交往与沟通过程。教育不是注满一桶水,而是点燃一团火。而要点燃学生生命的激情,让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性地进行学习就显得尤为重要,在这一过程中,德育不容忽视,而各式各样的渗透着德育内容的课堂设计,则体现着语文教师的经验和智慧。下面笔者就结合自己多年的从教实践,谈一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内容,从而帮助学生形成健康的性格品质。
根据著名教育家葛红兵的观点,健康的人格应当包括独立精神和全面发展两个方面,具体来说,应从五个方面培养健康人格:(1)自立精神,教育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自信,学会自强。(2)共生意识,善于和他人和睦相处,共同协作,和社会共同进步,和自然和谐相处。(3)科学态度,要实事求是,还要有批判精神。(4)人文关怀,关爱他人,同情弱者,理解他人,接纳他人,对人类充满终极关怀。(5)领袖气质,培养学生具有自我牺牲的精神,有责任意识,提高他们组织、协调、管理的能力。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我积极探索,大胆实践,努力促进实现这五个方面的效果生成。
优秀的文学作品是人类精神的宝库,经常给学生阅读这些文学作品可以对他们人格的形成起潜移默化的作用。还可以联系课本,课内课外相结合,也就是经常说的“内联外引”。根据课堂情况设计适当的课堂讨论不仅可以让学生对课文内容有更深入的理解,还有助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锻炼学生的斯文品质,提高思辨能力。比如,在讲《我与地坛》时,除了介绍史铁生的有关资料,我还给学生读了《轮椅间的心灵对话》,实际是一封张海迪写给史铁生的信,这是两个伟大的生命,他们面对生活是那样的自强与快乐。面对死亡又是那样的坦然与宁静。这样不仅有助于学生形成自强自立的人格,还能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生死观。然后,在“课外延伸”部分,我设计了以“残缺和伟大”为话题的讨论,同学们展开想象的翅膀举出古今中外许多名人身残志坚的事例:司马迁身受宫刑著《史记》;孙膑被挖去膝盖骨依然写就了《孙膑兵法》;聋哑的邰丽华用心灵演绎《千手观音》;独臂天使马丽用毅力舞动生命的奇迹;罗斯福坐着轮椅完成了世界格局的逆转;布伦克特牵着导盲犬坐在了英国教育大臣的座位上;海伦·凯勒,虽然生活在黑暗无声的世界中,但却用顽强的毅力演绎了《我生命的故事》;霍金虽身患神经系统的重病却创出了许多物理学理论,写了《时间简史》等著作……。在这些势力面前,学生会对照自己进行反思,这些残疾人能做出这么伟大的成就,我们健全人为什么不能呢?于是纷纷检讨自己的性格弱点,有的是有惰性,有的说没有恒心,有的说缺乏毅力……虽然课堂形式有点散,但学生发自心灵的情感却在争论与思索中树立起了鲜明而健康向上的人格。
在平时的讲课中渗透德育内容是很重要的,此外还可以通过组织各种活动来培养学生的能力。举行辩论会就是一种有效的形式。在学习《触龙水赵太后》时,学生体会“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这句话,我又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联系学校正在开展的感恩教育活动,其中就包括教育学生感恩父母,学生在平时就搜集了许多小故事,还自己写了一些文章,可以说对这个话题已经相当熟悉了,我先让学生看了几段大专辩论会的录像,让学生对辩论会的形式有初步的了解,并有一种跃跃欲试的感觉,然后在六班举行过一场辩论会,辩题是:生之恩大于养之恩,还是养之恩大于生之恩。学生都积极参与,各位辩手从材料的搜集整理到现场的应对策略都作了充分的准备和积极的谋划,现场辩论时,辩手们个个思维活跃,反应敏捷,达到了一场辩论会的基本要求。通过这场辩论会,学生对辩论会的一般程序有了总体的了解,并且团结协作,增强了他们的共生意识,开阔了思维,增强了语言表达能力,无论是生之恩大于养之恩,还是养之恩大于生之恩,每个学生都可以在搜集材料和辩论的过程中,联想到自己的父母对自己的生养之恩,这就是这场辩论会要达到的德育目标。
在教学中还要深入挖掘课本知识,通过多种形式培养学生的能力,帮助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排练课本剧也是一种不错的形式。例如《庄周买水》这篇自读课文是故事新编式的杂文,我就要求学生把它拍成课本剧,这样学生就会先写好剧本,再考虑中间每个环节的衔接,从人物动作到角色语言,都进行了精心的考虑与细致的安排,无形中锻炼了学生的各种能力。此外,在整个过程中,学生也逐渐开始关心社会现实,增强了揭露社会不良现象的勇气和决心,培养了社会责任感。还有在学习《烛之武退秦师》时,为了让学生熟悉课文情节,体会烛之武的论辩艺术,我也采用了课本剧的形式,学生在剧中不仅亲身感受到了烛之武的大仁大义大智大勇,而且增强了使命感,培养了责任意识和大局意识。
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与形成是一个漫长的、潜移默化的过程。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一定要有耐心,不要急于求成。“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可见育人之艰巨。揠苗助长势必事与愿违。因此,我们必须开动脑筋,设计好自己的课堂,使之不止于传授知识,还要让学生受到精神的滋养,形成健全的人格。学生好比是一棵棵小树,需要精心的呵护和剪裁,以促其尽快长大成才。而德育更像是春夜的小雨。淅淅沥沥,点点滴滴,润物无声……
根据著名教育家葛红兵的观点,健康的人格应当包括独立精神和全面发展两个方面,具体来说,应从五个方面培养健康人格:(1)自立精神,教育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自信,学会自强。(2)共生意识,善于和他人和睦相处,共同协作,和社会共同进步,和自然和谐相处。(3)科学态度,要实事求是,还要有批判精神。(4)人文关怀,关爱他人,同情弱者,理解他人,接纳他人,对人类充满终极关怀。(5)领袖气质,培养学生具有自我牺牲的精神,有责任意识,提高他们组织、协调、管理的能力。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我积极探索,大胆实践,努力促进实现这五个方面的效果生成。
优秀的文学作品是人类精神的宝库,经常给学生阅读这些文学作品可以对他们人格的形成起潜移默化的作用。还可以联系课本,课内课外相结合,也就是经常说的“内联外引”。根据课堂情况设计适当的课堂讨论不仅可以让学生对课文内容有更深入的理解,还有助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锻炼学生的斯文品质,提高思辨能力。比如,在讲《我与地坛》时,除了介绍史铁生的有关资料,我还给学生读了《轮椅间的心灵对话》,实际是一封张海迪写给史铁生的信,这是两个伟大的生命,他们面对生活是那样的自强与快乐。面对死亡又是那样的坦然与宁静。这样不仅有助于学生形成自强自立的人格,还能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生死观。然后,在“课外延伸”部分,我设计了以“残缺和伟大”为话题的讨论,同学们展开想象的翅膀举出古今中外许多名人身残志坚的事例:司马迁身受宫刑著《史记》;孙膑被挖去膝盖骨依然写就了《孙膑兵法》;聋哑的邰丽华用心灵演绎《千手观音》;独臂天使马丽用毅力舞动生命的奇迹;罗斯福坐着轮椅完成了世界格局的逆转;布伦克特牵着导盲犬坐在了英国教育大臣的座位上;海伦·凯勒,虽然生活在黑暗无声的世界中,但却用顽强的毅力演绎了《我生命的故事》;霍金虽身患神经系统的重病却创出了许多物理学理论,写了《时间简史》等著作……。在这些势力面前,学生会对照自己进行反思,这些残疾人能做出这么伟大的成就,我们健全人为什么不能呢?于是纷纷检讨自己的性格弱点,有的是有惰性,有的说没有恒心,有的说缺乏毅力……虽然课堂形式有点散,但学生发自心灵的情感却在争论与思索中树立起了鲜明而健康向上的人格。
在平时的讲课中渗透德育内容是很重要的,此外还可以通过组织各种活动来培养学生的能力。举行辩论会就是一种有效的形式。在学习《触龙水赵太后》时,学生体会“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这句话,我又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联系学校正在开展的感恩教育活动,其中就包括教育学生感恩父母,学生在平时就搜集了许多小故事,还自己写了一些文章,可以说对这个话题已经相当熟悉了,我先让学生看了几段大专辩论会的录像,让学生对辩论会的形式有初步的了解,并有一种跃跃欲试的感觉,然后在六班举行过一场辩论会,辩题是:生之恩大于养之恩,还是养之恩大于生之恩。学生都积极参与,各位辩手从材料的搜集整理到现场的应对策略都作了充分的准备和积极的谋划,现场辩论时,辩手们个个思维活跃,反应敏捷,达到了一场辩论会的基本要求。通过这场辩论会,学生对辩论会的一般程序有了总体的了解,并且团结协作,增强了他们的共生意识,开阔了思维,增强了语言表达能力,无论是生之恩大于养之恩,还是养之恩大于生之恩,每个学生都可以在搜集材料和辩论的过程中,联想到自己的父母对自己的生养之恩,这就是这场辩论会要达到的德育目标。
在教学中还要深入挖掘课本知识,通过多种形式培养学生的能力,帮助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排练课本剧也是一种不错的形式。例如《庄周买水》这篇自读课文是故事新编式的杂文,我就要求学生把它拍成课本剧,这样学生就会先写好剧本,再考虑中间每个环节的衔接,从人物动作到角色语言,都进行了精心的考虑与细致的安排,无形中锻炼了学生的各种能力。此外,在整个过程中,学生也逐渐开始关心社会现实,增强了揭露社会不良现象的勇气和决心,培养了社会责任感。还有在学习《烛之武退秦师》时,为了让学生熟悉课文情节,体会烛之武的论辩艺术,我也采用了课本剧的形式,学生在剧中不仅亲身感受到了烛之武的大仁大义大智大勇,而且增强了使命感,培养了责任意识和大局意识。
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与形成是一个漫长的、潜移默化的过程。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一定要有耐心,不要急于求成。“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可见育人之艰巨。揠苗助长势必事与愿违。因此,我们必须开动脑筋,设计好自己的课堂,使之不止于传授知识,还要让学生受到精神的滋养,形成健全的人格。学生好比是一棵棵小树,需要精心的呵护和剪裁,以促其尽快长大成才。而德育更像是春夜的小雨。淅淅沥沥,点点滴滴,润物无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