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是1960年代黑龙江工学院的大学生,就是现在的哈尔滨科技大学。那时候,学校宿舍很简陋,晚上一抬头都能看见星星。印象特别深的是刚开学时,老师在宿舍陪我们住了两个晚上,好让我们安心读书。
我父母都是农民,妹妹到小学五年级就不爱念了,后来在农场种小麦。我不想当农民,就想着好好读书,将来能出息。
上小学时,同桌是个女生,我们俩较着劲学,成绩都特别好,就被保送到县里的中学。结果,政审的时候,她没通过,我也没通过。她父亲做生意,我父亲是农民,说不过去啊。后来我搞清楚了,大概是我父亲在清末稀里糊涂当过一段时间溥仪的兵。那女同学一赌气就不念了,我还想继续读书,就参加考试,很顺利地考上了。之后我仍然很努力,就考上了大学,当过数学课代表、物理课代表,一心想着毕业后当个好工人。
那年代,大学生算天之骄子,国家包分配工作。我同学毕业后一般都分到佳木斯的大国企,我呢,被分到一个离家挺远的县城。我去县人事局询问,人家告诉我,原来县农机厂当年要搞个项目,需要这方面人才,就向上级报告了,后来不需要,也没有申请撤销。偏偏农机厂黄了,我就阴错阳差地被安排到县机械厂当技术员。
不要小看县城的机械厂,好几百人呢。整个铸造车间就我一个大学毕业生,我鞭策自己,买书学习,绝不能丢人。
在这个厂我搞过小改革。筛沙子需要一个人倒,两个人筛,用量供不上。我根据《机械工人》上的介绍,用四根立柱支起筛子,用偏心轴带动转圈,效率提高好几倍。
还有倒铁水包的时候,得需要人举着,倒一定程度后,还得别住,别让铁水包掉下去。我用涡轮涡杆,转手柄,就像方向盘似的控制,正反方向转,就把这个问题解决了。
我做这些从来没想过个人荣誉,就觉得这是自己应该做的。工厂是大家的,我是工厂的人。
1983年前后,我被调到县钢铁厂。那时候县里从美国引进了一台铸管机。这不仅是钢铁厂的大事,也是全县的盛事。机器运到厂子时,场面很壮观。我被厂长安排跟美国来的专家学习。据说这种管子不易生锈,耐腐蚀,市场前景非常被看好。我天天加班,一门心思地研究,不能辜负领导和全县人民的期望啊。年轻人不要觉得可笑,我真就这么想的。
半年之后,我不负众望,把管子生产出来了,看着大卡车把管子拉走,我自豪,觉得没有我就没有这个产品。可是,这个产品被送到大连港准备出口之后,就再无消息了。直到有一天厂里接到电话,说摞成堆的管子散了,需要找人重新堆放。原来这些管子一根都没卖出去。这个事到这里就完了,但它是我们厂衰落的开始。我很伤心,也明白了,一个小小的技术员真的是无法抗衡企业和市场的变迁。我兢兢业业地工作,最后能走到哪一步呢?企业要是完了,我的下辈子怎么生活,这一身的技术还能不能有用武之地?
感觉不久前我还在工人技术大学给学生上课,连机械加工车间的工人都来听课。上上个月,我们还在搞加班会战,虽然一个人只给一个1毛9分钱的面包,大家还是热情高涨。
工厂发不出工资了,副厂长跟大家说,你们不要留在这干靠,能行风行风,能行雨行雨,继续等着也不会发工资的。当时全县40多家企业唯一存活下来的只有水泥厂。我能理解厂子为什么搞不下去了,一方面是大环境逼的,另一方面是好多钢厂都收废钢,然后熔化,再往里加其他金属,重新铸造完向外出售,这种没啥技术含量的低质钢材能长久就怪了。但我没想过厂子说黄就黄了,工人说下岗就下岗了。
人总得活下去,幸好,我还有技术。
以前没觉得工程师的证有什么大用,在厂子里大家都知道我是技术大拿,回到市场再找工作,没有这证,人家老板都不搭理你。企业改革从南方到北方,有个时间差,黑龙江那边刚开始时,沈阳这边已经四脚落地了。我两个儿子要上学,急需用钱,我就到沈阳找工作来了,合计沈阳大企业多,工作好找。很快,我在一家私人的铸件厂上起了班。
在国企的时候,我的工作就是画图,做指导,具体的操作由各个岗位上的工人完成。那时我是有优越感的,和主抓技术的副厂长平起平坐,工人们对我也敬重三分。初到私企,我内心是失落的。老板要效益,一切向钱看,他会用最少的人干更多的活儿。铸造零件、开发模具,我带着一个工人全干了。那可真是拳打脚踢式的。以前在国企的时候,我老想着入党,想着为国家奉献,到了私企之后,我都不知道为谁奉献了,也不想奉献了。这么说好像觉悟不高,实际上,你发挥技术特长为你工作的企业服务就行了。
当时企业生产出来的铸件有气孔,我就琢磨找原因,觉得沙子有问题的面大,跟老板探讨。原来,老板选的树脂沙是一家大企业淘汰下来的,这种沙有使用期限的,到期就不能再用了。老板不相信,我证明给他看,他觉得我这个工程师还不错。
在原来的企业,我搞技改什么的,从没想过个人荣誉,年底总能评上先进生产者,也觉得顺理成章。私企老板夸我几句,什么物质奖励没有,我心里也挺满足。学技术的人最渴望的就是他的技术被认可。
其间我回过原来的厂子,办养老保险手续。厂子还在,不生产了,有几个人留守在那,打打麻将喝喝茶,日子照样过。我享受不了那样的生活。我在厂子的时候,除了工作,最爱读书,后来有了工会组织活动,我就学会了吹黑管。当时没人信我能学会,一开始我去学都以为我一时兴起,后来我去得勤了,老师才认真教。我有好多书,都是正规出版社出版的,关于铸造、焊接、机械加工方面的,从黑龙江带过来将近200本,虽然年代有些久远,但知识永远有价值。想着以友情价出售给需要的人,就找到你们《当代工人》,如果有人需要联系我吧。我不是借机卖书,有缘的话也会送,但怕说白送,就不被珍惜了。
靠着这些书,我在一家企业还摸索出一套制管工艺,连模具都是我开发的,帮老板省了不少钱。等我一走,这套工艺也就荒废了,挺可惜的。
我这一辈子,没有什么大成就,搂着这些书,攥着点技术,平平稳稳地生活到现在。别人下岗都乱的时候,我没乱。别人找工作困难的时候,我也没觉得不容易,归根到底就是我有技术傍身。大多数人都要过平凡的生活,现在年轻人不愿过平凡的生活,也不愿意学技术,觉得没发展。如果真是那样,恐怕我这些书只能卖废纸了。
还有,我虽然用国企和私企区分了我人生的两个时期,现在看,不该这么分,都是社会主义国家公民,对,说公民更合适。工
我父母都是农民,妹妹到小学五年级就不爱念了,后来在农场种小麦。我不想当农民,就想着好好读书,将来能出息。
上小学时,同桌是个女生,我们俩较着劲学,成绩都特别好,就被保送到县里的中学。结果,政审的时候,她没通过,我也没通过。她父亲做生意,我父亲是农民,说不过去啊。后来我搞清楚了,大概是我父亲在清末稀里糊涂当过一段时间溥仪的兵。那女同学一赌气就不念了,我还想继续读书,就参加考试,很顺利地考上了。之后我仍然很努力,就考上了大学,当过数学课代表、物理课代表,一心想着毕业后当个好工人。
那年代,大学生算天之骄子,国家包分配工作。我同学毕业后一般都分到佳木斯的大国企,我呢,被分到一个离家挺远的县城。我去县人事局询问,人家告诉我,原来县农机厂当年要搞个项目,需要这方面人才,就向上级报告了,后来不需要,也没有申请撤销。偏偏农机厂黄了,我就阴错阳差地被安排到县机械厂当技术员。
不要小看县城的机械厂,好几百人呢。整个铸造车间就我一个大学毕业生,我鞭策自己,买书学习,绝不能丢人。
在这个厂我搞过小改革。筛沙子需要一个人倒,两个人筛,用量供不上。我根据《机械工人》上的介绍,用四根立柱支起筛子,用偏心轴带动转圈,效率提高好几倍。
还有倒铁水包的时候,得需要人举着,倒一定程度后,还得别住,别让铁水包掉下去。我用涡轮涡杆,转手柄,就像方向盘似的控制,正反方向转,就把这个问题解决了。
我做这些从来没想过个人荣誉,就觉得这是自己应该做的。工厂是大家的,我是工厂的人。
1983年前后,我被调到县钢铁厂。那时候县里从美国引进了一台铸管机。这不仅是钢铁厂的大事,也是全县的盛事。机器运到厂子时,场面很壮观。我被厂长安排跟美国来的专家学习。据说这种管子不易生锈,耐腐蚀,市场前景非常被看好。我天天加班,一门心思地研究,不能辜负领导和全县人民的期望啊。年轻人不要觉得可笑,我真就这么想的。
半年之后,我不负众望,把管子生产出来了,看着大卡车把管子拉走,我自豪,觉得没有我就没有这个产品。可是,这个产品被送到大连港准备出口之后,就再无消息了。直到有一天厂里接到电话,说摞成堆的管子散了,需要找人重新堆放。原来这些管子一根都没卖出去。这个事到这里就完了,但它是我们厂衰落的开始。我很伤心,也明白了,一个小小的技术员真的是无法抗衡企业和市场的变迁。我兢兢业业地工作,最后能走到哪一步呢?企业要是完了,我的下辈子怎么生活,这一身的技术还能不能有用武之地?
感觉不久前我还在工人技术大学给学生上课,连机械加工车间的工人都来听课。上上个月,我们还在搞加班会战,虽然一个人只给一个1毛9分钱的面包,大家还是热情高涨。
工厂发不出工资了,副厂长跟大家说,你们不要留在这干靠,能行风行风,能行雨行雨,继续等着也不会发工资的。当时全县40多家企业唯一存活下来的只有水泥厂。我能理解厂子为什么搞不下去了,一方面是大环境逼的,另一方面是好多钢厂都收废钢,然后熔化,再往里加其他金属,重新铸造完向外出售,这种没啥技术含量的低质钢材能长久就怪了。但我没想过厂子说黄就黄了,工人说下岗就下岗了。
人总得活下去,幸好,我还有技术。
以前没觉得工程师的证有什么大用,在厂子里大家都知道我是技术大拿,回到市场再找工作,没有这证,人家老板都不搭理你。企业改革从南方到北方,有个时间差,黑龙江那边刚开始时,沈阳这边已经四脚落地了。我两个儿子要上学,急需用钱,我就到沈阳找工作来了,合计沈阳大企业多,工作好找。很快,我在一家私人的铸件厂上起了班。
在国企的时候,我的工作就是画图,做指导,具体的操作由各个岗位上的工人完成。那时我是有优越感的,和主抓技术的副厂长平起平坐,工人们对我也敬重三分。初到私企,我内心是失落的。老板要效益,一切向钱看,他会用最少的人干更多的活儿。铸造零件、开发模具,我带着一个工人全干了。那可真是拳打脚踢式的。以前在国企的时候,我老想着入党,想着为国家奉献,到了私企之后,我都不知道为谁奉献了,也不想奉献了。这么说好像觉悟不高,实际上,你发挥技术特长为你工作的企业服务就行了。
当时企业生产出来的铸件有气孔,我就琢磨找原因,觉得沙子有问题的面大,跟老板探讨。原来,老板选的树脂沙是一家大企业淘汰下来的,这种沙有使用期限的,到期就不能再用了。老板不相信,我证明给他看,他觉得我这个工程师还不错。
在原来的企业,我搞技改什么的,从没想过个人荣誉,年底总能评上先进生产者,也觉得顺理成章。私企老板夸我几句,什么物质奖励没有,我心里也挺满足。学技术的人最渴望的就是他的技术被认可。
其间我回过原来的厂子,办养老保险手续。厂子还在,不生产了,有几个人留守在那,打打麻将喝喝茶,日子照样过。我享受不了那样的生活。我在厂子的时候,除了工作,最爱读书,后来有了工会组织活动,我就学会了吹黑管。当时没人信我能学会,一开始我去学都以为我一时兴起,后来我去得勤了,老师才认真教。我有好多书,都是正规出版社出版的,关于铸造、焊接、机械加工方面的,从黑龙江带过来将近200本,虽然年代有些久远,但知识永远有价值。想着以友情价出售给需要的人,就找到你们《当代工人》,如果有人需要联系我吧。我不是借机卖书,有缘的话也会送,但怕说白送,就不被珍惜了。
靠着这些书,我在一家企业还摸索出一套制管工艺,连模具都是我开发的,帮老板省了不少钱。等我一走,这套工艺也就荒废了,挺可惜的。
我这一辈子,没有什么大成就,搂着这些书,攥着点技术,平平稳稳地生活到现在。别人下岗都乱的时候,我没乱。别人找工作困难的时候,我也没觉得不容易,归根到底就是我有技术傍身。大多数人都要过平凡的生活,现在年轻人不愿过平凡的生活,也不愿意学技术,觉得没发展。如果真是那样,恐怕我这些书只能卖废纸了。
还有,我虽然用国企和私企区分了我人生的两个时期,现在看,不该这么分,都是社会主义国家公民,对,说公民更合适。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