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都是一派胡言。”记者从央视网不同层面的工作人员那里得到的答复是一致的,即央视网否认此前国内某知名媒体的“奥运让6亿元收入央视网囊中”的报道。该报道言之凿凿,一度曾广为转载、追捧。
事实的真相如何,我们不去探究,但可以肯定的是,央视网的手机电视业务(归属移动多媒体事业部)着实在奥运期间赚足眼球,“火”了一把。这把“火”远比CMMB烧得真实。
多种服务形式吸引用户转投付费频道
记者从中国移动公司公开的数据中获悉,截至8月19日,已有超过100万人通过中国移动网络用手机欣赏奥运视频,节目点击次数近700万,累计播放时长达到30余万小时。8月8日开幕式当天,更是有近20万用户涌入中国移动手机电视奥运专区,“比前一日陡然增长了一倍多”。这对于中国移动的独家合作伙伴,并对奥运新媒体转播享有独控权的央视网来说,是“最希望看到的”了。“遇有大型赛事,我们还会和中移动这么紧密合作的。”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央视网负责人告诉记者。
据悉,奥运期间,央视网手机电视通过移动通信网络向用户提供包括直播、点播等多种形式的奥运视频服务,提供CCTV-1、2、3、5、7、12、新闻频道及其他专项直播频道等超过15路奥运直播节目,全程直播近3800小时奥运赛事,并在第一时间抽取各项比赛的精彩瞬间,方便用户按自身兴趣自行点播,重温夺金时刻和运动员风采,借此满足用户不同的收看口味与需求。
此外,央视网还针对奥运开发出多种特色功能和产品,为用户推出了强大的互动服务。如用户可以自己拍摄各种奥运视频或图片,通过手机终端上传到央视网,分享感动瞬间;加入奥运关注团,发帖、参与各类线上活动,构建虚拟社区大家庭等。
“具体收入不方便透露。”央视网移动多媒体事业部的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奥运期间,有相当多的Ô¬本选择接受免费服务的用户,主动选择了收费频道及项目区域,收看各类赛事。“我们的收入的确会因此增加。”
TD-SCDMA手机电视抢占先机
与广电部门“力挺”CMMB如出一辙,在奥运期间,中移动则在“力推”TD-SCDMA手机电视,且力度远大于前者。
为解决一个普通发射基站只能同时带几个手机电视用户的“软肋”,中国移动在鸟巢、水立方、天安门等人流较集中的地区,都增设了大功率发射基站或流动发射车,来保障手机电视用户顺利观看比赛。
据记者了解,奥运期间,共有近10万名志愿者免费使用了中国移动提供的TD手机,亲身体验了6项TD-SCDMA标准下的特色业务。如PoC调度及对讲功能、志愿者信息发布、奥运资讯随身包、奥运快、手机电视以及奥运多媒体彩铃。另外,为了让海外游客也有机会尝试TD业务,中国移动还投入超过5000万元,采购了2万台TD手机,专用于为海外来访客户在奥运期间提供租机服务。而奥运也成为TD-SCDMA面向国际的首次亮相,实现了中国自主创新通信技术为世界服务的愿望和3G服务奥运的承诺。
数据显示,奥运会开幕式当晚,在北京有近7000个用户使用了TD网络,其中使用视频通话的次数达到800多次。
为给不同网络带宽和手机的用户提供最合适的用户体验,“我们提供了流畅和清晰两种码率版本的节目,推出了专用的手机电视软件,以便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中国移动北京分公司的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据该工作人员介绍,流畅版可为用户提供快速流畅的手机电视服务;清晰版则为用户提供清晰精致的手机电视»¬面。而通过下载使用手机电视客户端软件,用户可以得到更加流畅的视听享受。
截至记者发稿时止,已有近40万用户下载并使用了这款软件。
自建产业链
记者在采访中获悉,央视网手机电视的信源全部来自央视自身,节目均为数字信号,并且整个节目内容的制作、转码、发布系统都是针对手机的特性专门开发的,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视频传输的准确性。而完善的视频编码技术则保证了视频的流畅性。央视网采用的流媒体技术,针对不同的手机、不同的机型设计不同的码流,保证了重新编码后的视频在手机上的正常显示。
此外,央视网还为手机客户端开发了各种互动平台,增强了用户黏性。播客上传、播客圈子、用户空间的建立,为用户提供了更多的参与和交流机会。
在网络运营方面,央视网选择了与中国移动进行合作,集成各自不同的优势,利用多平台进行业务推广。央视网利用电视台宣传片、栏目嵌入互动、央视网、公交平台等渠道进行广众推广;中国移动则利用用户资源、网络平台资源、营业厅等自有和地面资源进行精准营销,并大力在电视、平面媒体、网络媒体上宣传。
“它俨然几乎是独自打通了一条电视手机的产业链。”一位业内专家向记者如此评价央视网手机电视,“这也是‘央视独大’所造就的,在全国范围内不可复制。”
在这位专家看来,央视网正在尝试从节目到产品,从传播到服务,从单一广告到多种经¬营的转型。而一些大的历史事件(如奥运)很容易形成爆破点,利用得当,可加速转型的过程。
(央视网移动多媒体事业部对本文亦有贡献)
事实的真相如何,我们不去探究,但可以肯定的是,央视网的手机电视业务(归属移动多媒体事业部)着实在奥运期间赚足眼球,“火”了一把。这把“火”远比CMMB烧得真实。
多种服务形式吸引用户转投付费频道
记者从中国移动公司公开的数据中获悉,截至8月19日,已有超过100万人通过中国移动网络用手机欣赏奥运视频,节目点击次数近700万,累计播放时长达到30余万小时。8月8日开幕式当天,更是有近20万用户涌入中国移动手机电视奥运专区,“比前一日陡然增长了一倍多”。这对于中国移动的独家合作伙伴,并对奥运新媒体转播享有独控权的央视网来说,是“最希望看到的”了。“遇有大型赛事,我们还会和中移动这么紧密合作的。”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央视网负责人告诉记者。
据悉,奥运期间,央视网手机电视通过移动通信网络向用户提供包括直播、点播等多种形式的奥运视频服务,提供CCTV-1、2、3、5、7、12、新闻频道及其他专项直播频道等超过15路奥运直播节目,全程直播近3800小时奥运赛事,并在第一时间抽取各项比赛的精彩瞬间,方便用户按自身兴趣自行点播,重温夺金时刻和运动员风采,借此满足用户不同的收看口味与需求。
此外,央视网还针对奥运开发出多种特色功能和产品,为用户推出了强大的互动服务。如用户可以自己拍摄各种奥运视频或图片,通过手机终端上传到央视网,分享感动瞬间;加入奥运关注团,发帖、参与各类线上活动,构建虚拟社区大家庭等。
“具体收入不方便透露。”央视网移动多媒体事业部的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奥运期间,有相当多的Ô¬本选择接受免费服务的用户,主动选择了收费频道及项目区域,收看各类赛事。“我们的收入的确会因此增加。”
TD-SCDMA手机电视抢占先机
与广电部门“力挺”CMMB如出一辙,在奥运期间,中移动则在“力推”TD-SCDMA手机电视,且力度远大于前者。
为解决一个普通发射基站只能同时带几个手机电视用户的“软肋”,中国移动在鸟巢、水立方、天安门等人流较集中的地区,都增设了大功率发射基站或流动发射车,来保障手机电视用户顺利观看比赛。
据记者了解,奥运期间,共有近10万名志愿者免费使用了中国移动提供的TD手机,亲身体验了6项TD-SCDMA标准下的特色业务。如PoC调度及对讲功能、志愿者信息发布、奥运资讯随身包、奥运快、手机电视以及奥运多媒体彩铃。另外,为了让海外游客也有机会尝试TD业务,中国移动还投入超过5000万元,采购了2万台TD手机,专用于为海外来访客户在奥运期间提供租机服务。而奥运也成为TD-SCDMA面向国际的首次亮相,实现了中国自主创新通信技术为世界服务的愿望和3G服务奥运的承诺。
数据显示,奥运会开幕式当晚,在北京有近7000个用户使用了TD网络,其中使用视频通话的次数达到800多次。
为给不同网络带宽和手机的用户提供最合适的用户体验,“我们提供了流畅和清晰两种码率版本的节目,推出了专用的手机电视软件,以便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中国移动北京分公司的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据该工作人员介绍,流畅版可为用户提供快速流畅的手机电视服务;清晰版则为用户提供清晰精致的手机电视»¬面。而通过下载使用手机电视客户端软件,用户可以得到更加流畅的视听享受。
截至记者发稿时止,已有近40万用户下载并使用了这款软件。
自建产业链
记者在采访中获悉,央视网手机电视的信源全部来自央视自身,节目均为数字信号,并且整个节目内容的制作、转码、发布系统都是针对手机的特性专门开发的,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视频传输的准确性。而完善的视频编码技术则保证了视频的流畅性。央视网采用的流媒体技术,针对不同的手机、不同的机型设计不同的码流,保证了重新编码后的视频在手机上的正常显示。
此外,央视网还为手机客户端开发了各种互动平台,增强了用户黏性。播客上传、播客圈子、用户空间的建立,为用户提供了更多的参与和交流机会。
在网络运营方面,央视网选择了与中国移动进行合作,集成各自不同的优势,利用多平台进行业务推广。央视网利用电视台宣传片、栏目嵌入互动、央视网、公交平台等渠道进行广众推广;中国移动则利用用户资源、网络平台资源、营业厅等自有和地面资源进行精准营销,并大力在电视、平面媒体、网络媒体上宣传。
“它俨然几乎是独自打通了一条电视手机的产业链。”一位业内专家向记者如此评价央视网手机电视,“这也是‘央视独大’所造就的,在全国范围内不可复制。”
在这位专家看来,央视网正在尝试从节目到产品,从传播到服务,从单一广告到多种经¬营的转型。而一些大的历史事件(如奥运)很容易形成爆破点,利用得当,可加速转型的过程。
(央视网移动多媒体事业部对本文亦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