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美术教育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融会和促进作用。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层展开,艺术课程已成为中学教育阶段学生的必修课程,对学生的智能提高、人格健全和情感陶冶都起着很大的作用。
关键词:美术教育 学生 智力 心理
普通高中艺术课程标准(实验)前言中明确指出:“艺术教育有不同于科学教育与思想教育的特殊作用。它不是单纯的艺术知识传授与艺术技能培养。而是一种提高学生智力和智慧,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创造能力、合作意识和个性,帮助学生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也就是说,艺术教育的特点决定了艺术课堂教学方法可有别于其他学科,它更为讲究的是情感的投入与心灵的交流。在我多年的美术教学实践中,有这几点感受与大家分享:
一、美术教育对学生右脑的开发功能
现代脑科学研究证明,人的大脑分为左右两半球。左半球支配人们说话、阅读、写作、计算等连续的思维模式,右半球支配着人们的图形识别、音乐感知、形象记忆、情绪调节、艺术欣赏等不连续的具体的思维模式。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教学内容的偏颇,人们对左脑的功能较为重视,而对右脑的开发则始终未能落到实处,而美育则可以激发和调动右脑的积极性和能动性,使左右脑平衡协调地发展,全面开发学生的智能。
1. 提高学生的感知能力
艺术课程强调以文化对艺术的全方位的体验理解为基础,也就是强调了感知能力。学生在欣赏某一件艺术作品时,只有体会了其创作的意义,充分了解艺术学的创作背景,包括历史学、社会学,才能真正体会其创作的意义。比如,在讲解达维特《马拉之死》时,我会先简单介绍资产阶级启蒙运动和法国大革命及其影响,新古典主义的艺术特点和政治色彩。只有让学生们感受到美术作品在当时社会的变革中的作用,他们才能真正欣赏作品。
2. 提高学生的想象力
爱因斯坦曾指出:“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其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艺术是最能给人以丰富想象力的学科。例如,当我们听到松涛咆哮的声音时,有人会想到万马奔腾、炮声隆隆的战场,也有人会想到张牙舞爪、怪兽奔扑的科幻;当我们看到罗中立的油画《父亲》时,会自然地想到中华民族勤劳勇敢、敦厚善良的传统美德。
3. 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
“明察秋毫”、“察言观色”是指观察在生活中的作用。学生也正是通过良好的观察力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而美术教育正是培养、发展和提高学生观察力的重要途径。美术教育训练了学生的视觉、知觉,增强了学生的观察力。比如在绘画过程中,通过对具体事物的观察、比较、分析、描绘,使学生较全面、准确、迅速地了解其形状、结构、颜色等特征,掌握其比例、明暗和空间关系,以便在二度空间内描绘事物的纵深和各个侧面,造成视觉上的空间立体感和逼真效果,提高观察力和敏感性,这是其他学科所不能达到的效果。
4. 提高学生的创造力
人的智力水平划分为再现性水平、发现性水平、创造性水平。创造性水平是智力活动的最高水平,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是发展学生智力的最终目的。而美术教育通常是人们新颖活泼的独创精神的“契机”,这样的范例在美术教育领域不胜枚举。例如文艺复兴三杰之一的达芬奇,他对绘画、人体解剖、透视学、光形色等方面均有精湛的研究,同时他又是一位大数学家、力学家、工程师,有关于自然科学、工程学等大量研究手稿传世。其美术与科学的结合印证了艺术对人的创造力的诱导和启发作用。
二、美术教育对健全学生心理有很大的作用
一年多前我注意到央视12台开设了心理访谈节目,有很多是讲述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的。作为教师,自然要关注他的学生,同时要利用美术学科的特点对学生进行疏导,使他们真正愉快、健康地成長。
1. 通过对作品的鉴赏来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
当我给学生讲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时,重点介绍米开朗基罗的作品《创世纪》,详细讲述画家创作此画的经过:米开朗基罗花了4年时间画完西斯廷天顶的壁画,他不要助手,一个人躺在18米高的天花板下方的架子上作画,以超人的毅力,克服了一切困难,创造了这个宏伟的“巨人的世界”。当整个天顶画完时,三十七岁的米开朗基罗已经像是个老人了,由于长期的仰视,他的头和眼很久都不能低下来,读信都要举到顶上去看。可见其劳动之艰苦,意志力之坚强。由此可以启发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养成克服困难、知难而进的拼搏精神。
2. 美术课为学生提供了动手实践的机会,在学生绘画过程中,培养了他们团结合作、互相帮助、相互关心的美德。
在学习雕塑的表现技法时,我要求学生亲自动手,并把他们分成几个小组进行比赛,调动了学生极大的热情。平时性格内向的学生也都积极参与,主动配合,甚至有意想不到的创新。在这过程中我会特别关注他们,对他们的劳动给予充分的肯定:“你做得不错!”“我知道,你行的!”以此鼓励他们,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学会欣赏自己、肯定自己,进而慢慢地消除自卑心理,树立积极向上的信心和团队精神。
3. 如果说德育重在晓之以理,那么,美育则重在动之以情。
只有有情,才能达理,情理结合,导之以行,方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优秀的美术作品除了让学生目睹了祖国灿烂的绘画艺术,还能让学生感受到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激发起他们的爱国热情。例如在讲《时代风采——现代中国画、油画》这一课时,我告诉学生:油画这一艺术品种来自西方,但却是在中国这块黄土地上生根,由中国画家耕耘哺育,在中国文化艺术的滋养下开花结果的;今天的中国油画已经不再是当年的“西洋画”,而是渗透了中国画的韵味,如意境的追求、写意的笔法等等。以这些话语来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总之,美术教育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融会和促进作用。因为美术课本身就包含着理性与情感的因素、脑力与体力的因素,所以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形成健全的人格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作为一名美术工作者,我们应该在教学过程中将审美过程与道德教育相统一、内在美与外在美相统一、思想分析与艺术鉴赏相结合、统一要求与因材施教相结合,使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审美活动,培养审美情趣,明确审美标准,提高审美能力,树立审美理想,真正成为一个自觉的、健康的、智力发达的审美主体。
参考文献:
[1]左右脑的开发与智力的发展.
[2]心理学.
[3]中小学心理健康.
关键词:美术教育 学生 智力 心理
普通高中艺术课程标准(实验)前言中明确指出:“艺术教育有不同于科学教育与思想教育的特殊作用。它不是单纯的艺术知识传授与艺术技能培养。而是一种提高学生智力和智慧,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创造能力、合作意识和个性,帮助学生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也就是说,艺术教育的特点决定了艺术课堂教学方法可有别于其他学科,它更为讲究的是情感的投入与心灵的交流。在我多年的美术教学实践中,有这几点感受与大家分享:
一、美术教育对学生右脑的开发功能
现代脑科学研究证明,人的大脑分为左右两半球。左半球支配人们说话、阅读、写作、计算等连续的思维模式,右半球支配着人们的图形识别、音乐感知、形象记忆、情绪调节、艺术欣赏等不连续的具体的思维模式。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教学内容的偏颇,人们对左脑的功能较为重视,而对右脑的开发则始终未能落到实处,而美育则可以激发和调动右脑的积极性和能动性,使左右脑平衡协调地发展,全面开发学生的智能。
1. 提高学生的感知能力
艺术课程强调以文化对艺术的全方位的体验理解为基础,也就是强调了感知能力。学生在欣赏某一件艺术作品时,只有体会了其创作的意义,充分了解艺术学的创作背景,包括历史学、社会学,才能真正体会其创作的意义。比如,在讲解达维特《马拉之死》时,我会先简单介绍资产阶级启蒙运动和法国大革命及其影响,新古典主义的艺术特点和政治色彩。只有让学生们感受到美术作品在当时社会的变革中的作用,他们才能真正欣赏作品。
2. 提高学生的想象力
爱因斯坦曾指出:“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其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艺术是最能给人以丰富想象力的学科。例如,当我们听到松涛咆哮的声音时,有人会想到万马奔腾、炮声隆隆的战场,也有人会想到张牙舞爪、怪兽奔扑的科幻;当我们看到罗中立的油画《父亲》时,会自然地想到中华民族勤劳勇敢、敦厚善良的传统美德。
3. 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
“明察秋毫”、“察言观色”是指观察在生活中的作用。学生也正是通过良好的观察力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而美术教育正是培养、发展和提高学生观察力的重要途径。美术教育训练了学生的视觉、知觉,增强了学生的观察力。比如在绘画过程中,通过对具体事物的观察、比较、分析、描绘,使学生较全面、准确、迅速地了解其形状、结构、颜色等特征,掌握其比例、明暗和空间关系,以便在二度空间内描绘事物的纵深和各个侧面,造成视觉上的空间立体感和逼真效果,提高观察力和敏感性,这是其他学科所不能达到的效果。
4. 提高学生的创造力
人的智力水平划分为再现性水平、发现性水平、创造性水平。创造性水平是智力活动的最高水平,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是发展学生智力的最终目的。而美术教育通常是人们新颖活泼的独创精神的“契机”,这样的范例在美术教育领域不胜枚举。例如文艺复兴三杰之一的达芬奇,他对绘画、人体解剖、透视学、光形色等方面均有精湛的研究,同时他又是一位大数学家、力学家、工程师,有关于自然科学、工程学等大量研究手稿传世。其美术与科学的结合印证了艺术对人的创造力的诱导和启发作用。
二、美术教育对健全学生心理有很大的作用
一年多前我注意到央视12台开设了心理访谈节目,有很多是讲述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的。作为教师,自然要关注他的学生,同时要利用美术学科的特点对学生进行疏导,使他们真正愉快、健康地成長。
1. 通过对作品的鉴赏来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
当我给学生讲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时,重点介绍米开朗基罗的作品《创世纪》,详细讲述画家创作此画的经过:米开朗基罗花了4年时间画完西斯廷天顶的壁画,他不要助手,一个人躺在18米高的天花板下方的架子上作画,以超人的毅力,克服了一切困难,创造了这个宏伟的“巨人的世界”。当整个天顶画完时,三十七岁的米开朗基罗已经像是个老人了,由于长期的仰视,他的头和眼很久都不能低下来,读信都要举到顶上去看。可见其劳动之艰苦,意志力之坚强。由此可以启发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养成克服困难、知难而进的拼搏精神。
2. 美术课为学生提供了动手实践的机会,在学生绘画过程中,培养了他们团结合作、互相帮助、相互关心的美德。
在学习雕塑的表现技法时,我要求学生亲自动手,并把他们分成几个小组进行比赛,调动了学生极大的热情。平时性格内向的学生也都积极参与,主动配合,甚至有意想不到的创新。在这过程中我会特别关注他们,对他们的劳动给予充分的肯定:“你做得不错!”“我知道,你行的!”以此鼓励他们,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学会欣赏自己、肯定自己,进而慢慢地消除自卑心理,树立积极向上的信心和团队精神。
3. 如果说德育重在晓之以理,那么,美育则重在动之以情。
只有有情,才能达理,情理结合,导之以行,方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优秀的美术作品除了让学生目睹了祖国灿烂的绘画艺术,还能让学生感受到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激发起他们的爱国热情。例如在讲《时代风采——现代中国画、油画》这一课时,我告诉学生:油画这一艺术品种来自西方,但却是在中国这块黄土地上生根,由中国画家耕耘哺育,在中国文化艺术的滋养下开花结果的;今天的中国油画已经不再是当年的“西洋画”,而是渗透了中国画的韵味,如意境的追求、写意的笔法等等。以这些话语来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总之,美术教育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融会和促进作用。因为美术课本身就包含着理性与情感的因素、脑力与体力的因素,所以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形成健全的人格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作为一名美术工作者,我们应该在教学过程中将审美过程与道德教育相统一、内在美与外在美相统一、思想分析与艺术鉴赏相结合、统一要求与因材施教相结合,使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审美活动,培养审美情趣,明确审美标准,提高审美能力,树立审美理想,真正成为一个自觉的、健康的、智力发达的审美主体。
参考文献:
[1]左右脑的开发与智力的发展.
[2]心理学.
[3]中小学心理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