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月22日下午2点,记者如约来到卢沟桥头西,采访85岁的老人郑福来。
此时的阳光照在人身上暖暖的,很是惬意。耄耋之年的郑福来老人也显得格外精神。听说记者要采访他的入党历程,老人赭色的脸上闪耀着掩饰不住的自豪。他右手拉着记者的胳膊,左手指着横跨在永定河上距今820余年的卢沟桥说:“人啊,啥时候都不能忘本。现在的年轻人都是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是在蜜罐里长大的。如果他们不知道那段苦难岁月,也就没了感党恩的根。我希望通过我的讲解,让年轻一代铭记住历史,勿忘国耻,不忘党恩。”
信党爱党,是郑福来一生不变的追求。“我经历了新旧两个社会,懂得党的伟大,才有了一生跟党走的理想。”
信党爱党,是郑福来一生不变的追求。“我经历了新旧两个社会,懂得党的伟大,才有了一生跟党走的理想。”郑福来兴致盎然地向记者讲述起他的入党故事。
“我家在卢沟桥西桥头。1937年7月7日夜,也就是农历的六月初一,枪炮声响了一宿。我当时7岁(虚岁),还以为是驻扎在村子附近的29军在演习。天亮后,父亲告诉我,日本人打进来了。”郑福来老人回忆起79年前的那一幕,眼圈泛起了红。“国破了,家亡了。没办法,母亲带着我和妹妹只好逃往河北定兴县固城镇的姥姥家。”
1937年7月29日,北平沦陷。由于在保定人生地不熟,郑福来父母做出了一个冒险的决定:回北平的家!
“这帮日军畜生,可恶极了。从河北回北平的路上,随处可见日军杀害无辜的中国人的尸体。”老人心情沉重地回忆起往事,“宛平城更是人间地狱。听大人们说,我们村一个挑水的村民看见日军进村,因为害怕转头就跑,被鬼子追上去拿刺刀挑死了;吴家二叔经过岗哨没给鬼子行礼,被一刺刀捅死;金辉到河里打鱼,鬼子说他是八路军,放狼狗把他咬死了……”在日本人的血腥侵略压榨下,曾带给他美好童年的卢沟桥,变成了挥之不去的伤痛。
共产党领导的革命队伍到来后,让在黑夜中艰难度日的郑福来和乡亲们看到了生活的希望。“1948年底,卢沟桥解放了。”郑福来老人开始兴奋起来,“我家就住了一个班的解放军。他们纪律严明,不侵犯百姓一分一毫。有一天,我家蒸了一鍋的白薯。我父亲给了一个有病的解放军战士一个大白薯。他死活不接,说按照规定,不能吃老乡的东西。要是换国民党部队,非给你抢了不可。村南头的陈家,有一年新收了一囤秋花生,就被国民党军队夜里给偷走了一多半。从这开始,我打心底里觉得共产党的队伍好。”
接下来的日子,更是让郑福来萌发了跟党走的念头。1949年3月,军管会推翻了伪保甲制度,建立了人民政权——卢沟桥镇人民政府。人民政府推行土地改革。郑福来家,一下子分到了8亩耕地。谈及到此,郑福来老人激动不已:“日本侵略中国时期,人民做了亡国奴,受日本人欺负,光宛平城就饿死了很多人,狗吃死人眼都红了。国民党反动派统治时期,抓兵要粮,苛捐杂税压得人民喘不过气来。共产党来了,让劳苦大众结束了祖祖辈辈被奴役被压榨的苦日子,分上了田地,翻身做了主人。通过新旧两种社会的对比,我有了一辈子信党、跟党走的想法。”
不久,不满18周岁的郑福来,向时任丰台区武装部长谷玉修同志递交了一份思想汇报,其中写道:通过忆苦思甜,我做梦都想入党,愿意在党的教育和领导下投身革命工作。谷玉修看到思想汇报后,很是高兴,鼓励他积极向党组织靠拢,为党为人民多做贡献,接受党组织的严格考验。
郑福来回忆,刚解放的卢沟桥镇,情况相当复杂,饱经战火蹂躏的群众,生活非常困难。根据组织安排,他担任了镇政府的民政员。
此刻,正积极为党工作的郑福来,却被“好心人”提了醒:“你小子还年轻,对全国形势发展能看到哪儿到哪儿?就不怕杀头!”
“翻身不忘共产党。”郑福来义正辞严地说,“共产党让我们穷人翻了身。我们不能忘本。跟共产党干革命我是铁了心!只要党有需要,我就要带头干。”
抵制住各种威胁和利诱干扰的郑福来,把全部心思用在了民政员岗位上。谁家老人孩子病了,就去看望;邻里之间,甚至是夫妻之间有了矛盾和纠纷,他就去调解;谁家房子漏了,他也主动帮忙维修。
郑福来的一言一行,获得了丰台区委和当地群众的好评。1950年冬,郑福来被批准入了团。接着,难掩兴奋的郑福来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他在入党申请书上写道:我愿意接受党组织的严格考验,时时刻刻不忘党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很快,郑福来的表现得到了丰台区委的肯定。认为他是个好苗子,便把他列入了重点发展党员对象。并指定时任丰台区武装部长谷玉修和丰台区人民政府民政科副科长和心兰担任他的入党介绍人。
此时,早日跨入党的大门的愿望,在郑福来心里也越来越强烈。他立志要干出个名堂来,不辜负党的期望。为了按时给烈军属和生活困难户领取抚恤金、救济款,郑福来要求自己每月初必须去丰台区政府及时领取有关款项。来回16里地,每趟下来,郑福来都会出一身汗,但他却从没叫过一声苦和累。
家住南城根双目失明的刘老头夫妇,没儿没女,当冬季来临时,郑福来保准会及时给他们送去救济棉衣和棉被。兩位老人感动得老泪纵横,跪在地上对郑福来说:“咱们非亲非故,一年到头的你老是这样关心我们,我们从心里真过意不去呀。”
“关心你们的是共产党、人民政府。不光对你们这样,对其他困难户,共产党都是这样做的。”郑福来边说边搀扶起老人。
郑福来正是凭借心怀信党爱党的信念,一步一个脚印奔走在为人民服务的人生旅途中,并赢得党组织的信任。1952年12月,郑福来经丰台区委批准,光荣地加入了党组织。
此时的阳光照在人身上暖暖的,很是惬意。耄耋之年的郑福来老人也显得格外精神。听说记者要采访他的入党历程,老人赭色的脸上闪耀着掩饰不住的自豪。他右手拉着记者的胳膊,左手指着横跨在永定河上距今820余年的卢沟桥说:“人啊,啥时候都不能忘本。现在的年轻人都是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是在蜜罐里长大的。如果他们不知道那段苦难岁月,也就没了感党恩的根。我希望通过我的讲解,让年轻一代铭记住历史,勿忘国耻,不忘党恩。”
信党爱党,是郑福来一生不变的追求。“我经历了新旧两个社会,懂得党的伟大,才有了一生跟党走的理想。”
信党爱党,是郑福来一生不变的追求。“我经历了新旧两个社会,懂得党的伟大,才有了一生跟党走的理想。”郑福来兴致盎然地向记者讲述起他的入党故事。
“我家在卢沟桥西桥头。1937年7月7日夜,也就是农历的六月初一,枪炮声响了一宿。我当时7岁(虚岁),还以为是驻扎在村子附近的29军在演习。天亮后,父亲告诉我,日本人打进来了。”郑福来老人回忆起79年前的那一幕,眼圈泛起了红。“国破了,家亡了。没办法,母亲带着我和妹妹只好逃往河北定兴县固城镇的姥姥家。”
1937年7月29日,北平沦陷。由于在保定人生地不熟,郑福来父母做出了一个冒险的决定:回北平的家!
“这帮日军畜生,可恶极了。从河北回北平的路上,随处可见日军杀害无辜的中国人的尸体。”老人心情沉重地回忆起往事,“宛平城更是人间地狱。听大人们说,我们村一个挑水的村民看见日军进村,因为害怕转头就跑,被鬼子追上去拿刺刀挑死了;吴家二叔经过岗哨没给鬼子行礼,被一刺刀捅死;金辉到河里打鱼,鬼子说他是八路军,放狼狗把他咬死了……”在日本人的血腥侵略压榨下,曾带给他美好童年的卢沟桥,变成了挥之不去的伤痛。
共产党领导的革命队伍到来后,让在黑夜中艰难度日的郑福来和乡亲们看到了生活的希望。“1948年底,卢沟桥解放了。”郑福来老人开始兴奋起来,“我家就住了一个班的解放军。他们纪律严明,不侵犯百姓一分一毫。有一天,我家蒸了一鍋的白薯。我父亲给了一个有病的解放军战士一个大白薯。他死活不接,说按照规定,不能吃老乡的东西。要是换国民党部队,非给你抢了不可。村南头的陈家,有一年新收了一囤秋花生,就被国民党军队夜里给偷走了一多半。从这开始,我打心底里觉得共产党的队伍好。”
接下来的日子,更是让郑福来萌发了跟党走的念头。1949年3月,军管会推翻了伪保甲制度,建立了人民政权——卢沟桥镇人民政府。人民政府推行土地改革。郑福来家,一下子分到了8亩耕地。谈及到此,郑福来老人激动不已:“日本侵略中国时期,人民做了亡国奴,受日本人欺负,光宛平城就饿死了很多人,狗吃死人眼都红了。国民党反动派统治时期,抓兵要粮,苛捐杂税压得人民喘不过气来。共产党来了,让劳苦大众结束了祖祖辈辈被奴役被压榨的苦日子,分上了田地,翻身做了主人。通过新旧两种社会的对比,我有了一辈子信党、跟党走的想法。”
不久,不满18周岁的郑福来,向时任丰台区武装部长谷玉修同志递交了一份思想汇报,其中写道:通过忆苦思甜,我做梦都想入党,愿意在党的教育和领导下投身革命工作。谷玉修看到思想汇报后,很是高兴,鼓励他积极向党组织靠拢,为党为人民多做贡献,接受党组织的严格考验。
郑福来回忆,刚解放的卢沟桥镇,情况相当复杂,饱经战火蹂躏的群众,生活非常困难。根据组织安排,他担任了镇政府的民政员。
此刻,正积极为党工作的郑福来,却被“好心人”提了醒:“你小子还年轻,对全国形势发展能看到哪儿到哪儿?就不怕杀头!”
“翻身不忘共产党。”郑福来义正辞严地说,“共产党让我们穷人翻了身。我们不能忘本。跟共产党干革命我是铁了心!只要党有需要,我就要带头干。”
抵制住各种威胁和利诱干扰的郑福来,把全部心思用在了民政员岗位上。谁家老人孩子病了,就去看望;邻里之间,甚至是夫妻之间有了矛盾和纠纷,他就去调解;谁家房子漏了,他也主动帮忙维修。
郑福来的一言一行,获得了丰台区委和当地群众的好评。1950年冬,郑福来被批准入了团。接着,难掩兴奋的郑福来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他在入党申请书上写道:我愿意接受党组织的严格考验,时时刻刻不忘党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很快,郑福来的表现得到了丰台区委的肯定。认为他是个好苗子,便把他列入了重点发展党员对象。并指定时任丰台区武装部长谷玉修和丰台区人民政府民政科副科长和心兰担任他的入党介绍人。
此时,早日跨入党的大门的愿望,在郑福来心里也越来越强烈。他立志要干出个名堂来,不辜负党的期望。为了按时给烈军属和生活困难户领取抚恤金、救济款,郑福来要求自己每月初必须去丰台区政府及时领取有关款项。来回16里地,每趟下来,郑福来都会出一身汗,但他却从没叫过一声苦和累。
家住南城根双目失明的刘老头夫妇,没儿没女,当冬季来临时,郑福来保准会及时给他们送去救济棉衣和棉被。兩位老人感动得老泪纵横,跪在地上对郑福来说:“咱们非亲非故,一年到头的你老是这样关心我们,我们从心里真过意不去呀。”
“关心你们的是共产党、人民政府。不光对你们这样,对其他困难户,共产党都是这样做的。”郑福来边说边搀扶起老人。
郑福来正是凭借心怀信党爱党的信念,一步一个脚印奔走在为人民服务的人生旅途中,并赢得党组织的信任。1952年12月,郑福来经丰台区委批准,光荣地加入了党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