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事

来源 :读者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ongshurong200909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巴黎法兰西学院的一个院子里,正对着窗户,从葡萄藤中间露出一段管子,正好有一握粗。谁也不知道管子通到哪儿、用来干什么,平时也没人会注意它。可是,每年有一只小鸟会来这儿,它待在里面刚刚合适,就像一粒子弹装在枪膛里似的。它感到很安全、很清静,所以从早到晚都放开嗓子唱歌。附近一间办公室里有个年老的办事员,总开着窗户。每天上午,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开窗,而下班前,他最后一句话就是对着鸟儿说声“再见”。
  可是,有一天,工人来修理房顶的排水檐沟。“您爬上去以后,把那段管子拔下来,它什么用也没有!”于是,鸟儿飞到别的地方藏身去了。在窗子边办公的老头儿觉得很不舒服,工作起来没精打采。过了好几天,他探身到窗外,用手拨弄葡萄藤,才明白为什么自己这么难受,这么阴郁……“见鬼!见鬼!”


  他擦了擦脑门。“见鬼!见鬼!”他在这里工作40年了。40个春秋,一切都按部就班,有条不紊:每天要写同样多的文字,每天有同样多的记录要归档,有同样多的文件要研究……40年啦!而今天……他摘下眼镜、小圆帽和套袖,没有对他的同事们解释(他怕一提起来就发火),径自下了楼,打算去找人诉苦。可是走到半路,他觉得自己心中的委屈似乎有些孩子气,而且这么做也不会使他再听到小鸟的歌声,便又从原路返回办公室。他一整天都压着一股火,还早退了20分钟——40年来,这还是第一次。他用这个时间通过艺术桥(注:塞纳河上通向罗浮宫的桥),沿着梅依斯里滨河大街一直走到一家卖鸟的铺子,把那里每只鸟儿的叫声都听过一遍,然后选了一只。这只鸟啁啾的叫声最像他那离去的同伴了。他把鸟装在一个柳条笼子里,发黄、干瘦的手指头从柳条缝隙伸进去:“突噜……突噜……”
  前一天下班走得早,第二天他比谁都先到。他把鸟笼挂在窗户旁边,添上水和小米,还放了一块墨鱼骨头,然后开始等待。那只鸟在他离开之后,把这小小的王国巡视一番,用嘴玩弄一下葡萄藤,在孤独之中试了试嗓子,就不断线地唱了起来。老头笑了笑,瞥了一眼周围的同事,终于重新感到了愉快,能专心工作了。
  有一天,一个当官的从院子里走过,发现那只鸟笼把整个布局都破坏了:“法兰西学院可不是門房,也不是穷公务员的阁楼间!”人家是领导,谁也别想对他解释。于是鸟笼不见了。
  过了不久,老公务员再也忍受不了这漫长、无聊的日子,便要求退休。不巧的是,只有他认识同办公室的那位女同事的笔迹。在发生了几次差错以后,那位女职员也不得不辞职。
  可是,20年来,她对面那位耳聋的职员习惯了她说话的语速和动作,只要看看她的嘴唇怎么动,就知道她在说什么。现在聋子失去了唯一的翻译,不能继续工作了,只得接着告退。
  然而,只有他一个人知道这里档案的分类法。他走后,档案出现了混乱,接手的人因此被解雇——当然并不是没有争吵,而是在这古老的屋顶下发生了一起最为激烈的口角——该办事员工作效率很高,可是性情暴躁。他哥哥为了维护自己的尊严,也一起离职了,因为他们是科西嘉人。
  那位老兄十分高傲,说走就走,完全没有把工作交代一下。他本来是负责检查学院房屋维修情况的。这幢房子年久失修,已经破旧不堪了。10月份下雨的时候(这里,那位老职员又高兴地听到了他那小同伴的歌声),房顶的排水檐沟坏了,雨水从天花板渗了进来,地板塌了,墙壁裂了缝。
  房屋损坏的情况被发现时,已经来不及弥补。于是,人们搭起一个大型支架,靠在不太结实的墙上,把快塌的墙撑住。
  经过几个世纪的冷遇,官方的建筑师忽然发现楼里有许多阁楼间、贮藏室和密室——按他们的说法,有许多“浪费了的地方”。文化部认为自己的房子太挤,扬言要把这座大楼拨归他们使用,法兰西学院当然不答应。一大群法学家和典籍学家纷纷研究大楼的所有权,撰写回忆录。另一方面,人们又画了许多平面图,就这一争执交换了各种颜色封面的公文。也就在这个时候,维修工作中断,连支架也开始摇晃起来。
  官司一直打到内阁。内阁声称若干年之后才会宣判。
  有时候,夜里有几块隔板掉了下来,几段不结实的墙坍塌。
  也有时候,一位很老的老先生——看门的仿佛还能认出他——走进院子里,一面摇着头,一面长时间地察看这座破败的大楼。
  还有时候,一只非常小的鸟儿,唱着歌从这堆废墟上飞过。
其他文献
寂静,寂寞而安静。  从小,对于寂静我就有一种说不出的迷恋,尤其是独处的时候。寂静虽然无声,可是就在那一刻,我却听见了天地间绝无仅有的那种“无声之音”。那声音犹如用大提琴在暗光中悠悠独奏,或是人在山谷里静静清唱那样湛然、单纯。  我喜爱聆听大自然的寂静,看着寂静在大自然中无声移动的模样。  是的,寂静是会移动的。  我站立在山头眺望,山脚下向四面八方延伸出去,一塊接一块的绿油油的水稻田,让人看得恍
期刊
1  路德维希·维特根斯坦是犹太人。他的父亲是个商业奇才,用了30年时间,从一个普通的绘图员一路奋斗成为“钢铁大王”,基本上垄断了整个奥匈帝国的钢铁产业。他们家的财产是世界级的,他们在维也纳的住宅无比豪华,外人称其为“维特根斯坦宫殿”。  维特根斯坦的父母有很深的艺术修养,喜欢资助艺术事业。很多艺术家都是他们家的座上宾。这种氛围也影响了维特根斯坦,他从小爱好广泛。除了是哲学家,他会的事还包括:会演
期刊
清末,洋人在中国横行无忌,动辄以武力相威胁。对于这些高鼻深目者,清廷官员畏首畏尾,以太上皇般礼之,卑躬屈膝。那些洋人,也俨然以太上皇自居。  这情形,在清末屡见不鲜。  当然,这种常态也有打破者……  1  在洋人横行中国时,项崇周临时带着一群苗族和其他民族的男儿,用大刀长矛与火枪,将这些外国人从马背上打下来,让他们目瞪口呆。  他的对手,是当时号称欧洲第一陆军的法军。当这些戴着高筒帽、穿着白军服
期刊
一年一度的全民互联网公益活动“99公益日”即将来临。9月7日至9日,扫描二维码即可参与本次公益日活动,为贫困弱视儿童捐赠9.9元钱。每一笔捐款都有机会得到腾讯公益的配捐,将您的爱心放大。同时,参与捐赠活动的爱心人士还有机会获得来自救助孩子的感谢函。涓涓细流,汇成大海,赶快和“《讀者》光明行动”一起参与吧!
期刊
少了你或許只剩空虚——  少了你移动如一朵蓝色的花,  切割正午,少了你在午后  穿行过雾色和那些砖,  少了你手中握着的光——  它的金黄他人或许看不见,  也或许没有人知道它在成长,  如玫瑰鲜红的出身。  总之,少了你在身边,少了你  突然,令人振奋地,前来探知我的生活,  玫瑰的阵风,风的小麦:  从那时起我因你而存在,  从那时起你存在,我存在,我们存在,  因为爱,我和你和我们将永远存
期刊
或许大家都已经注意到,电视剧越来越长了,七八十集的比比皆是。理由不难找,因为电视剧是按集售卖的,集数越多越赚钱。  但我总觉得,这并不是电视剧越来越长的最主要原因。篇幅巨大的电视剧是能多卖钱,但如果烂在手里,赔钱也更多。所以,有没有一种可能,电视剧越来越长,是因为观众喜欢看长故事?  网络时代,很多事情都在发生变化,而且这些变化是非常复杂的,是双向的,往往两种结果同步产生,比如阅读。网络让阅读变成
期刊
Instagram上有一個专门记录猫咪诡异瞬间的账号dailypurrr,上面的照片非常好玩。daily- purrr的博主Ainars喜欢朴素风格和原始主义,他的作品都是从互联网上火爆的猫咪图片中获得灵感,然后用简单的线条,结合自己的想法,完成创作。
期刊
白内障造就的印象派  1922年,82岁的印象派画家克劳德·莫奈在给友人的信中说:“我日渐恶化的视力让周围的一切看起来都像蒙了一层雾。我此刻看到的世界非常美,这正是我想要在画中表达的。现在的我非常快乐。”  这一年,莫奈完成了其代表性画作《睡莲池塘和日本桥》。这幅画以深黄和暗红为主,线条模糊,几乎看不出事物的轮廓。而1899年,莫奈在还没有患上眼疾时,曾以同样的背景画过这幅画:细节更清晰,颜色的运
期刊
向乞丐敬礼  1995年5月25日,辽宁丹东。  路旁,两个小女生正低头数手中的钱,一元一元的零钱。在我与她们擦肩之际,其中一个女生手握着钱,向大楼墙根下走去。我并没意识到将要发生什么,仅仅是无意中看了一眼。  当我发现小女生走向两个少年乞丐时,我立刻想到了“乞讨和施舍”,便驻足。两个少年乞丐,脏兮兮的衣服、花花的脸,但精神饱满,丝毫没有乞讨的表情。我忽然产生怀疑……  一个小乞丐笑嘻嘻地伸出手,
期刊
2017年7月29日中午,我坐火车到达烟台。火车从青岛过来,青岛那几天特别闷热,车厢里冷气很足,到了烟台火车站,一下车,骄阳当空,热浪扑面。怎么那么热啊,我们南方人以前只认识水灵灵的青岛樱桃和爽脆的烟台苹果,没料到此刻的烟台火车站广场比深圳和广州还热。我快速闪身换车,向西穿过大蒸笼似的烟台市区,抵达设在福山区的SOS儿童村。  先讲个故事。奥地利的一个农民家庭,生了9个孩子,第6个孩子名叫赫尔曼·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