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铁血结伴

来源 :读者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9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清末,洋人在中国横行无忌,动辄以武力相威胁。对于这些高鼻深目者,清廷官员畏首畏尾,以太上皇般礼之,卑躬屈膝。那些洋人,也俨然以太上皇自居。
  这情形,在清末屡见不鲜。
  当然,这种常态也有打破者……
  1
  在洋人横行中国时,项崇周临时带着一群苗族和其他民族的男儿,用大刀长矛与火枪,将这些外国人从马背上打下来,让他们目瞪口呆。
  他的对手,是当时号称欧洲第一陆军的法军。当这些戴着高筒帽、穿着白军服的法军,仗着手中的现代化枪炮,漂洋过海,打败越南,打败清政府的正规军,耀武扬威,一路走来时,他们怎么也没想到,在勐硐这个地方,他们会碰到一群汉子。这群汉子不是正规军,是猎手,或种田的百姓。他们手中拿的不是枪炮,而是冷兵器。
  2
  和法军的较量,始于交粮交税。
  法军占领越南,刀枪一举,便控制了越南各政府部门。这包括今日越南河阳,也就是今天越南的河江市。据守河阳的法军,命令勐硐百姓将粮食交往河阳,大家一听,当然不愿意。当时,项崇周是寨老,掌管着这一带。
  大家找到他,请他拿主意。项崇周“哼”了一声,告诉大家,别管法军的命令,将粮食交到马白。他所说的马白,就是今天马关县的马白镇。过去,按照规定,大家将粮食交到河阳,心中本来不爽,现在,粮食终于交给自己的国家了,所有人都很是高兴。
  他们不知道,他们的这个决定,和一百多年前的一位英雄人物的事迹前后辉映。
  当年,渥巴锡不满沙俄统治,号角一声,旗帜一扬,刀枪高举,带着部落踏上了归国的路。他们践冰踏雪,马匹奔腾,以刀与血,杀退了哥萨克兵的围追堵截。他们动身时,有十七八万人,回国之后仅有七八万人,一半以上的人,倒在了回归祖国的路上,倒在了维护民族尊严的路上。
  而项崇周,带着勐硐苗民,突然轉身向祖国交税,也等于一次回归,一次短暂的回归。他们以自己的生命,维护着国家的尊严。
  3
  第一个为尊严献身的,是项崇周的弟弟项崇茂。
  勐硐苗民税粮上缴马白后不久,即1883年的一天,趁着阴沉的天气,法军出动了。这次,法军竟出动300多人,显然,他们志在必得。他们采用突袭的战术,鬼鬼祟祟的。
  可是,他们还是暴露了行迹。发现他们的,是项崇周的三弟项崇茂,还有一个姓黄的青年。他们躲在草丛中,默默地观察,默默地倾听。然后,他们的枪响了。他们用的是明火枪。
  两个人对着300人的队伍开火,这需要多大的勇气啊。当时,面对外敌侵略,大清朝的正规军,人数众多。可是,每次枪一响,他们都将长枪一扔,就撒丫子跑。兵如此,将也如此,平壤之战中,作为大清统帅的叶志超一口气狂奔几百里,成为清军将领的真实写照。
  项崇茂击毙了一个法军。他躲避不及,被法军乱枪打死。
  法军也被这两枪吓蒙了,以为中了埋伏——深山之中,道路不熟,也许会全军覆没。法军撤退了,他们退到勐硐的一个小山堡里驻扎下来。
  4
  项崇周得知情况后,含着泪水抬回弟弟的尸体。他没有被悲伤击倒,也没有张皇失措。敌人已经到了门前,现在首要的任务是激励士气,杀敌卫家。
  他召集了一群精壮汉子,告诉他们,只有与法军拼命,才有一线生路。法军300人。他们才十几个人。项崇周没有蛮干,他的智慧成了这次决胜的基础。
  他们决定,不能白天去,不能硬拼。他们采用夜袭的方法。苗民们熟悉环境,便于夜战。这在兵法上,是明显的“以己之长,攻敌之短”。项崇周是懂《孙子兵法》的,而且运用之妙,存乎一心。
  晚上偷袭,敌我不分,很可能刀下误伤自己人。对于这一点,苗民的办法更绝,大家光膀子进去——首先,便于分辨;其次,便于行动。为了制造人多势众的假象,他们还用了疑兵之计。他们用茅草扎束,上面插上点燃的香。开战之际,将草束放入水中,沿水漂流,让人一看,点点火光,仿佛有大队人马在行动。
  一切就绪,他们向法军发起偷袭。他们摸入小山堡,十几把明晃晃的大刀,画出一条条光亮的弧线,向法军身上砍去。在一声声惨叫中,法军醒了。暗夜中,他们不知道项崇周来了多少人,抬头向远处看,星星点点的火把,还不断向这儿赶来。
  法军慌了,转身就逃。项崇周和兄弟们拿着大刀,展开追击。战斗中,项崇周和一个法军厮杀,被对方压在下面。千钧一发之时,一人大吼一声,一刀挥过,将这个法军撂倒。这个救他的人,是他的侄子项国能。也是在这次战斗中,项国能战死。
  法军大败,丢下尸体逃走。仅此一战中,项崇周便失去两个亲人。
  5
  上营盘之战,是勐硐大战一年后发生的。法军一路夺取殖民地,耀武扬威,什么时候吃过这么大的亏。他们一定要抓住项崇周,洗刷耻辱。他们无论如何也未料到,这次进军,他们败得更惨,颜面尽失。
  对于法军有可能进行的报复行动,项崇周早有准备。为此,他特意让寨中男女躲入山林中,隐蔽起来。他去找一个姓王的商量,怎么对付法军。二人还没商量好对策,就遭遇了法军。法军当时去捉项崇周,扑了个空,正垂头丧气地往回走,天黑了,便歇下宿营。
  他们不知道,项崇周和那个姓王的早已跟上了他们。
  二人采用前一次插香入草的办法,只不过略有变化。他们将一些草绳截断,一段一段点燃,在树上、山石上四处放着,山风一吹,火光点点,仿佛有无数的人躲在那儿。然后,二人的枪响了,他们从项崇茂的死中借鉴了经验,打一枪换一个地方,大声吼叫着,应和着。山上,松风阵阵,火光闪闪,仿佛有千军万马袭来。
  法军上一次吃了亏,心有余悸,见此情形又惊又怕,一边朝火光处开枪,一边摸黑逃走。他们身处深山,路径不熟,又在夜里,进入一处叫冲水岩的绝地,这儿崖陡路仄,乱石堆垒。风声兽声,加上项崇周二人的枪声,法军惊恐万分,纷纷推挤,落入崖下,死者无数。剩余的人,勉强寻了一条路,逃了回去。   法军回到军营,派人一打听,己方300人竟然败于两个人之手,个个低头不语。
  侵略者往往色厉内荏,不堪一击:当他们遇见胆小如鼠者就耀武扬威,遇着铁血汉子自会丑态百出。
  6
  两次战役之后,项崇周声名大震,当地百姓纷纷拿起武器,加入到他的队伍中,保卫自己的家乡。
  法军一见,更是傻了眼。他们知道,凭武力镇压,自己只会败得更惨。但他们心有不甘,总觉得法兰西将士不该如此灰头土脸。他们设了一个擂台比武。当然,他们不为别的,一是为了挽回面子,二是为了震慑这儿的百姓。结果是,他们所选的法兰西武士就是个纸老虎,在苗民的勇士面前,一戳就破。
  这个勇士是项崇周的继子兼弟子项国云。法国武士被打倒后,慢慢站起来,对项国云说:“你了不起,我输了。”然后转身走了。
  一时,法国人怅然若失,中国人兴奋高呼。
  对于项崇周与勐硐百姓的抗法之举,清廷赞赏不已,光绪皇帝专门将这儿改名为“归仁里”,下旨由项崇周掌管,并赐其红缎锦旗一面,上书“边防如铁桶,苗中之豪杰”。这不只是赞颂项崇周,更是赞颂了一批守土卫国的苗民。
  7
  在与法人的决斗中,项崇周有勇有谋,更有惊人的洞察力。法国人兵败之后,无奈之下,改用糖衣炮弹,用马驮来银子,抛在勐硐街上,供人捡拾,以此收买民心。面对白花花的银子,项崇周命令,如有拾银者,斩手。
  不用命令,所有的人對这些银子都视而不见。
  这是一种民族气节。这种气节,汉族有,苗族也有,它是整个中华民族的财富。
  无奈之下,法国人又出新招,用堆满牛皮的银子,提出买牛皮大一块土地。项崇周一口回绝,大家不解,问为什么。他说,法国人狡猾,如果将牛皮剪成条,围一块地怎么办?当年,荷兰殖民者占领台湾,就采用这种卑劣的手法,他们向当地人要求买牛皮大的一块地,借以栖身。台湾居民答应了,他们却以牛皮裁条围地,建了一座城堡,作为驻兵基地。
  法国人想故伎重演。可惜,他们遇着的是项崇周,他一眼便看穿了法国人的伎俩。
  法国人耸耸肩,尴尬地笑了。面对这样一个汉子,他们觉得如同面对一块钢板——这个人不为枪炮屈服,不为杀戮让步,不为金银动心。他们感到自己败了,在中国大清朝的土地上,第一次败得这么彻底,毫无翻盘的机会。
  他们唯一的出路,就是滚蛋。滚蛋前,他们效仿歃血为盟,和项崇周签订和约。法军盟誓,从此法军不再进入勐硐一步,如若违反,便被当作死狗杀掉。项崇周也发誓道,法人不入勐硐,自己绝不反击。话说得光明磊落、慷慨激昂。
  法军得到承诺,长吁了一口气,知道自己终于捡了一条命,可以全身而退了。
  清末,中国与外国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每次,都是外国人气势汹汹而来,心满意足而去。唯独这一次,未能得偿所愿。如此说来,项崇周带着苗民对法寇入侵的反击战,是一次逆转,显示出一个国家的骨气和不屈。
  (珠 珠摘自云南民族出版社《散记文山》一书,李 晨图)
其他文献
我认为笔的四德也可以形容人。尖是专精,齐是广识,圆是敦厚,健是风骨。专精而不广识,难有大的创造;博学而不专精,力量便难集中;敦厚而無风骨,则易颓;劲拔而不敦厚,便易折。必须四德具备,才能成就伟大的事业。  (若 子摘自漓江出版社《萤窗小语》一书)
期刊
一  25岁之前,著名文物专家王世襄不知人间疾苦、不懂生活艰辛。父亲是外交家,母亲是著名的鱼藻画家,他自幼接受的就是先进的中西教育:白天学英文,晚上学诗词歌赋,课余时间则跟着八旗玩家熬鹰、猎兔、驯狗、捉獾,是远近闻名的“少年玩家”。及至凭着私塾功底、家学熏陶考入燕京大学后,他仍是玩心不改,上课揣着蝈蝈,下课臂上架鹰,被老师称为“未知数”。    直到1939年春天,宠爱他的母亲突然去世,他幡然悔悟
期刊
下午,“叮咚”一声,沙发上的手机响起,屏幕上显示:“亲,您孩子的奶粉该换成1阶段的啦。”  徐冰看了一眼,笑了:“比我还了解我的孩子。”她笑得有些无奈,“这是我今天接到的第9条导购短信。”  这些推送在给她带来便利的同时,也让她坐卧不安:“总感觉有个陌生人在时刻盯着你,让人很不自在。”  一向谨小慎微的徐冰对此已不再计较了,但“不计较”不过是无奈挣扎后的缴械投降。不论喜欢或讨厌,生活中遇到的這一切
期刊
心中烦恼,人事纠纷,愈欲了,愈不得了。或甲与乙之矛盾,双方评说,奔走调解,意在弄清而后止,本欲了结;然则,又节外生枝,非但不清不了,而又益增之。愈了愈多,愈清愈浊,此欲了之苦也。余游蜀地新津观音寺,见一联,其下曰:“天下事了犹未了,何妨以不了了之?”久萦心中,味之无穷,真哲语也。  (林冬冬摘自中国青年出版社《悔晚斋臆語》一书,视觉中国供图)
期刊
读者读书会为大家推荐的第33本书,是挪威作家乔斯坦·贾德的作品《纸牌的秘密》。乔斯坦·贾德执着于人的本质与人生终极意义的探索与思考。他因哲学启蒙小说《苏菲的世界》而跻身世界级作家行列。同样,《纸牌的秘密》也是一本人人皆可读的“智慧书”,它提出并试图解答一些对每个人都非常重要的终极哲学问题;它也是一本特别适合给孩子读的“启蒙书”,轻松而充满悬念的故事情节引人入胜,深邃而充满智慧的哲学思考让人欲罢不能
期刊
2017年3月,“《读者》光明行动”项目医疗队曾对青海省海東市乐都区所属学校的适龄儿童进行过一次全面弱视筛查。在乐都区洪水镇,医疗队发现有一名10岁小男孩在戴着1000度眼镜的情况下,矫正视力仅为0.6。听学校老师介绍,小男孩名叫小乾,在他还没出生时,父亲就因意外事故死亡,母亲生下他后便离开了家,留下小乾和爷爷奶奶相依为命。  小乾家在乐都区洪水镇山脚下的一个小院落里。屋子的房檐已经出现破损,墙皮
期刊
这是文天祥一生中代价最昂贵的一顿饭。  中午,文天祥下令疲惫的队伍在一座小山坡上停下来。他坐在一张铺有虎皮的交椅上,才吃了几口,元军突然从天而降。他甚至来不及组织有效的抵抗,就与大批部下一起成了俘虏。  因为活捉了南宋丞相,那名元军将领也得以在历史上留下名字:千户王惟义。大概相当于今天的师长或团长。  为了纪念这顿不同寻常的午饭,后人在文天祥被俘的地方修建了一座亭子,取名方饭亭。至今,方饭亭还矗立
期刊
前几日,我和同事一起去了趟新潟,此行的目的是考察新潟培育大米的环境。  新潟的南鱼沼市盐泽町,是最美味的“越光”大米的产地,于是,我们去那里参观。  盐泽地区海拔较高,美丽的河川提供了丰富的水资源,正是这些河水滋养了这里的大米。河两岸都是稻田,一旁的水渠将河水引入田地。夏天会切断水渠,不过插秧时节会引水入田。插秧完毕后,再切断水渠,任由杂草生长,让土地恢复到最自然的状态。  由于大米是在清澈河水的
期刊
寂静,寂寞而安静。  从小,对于寂静我就有一种说不出的迷恋,尤其是独处的时候。寂静虽然无声,可是就在那一刻,我却听见了天地间绝无仅有的那种“无声之音”。那声音犹如用大提琴在暗光中悠悠独奏,或是人在山谷里静静清唱那样湛然、单纯。  我喜爱聆听大自然的寂静,看着寂静在大自然中无声移动的模样。  是的,寂静是会移动的。  我站立在山头眺望,山脚下向四面八方延伸出去,一塊接一块的绿油油的水稻田,让人看得恍
期刊
1  路德维希·维特根斯坦是犹太人。他的父亲是个商业奇才,用了30年时间,从一个普通的绘图员一路奋斗成为“钢铁大王”,基本上垄断了整个奥匈帝国的钢铁产业。他们家的财产是世界级的,他们在维也纳的住宅无比豪华,外人称其为“维特根斯坦宫殿”。  维特根斯坦的父母有很深的艺术修养,喜欢资助艺术事业。很多艺术家都是他们家的座上宾。这种氛围也影响了维特根斯坦,他从小爱好广泛。除了是哲学家,他会的事还包括:会演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