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的一生总有那么一些刻在记忆深处的东西,常常会使你梦牵魂萦,挥之不去无法忘怀,每每忆起都有一种怀念油然而生,如梦如幻,萦绕终生。伴随故乡情、战友情、同学情、友情、恋情或者是所经历的重要事件等等,点点滴滴令人铭记于心。而于我而言,永远不能从记忆中抹掉的是我的母校情结。
母校诞生于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她原名烟台交通学校,我毕业的第二年改为山东省交通学校,现如今已并入鲁东大学,原建制撤销。
母校并非什么高级院校抑或高等学府,仅属中等专科学校,在高等院校云集的当下根本难登大雅之堂,并且在历史长河中仅仅存在了短短二十多年的时光,微波不惊昙花一现,或许早已从人们的视线中消失。但那却是我青年时代在知识海洋中徜徉的起发地,留在我记忆深处永远是一种美好而浪漫的回忆。尤其在那个渴求知识、渴求未来、渴求希望的年代,是她给予了我学业上的培养、为人上的教导,以至于到今天为止,我在工作中所取得的点滴成就,都源于她的赐予。
对于上世纪60年代初出生者来说,能够搭上“文革”后恢复高考的头班车,真是莫大的荣幸。恢复高考的第二年也就是1978年,我考入了烟台交通学校。记得接到录取通知书时,虽然仅仅是中专文凭,但还是在全村引起了强烈的轰动,亲朋好友纷纷贺之。因为在这之前,谁成想一个农村孩子可以凭借自身的学习成绩考取到一个即将可以吃皇粮的学校!
乘坐着颠簸淋漓的汽车,盘旋于崎岖蜿蜒的山路,辗转走入当时坐落于山东栖霞县城的母校。说实在话,母校当时的情形确实不敢恭维,与我理想中的场景落差很大。母校的设施显得苍凉,环境极差。当时的母校刚刚组建,校舍和教室甚至连普通的初中都不如,生活和学习条件之艰苦是现在年轻人根本无法想象的。教室是租来的几近废弃的厂房,宿舍是全班60多名学生挤在一起的大库房。夏天的炎热勉强度过,到了冬天,既没暖气、炉子,也没有取暖设施,晚上寒冷之极只好仅脱掉外套合衣盖被而眠,早晨起来洗脸水是冰冻成块的,环境之恶劣、条件之艰苦,无法用文字去一一形容。
就是在这种条件下,全校师生同甘共苦,共建校园。良好的学风、融洽的师生关系、坚强的求知欲,是我一生取之不尽的宝贵精神财富。我们常常是课堂学习之余,还要去尽可能多地参加义务劳动,平整操场、挖排水沟、建围墙等等,过着学劳兼顾的生活。寒灯苦读也许就是那时的真实写照,每天如饥似渴地学习,钻研专业知识,常常废寝忘食。艰苦的条件造就了师生共勉、团结向上的良好氛围,也成就了我们不畏艰苦的刚毅性格。老师们既像严父慈母,更是辛勤的园丁,凭借着对教育事业的执著,引领我们在知识的海洋中求索。晨练时老师和同学一起出操,晚上熄灯号响后老师们会默默的到宿舍里查铺,谁的被子掉了就悄无声息帮助盖上。学生偶尔起夜,透过老师的办公室经常会看到老师秉灯批改作业的身影,老师不仅给我们传授了知识,更给了我们做人的榜样。
弹指间,毕业已有26年之久。母校也早已从那个偏僻的小县搬迁到了烟台,如今校园校舍和教学现代化手段等都有了质的飞跃。虽然我毕业后去过母校多次,但母校留在我记忆最深处的仍然是那段艰苦的岁月中磨砺出的师生情、同学情,不肯随时间的快速推移而更变。
(作者单位:蓬莱市汽车运输总公司)
母校诞生于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她原名烟台交通学校,我毕业的第二年改为山东省交通学校,现如今已并入鲁东大学,原建制撤销。
母校并非什么高级院校抑或高等学府,仅属中等专科学校,在高等院校云集的当下根本难登大雅之堂,并且在历史长河中仅仅存在了短短二十多年的时光,微波不惊昙花一现,或许早已从人们的视线中消失。但那却是我青年时代在知识海洋中徜徉的起发地,留在我记忆深处永远是一种美好而浪漫的回忆。尤其在那个渴求知识、渴求未来、渴求希望的年代,是她给予了我学业上的培养、为人上的教导,以至于到今天为止,我在工作中所取得的点滴成就,都源于她的赐予。
对于上世纪60年代初出生者来说,能够搭上“文革”后恢复高考的头班车,真是莫大的荣幸。恢复高考的第二年也就是1978年,我考入了烟台交通学校。记得接到录取通知书时,虽然仅仅是中专文凭,但还是在全村引起了强烈的轰动,亲朋好友纷纷贺之。因为在这之前,谁成想一个农村孩子可以凭借自身的学习成绩考取到一个即将可以吃皇粮的学校!
乘坐着颠簸淋漓的汽车,盘旋于崎岖蜿蜒的山路,辗转走入当时坐落于山东栖霞县城的母校。说实在话,母校当时的情形确实不敢恭维,与我理想中的场景落差很大。母校的设施显得苍凉,环境极差。当时的母校刚刚组建,校舍和教室甚至连普通的初中都不如,生活和学习条件之艰苦是现在年轻人根本无法想象的。教室是租来的几近废弃的厂房,宿舍是全班60多名学生挤在一起的大库房。夏天的炎热勉强度过,到了冬天,既没暖气、炉子,也没有取暖设施,晚上寒冷之极只好仅脱掉外套合衣盖被而眠,早晨起来洗脸水是冰冻成块的,环境之恶劣、条件之艰苦,无法用文字去一一形容。
就是在这种条件下,全校师生同甘共苦,共建校园。良好的学风、融洽的师生关系、坚强的求知欲,是我一生取之不尽的宝贵精神财富。我们常常是课堂学习之余,还要去尽可能多地参加义务劳动,平整操场、挖排水沟、建围墙等等,过着学劳兼顾的生活。寒灯苦读也许就是那时的真实写照,每天如饥似渴地学习,钻研专业知识,常常废寝忘食。艰苦的条件造就了师生共勉、团结向上的良好氛围,也成就了我们不畏艰苦的刚毅性格。老师们既像严父慈母,更是辛勤的园丁,凭借着对教育事业的执著,引领我们在知识的海洋中求索。晨练时老师和同学一起出操,晚上熄灯号响后老师们会默默的到宿舍里查铺,谁的被子掉了就悄无声息帮助盖上。学生偶尔起夜,透过老师的办公室经常会看到老师秉灯批改作业的身影,老师不仅给我们传授了知识,更给了我们做人的榜样。
弹指间,毕业已有26年之久。母校也早已从那个偏僻的小县搬迁到了烟台,如今校园校舍和教学现代化手段等都有了质的飞跃。虽然我毕业后去过母校多次,但母校留在我记忆最深处的仍然是那段艰苦的岁月中磨砺出的师生情、同学情,不肯随时间的快速推移而更变。
(作者单位:蓬莱市汽车运输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