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政府扶持 经费保障 出生人口素质
[BT(2]落实婚前医学检查基金,阻断缺陷儿发生的源头
(1)规范婚前保健管理。市卫生与市民政、财政、人口和计划生育局共同下发了《威海市婚前保健服务工作管理办法》,做到明确分工,各司其责,各负其职,共同把好婚前保健关。卫生部门按照属地管理和根据工作需要,在全市医疗保健机构中设立8处婚检机构,依法严格了婚检机构的设置标准和资格准入,强化婚前保健医师的培训和资格认定。按照卫生部《婚前保健工作规范》的要求,婚检机构加强房屋、设备、技术建设,健立完善制度职责,改进服务模式,为婚检当事人提供科学化、人性化的婚前医学检查、卫生咨询和卫生指导服务。
(2)开展形式多样健康教育。编印了《最出色的孩子来自科学的关爱》和《优生优育指南》宣传手册5万份,通过各婚姻登记处、村妇女主任发放到每一对欲婚夫妇手中,使他们充分认识到婚孕前检查、孕期保健、安全分娩、科学育儿的重要性,自觉到医疗保健机构进行婚孕前保健;与山东省电影制片厂联合录制了《婚前检查好处多》科教片,在广大农村放映,通过真实的事例教育群众,说服群众,激发群众自觉婚检的欲望;在电台、报刊开辟健康园地专栏,由专家进行有关婚前保健、孕产期保健、儿童健康促进、疾病预防、出生缺陷干预等知识讲座,群众自觉参与婚检的意识大大提高。
(3)严把婚前登记和孕前检查关。县级妇幼保健机构派专人:到结婚登记处办公,与民政部门一道在为当事人办理结婚登记手续时,广泛宣传政府优惠政策和婚检的重要性、必要性,经耐心细致的说服教育后,大部分结婚当事人均能自觉到婚检定点单位进行婚前检查;少部分执意不婚检者,发给孕前免费检查通知单,准备怀孕前持通知单到当地妇幼保健机构进行孕前保健。同时市政府还将婚前医学检查率纳入对各市区政府目标责任制考核中,经过多方的努力,目前全市婚检率达57%。
[BT(2]落实孕产妇和儿童保健基金,避免缺陷儿出生
(1)加强镇卫生院产儿科建设。制定了《威海市镇卫生院产儿科规范化建设标准》,从2006年起将镇卫生院产儿科建设纳入山东省“360工程”和全市新一轮镇卫生院改貌工程中,力争用4~5年的时间,全市所有的镇卫生院产儿科均达到规范化建设标准。通过加大经费投入,加强监督检查,目前全市已有1/3镇卫生院达到了规范化建设的标准要求。经过改貌的镇卫生院的产儿科面貌焕然一新,业务用房充足,医疗设备更新,服务功能增强,为搞好母婴保健工作奠定了基础。
(2)提高“两个”系统化保健管理率。重新制定下发了《威海市孕产期系统化保健管理规范》和《威海市0~3岁儿童系统化保健规范》,进一步规范保健内容,明确各级妇幼保健人员职责。针对农村系统化管理低的薄弱环节,依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镇医院妇幼医生每月深入到管辖村进行早孕摸底登记在册,随后进入系统化管理程序。儿童保健在为新生儿出生办理《出生医学证明》时,分别采用儿童保健IC卡和儿童保健手册进入儿童保健程序。同时在工作开展好的单位召开现场会,以点带面,促进工作全面展开。
(3)开展产前诊断工作。按照卫生部《产前诊断管理办法》标准要求,确定产前诊断和产前筛查单位和人员,经过省及省以上产前诊断培训班培训并经批准后,开展了孕妇孕中期外周血产前筛查和羊水细胞诊断工作。并规定:所有孕妇在孕18~24周时必须到二级及以上医疗保健机构进行一次B超大畸形筛查,绝大多数的无脑儿、脊柱裂、单腔心、唇腭裂等异常胎儿得到及时确诊而终止妊娠。2006年以来,有9864名孕妇参加了产前筛查,筛查阳性者590例,确诊发现胎儿明显异常103例,其中确诊染色体异常5例,B超确诊异常98例。行外周血染色体检查320余例,发现核型异常6例,其中3例为世界首报。
落实缺陷儿救治基金,避免缺陷儿残疾
(1)加强管理确保筛查质量。我市开展新生儿“两病”筛查和新生儿听力筛查工作6年来,目前筛查率已达99.2%,确诊异常患儿占1/2800,为提高出生人口素质起到了积极作用,参与新生儿疾病筛查已成为广大群众的自觉行动。为使“两病”筛查工作长久坚持下去,按照卫生部《新生儿疾病筛查技术规范》的要求,进一步完善了各项规章制度、操作常规和人员职责。首先抓了标本递送关,根据我市分娩量少的实际,与邮政部门达成协议,由特快专递每天转运标本,制定了严格的交接制度,确保标本及时、完好递送到筛查中心;二是标本质量关。强化监督管理不定期到标本采集单位进行检查督导,及时通报工作情况,每年进行一次人员的业务强化培训,标本尽量做到一次成功;三是实验质量关,每次试验都要进行室内质控,新筛实验室连续4年被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新筛”室间质控中心评为优秀;四是筛查阳性患儿的追回确诊关,本地户口者通过县、乡、村三级妇幼保健网及时追回,暂住人口者通过电话和特快专递或分娩医院追回,确保了筛查阳性的患儿在出生后6周内得到及时确诊。
(2)规范治疗避免残疾:确诊患儿如果在出生6周内得到及时、系统、规范的治疗,智商与正常儿童相同,如果错过最佳治疗时机,造成患儿大脑损伤将是不可逆的。为防止患儿残疾,挑选责任心强经过专门培训技术全面的人员负责确诊患儿的治疗,凡在我市确诊的患儿基本上在出生后6周内都能得到及时治疗,并根据苯丙酮尿症患儿疾病分型和个体差异不同制定了具体的个体治疗方案并定期评估,每年召开1次患儿联谊会,通过患儿家长互相交流治疗经验,促进患儿饮食治疗更趋科学化、规范化。目前已确诊的40名先天性钾低和苯丙酮尿症的患儿均得到规范治疗,经监测39名儿童智商基本达到了正常儿童的水平。
通过采取以上措施,全市出生缺陷发生率明显下降,由2005年的79.5/万下降到2007年的58/万。孕产妇系统保健率达90%,儿童系统保健率达95%以上;2007年上半年,全市有6150人参加了婚前医学检查,婚检率达到57%,较2005年婚检率1.6%有大幅度提高。
[BT(2]落实婚前医学检查基金,阻断缺陷儿发生的源头
(1)规范婚前保健管理。市卫生与市民政、财政、人口和计划生育局共同下发了《威海市婚前保健服务工作管理办法》,做到明确分工,各司其责,各负其职,共同把好婚前保健关。卫生部门按照属地管理和根据工作需要,在全市医疗保健机构中设立8处婚检机构,依法严格了婚检机构的设置标准和资格准入,强化婚前保健医师的培训和资格认定。按照卫生部《婚前保健工作规范》的要求,婚检机构加强房屋、设备、技术建设,健立完善制度职责,改进服务模式,为婚检当事人提供科学化、人性化的婚前医学检查、卫生咨询和卫生指导服务。
(2)开展形式多样健康教育。编印了《最出色的孩子来自科学的关爱》和《优生优育指南》宣传手册5万份,通过各婚姻登记处、村妇女主任发放到每一对欲婚夫妇手中,使他们充分认识到婚孕前检查、孕期保健、安全分娩、科学育儿的重要性,自觉到医疗保健机构进行婚孕前保健;与山东省电影制片厂联合录制了《婚前检查好处多》科教片,在广大农村放映,通过真实的事例教育群众,说服群众,激发群众自觉婚检的欲望;在电台、报刊开辟健康园地专栏,由专家进行有关婚前保健、孕产期保健、儿童健康促进、疾病预防、出生缺陷干预等知识讲座,群众自觉参与婚检的意识大大提高。
(3)严把婚前登记和孕前检查关。县级妇幼保健机构派专人:到结婚登记处办公,与民政部门一道在为当事人办理结婚登记手续时,广泛宣传政府优惠政策和婚检的重要性、必要性,经耐心细致的说服教育后,大部分结婚当事人均能自觉到婚检定点单位进行婚前检查;少部分执意不婚检者,发给孕前免费检查通知单,准备怀孕前持通知单到当地妇幼保健机构进行孕前保健。同时市政府还将婚前医学检查率纳入对各市区政府目标责任制考核中,经过多方的努力,目前全市婚检率达57%。
[BT(2]落实孕产妇和儿童保健基金,避免缺陷儿出生
(1)加强镇卫生院产儿科建设。制定了《威海市镇卫生院产儿科规范化建设标准》,从2006年起将镇卫生院产儿科建设纳入山东省“360工程”和全市新一轮镇卫生院改貌工程中,力争用4~5年的时间,全市所有的镇卫生院产儿科均达到规范化建设标准。通过加大经费投入,加强监督检查,目前全市已有1/3镇卫生院达到了规范化建设的标准要求。经过改貌的镇卫生院的产儿科面貌焕然一新,业务用房充足,医疗设备更新,服务功能增强,为搞好母婴保健工作奠定了基础。
(2)提高“两个”系统化保健管理率。重新制定下发了《威海市孕产期系统化保健管理规范》和《威海市0~3岁儿童系统化保健规范》,进一步规范保健内容,明确各级妇幼保健人员职责。针对农村系统化管理低的薄弱环节,依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镇医院妇幼医生每月深入到管辖村进行早孕摸底登记在册,随后进入系统化管理程序。儿童保健在为新生儿出生办理《出生医学证明》时,分别采用儿童保健IC卡和儿童保健手册进入儿童保健程序。同时在工作开展好的单位召开现场会,以点带面,促进工作全面展开。
(3)开展产前诊断工作。按照卫生部《产前诊断管理办法》标准要求,确定产前诊断和产前筛查单位和人员,经过省及省以上产前诊断培训班培训并经批准后,开展了孕妇孕中期外周血产前筛查和羊水细胞诊断工作。并规定:所有孕妇在孕18~24周时必须到二级及以上医疗保健机构进行一次B超大畸形筛查,绝大多数的无脑儿、脊柱裂、单腔心、唇腭裂等异常胎儿得到及时确诊而终止妊娠。2006年以来,有9864名孕妇参加了产前筛查,筛查阳性者590例,确诊发现胎儿明显异常103例,其中确诊染色体异常5例,B超确诊异常98例。行外周血染色体检查320余例,发现核型异常6例,其中3例为世界首报。
落实缺陷儿救治基金,避免缺陷儿残疾
(1)加强管理确保筛查质量。我市开展新生儿“两病”筛查和新生儿听力筛查工作6年来,目前筛查率已达99.2%,确诊异常患儿占1/2800,为提高出生人口素质起到了积极作用,参与新生儿疾病筛查已成为广大群众的自觉行动。为使“两病”筛查工作长久坚持下去,按照卫生部《新生儿疾病筛查技术规范》的要求,进一步完善了各项规章制度、操作常规和人员职责。首先抓了标本递送关,根据我市分娩量少的实际,与邮政部门达成协议,由特快专递每天转运标本,制定了严格的交接制度,确保标本及时、完好递送到筛查中心;二是标本质量关。强化监督管理不定期到标本采集单位进行检查督导,及时通报工作情况,每年进行一次人员的业务强化培训,标本尽量做到一次成功;三是实验质量关,每次试验都要进行室内质控,新筛实验室连续4年被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新筛”室间质控中心评为优秀;四是筛查阳性患儿的追回确诊关,本地户口者通过县、乡、村三级妇幼保健网及时追回,暂住人口者通过电话和特快专递或分娩医院追回,确保了筛查阳性的患儿在出生后6周内得到及时确诊。
(2)规范治疗避免残疾:确诊患儿如果在出生6周内得到及时、系统、规范的治疗,智商与正常儿童相同,如果错过最佳治疗时机,造成患儿大脑损伤将是不可逆的。为防止患儿残疾,挑选责任心强经过专门培训技术全面的人员负责确诊患儿的治疗,凡在我市确诊的患儿基本上在出生后6周内都能得到及时治疗,并根据苯丙酮尿症患儿疾病分型和个体差异不同制定了具体的个体治疗方案并定期评估,每年召开1次患儿联谊会,通过患儿家长互相交流治疗经验,促进患儿饮食治疗更趋科学化、规范化。目前已确诊的40名先天性钾低和苯丙酮尿症的患儿均得到规范治疗,经监测39名儿童智商基本达到了正常儿童的水平。
通过采取以上措施,全市出生缺陷发生率明显下降,由2005年的79.5/万下降到2007年的58/万。孕产妇系统保健率达90%,儿童系统保健率达95%以上;2007年上半年,全市有6150人参加了婚前医学检查,婚检率达到57%,较2005年婚检率1.6%有大幅度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