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题目看,我们首先需要搞清楚两个概念:一是“四学”,二是“素养立意”。“四学”,是指我于2011年开始在县实验小学开展的“‘四学’自主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课题中所指的“导学、自学、互学、悟学”四大教学环节的简称。“素养立意”是指我们课题组正在进行的“运用‘四学’教学策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研究”中的“培育学生核心素养”教育教学目标。随着课题研究的深入推进,我们把前期研究的成果作为本课题研究的策略和方法引擎,将“四学”作为课堂教学策略和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路径。实践证明,巧用“四学”是提升课堂教学素养立意的有效策略。
1.导学:问题导学,实验探究,实践活动,学案导学。教师结合各课时的教育教学目标,针对学生的思想、知识状况和精神状态,设计导学方案;针对学生展示中存在的疑惑、问题、关键点实施导学策略,进行精要的指导,合理处理生成性问题,有目的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重在学科思想和方法渗透。
2.自学:问题主导,学生先学,起点尝试,了解学情。教师要让全体学生明确学习任务、学习目标及评价激励方式,唤起所有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自信心和积极性。
教学预设从“故有的”生活知识、基础知识入手,问题设计要具体、递进。学生先学(做),“温故”中“知新”,然后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上展示自己的认知起点,或在小组展示,或在全班典型性展示,或以学生个体完成学案,方法种种,因课型、任务情况而定。教师巡察了解情况展示。
3.互学:小组交流,互补学习,生成学习,比学赶超。主要开展合作交流学习,生生互帮互学,“兵教兵”,或师生交流合作。教师是合作学习的重要成员,在与每一个小组的合作中起到帮助、指导、引领的作用,引导学生进一步将所学融会贯通,学困生在同学、老师的帮助下达到基本的学习目标要求。
4.悟学:学生练习强化,领悟主旨、关键;教师点拨讲解,处理课堂生成;学生分层优化提高。通过分层练习,锻炼学生思维,形成技能,提高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原有认知基础上都有应有的、不同的提高和收获。
留出几分钟时间让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过程进行全方位的小结,如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等等。发言不重复内容,让学生在“同学”的再次展示中相互学习感悟、反思自我,觉悟知识、方法和非智力优点,节节课营造“比学赶帮超”的浓厚氛围。在课末,教师一定要对本节课进行总结,或切中要害、或直击重点、或重复难点、或重申方法,还可以对学生的学习状态进行引领性的评价。教师的总结精当到位,才能使一节成功的课更具神采和灵性,不可或缺。
1.巧用“四学”,生发方法。在研究实践中,课题组成员主要在语文、数学、信息技术等学科总结出了基于“四学”教学策略而生发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方法。如:导学策略中的问题引导法、实验操作导思法、评价激趣法、激励导学法、学案导学法、动手实践法等;自学策略中的网络课程前置性学习、课堂新授前的“起点展示”、课后作业形式演变为“小老师开讲啦”、课堂“先问后讲”方法等;互学策略中的生生互学法、讨论探究法、师生互补法、课堂“补白”法等;悟学策略中的问题拓展法、分层练习法、轮流展示法、“以讲代写”法等。这些方法都在“四学”教学策略的支撑下,由课题组教师有意识地广泛应用于课堂教学中。
2.巧用“四学”,培育素养。“四学”教学策略使学生在核心素养的展示中学习知识,其主人翁思想、归属感、规划能力、协作能力、积累习惯等均体现在自主学习中,知识和结果不再是终极目标,成长为一个“全面而完整的人”成为师生的共同追求。如:导学策略中学生展示预习成果,培育其信息意识、良好习惯、积累资料等素养;自学策略中围绕学习目标的“起点展示”中,学生的人文积淀、勇于探究、自我管理等成为师生的评价点;互学策略中,学生提出问题、生生讨论互评等体现出学生乐学善思、敢于质疑、审美取向、学人之长等重要素养;悟学策略自主小结中,学生的梳理总结、责任担当、家国情怀、国际视野、健全人格等互通互鉴,共学成长。
3.巧用“四学”,“巧”兹在兹。在课题组成员的教育教学实践研究与阶段性成果总结中,很多运用“四学”教学策略组织教学的教学环节和教学案例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关键突出了一个“巧”字。
巧设情境导学,提升数学素养。数学知识的形成源于生活经验的累积,需要通过“联想与建构”活动将二者进行关联和转化。张海琴老师在《平均数》一课的教学中,利用学生生活经验,创设了“猪八戒分西瓜”的情境,让学生在生活经验基础上进行目的性观察,通过“这样分西瓜是否公平”的问题,引导学生理性思维,初步感受“移多补少”科学实践思维,凸显了教师借助生活经验巧设情境,引导学生有效学习的意义。张老师在教学例1时,提出了“平均每人收集了多少个矿泉水瓶?”的探究任务,促使学生在已有的“平均分”的经验基础上,迁移类推出求平均数的方法,建构了求平均数的一般模型,渗透了模型思想。然后,提出“平均数13表示什么意思?”的问题,引发学生深层次的数学思维,使学生在对比中感受到平均数是一个虚拟的数,加深了其对“平均数意义”的理解。
其“巧”就巧在“猪八戒分西瓜”和收集矿泉水瓶的情境与学生生活中切西瓜、收集瓶子经验的链接,以及与“这样分西瓜是否公平?”“平均数13表示什么意思?”问题引导的契合。真实而自然的情境导学,激发的是学生整理提炼信息、空间想象思维和公平公正等素养。
巧借朗讀互学,提升语文素养。白玉芳老师在教学《蜘蛛开店》时,朗读互学策略与课堂生成教学紧密结合,素养立意很高,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首先,让学生浏览课文,掌握课文故事的大致情节,弄清故事人物关系,培养学生整体感知,构建信息框架的信息意识素养;其次,让学生自读课文,画出体现故事情节发展变化的关键词语,体会故事的意义所在,培养学生抓住关键词语,由表及里思考问题的理性思维、批判质疑等哲学素养;再其次,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引导学生在语境中体会用词的准确性和艺术性,进而加深对《蜘蛛开店》故事寓意的深刻理解,培养学生积累语言文字、学会学习、人文底蕴、积极参与等核心素养;最后,让学生有感情地齐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讲故事,达到理解课文、感悟寓意的目的,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人文情怀、科学精神等素养。朗读策略贯穿教学始终,最终达成教育教学目标。
其“巧”就巧在只是运用了一个朗读互学策略,却远远比通过精讲、深挖、强练式的“告知”更能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因为这样的过程是学生自主进行的,这样形成的语文核心素养才能够在学生素养中长久沉淀,正可谓“教学有法,教无定法”。
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核心素养”被置于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目标的基础地位,并提出各学段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学科课堂教学无疑是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主阵地。今后,本课题研究将针对不同学段学生的特点,继续在运用“四学”教学策略的“巧”字上做文章,切实发挥“四学”教学策略对提升课堂教学素养立意的积极作用。
(作者单位:平定县教师进修学校)
一、“四学”教学策略的要义解读
1.导学:问题导学,实验探究,实践活动,学案导学。教师结合各课时的教育教学目标,针对学生的思想、知识状况和精神状态,设计导学方案;针对学生展示中存在的疑惑、问题、关键点实施导学策略,进行精要的指导,合理处理生成性问题,有目的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重在学科思想和方法渗透。
2.自学:问题主导,学生先学,起点尝试,了解学情。教师要让全体学生明确学习任务、学习目标及评价激励方式,唤起所有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自信心和积极性。
教学预设从“故有的”生活知识、基础知识入手,问题设计要具体、递进。学生先学(做),“温故”中“知新”,然后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上展示自己的认知起点,或在小组展示,或在全班典型性展示,或以学生个体完成学案,方法种种,因课型、任务情况而定。教师巡察了解情况展示。
3.互学:小组交流,互补学习,生成学习,比学赶超。主要开展合作交流学习,生生互帮互学,“兵教兵”,或师生交流合作。教师是合作学习的重要成员,在与每一个小组的合作中起到帮助、指导、引领的作用,引导学生进一步将所学融会贯通,学困生在同学、老师的帮助下达到基本的学习目标要求。
4.悟学:学生练习强化,领悟主旨、关键;教师点拨讲解,处理课堂生成;学生分层优化提高。通过分层练习,锻炼学生思维,形成技能,提高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原有认知基础上都有应有的、不同的提高和收获。
留出几分钟时间让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过程进行全方位的小结,如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等等。发言不重复内容,让学生在“同学”的再次展示中相互学习感悟、反思自我,觉悟知识、方法和非智力优点,节节课营造“比学赶帮超”的浓厚氛围。在课末,教师一定要对本节课进行总结,或切中要害、或直击重点、或重复难点、或重申方法,还可以对学生的学习状态进行引领性的评价。教师的总结精当到位,才能使一节成功的课更具神采和灵性,不可或缺。
二、巧用“四学”教学策略提升学生素养
1.巧用“四学”,生发方法。在研究实践中,课题组成员主要在语文、数学、信息技术等学科总结出了基于“四学”教学策略而生发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方法。如:导学策略中的问题引导法、实验操作导思法、评价激趣法、激励导学法、学案导学法、动手实践法等;自学策略中的网络课程前置性学习、课堂新授前的“起点展示”、课后作业形式演变为“小老师开讲啦”、课堂“先问后讲”方法等;互学策略中的生生互学法、讨论探究法、师生互补法、课堂“补白”法等;悟学策略中的问题拓展法、分层练习法、轮流展示法、“以讲代写”法等。这些方法都在“四学”教学策略的支撑下,由课题组教师有意识地广泛应用于课堂教学中。
2.巧用“四学”,培育素养。“四学”教学策略使学生在核心素养的展示中学习知识,其主人翁思想、归属感、规划能力、协作能力、积累习惯等均体现在自主学习中,知识和结果不再是终极目标,成长为一个“全面而完整的人”成为师生的共同追求。如:导学策略中学生展示预习成果,培育其信息意识、良好习惯、积累资料等素养;自学策略中围绕学习目标的“起点展示”中,学生的人文积淀、勇于探究、自我管理等成为师生的评价点;互学策略中,学生提出问题、生生讨论互评等体现出学生乐学善思、敢于质疑、审美取向、学人之长等重要素养;悟学策略自主小结中,学生的梳理总结、责任担当、家国情怀、国际视野、健全人格等互通互鉴,共学成长。
3.巧用“四学”,“巧”兹在兹。在课题组成员的教育教学实践研究与阶段性成果总结中,很多运用“四学”教学策略组织教学的教学环节和教学案例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关键突出了一个“巧”字。
巧设情境导学,提升数学素养。数学知识的形成源于生活经验的累积,需要通过“联想与建构”活动将二者进行关联和转化。张海琴老师在《平均数》一课的教学中,利用学生生活经验,创设了“猪八戒分西瓜”的情境,让学生在生活经验基础上进行目的性观察,通过“这样分西瓜是否公平”的问题,引导学生理性思维,初步感受“移多补少”科学实践思维,凸显了教师借助生活经验巧设情境,引导学生有效学习的意义。张老师在教学例1时,提出了“平均每人收集了多少个矿泉水瓶?”的探究任务,促使学生在已有的“平均分”的经验基础上,迁移类推出求平均数的方法,建构了求平均数的一般模型,渗透了模型思想。然后,提出“平均数13表示什么意思?”的问题,引发学生深层次的数学思维,使学生在对比中感受到平均数是一个虚拟的数,加深了其对“平均数意义”的理解。
其“巧”就巧在“猪八戒分西瓜”和收集矿泉水瓶的情境与学生生活中切西瓜、收集瓶子经验的链接,以及与“这样分西瓜是否公平?”“平均数13表示什么意思?”问题引导的契合。真实而自然的情境导学,激发的是学生整理提炼信息、空间想象思维和公平公正等素养。
巧借朗讀互学,提升语文素养。白玉芳老师在教学《蜘蛛开店》时,朗读互学策略与课堂生成教学紧密结合,素养立意很高,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首先,让学生浏览课文,掌握课文故事的大致情节,弄清故事人物关系,培养学生整体感知,构建信息框架的信息意识素养;其次,让学生自读课文,画出体现故事情节发展变化的关键词语,体会故事的意义所在,培养学生抓住关键词语,由表及里思考问题的理性思维、批判质疑等哲学素养;再其次,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引导学生在语境中体会用词的准确性和艺术性,进而加深对《蜘蛛开店》故事寓意的深刻理解,培养学生积累语言文字、学会学习、人文底蕴、积极参与等核心素养;最后,让学生有感情地齐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讲故事,达到理解课文、感悟寓意的目的,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人文情怀、科学精神等素养。朗读策略贯穿教学始终,最终达成教育教学目标。
其“巧”就巧在只是运用了一个朗读互学策略,却远远比通过精讲、深挖、强练式的“告知”更能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因为这样的过程是学生自主进行的,这样形成的语文核心素养才能够在学生素养中长久沉淀,正可谓“教学有法,教无定法”。
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核心素养”被置于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目标的基础地位,并提出各学段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学科课堂教学无疑是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主阵地。今后,本课题研究将针对不同学段学生的特点,继续在运用“四学”教学策略的“巧”字上做文章,切实发挥“四学”教学策略对提升课堂教学素养立意的积极作用。
(作者单位:平定县教师进修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