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音乐欣赏是用音乐本身的力量,使欣赏者置身于音响天地,通过欣赏教学能有效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今天,高中音乐教育越来越受到教育界的重视,欣赏作为一种音乐教学的重要手段也就在教学中占据了不可忽视的地位。通过教师引导,学生投入,在日常学习中积累知识,利用针对式欣赏教学的方法,让学生成为真正能听得懂音乐的人,做音乐的“主人”。
关键词:高中音乐;音乐欣赏;音乐教育
高中音乐课程作为基础教育的组成部分,多年来一直在不断地发展与改进,但是仍然存在诸多不适应时代要求的问题。面对高考大关,高中生承受着沉重的压力,在这样的环境下,音乐则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这种压力,在此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文化修养。高中生的音乐认识还处在发展阶段,虽然他们比小学生有了一定的进步,但是,由于生活环境、生活阅历限制,他们的认识具有片面性。所以,高中音乐教育中,侧重于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力。其实学会欣赏也正是音乐教育的最终目的。而我们的音乐课堂教育,就是为了让学生能成为音乐的“享用者”,音乐欣赏在音乐教育中起着其他教育形式所不能取代的重要作用。在这时,老师就要根据学生的这一特点,承担起引导的责任,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
一、 引导学生成为欣赏的主体
现在的课堂已经不是“老师教,学生学;老师讲,学生听”的陈旧模式,而是注重于师生间的互动。特别是在高中教育上,面对一群已经具有独立思考能力,并且有自己觀点的高中生,他们刚升入高中,有一种强烈的“成人感”,更愿意表达自己的想法。具体可以从四个方面进行:
(一) “听”
在对一个作品了解之前,“听”是关键的一步。老师可以利用预先提问法提出问题,例如,这部作品的速度怎么样?它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情绪?听后有什么感觉?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聆听,使学生能全神贯注地听,思维变得积极主动。
(二) “唱”
音乐欣赏是以听为主的,但是唱主题也是欣赏作品中必要的阶段。因为音乐主题是作品的核心,引导学生唱主题,有利于学生把握作品的主题形象,把学生的自主思维充分调动起来。例如,《音乐鉴赏》第一章欣赏琵琶协奏曲《草原小姐妹》中的《草原放牧》,学生在听完一遍后对这段音乐的第一主题印象较为深刻,那么就可以指导学生哼唱这一主旋律,帮助学生了解这部作品。
(三) “想”
“想”是指在欣赏作品的是后所产生的联想和想象。这也是音乐欣赏中不可缺少的一步。通过音乐欣赏过程中“想”的参与,开阔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拓展视野,这也是我们欣赏教学的最终目的。例如,第一节中的歌曲《长江之歌》,学生对这首歌已经很熟悉,我可以让学生在欣赏时闭上双眼,用心聆听,并且展开想象,这样就培养了学生想象的广阔性、新颖性和创造性。
(四) “说”
从音乐欣赏的心理角度来说,对乐曲的音响感知、情感体验和联想想象之中,使得这些心理要素在理性认识的指导下,达到更深更高的阶段。一堂课上既要有老师的讲解,也要有学生的发挥,这样,课堂才能活跃。例如,第一节中的柴可夫斯基的作品《第六(悲怆)交响曲》的教学,学生不太了解,我们可以放低要求,说出乐曲情感特点即可。作品的色彩比较灰暗,表现作者哀怨的情绪。主题部分运用弦乐器深情的音色增添了乐曲的悲剧性。
通过上面所述,让学生在“听”“唱”“想”“说”四个方面的参与,就是使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主动地投入到音乐欣赏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欣赏音乐的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音乐欣赏水平。
二、 如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力
(一) 多听音乐作品
听,是音乐欣赏的初级阶段。在这最初阶段,或许只是觉得旋律好听,可听多了,就会感受到节奏、旋律、音色等的变化和特点,甚至能对音乐中的情感、意境也能有所领会。这个过程都是建立在多听基础上的。
(二) 对背景知识的了解
欣赏音乐的时候,了解所欣赏乐曲的背景知识是很有必要的。如作品处于什么时代、作者生平、创作特点、风格流派、创作意图等,使学生能更深刻地理解音乐的内容。例如在沙皇亚历山大三世血腥统治时期,柴可夫斯基创作的作品《第六(悲怆)交响曲》就反映了人民生活的贫苦,社会的黑暗、动荡不安,俄国革命的来临,因此整部作品悲剧性的形象和气氛贯彻始终。
(三) 掌握一定的乐理知识
要更好地欣赏音乐,除了听音乐进行感性知识积累外,掌握一定的乐理知识是很有必要的。如懂得节拍、节奏、速度变化、旋律行进、调式等,具备了这些知识,有助于更好地感受和欣赏音乐。
(四) 加强自身的文化修养
文化艺术修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音乐欣赏能力所能到达的水平,一些艺术作品无论从题材或内涵来说都有相关的文化背景,只有加强欣赏者的文化修养,才能更好地体会音乐作品。
三、 有针对性地安排教学,利用不同手段调动学生的兴趣
高中音乐教材中,作品往往是一些优秀的民族民间音乐或是世界经典作品,具有很强的艺术性。在教学中,教师经常会遇到学生不听教学内容,或不喜欢听,缺乏对作品欣赏的积极性,造成教学的尴尬。那么,教师要镇静,运用灵活的教学手段来解决困境。
(一) 从乐曲本身着手
在欣赏教学中,会遇到一些艺术歌曲或者是歌剧等,我们把注意力侧重于音乐所表达的内容上,穿插作品创作时代的故事,调动学生的兴趣,以自己情感引导学生的情感,使师生的情感交流融入学习中,充分激发学生的欣赏积极性。
(二) 利用学生熟知的作品
在学习第一节《草原放牧》时,可以用《十里埋伏》作为导入,通过对琵琶在《十里埋伏》中的精湛演奏,对不同演奏技巧展现的不同演奏效果进行粗略讲解,引发学生对琵琶与交响乐合作后的效果产生兴趣,将学生带入到协奏曲的欣赏中,提升学生的欣赏水平。
(三) 运用流行音乐作为“药引”
高中学生中有许多同学偏爱流行音乐,不喜欢音乐课上的欣赏内容。学生能唱许多流行歌曲,却说不出一首艺术歌曲或民歌的歌名。虽然这对于我们课堂知识的教授存在一定的困难,但是我们同时也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点,帮助欣赏作品。在艺术歌曲这一节,利用学生熟悉的流行歌曲与美声的区别,帮助学生了解美声唱法。流行歌曲唱法自由,较为口语化、大众化,声音也就比较多样。例周杰伦、潘玮柏、杨坤等大家熟悉的歌手,用他们的歌曲来阐述流行歌曲的大众化,及与美声严谨的唱法进行比较,增加了学生的兴趣,同时也活跃了课堂气氛。
综上所述,音乐欣赏是音乐教育中不可取代的组成部分,要组织好欣赏教学,就要先从学生的角度出发,立足于学生的主体性,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后,再加以具体知识的教学,并运用正确的方法把学生带入到音乐欣赏的具体意境中,体会音乐,了解音乐,感受音乐,真正让学生成为音乐的“主人”。
参考文献:
[1]李蕾.浅谈怎样做好高中音乐欣赏教学工作[J].学周刊,2012(4).
[2]罗巧.高中音乐欣赏教学探析[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1(10).
作者简介:
李敏,陕西省宝鸡市,陕西省眉县教学研究室
关键词:高中音乐;音乐欣赏;音乐教育
高中音乐课程作为基础教育的组成部分,多年来一直在不断地发展与改进,但是仍然存在诸多不适应时代要求的问题。面对高考大关,高中生承受着沉重的压力,在这样的环境下,音乐则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这种压力,在此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文化修养。高中生的音乐认识还处在发展阶段,虽然他们比小学生有了一定的进步,但是,由于生活环境、生活阅历限制,他们的认识具有片面性。所以,高中音乐教育中,侧重于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力。其实学会欣赏也正是音乐教育的最终目的。而我们的音乐课堂教育,就是为了让学生能成为音乐的“享用者”,音乐欣赏在音乐教育中起着其他教育形式所不能取代的重要作用。在这时,老师就要根据学生的这一特点,承担起引导的责任,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
一、 引导学生成为欣赏的主体
现在的课堂已经不是“老师教,学生学;老师讲,学生听”的陈旧模式,而是注重于师生间的互动。特别是在高中教育上,面对一群已经具有独立思考能力,并且有自己觀点的高中生,他们刚升入高中,有一种强烈的“成人感”,更愿意表达自己的想法。具体可以从四个方面进行:
(一) “听”
在对一个作品了解之前,“听”是关键的一步。老师可以利用预先提问法提出问题,例如,这部作品的速度怎么样?它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情绪?听后有什么感觉?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聆听,使学生能全神贯注地听,思维变得积极主动。
(二) “唱”
音乐欣赏是以听为主的,但是唱主题也是欣赏作品中必要的阶段。因为音乐主题是作品的核心,引导学生唱主题,有利于学生把握作品的主题形象,把学生的自主思维充分调动起来。例如,《音乐鉴赏》第一章欣赏琵琶协奏曲《草原小姐妹》中的《草原放牧》,学生在听完一遍后对这段音乐的第一主题印象较为深刻,那么就可以指导学生哼唱这一主旋律,帮助学生了解这部作品。
(三) “想”
“想”是指在欣赏作品的是后所产生的联想和想象。这也是音乐欣赏中不可缺少的一步。通过音乐欣赏过程中“想”的参与,开阔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拓展视野,这也是我们欣赏教学的最终目的。例如,第一节中的歌曲《长江之歌》,学生对这首歌已经很熟悉,我可以让学生在欣赏时闭上双眼,用心聆听,并且展开想象,这样就培养了学生想象的广阔性、新颖性和创造性。
(四) “说”
从音乐欣赏的心理角度来说,对乐曲的音响感知、情感体验和联想想象之中,使得这些心理要素在理性认识的指导下,达到更深更高的阶段。一堂课上既要有老师的讲解,也要有学生的发挥,这样,课堂才能活跃。例如,第一节中的柴可夫斯基的作品《第六(悲怆)交响曲》的教学,学生不太了解,我们可以放低要求,说出乐曲情感特点即可。作品的色彩比较灰暗,表现作者哀怨的情绪。主题部分运用弦乐器深情的音色增添了乐曲的悲剧性。
通过上面所述,让学生在“听”“唱”“想”“说”四个方面的参与,就是使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主动地投入到音乐欣赏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欣赏音乐的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音乐欣赏水平。
二、 如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力
(一) 多听音乐作品
听,是音乐欣赏的初级阶段。在这最初阶段,或许只是觉得旋律好听,可听多了,就会感受到节奏、旋律、音色等的变化和特点,甚至能对音乐中的情感、意境也能有所领会。这个过程都是建立在多听基础上的。
(二) 对背景知识的了解
欣赏音乐的时候,了解所欣赏乐曲的背景知识是很有必要的。如作品处于什么时代、作者生平、创作特点、风格流派、创作意图等,使学生能更深刻地理解音乐的内容。例如在沙皇亚历山大三世血腥统治时期,柴可夫斯基创作的作品《第六(悲怆)交响曲》就反映了人民生活的贫苦,社会的黑暗、动荡不安,俄国革命的来临,因此整部作品悲剧性的形象和气氛贯彻始终。
(三) 掌握一定的乐理知识
要更好地欣赏音乐,除了听音乐进行感性知识积累外,掌握一定的乐理知识是很有必要的。如懂得节拍、节奏、速度变化、旋律行进、调式等,具备了这些知识,有助于更好地感受和欣赏音乐。
(四) 加强自身的文化修养
文化艺术修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音乐欣赏能力所能到达的水平,一些艺术作品无论从题材或内涵来说都有相关的文化背景,只有加强欣赏者的文化修养,才能更好地体会音乐作品。
三、 有针对性地安排教学,利用不同手段调动学生的兴趣
高中音乐教材中,作品往往是一些优秀的民族民间音乐或是世界经典作品,具有很强的艺术性。在教学中,教师经常会遇到学生不听教学内容,或不喜欢听,缺乏对作品欣赏的积极性,造成教学的尴尬。那么,教师要镇静,运用灵活的教学手段来解决困境。
(一) 从乐曲本身着手
在欣赏教学中,会遇到一些艺术歌曲或者是歌剧等,我们把注意力侧重于音乐所表达的内容上,穿插作品创作时代的故事,调动学生的兴趣,以自己情感引导学生的情感,使师生的情感交流融入学习中,充分激发学生的欣赏积极性。
(二) 利用学生熟知的作品
在学习第一节《草原放牧》时,可以用《十里埋伏》作为导入,通过对琵琶在《十里埋伏》中的精湛演奏,对不同演奏技巧展现的不同演奏效果进行粗略讲解,引发学生对琵琶与交响乐合作后的效果产生兴趣,将学生带入到协奏曲的欣赏中,提升学生的欣赏水平。
(三) 运用流行音乐作为“药引”
高中学生中有许多同学偏爱流行音乐,不喜欢音乐课上的欣赏内容。学生能唱许多流行歌曲,却说不出一首艺术歌曲或民歌的歌名。虽然这对于我们课堂知识的教授存在一定的困难,但是我们同时也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点,帮助欣赏作品。在艺术歌曲这一节,利用学生熟悉的流行歌曲与美声的区别,帮助学生了解美声唱法。流行歌曲唱法自由,较为口语化、大众化,声音也就比较多样。例周杰伦、潘玮柏、杨坤等大家熟悉的歌手,用他们的歌曲来阐述流行歌曲的大众化,及与美声严谨的唱法进行比较,增加了学生的兴趣,同时也活跃了课堂气氛。
综上所述,音乐欣赏是音乐教育中不可取代的组成部分,要组织好欣赏教学,就要先从学生的角度出发,立足于学生的主体性,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后,再加以具体知识的教学,并运用正确的方法把学生带入到音乐欣赏的具体意境中,体会音乐,了解音乐,感受音乐,真正让学生成为音乐的“主人”。
参考文献:
[1]李蕾.浅谈怎样做好高中音乐欣赏教学工作[J].学周刊,2012(4).
[2]罗巧.高中音乐欣赏教学探析[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1(10).
作者简介:
李敏,陕西省宝鸡市,陕西省眉县教学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