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看到过太多文章谈论“隔代养育”的弊端,网上也有很多妈妈向我抱怨祖辈对孩子的教养方式有问题。其中有位妈妈说,她只有下班之后才有时间陪伴孩子,但只要自己一批评孩子,爷爷就必定会前来干涉,几乎次次都要起冲突。
我就不明白了:为什么不能换个环境跟孩子交流呢?比如把孩子带出去散散步,单独相处一会儿,不就有时间、有空间,仔细地跟孩子说说妈妈的想法,教给他新的思考和行事的方式。这样也不用跟老人起任何冲突,每天半小时、一小时,润物细无声地让孩子接收到妈妈想传递给他的东西,同时建立起更好的亲子关系。为什么非得共处一室、又彼此冲突呢?
依赖祖辈,是父母内心尚未独立的表现
在这位妈妈描述的家庭环境中,我所看到的就是边界不清晰,所有人、所有事都混在一起。妈妈既无力独自承担起陪伴、教养孩子的责任(必须得依赖爷爷来照料孩子),也无力影响他的成长轨迹(连单独开辟出与孩子沟通的空间都做不到,甚至都没有意识到她需要、或可以这样做),最终只能把这种无力感投射到外部——觉得爷爷才是最大阻碍。
这令我想到,“隔代养育的弊端”与“父母皆祸害”的论调何其相像。持后面这种论调的大都是虽已经成年、却尚未完成个体独立的人。一方面,父母仍能影响到他们的生活;另一方面,他们也依赖于以“怪罪父母”来逃避自己的责任。两者相辅相成。对此,很多人已经开始意识到了它的荒谬之处。然而,对“隔代养育”,却仍是批评之声不绝于耳:祖辈如何溺爱孩子,如何限制孩子的活力,如何以其“落后”的育儿理念与年轻一代的父母发生着无休无止的冲突……
如果羡慕海外的祖辈是如何“明智”地不干预年轻一代父母的育儿之道,不将自己的育儿方法和理念“强加于人”,那也要同时接受:他们不会轻易对你养育子女这件事伸出援手。既然已经接受了祖辈的好意与任劳任怨,那还常常抱怨并与之冲突,该是多么糟糕的态度!
先让自己承担起应有的责任
这并不是说,你非得自己独立抚养孩子,拒绝祖辈的协助。事实上在探讨家庭成员的“边界”时我曾经打过比方:良好的边界感就像是一道运转正常的门,在需要时可以关闭,在想要时也能自然开启。眼下我们的社会环境中,妈妈能全职带孩子的比例并不算高,请保姆协助也会遇到各种问题,那么如果祖辈有时间和精力、也愿意协助抚养孩子,其实是个不错的安排。
但在做出这样安排时,你心里应当清楚:我是孩子的父母,是我、而非其他人要为养育孩子而负责。在这个大前提下,请祖辈来帮忙照顾孩子,是我做出的安排——并不是什么“迫不得已”,而是在当下所有可能性中,自己所选择的一种。既是为自己、也是为孩子做出的安排,那么就需要花心思、花力气去让这个安排往有益的方向发展;既是请求、并接受了祖辈的协助,那么就需要给予恰当的回报。
很简单,如果把教养孩子视作一个项目,父母就是项目负责人,可以请祖辈(或其他人)帮忙,那么就需要协调各方力量,让劲儿往一处使;同时还要让参与的所有人各得其所。
真有弊端,也得用行动去调整
祖辈教养孩子,肯定有令父母觉得有问题的地方。有可能是两代人价值观、方法论的差异,彼此看不惯的地方肯定会有;也有可能祖辈的确有些不恰当的观念和做法,比如过度保护啊、喜欢用吓唬的方法教育孩子啊,等等,可能会给孩子带来些不那么好的影响。
面对这些问题,努力设法与祖辈沟通,努力去实现自己的育儿目标,这是父母必须要做的!比如很多家庭都遇到的,当祖辈太过溺爱,如何对孩子建立“规矩”的问题,父母大可以召开“家庭会议”,让所有人都能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注意:让对方充分地表达是对对方最基本的尊重),最终在协商、协调中达成一个大家共同认可的“家庭规则”。
再或是,即便对方有些问题的确改不了,但自己仍然要设法令项目按照预定轨迹、方向去推进。就好比那位来向我咨询的妈妈,完全可以通过开辟一块与孩子单独相处的时间和空间,去建立与孩子的亲密关系。
心怀感激,要记得自己是有选择的
事实上很多祖辈来协助照顾孩子,都是放弃或部分放弃了自己的生活。比如我妈妈,每次当我出差时请她来帮忙照顾孩子,她都是要放下自己的早锻炼、与朋友们的日常交往、将旅行计划安排到其他时间……然后来到我所在的城市。我一次次地打断她的生活节奏,而她对此毫无怨言,反而总是跟我说:“有什么需要,随时打电话给我,我的事情都是可以另作安排的。”
我年纪小的时候,也曾经对父母很叛逆过,有了孩子以后,才渐渐地开始看到他们的付出。即便我对他们教养孩子的方式也会有意见,但大前提是:我对他们心怀感激。
与此同时,我们也要记得:自己总是有选择的。如果因种种缘由必须请祖辈帮忙,可以调整自己的心态和做法;如果与祖辈的育儿理念实在分歧很大、难以调和,可以选择自己养育孩子、或请保姆协助。总言之:与其抱怨,不如改变;而改变别人,不如先改变自己。我们之所以努力工作、努力生活,无非就是为了让自己、也让孩子拥有更多选择,更多的可能性——更大的自由。
我就不明白了:为什么不能换个环境跟孩子交流呢?比如把孩子带出去散散步,单独相处一会儿,不就有时间、有空间,仔细地跟孩子说说妈妈的想法,教给他新的思考和行事的方式。这样也不用跟老人起任何冲突,每天半小时、一小时,润物细无声地让孩子接收到妈妈想传递给他的东西,同时建立起更好的亲子关系。为什么非得共处一室、又彼此冲突呢?
依赖祖辈,是父母内心尚未独立的表现
在这位妈妈描述的家庭环境中,我所看到的就是边界不清晰,所有人、所有事都混在一起。妈妈既无力独自承担起陪伴、教养孩子的责任(必须得依赖爷爷来照料孩子),也无力影响他的成长轨迹(连单独开辟出与孩子沟通的空间都做不到,甚至都没有意识到她需要、或可以这样做),最终只能把这种无力感投射到外部——觉得爷爷才是最大阻碍。
这令我想到,“隔代养育的弊端”与“父母皆祸害”的论调何其相像。持后面这种论调的大都是虽已经成年、却尚未完成个体独立的人。一方面,父母仍能影响到他们的生活;另一方面,他们也依赖于以“怪罪父母”来逃避自己的责任。两者相辅相成。对此,很多人已经开始意识到了它的荒谬之处。然而,对“隔代养育”,却仍是批评之声不绝于耳:祖辈如何溺爱孩子,如何限制孩子的活力,如何以其“落后”的育儿理念与年轻一代的父母发生着无休无止的冲突……
如果羡慕海外的祖辈是如何“明智”地不干预年轻一代父母的育儿之道,不将自己的育儿方法和理念“强加于人”,那也要同时接受:他们不会轻易对你养育子女这件事伸出援手。既然已经接受了祖辈的好意与任劳任怨,那还常常抱怨并与之冲突,该是多么糟糕的态度!
先让自己承担起应有的责任
这并不是说,你非得自己独立抚养孩子,拒绝祖辈的协助。事实上在探讨家庭成员的“边界”时我曾经打过比方:良好的边界感就像是一道运转正常的门,在需要时可以关闭,在想要时也能自然开启。眼下我们的社会环境中,妈妈能全职带孩子的比例并不算高,请保姆协助也会遇到各种问题,那么如果祖辈有时间和精力、也愿意协助抚养孩子,其实是个不错的安排。
但在做出这样安排时,你心里应当清楚:我是孩子的父母,是我、而非其他人要为养育孩子而负责。在这个大前提下,请祖辈来帮忙照顾孩子,是我做出的安排——并不是什么“迫不得已”,而是在当下所有可能性中,自己所选择的一种。既是为自己、也是为孩子做出的安排,那么就需要花心思、花力气去让这个安排往有益的方向发展;既是请求、并接受了祖辈的协助,那么就需要给予恰当的回报。
很简单,如果把教养孩子视作一个项目,父母就是项目负责人,可以请祖辈(或其他人)帮忙,那么就需要协调各方力量,让劲儿往一处使;同时还要让参与的所有人各得其所。
真有弊端,也得用行动去调整
祖辈教养孩子,肯定有令父母觉得有问题的地方。有可能是两代人价值观、方法论的差异,彼此看不惯的地方肯定会有;也有可能祖辈的确有些不恰当的观念和做法,比如过度保护啊、喜欢用吓唬的方法教育孩子啊,等等,可能会给孩子带来些不那么好的影响。
面对这些问题,努力设法与祖辈沟通,努力去实现自己的育儿目标,这是父母必须要做的!比如很多家庭都遇到的,当祖辈太过溺爱,如何对孩子建立“规矩”的问题,父母大可以召开“家庭会议”,让所有人都能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注意:让对方充分地表达是对对方最基本的尊重),最终在协商、协调中达成一个大家共同认可的“家庭规则”。
再或是,即便对方有些问题的确改不了,但自己仍然要设法令项目按照预定轨迹、方向去推进。就好比那位来向我咨询的妈妈,完全可以通过开辟一块与孩子单独相处的时间和空间,去建立与孩子的亲密关系。
心怀感激,要记得自己是有选择的
事实上很多祖辈来协助照顾孩子,都是放弃或部分放弃了自己的生活。比如我妈妈,每次当我出差时请她来帮忙照顾孩子,她都是要放下自己的早锻炼、与朋友们的日常交往、将旅行计划安排到其他时间……然后来到我所在的城市。我一次次地打断她的生活节奏,而她对此毫无怨言,反而总是跟我说:“有什么需要,随时打电话给我,我的事情都是可以另作安排的。”
我年纪小的时候,也曾经对父母很叛逆过,有了孩子以后,才渐渐地开始看到他们的付出。即便我对他们教养孩子的方式也会有意见,但大前提是:我对他们心怀感激。
与此同时,我们也要记得:自己总是有选择的。如果因种种缘由必须请祖辈帮忙,可以调整自己的心态和做法;如果与祖辈的育儿理念实在分歧很大、难以调和,可以选择自己养育孩子、或请保姆协助。总言之:与其抱怨,不如改变;而改变别人,不如先改变自己。我们之所以努力工作、努力生活,无非就是为了让自己、也让孩子拥有更多选择,更多的可能性——更大的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