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本文立足于当前高职计算机教学现状,探讨了引入任务驱动法的必要性及可行性,并阐述了具体实践问题。由于高职计算机以往的教学方法比较陈旧、老套,希望任务驱动法的运用能激发学生兴趣,提高教学效率和效果,以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应用技能,实现高职计算机教育目标。
关键词:高职;计算机教学;任务驱动法;可行性;必要性;应用;上机任务
高职计算机教学以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为目标,要想实现这一目标,教学方法的选择与应用至关重要。而任务驱动法是一种十分灵活的教学方式,相较于以往的教学法,更易构建有效的计算机课堂,这对学生兴趣的激发、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教学目标的实现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实际上,任务驱动法就是根据任务创设相应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在较为真实的情境中围绕任务自主探索学习,在这一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总结,从而完成学习任务,丰富知识体系。同时,这一种教学法对教师专业素质要求很高,需要学生带着任务去学习,过程中互相协助、互通有无,一步一步达到任务目的。可见,任务驱动法在高职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能有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协作能力和实践能力等,熟练操作计算机,从而具有一定的岗位从业能力。
一、高校计算机教学引入任务驱动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高职院校已占据我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然而人才培养却不能与其发展相媲美,满足不了用人单位的岗位要求。作为一门操作性很强的课程,首先要求学校在硬件设备上有充分的投入,教学方法上适应于教学,可是不少高职院校还在沿用传统的讲授式教学,以致学生把计算机当作是一门理论课来学习,并未视其为是一种应用工具。从这一点看,高职院校有必要改革当前的教育模式和教学方法,采用适合于实践性科目教学的任务驱动法,以提高课堂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和目的性,让学生掌握高技能的职业能力,成为用人单位可用之人。
计算机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教学重点在于应用知识和操作。相较于其它学科,这门学科的知识比较复杂,技术性高、实践性高,涉及面广,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将前后内容联结起来,这就造成了教学上的困难。倘若采用任务驱动法,教师就可以把整块的知识分解为一个一个的任务,同时可以打破教材的顺序,把相关的内容前后穿插起来,设计成一个任务,这样就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而学生则可以在完成任务过程中,锻炼动脑、动手能力,以及操作技能,学习变被动为主动,拓宽了思路,也能增强自信,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提供了更大的空间。所以,高校计算机教学引入任务驱动法是可行的,利于学生的学习和成长。
二、高职计算机教学中任务驱动法的实践应用
1.布置上机任务
在任务驱动模式下,任务是计算机教学的应用中心和重点,也是教学组织教学形式和学生学习和兴趣的直接动力。具体应用中,教师应根据计算机教学内容、上机目标、学生专业知识掌握情况等来设计上机任务,以确保任务设计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同时,教师要创设相应的教学情景,将教学内容包含在任务之中,从而使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自然地理解和掌握计算机知识和技能。
对于任务驱动法来说,适当的任务设计能有效调动学生热情和求知欲,让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教学情景中得到良好的教学。为此,这一种教学方法的应用对教学任务的设计有着很高要求,设计时要考虑清楚以下因素。
其一,全面了解教学对象。不用层次的学生,其知识水平和接受知识的能力往往也不太相同,教师在设计上机任务时一定要考虑不同层次学生的具体情况,立足于学生实际,结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兴趣、认知能力等要素来设计,只有这样才能确保任务设计的有效性,建立有效的教学模式。
其二,注意知识点的分布
作为一门实践性学科,学生对计算机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是一个逐步累计和发展的过程,考虑到这一点,设计上机任务时就要考虑任务的大小、知识点含量的多少、教学内容前后联系等因素。一般情况下,上机任务所涉及的知识点不用过多,不易涵盖超过两个以上的教学难点和重点,否则会加大学生学习难度,不能自主完成上机任务。同时,上机任务规模不应过大,否则会偏离教学任务设计的本意。
其三,具有较强的实践性
计算机教学的实践性是很强的,学生对计算机专业知识的获得除了依赖教师讲解外,很大程度上有赖于自身的实际操作。教师讲解是指导学生操作,而学生自身的实践则是为了切实掌握这一门学科的操作技能。之所以要进行任务教学,也是出于这一目的。所以,教师设计上机任务时必须考虑其实践性,以确保学生能通过上机操作完成,达到教学目的。
2.完成教学任务的思路、方法、操作
在设计有效的教学任务之后,教师要向学生布置任务,明确告诉学生完成任务的思路和方法,以及操作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给予学生一定实践指导。同时,引导学生从教学任务考虑自发提出问题,带着问题去上机,这样可以让学生有目的、有针对性的去做一些上机操作,减少盲目性,更利于上机任务的完成,以及专业知识的探索、获取。
3.自主完成上机任务
教师布置完上机任务、给予完成任务的思路和方法后,学生就要在教师指导下运用各种手段完成上机任务。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创造性和积极性,亲自感受认知过程,掌握知识应用,从而形成一定的操作能力、创新能力等,实现全方面发展。当然,如果个别学生在此过程中遇到问题,教师要及时给予指导,解除学生困境,使其能顺利完成任务,但要点到即可,避免影响学生自主探索效果。教师除了要负有指导之责外,还要记录学生上机情况,为评价学生对上机任务的完成情况做准备。
4.学生完成任务情况的评价
对学生完成上机任务情况的评价,目的是总结规律和技巧,将实践上升到理论高度。在方式选择上,教师可采取点评学生作业或由学生讨论集体总结等灵活多样的形式来进行,并无固定。通过评价活动,学生可以了解自身在实践操作中的不足,然后完善这一不足,促进自身能力的不断增强。需要注意的是,评价并不仅仅针对于上机任务的完成结果,应贯穿于任务完成的整个过程,同时,教师要多做一些对学生的鼓励性评价,以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上进心。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职计算机教学的实践性、操作性很强,为实现教学目标,特别适宜采用任务驱动法,既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又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任务驱动法在计算机教学应用过程中要注重程序设计,逐步布置,同时着重注意上机任务设计,要贴近学生实际情况,规模不易过大、知识含量不易过多,适中最好,否则难以保证上机效果。总之,高职计算机教学应用任务驱动法是利大于弊的,值得进一步探讨应用,应在全国范围内的高职教学中推广开来。
参考文献:
[1] 高巧峰,魏敏霞.“任务驱动”教学法在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J].西北职教,2012(6).
[2] 张治坪,雷芹芳.“任务驱动法”在《计算机基础操作》教学中的应用[J].西北职教,2012(2).
[3] 黄红艳,李霞,才秀凤,刘雪静.任务驱动教学法在计算机教学中的实践研究[J].教学与管理,2011(21).
[4] 曹翌.基于任务驱动式教学的学生综合能力培养[J].职业技术教育,2013(20).
[5] 张学亮,柯国琴,王苹.探索建立“任务驱动:教、学、做一体”教学模式[J].中国高等教育,2012(Z3).
作者简介:
黄薇,女,汉族人,1980年10月出生,籍贯湖北荆州,研究生学历,工学硕士,讲师职称,荆州理工职业学院计算机专业专任教师,武汉理工大学计算机软件与理论硕士研究生毕业,研究方向:人工智能、计算机软件理论、云计算。
关键词:高职;计算机教学;任务驱动法;可行性;必要性;应用;上机任务
高职计算机教学以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为目标,要想实现这一目标,教学方法的选择与应用至关重要。而任务驱动法是一种十分灵活的教学方式,相较于以往的教学法,更易构建有效的计算机课堂,这对学生兴趣的激发、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教学目标的实现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实际上,任务驱动法就是根据任务创设相应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在较为真实的情境中围绕任务自主探索学习,在这一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总结,从而完成学习任务,丰富知识体系。同时,这一种教学法对教师专业素质要求很高,需要学生带着任务去学习,过程中互相协助、互通有无,一步一步达到任务目的。可见,任务驱动法在高职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能有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协作能力和实践能力等,熟练操作计算机,从而具有一定的岗位从业能力。
一、高校计算机教学引入任务驱动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高职院校已占据我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然而人才培养却不能与其发展相媲美,满足不了用人单位的岗位要求。作为一门操作性很强的课程,首先要求学校在硬件设备上有充分的投入,教学方法上适应于教学,可是不少高职院校还在沿用传统的讲授式教学,以致学生把计算机当作是一门理论课来学习,并未视其为是一种应用工具。从这一点看,高职院校有必要改革当前的教育模式和教学方法,采用适合于实践性科目教学的任务驱动法,以提高课堂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和目的性,让学生掌握高技能的职业能力,成为用人单位可用之人。
计算机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教学重点在于应用知识和操作。相较于其它学科,这门学科的知识比较复杂,技术性高、实践性高,涉及面广,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将前后内容联结起来,这就造成了教学上的困难。倘若采用任务驱动法,教师就可以把整块的知识分解为一个一个的任务,同时可以打破教材的顺序,把相关的内容前后穿插起来,设计成一个任务,这样就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而学生则可以在完成任务过程中,锻炼动脑、动手能力,以及操作技能,学习变被动为主动,拓宽了思路,也能增强自信,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提供了更大的空间。所以,高校计算机教学引入任务驱动法是可行的,利于学生的学习和成长。
二、高职计算机教学中任务驱动法的实践应用
1.布置上机任务
在任务驱动模式下,任务是计算机教学的应用中心和重点,也是教学组织教学形式和学生学习和兴趣的直接动力。具体应用中,教师应根据计算机教学内容、上机目标、学生专业知识掌握情况等来设计上机任务,以确保任务设计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同时,教师要创设相应的教学情景,将教学内容包含在任务之中,从而使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自然地理解和掌握计算机知识和技能。
对于任务驱动法来说,适当的任务设计能有效调动学生热情和求知欲,让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教学情景中得到良好的教学。为此,这一种教学方法的应用对教学任务的设计有着很高要求,设计时要考虑清楚以下因素。
其一,全面了解教学对象。不用层次的学生,其知识水平和接受知识的能力往往也不太相同,教师在设计上机任务时一定要考虑不同层次学生的具体情况,立足于学生实际,结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兴趣、认知能力等要素来设计,只有这样才能确保任务设计的有效性,建立有效的教学模式。
其二,注意知识点的分布
作为一门实践性学科,学生对计算机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是一个逐步累计和发展的过程,考虑到这一点,设计上机任务时就要考虑任务的大小、知识点含量的多少、教学内容前后联系等因素。一般情况下,上机任务所涉及的知识点不用过多,不易涵盖超过两个以上的教学难点和重点,否则会加大学生学习难度,不能自主完成上机任务。同时,上机任务规模不应过大,否则会偏离教学任务设计的本意。
其三,具有较强的实践性
计算机教学的实践性是很强的,学生对计算机专业知识的获得除了依赖教师讲解外,很大程度上有赖于自身的实际操作。教师讲解是指导学生操作,而学生自身的实践则是为了切实掌握这一门学科的操作技能。之所以要进行任务教学,也是出于这一目的。所以,教师设计上机任务时必须考虑其实践性,以确保学生能通过上机操作完成,达到教学目的。
2.完成教学任务的思路、方法、操作
在设计有效的教学任务之后,教师要向学生布置任务,明确告诉学生完成任务的思路和方法,以及操作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给予学生一定实践指导。同时,引导学生从教学任务考虑自发提出问题,带着问题去上机,这样可以让学生有目的、有针对性的去做一些上机操作,减少盲目性,更利于上机任务的完成,以及专业知识的探索、获取。
3.自主完成上机任务
教师布置完上机任务、给予完成任务的思路和方法后,学生就要在教师指导下运用各种手段完成上机任务。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创造性和积极性,亲自感受认知过程,掌握知识应用,从而形成一定的操作能力、创新能力等,实现全方面发展。当然,如果个别学生在此过程中遇到问题,教师要及时给予指导,解除学生困境,使其能顺利完成任务,但要点到即可,避免影响学生自主探索效果。教师除了要负有指导之责外,还要记录学生上机情况,为评价学生对上机任务的完成情况做准备。
4.学生完成任务情况的评价
对学生完成上机任务情况的评价,目的是总结规律和技巧,将实践上升到理论高度。在方式选择上,教师可采取点评学生作业或由学生讨论集体总结等灵活多样的形式来进行,并无固定。通过评价活动,学生可以了解自身在实践操作中的不足,然后完善这一不足,促进自身能力的不断增强。需要注意的是,评价并不仅仅针对于上机任务的完成结果,应贯穿于任务完成的整个过程,同时,教师要多做一些对学生的鼓励性评价,以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上进心。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职计算机教学的实践性、操作性很强,为实现教学目标,特别适宜采用任务驱动法,既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又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任务驱动法在计算机教学应用过程中要注重程序设计,逐步布置,同时着重注意上机任务设计,要贴近学生实际情况,规模不易过大、知识含量不易过多,适中最好,否则难以保证上机效果。总之,高职计算机教学应用任务驱动法是利大于弊的,值得进一步探讨应用,应在全国范围内的高职教学中推广开来。
参考文献:
[1] 高巧峰,魏敏霞.“任务驱动”教学法在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J].西北职教,2012(6).
[2] 张治坪,雷芹芳.“任务驱动法”在《计算机基础操作》教学中的应用[J].西北职教,2012(2).
[3] 黄红艳,李霞,才秀凤,刘雪静.任务驱动教学法在计算机教学中的实践研究[J].教学与管理,2011(21).
[4] 曹翌.基于任务驱动式教学的学生综合能力培养[J].职业技术教育,2013(20).
[5] 张学亮,柯国琴,王苹.探索建立“任务驱动:教、学、做一体”教学模式[J].中国高等教育,2012(Z3).
作者简介:
黄薇,女,汉族人,1980年10月出生,籍贯湖北荆州,研究生学历,工学硕士,讲师职称,荆州理工职业学院计算机专业专任教师,武汉理工大学计算机软件与理论硕士研究生毕业,研究方向:人工智能、计算机软件理论、云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