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哲学家黑格尔先生说得好,“错误本身乃是达到真理的一个必然的环节”。正确很有可能只是一种模仿,可错误却绝对不是一种经历,真实而自然。作为老师,认可学生的错误,也允许学生出错。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错误作为教学手段,在错误资源中挖掘各种可生长点,有效地利用错误,使学生在错误中学会成长。
关键词:错误资源;反思能力
“错误”和“正确”本来就是相对而言的,我们不能抓住自己手中的“标准答案”不放,多一根评价的标尺,也许就会多一份惊喜。如教学《圆锥体体积计算》时,有这样一道练习题:一个圆锥形的物体,高3分米,底面半径5分米,它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分米?一个学生这样解答:3.14×52 = 78.5(立方分米)。这种解法引发了学生的一阵笑声。这位同学十分尴尬。而我没有急于将这种解法一棍子打死,而是让这位学生讲讲自己的解题思路。他说:圆锥的高是3分米,而计算体积时用底面积×高×1/3 ,高是3分米,实际上是底面积×3×1/3,,3 ×1/3 互相抵消,实际上就是求底面圆的面积。
有这样一题:计算48.6÷3.7,并要求学生进行验算。结果大部分学生是错误的,得出的余数是5。针对这一较为典型的错误,我把它作为一个判断题让学生自主探究,先判断答案是否正确,接着追问:“你是怎样发现错误的?”学生在富有启发性问题的诱导下,积极主动地进行探索,很快找到了三种判断错误的方法:余数5与除数3.7比,余数比除数大,说明是错误的;验算:1.3×3.7+0.5≠48.6,说明商是错误的; 验算13×3.7+4≠48.6,说明余数是错误的。紧接着,我再带着学生分析,找出正确的商和余数。由于计算时,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了10倍,商里的小数点不能忘记,余数是被除数扩大10倍计算后余下的,所以余数也扩大了10倍,正确的余数应把5缩小10倍,得0.5。
利用错误资源,提高反思能力。弗赖登塔尔说过:“反思是数学的重要活动,是数学活动的核心和动力。”学生的错误不可能单独依靠正面的示范和反复的练习得以纠正,必须有一个“自我否定”的过程,而“自我否定”又以自我反思作前提。利用学习的错误,及时引发观念冲突,促使学生对已完成过程进行周密且有批判性的再思考,以求得新的深入认识。这不仅有利于问题的解决,更有利于学生的反思。
将错就错,变废为宝课堂教学中的错误可能来自学生,也可能来自教师。如何妥善处理错误,其价值有时并不终于错误本身,而在于师生通过集体查错、思错、纠错活动获得许多新的启迪。这不但需要我们有沉着冷静的心理和从容应变的机智,更需要我们牢固树立“错误资源”意识。课堂教学中的错误,对学生来说是一次很好的锻炼机会,对老师来说有时简直就是一次机遇,妥善处理,变废为宝,更是一种能力的体现。
例如,我在教学中,将一道应用题抄错了:水果店运进一批苹果,第一天卖出全部的40%,第二天卖出全部的50%,已知第一天卖出120千克,比第二天多卖出多少千克?学生很快发现题目错了,根据条件1和条件2,可以知道第二天卖出的比第一天卖出的多,而问题却要求第一天比第二天多卖出多少千克。我就将错就错,让学生改编题目,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改编应用题的热情空前高涨,出现了许多种改法:把“多” 字改为“少”字;把条件1“第一天卖出全部的40%” 改为“第二天卖出全部的40%”,条件2“第二天卖出全部的50%”改为“第一天卖出全部的50%”;把条件3“第一天卖出120千克”改为“第二天卖出120千克”,把问题“比第二天多卖出多少千克”改为“比第一天多卖出多少千克”等学生改编完后让学生解答改编好的题目,同一道题目,学生又出现了多种解法。在这一教学过程中巧妙地把错误作为一种智力发展的教学资源,机智、灵活地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修正错误,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利用错误,给学生创设良好的思维空间,引导学生多角度、全方位审视条件、问题、结论之间的内在联系,这是深化认识,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有效办法。
巧用“错误”,培养发散性思维要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鼓励学生别出心裁,敢于创新,就必须利用学生学习中出现的错误,鼓励学生多角度,全方位审视自己在学习活动过程中出现的“错误”,突破原有条件、问题锁定的框框,合理分析推理,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
例如,一道五年级应用题:“两列火车分别从甲乙两城同时相向开出,经过3.5小时在距离中点21千米处相遇,快车每小时行52千米,快车的速度比慢车多行多少千米?”从学生的答题情况来看,能真正理解并作出正确解答的学生并不多。有的学生列式为:“52-(52×3.5-21)÷3.5”,我把这个“错误”的答案抛给学生,让他们分析,“52×3.5-21”是求出了什么?学生经过一番思考后,回答:“这是路程的一半,不能代表慢车的路程,如果要求慢车的路程必须再减去21,然后求出慢车的速度,就可以比较两车速度之差。”继续追问原式的“错误”,“从52×3.5-21这里可以看出,快车只比慢车多行21千米吗?”学生讨论交流后,发现快车比慢车多行42千米。这个中间条件和“经过3.5小时相遇”组合,很多学生异常兴奋地说:“老师,这题有很简便的方法,可以列成21×2÷3.5。”学生从“错误”算式中寻找到了简捷的解法,他们的情感态度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体会到数学的魅力,发散性思维得到有效的训练。
总之,错误,不管是来自学生的,还是来自老师的,都是很珍贵的课程资源,我们必须小心珍视并有效利用。我们要学会关注错误,正视错误,在错误资源中挖掘各种可生长点,有效地利用错误,使学生在错误中学会成长。这样才会让课堂生机勃勃,充满活力;才会让师生张扬个性,充满灵性!
参考文献:
[1]温从虎:《小学数学课堂中非预设生成的应对策略》,载《小学数学参考》 2006年7-8.
[2]雷玲. 听名师讲课. 广西: 广西教育出版社, 2004.
关键词:错误资源;反思能力
“错误”和“正确”本来就是相对而言的,我们不能抓住自己手中的“标准答案”不放,多一根评价的标尺,也许就会多一份惊喜。如教学《圆锥体体积计算》时,有这样一道练习题:一个圆锥形的物体,高3分米,底面半径5分米,它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分米?一个学生这样解答:3.14×52 = 78.5(立方分米)。这种解法引发了学生的一阵笑声。这位同学十分尴尬。而我没有急于将这种解法一棍子打死,而是让这位学生讲讲自己的解题思路。他说:圆锥的高是3分米,而计算体积时用底面积×高×1/3 ,高是3分米,实际上是底面积×3×1/3,,3 ×1/3 互相抵消,实际上就是求底面圆的面积。
有这样一题:计算48.6÷3.7,并要求学生进行验算。结果大部分学生是错误的,得出的余数是5。针对这一较为典型的错误,我把它作为一个判断题让学生自主探究,先判断答案是否正确,接着追问:“你是怎样发现错误的?”学生在富有启发性问题的诱导下,积极主动地进行探索,很快找到了三种判断错误的方法:余数5与除数3.7比,余数比除数大,说明是错误的;验算:1.3×3.7+0.5≠48.6,说明商是错误的; 验算13×3.7+4≠48.6,说明余数是错误的。紧接着,我再带着学生分析,找出正确的商和余数。由于计算时,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了10倍,商里的小数点不能忘记,余数是被除数扩大10倍计算后余下的,所以余数也扩大了10倍,正确的余数应把5缩小10倍,得0.5。
利用错误资源,提高反思能力。弗赖登塔尔说过:“反思是数学的重要活动,是数学活动的核心和动力。”学生的错误不可能单独依靠正面的示范和反复的练习得以纠正,必须有一个“自我否定”的过程,而“自我否定”又以自我反思作前提。利用学习的错误,及时引发观念冲突,促使学生对已完成过程进行周密且有批判性的再思考,以求得新的深入认识。这不仅有利于问题的解决,更有利于学生的反思。
将错就错,变废为宝课堂教学中的错误可能来自学生,也可能来自教师。如何妥善处理错误,其价值有时并不终于错误本身,而在于师生通过集体查错、思错、纠错活动获得许多新的启迪。这不但需要我们有沉着冷静的心理和从容应变的机智,更需要我们牢固树立“错误资源”意识。课堂教学中的错误,对学生来说是一次很好的锻炼机会,对老师来说有时简直就是一次机遇,妥善处理,变废为宝,更是一种能力的体现。
例如,我在教学中,将一道应用题抄错了:水果店运进一批苹果,第一天卖出全部的40%,第二天卖出全部的50%,已知第一天卖出120千克,比第二天多卖出多少千克?学生很快发现题目错了,根据条件1和条件2,可以知道第二天卖出的比第一天卖出的多,而问题却要求第一天比第二天多卖出多少千克。我就将错就错,让学生改编题目,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改编应用题的热情空前高涨,出现了许多种改法:把“多” 字改为“少”字;把条件1“第一天卖出全部的40%” 改为“第二天卖出全部的40%”,条件2“第二天卖出全部的50%”改为“第一天卖出全部的50%”;把条件3“第一天卖出120千克”改为“第二天卖出120千克”,把问题“比第二天多卖出多少千克”改为“比第一天多卖出多少千克”等学生改编完后让学生解答改编好的题目,同一道题目,学生又出现了多种解法。在这一教学过程中巧妙地把错误作为一种智力发展的教学资源,机智、灵活地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修正错误,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利用错误,给学生创设良好的思维空间,引导学生多角度、全方位审视条件、问题、结论之间的内在联系,这是深化认识,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有效办法。
巧用“错误”,培养发散性思维要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鼓励学生别出心裁,敢于创新,就必须利用学生学习中出现的错误,鼓励学生多角度,全方位审视自己在学习活动过程中出现的“错误”,突破原有条件、问题锁定的框框,合理分析推理,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
例如,一道五年级应用题:“两列火车分别从甲乙两城同时相向开出,经过3.5小时在距离中点21千米处相遇,快车每小时行52千米,快车的速度比慢车多行多少千米?”从学生的答题情况来看,能真正理解并作出正确解答的学生并不多。有的学生列式为:“52-(52×3.5-21)÷3.5”,我把这个“错误”的答案抛给学生,让他们分析,“52×3.5-21”是求出了什么?学生经过一番思考后,回答:“这是路程的一半,不能代表慢车的路程,如果要求慢车的路程必须再减去21,然后求出慢车的速度,就可以比较两车速度之差。”继续追问原式的“错误”,“从52×3.5-21这里可以看出,快车只比慢车多行21千米吗?”学生讨论交流后,发现快车比慢车多行42千米。这个中间条件和“经过3.5小时相遇”组合,很多学生异常兴奋地说:“老师,这题有很简便的方法,可以列成21×2÷3.5。”学生从“错误”算式中寻找到了简捷的解法,他们的情感态度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体会到数学的魅力,发散性思维得到有效的训练。
总之,错误,不管是来自学生的,还是来自老师的,都是很珍贵的课程资源,我们必须小心珍视并有效利用。我们要学会关注错误,正视错误,在错误资源中挖掘各种可生长点,有效地利用错误,使学生在错误中学会成长。这样才会让课堂生机勃勃,充满活力;才会让师生张扬个性,充满灵性!
参考文献:
[1]温从虎:《小学数学课堂中非预设生成的应对策略》,载《小学数学参考》 2006年7-8.
[2]雷玲. 听名师讲课. 广西: 广西教育出版社, 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