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小学数学教育是以实现学生的和谐、全面、可持续发展为出发点,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为原则,锻炼学生的数学知识运用能力为目的的教学活动。为此,教师要尊重学生内在成长规律,运用现代教育理论树立创新意识与创新思维,结合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和数学学科内容特点制定恰当的教学策略,以宏观、联系和发展的理念指导教学设计,在教学过程中始终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处理好教学中“引”、“教”与“导”的关系;同时,吸引学生积极参与教学问题的自主、合作探究之中,在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中进一步实现深度思考、掌握知识和培养能力。
关键词 新课程理念 小学数学 高校课堂
一、强化学生学习主体性——创设精彩情境
新课程强化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并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列作了小学各学科教学改革的首要追求。而现实中,由于小学生心理发育尚处于初级阶段,容易凭视觉、听觉来决定自己的兴趣,教师要激发其学习兴趣,则需要更多的对教学内容特点和学生心理需要投入关注,通过创设精彩情境来触动学生的兴奋点,推动学生学习的内驱动力逐步由“好奇”升华为“兴趣”。例如,在教学“时期”年、月、日时,笔者即为此创设了如下情境:“同学们喜欢过生日吗?”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喜欢!”接着再提问:“是不是每年都过生日呀?”学生又答:“是!”此时继续设疑:“为什么有同学一年只过了4个生日呢?”由此层层设问,悬疑创设出的教学情境使学生感到既新鲜又有趣,注意力瞬间得到集中,在求知欲的促使下学习主动性油然而生,教师再在此基础上导入教学内容,课堂效果自然显著提升。
二、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引导自主探究
“只有主动发问才能成为学习的主体;只有能够创造性地解决疑问,才能提高思维能力。”新课改要求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和意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其对于自主学习的要求即在总体教学目标和教师的有效引导下,学生根据自身的学习能力选择学习内容和方法,并完成学习目标。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鼓励学生大胆地质疑,要主动抓住学生发问的闪光点,鼓励他们寻找问题的自信心,并逐渐将这种主动质疑思考变成自觉学习的习惯。
三、践行以生为本教学观——开展合作教学
新课标提倡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教育教学中发挥主体作用,是课堂得以持续进行的关键元素。因此,教师应转变传统“以师为本”、“以教材为本”的观念,树立“以生为本”的教育教学观,从学生需求、实际出发,搭建一个民主、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平台;同时建立激励机制,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奖励表现优秀的小组,使学生获得学习数学的成就感,从而调动其内在积极性,激发数学学习兴趣,同时,教师还应帮助学生尽可能的融入到小组集体中,培养其团队学习的能力,进而激励学生之间相互合作与竞争,实现共同发展。
四、促进学生创新素质的形成——内化求异意识
“求异”是人的思维层面,进行创新的始端,换言之,其是实现创新的前提。虽然小学生的创新结果,未不能及时体现或发现其具有实际价值,但通过其动机来看,这种创新是一种突破旧有的、对知识深层分析的过程,所以,强化学生的求异意识,是培养学生创新潜力的关键环节。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求异思维,可以采取以下的方法:
第一,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来思索问题。如,在讲解算术法则、运算窍门、以及相关定律时,可以指引学生借助不同角度来灵活求解,进而找出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继而铺展开思考,引发更多思维的碰撞;
第二,鼓励学生尝试多种不同形式分析问题。即一题多解,由A推导出B,由B发散至C,再由C倒回证明A,藉此多个角度思索,通常能够出现更多种的分析思路,再经由对比,便可从中确定最适合的一种。
第三,加强拓展思维训练。使学生能够对问题进行深入钻研,从而获得多个解答途径,同时,给学生更大的思考空间,使之能够冲破旧思维的束缚来探求问题,让他们在心中常常自问:“这个是正确的吗?”“是否和它相矛盾呢?”“还有别的思路吗?做到既不跟风已有的结论,又不盲目争辩,坚持正确观点,坚持以缜密分析为基础推导见解。
五、提高数学作业有效性——立足实际设计具有探索性的练习
作业练习的主要用途除了巩固所学知识外,更是要给学生提供一次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机会,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这就要求对小学数学作业进行设计时要考虑作业的实践性。实践性要求学生能够运用已掌握的知识,联系生活实际,解决生活中的难题,能够通过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对生活中的一些问题进行探索性解决,给出科学的解决方案。例如,在讲授“统计”相关知识点时,教师可以指导学生统计自己家中用水情况并制作统计图表(统计过程如需用到测量工具,可嘱咐学生在家长指引下采取简便方法解决);通过观察,学生根据家中实际用水情况的统计数据绘制出统计图表,而后,教师在引导学生根据图表来分析自己家中的用水特点,并提出对于“哪些地方可以提高用水的效率,达到节约的目的?”等问题,让学生对此给予合理化的改进建议。通过这样一种联系实际的作业练习,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有益的探索,是与当前素质教育及新课程标准教学理念高度符合的教学形式之一。
六、总结
高效课堂的构建既是一个开放性的动态过程,也是对教师教学水平的一种检验。因此,小学数学教师要以新课程理论为指导,深化对数学教学的潜心探究和科学预设,积极采取科学、恰当、富有针对性和趣味性的教学策略,真正落实素质教育目标,以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在小学数学高效课堂上实现快乐学习、健康成长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朱发华,罗平.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之我见[J].泸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4).
[2]张淑芳.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创造策略[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2(22) .
[3]邱建华.新课改背景下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初探[J].新课程(小学),2012(9).
关键词 新课程理念 小学数学 高校课堂
一、强化学生学习主体性——创设精彩情境
新课程强化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并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列作了小学各学科教学改革的首要追求。而现实中,由于小学生心理发育尚处于初级阶段,容易凭视觉、听觉来决定自己的兴趣,教师要激发其学习兴趣,则需要更多的对教学内容特点和学生心理需要投入关注,通过创设精彩情境来触动学生的兴奋点,推动学生学习的内驱动力逐步由“好奇”升华为“兴趣”。例如,在教学“时期”年、月、日时,笔者即为此创设了如下情境:“同学们喜欢过生日吗?”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喜欢!”接着再提问:“是不是每年都过生日呀?”学生又答:“是!”此时继续设疑:“为什么有同学一年只过了4个生日呢?”由此层层设问,悬疑创设出的教学情境使学生感到既新鲜又有趣,注意力瞬间得到集中,在求知欲的促使下学习主动性油然而生,教师再在此基础上导入教学内容,课堂效果自然显著提升。
二、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引导自主探究
“只有主动发问才能成为学习的主体;只有能够创造性地解决疑问,才能提高思维能力。”新课改要求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和意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其对于自主学习的要求即在总体教学目标和教师的有效引导下,学生根据自身的学习能力选择学习内容和方法,并完成学习目标。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鼓励学生大胆地质疑,要主动抓住学生发问的闪光点,鼓励他们寻找问题的自信心,并逐渐将这种主动质疑思考变成自觉学习的习惯。
三、践行以生为本教学观——开展合作教学
新课标提倡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教育教学中发挥主体作用,是课堂得以持续进行的关键元素。因此,教师应转变传统“以师为本”、“以教材为本”的观念,树立“以生为本”的教育教学观,从学生需求、实际出发,搭建一个民主、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平台;同时建立激励机制,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奖励表现优秀的小组,使学生获得学习数学的成就感,从而调动其内在积极性,激发数学学习兴趣,同时,教师还应帮助学生尽可能的融入到小组集体中,培养其团队学习的能力,进而激励学生之间相互合作与竞争,实现共同发展。
四、促进学生创新素质的形成——内化求异意识
“求异”是人的思维层面,进行创新的始端,换言之,其是实现创新的前提。虽然小学生的创新结果,未不能及时体现或发现其具有实际价值,但通过其动机来看,这种创新是一种突破旧有的、对知识深层分析的过程,所以,强化学生的求异意识,是培养学生创新潜力的关键环节。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求异思维,可以采取以下的方法:
第一,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来思索问题。如,在讲解算术法则、运算窍门、以及相关定律时,可以指引学生借助不同角度来灵活求解,进而找出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继而铺展开思考,引发更多思维的碰撞;
第二,鼓励学生尝试多种不同形式分析问题。即一题多解,由A推导出B,由B发散至C,再由C倒回证明A,藉此多个角度思索,通常能够出现更多种的分析思路,再经由对比,便可从中确定最适合的一种。
第三,加强拓展思维训练。使学生能够对问题进行深入钻研,从而获得多个解答途径,同时,给学生更大的思考空间,使之能够冲破旧思维的束缚来探求问题,让他们在心中常常自问:“这个是正确的吗?”“是否和它相矛盾呢?”“还有别的思路吗?做到既不跟风已有的结论,又不盲目争辩,坚持正确观点,坚持以缜密分析为基础推导见解。
五、提高数学作业有效性——立足实际设计具有探索性的练习
作业练习的主要用途除了巩固所学知识外,更是要给学生提供一次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机会,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这就要求对小学数学作业进行设计时要考虑作业的实践性。实践性要求学生能够运用已掌握的知识,联系生活实际,解决生活中的难题,能够通过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对生活中的一些问题进行探索性解决,给出科学的解决方案。例如,在讲授“统计”相关知识点时,教师可以指导学生统计自己家中用水情况并制作统计图表(统计过程如需用到测量工具,可嘱咐学生在家长指引下采取简便方法解决);通过观察,学生根据家中实际用水情况的统计数据绘制出统计图表,而后,教师在引导学生根据图表来分析自己家中的用水特点,并提出对于“哪些地方可以提高用水的效率,达到节约的目的?”等问题,让学生对此给予合理化的改进建议。通过这样一种联系实际的作业练习,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有益的探索,是与当前素质教育及新课程标准教学理念高度符合的教学形式之一。
六、总结
高效课堂的构建既是一个开放性的动态过程,也是对教师教学水平的一种检验。因此,小学数学教师要以新课程理论为指导,深化对数学教学的潜心探究和科学预设,积极采取科学、恰当、富有针对性和趣味性的教学策略,真正落实素质教育目标,以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在小学数学高效课堂上实现快乐学习、健康成长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朱发华,罗平.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之我见[J].泸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4).
[2]张淑芳.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创造策略[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2(22) .
[3]邱建华.新课改背景下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初探[J].新课程(小学),20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