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健康筛查中晕针晕血应急预案

来源 :家庭心理医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q35352512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R457.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6-0071-02
  健康筛查是学校卫生领域的常见工作。通过一门或几门专科筛查,确定受检学生有无疾病和健康问题及其轻重程度,以便采取必要防治措施,保护身心健康。健康筛查涉及内科、外科、骨科、皮肤科、口腔科、眼科、耳鼻喉科、实验室等多个方面,需精心组织,定期实施[1]。学生在健康筛查进行静脉采血过程中时常会出现晕针晕血现象。心理因素是静脉采血患者发生晕针晕血的主要原因,患者由于心理恐惧、情绪紧张,使迷走神经兴奋和亢进,内脏器官血管扩张,引起心率缓慢、心肌收缩无力,造成大脑供血不足,导致血管性晕厥[2]。临床表现为头晕、面色苍白、恶心、呕吐、大汗淋漓,重者出现意识丧失、血压下降、大小便失禁、甚至休克,如不及时处理,会出现严重后果。针对在学生健康筛查静脉采血工作中时常出现的现象,有必要建立晕针晕血应急预案,从而避免其造成的不良反应。
  1晕针、晕血原因分析
  1.1 个人因素 晕针晕血并非器质性疾病,而是一种心理疾病,属于恐惧症中的一种。
  1.2 体质因素 由于体质较弱、空腹或饥饿状态,机体处于应激阶段,通过迷走神经反射,引起短暂的血管扩张,外周阻力下降,血压下降,脑血流量减少。
  1.3 心理因素 一是由于心理恐惧、情绪紧张,使迷走神经兴奋及亢进,内脏器官血管扩张,引起心率缓慢、心肌收缩无力,致使大脑供血不足,导致血管性晕厥;二是由于对抽血知识了解不多,认為抽血后会损害身体,情绪紧张,有恐惧和顾虑心理。
  1.4 环境因素 气候干燥、闷热、气压低、体检环境空气不流通、声音嘈杂等因素可促使晕针晕血的发生。
  1.5 护理行为 医护人员的言行举止不当,尤其是面对学生群体,当学生流露出紧张或恐惧等不良情绪时 ,医护人员不能有效缓解其不良情绪,反而用激烈的言行刺激,更会加重学生的恐惧心理,导致出现晕针晕血现象。
  2预防措施
  2.1体检环境要宽敞清洁,保证空气流通,无噪音。
  2.2 医护人员要注意仪表端庄,服装整洁,态度亲切,动作娴熟,使学生有愉快和安全感。
  2.3抽血前做好学生的心理预防,耐心讲解针刺的具体方法,说明可能出现的针刺的感觉和程度,多用鼓励和表扬的语言与学生沟通,以取得学生的信任和配合。
  2.4抽血中注意学生要保持舒适的体位,避免姿势不当出现穿刺部位疼痛。力求穿刺一次成功,以减轻反复穿刺带来的痛苦。穿刺时尽量绷紧周围皮肤,快速进针,尽量缩短穿刺点与血管间的距离,以减少对皮肤神经末梢的刺激。抽血中嘱其缓慢深呼吸,全身放松,闭上双眼或扭转头部,并可通过交谈等转移其注意力,或用身体遮挡,不让其看到抽血用具和抽血过程,避免不良刺激。密切观察学生在抽血过程中面部色泽及肢端温度等,是否面色苍白,手足发凉,出冷汗。
  2.5抽血后指导学生正确的按压方式,即沿着静脉走向用干棉签同时按压皮肤针眼与血管针眼部位5~10min,避免按压时间不足引起出血而刺激患者。按压力度应均匀适中,按压面积应大些,这种方式能减轻血管周围淤血发生。另外干棉签可以减轻消毒剂的刺激,从而减轻疼痛。
  1.6避免在紧张、饥饿、疲劳时进行操作,除需空腹采血情况外。
  2应急处理
  2.1晕针一旦出现,应立即停止操作,将学生扶至空气流通处躺下,头偏向一侧并取头低足高位,静卧片刻,注意保暖。轻者给予温热糖水或50%葡萄糖20ml静脉推注。虚脱时给予低分子右旋糖苷500ml快速滴入,必要时给予肾上腺素等心肺复苏和抗休克急救,使患者尽快恢复。
  2.2症状较重者立即掐人中、内关、外关、合谷或针刺涌泉穴。
  2.3严重者可皮下注射1%0肾上腺素0.5-1.0毫升,经过处置后在3-5分钟内仍不见好转者,应立即送达附近医院诊治。
  3小结
  抽血前要对学生做支持性心理治疗,消除其心里的恐惧感。针对不同情况的学生做好沟通和交流,安抚其紧张恐惧心理,保持放松状态,让其主动配合抽血。学生进行采血时均采用坐姿抽血。大多数晕针晕血发生在穿刺或穿刺后的采血过程中,此时应立即停止操作,给予对症处理,以免造成不良后果。
  做好静脉采血中晕针晕血的预防是学生健康筛查工作中的重要环节,尤其是针对学生群体,消除学生的心理恐惧和紧张情绪,减少学生因晕厥而引起的不良反应,是安全顺利地完成健康筛查工作的保证。因此在学校卫生健康筛查工作中严格制定并执行晕针晕血应急预案是十分有必要的。
  参考文献
  [1] 季成叶,陶芳标,武丽杰.儿童少年卫生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332.
  [2] 杨彩霞.门诊静脉采血患者晕针的原因及心理护理[N].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7:1-5.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探讨接触性皮炎患者的临床诊疗措施。方法:通过对多位患者的病例分析,结合患者的病历资料和临床观测,制定出全面系统的诊疗方案。接触性皮炎分为原发刺激性皮炎或手部皮炎,过敏性接触性皮炎及活动性皮炎等,在明确诊断的基础上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方式,可达到治愈的目的。  关键词:接触性皮炎;皮肤科;诊疗  【中图分类号】R758.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6-
期刊
摘要:在中医的传承中,“肾脏多虚”、“ 肾无实证” 的学术思想广泛流传于中医界,然在临床实践中发现从“肾实”论治疾病比比皆是。参阅相关文献,笔者从“实中之实”和“虚中之实”两方面论述肾实证;认为“肾实证”确实存在,若能不拘于肾虚,定能拓宽临床辨治思路。  关键词:肾实证;实中之实;虚中之实  【中图分类号】R6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6-0065-01 
期刊
摘要:目的:分析重症哮喘呼吸内科综合治疗效果。方法:抽选2012年6月-2014年7月,我院呼吸内科接收重症哮喘患者60例,按入院顺序分成两组(实验组、对照组),实验组患者给予临床综合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基础性治疗,比对两组患者治疗结果。结果:实验组患者临床好转率(95.0%)、并发症总率(5.0%)和对照组(77.5%、20.0%)相比,差异性鲜明(P0.05)。  1.2临床诊断 (1)患者均
期刊
摘要:目的:对近端胃切除和远端胃切除术后远期并发症进行对比观察。方法:对2012年4月到2014年4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胃部肿瘤患者进行临床研究,实施近端胃切除术的为对照组,实施远端胃切除术的为观察组,观察患者的术后远期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出现消瘦及营养不良、反流性食管炎、胆汁反流性胃炎等远期并发症的情况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实施近端胃切除术和远端胃切除术后患者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ICU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112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病因分为两组,平均每组各56例,分析其在ICU中的临床治疗结果。结果:肺内源性组住ICU时间、机械通气时间以及2周死亡率明显高于肺外源性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CU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临床死亡率仍较高。在治疗过程中,应针对性地给予患者机械通气与药物治疗。  关
期刊
摘要:目的:探究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外疝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8月---2014年8月来我院就诊的36例腹外疝病患为研究对象,将其分成两组,每组18人,对照组病患使用传统的腹外疝修補手术进行治疗;对治疗组病患使用无张力疝修补术进行治疗。结果:治疗组并病患在术后疼痛感,手术时长,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上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从半年后随访结果中能够看出,
期刊
摘要:目的:对临床实践中标准化和规范化院前急救培训课程的运用效果进行观察。方法:选取株洲市中心医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急救中心工作的医务人员92人,按照随机分组的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人数相等。观察组的医生进行标准化和规范化院前急救培训,对照组医务人员不作处理。最后,经过一段时间,对医务人员工作质量行比较,并通过测试比较两组医务人员在基本医疗技能和理论知识方面的差异。结果:经过
期刊
摘要:目的:分析经腹手术对子宫肌瘤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2008年2月-2015年3月期间收治于我院的子宫肌瘤患者42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入院顺序将其分成观察组以及对照组,其中给予观察组患者采用经腹手术治疗;给予对照组患者经阴道手术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成功率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在经过两种不同的治疗方式后,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5.2%(40/42),并发症发生率为9.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老年股骨颈骨折手术的治疗效果,为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的临床治疗提高理论依据。方法:本研究选取了2011年10月至2014年10月我院收治的90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9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空心钉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术后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较对照组明显升高(
期刊
关键词:颅内蛛网膜囊肿; 分流术; 并发症; 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6-0073-01  颅内蛛网膜囊肿是指颅内先天存在的一类由透明菲薄的膜包裹无色透亮脑脊液的囊肿, 是先天性胚胎发育异常或组织异位发育所致, 可发生于任何年龄, 但 75% 发生于儿童[ 1]。传统的治疗方法是经开颅手术行囊肿剥除术, 自2008年起,我科采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