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草枯通过DNA甲基化途径对人神经干细胞增殖的影响

来源 :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lkhdnfoihsdflwdl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观察百草枯(PQ)对人神经干细胞增殖的影响,探讨PQ基于DNA甲基化途径调控人神经干细胞增殖的作用机制。

方法

以永生化的人神经干细胞系(ReNcell CX)为体外模型,通过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巢蛋白(Nestin)、β-微管蛋白III(β-tubulin III)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表达,评估神经干细胞的自我更新和分化潜能;以终浓度0、5、25、50、100 μmol/L PQ作用细胞24 h,以及50 μmol/L PQ分别作用细胞6、12、24、48 h,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检测细胞存活率;应用终浓度0、25、50、100 μmol/L PQ处理细胞24 h,采用Sox2/Brdu、Nestin/Brdu免疫荧光双标记法检测神经干细胞的增殖能力;采用DNA甲基化定量试剂盒检测细胞总甲基化水平;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PCR)和蛋白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DNA甲基转移酶(Dnmt1、Dnmt3a、Dnmt3b)的转录和表达变化。

结果

增殖期的干细胞能够大量表达Nestin蛋白,经诱导分化后,可获得表达相应特异性标志蛋白的神经元(β-tublin Ⅲ)和星形胶质细胞(GFAP);MTT显示,与对照组比较,PQ呈剂量依赖性和时间依赖性抑制ReNcell CX人神经干细胞的活力;免疫荧光双标记染色显示,Brdu和Sox2均呈双阳性表达,各个染毒组的Brdu+/Sox2+双标阳性率随PQ浓度增加逐渐降低(P<0.05);Brdu+/Nestin+双标阳性率也随PQ浓度增加而逐渐降低,其中50、100 μmol/L染毒组的双标阳性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DNA总甲基化水平检测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25、50、100 μmol/L PQ染毒组细胞的总甲基化水平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50、100 μmol/L PQ染毒组的Dnmt1、Dnmt3a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0、100 μmol/L染毒组的Dnmt3b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T-PCR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25、50、100 μmol/L PQ染毒组的Dnmt1、Dnmt3a基因表达水平降低,50、100 μmol/L PQ染毒组Dnmt3b基因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

结论

25、50和100μmol/L PQ可能通过降低DNA甲基化转移酶(Dnmt1、Dnmt3a)的蛋白表达和转录水平,抑制DNA甲基化反应的发生,进而抑制人神经干细胞的增殖。

其他文献
目的比较解剖性肝切除术(AR)与保留肝实质肝切除术(PSH)治疗巴塞罗那临床肝癌(BCLC)分期A期肝细胞癌(以下简称肝癌)的临床疗效,并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方法采用倾向评分匹配及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09年1月至2017年12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269例BCLC A期肝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男226例,女43例;中位年龄为56岁,年龄范围为23~84岁。269例患者均行根治
目的总结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后自由门静脉压力(FPP)的动态变化规律,分析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横断面研究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18年9月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医院收治的55例门静脉高压症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男39例,女16例;中位年龄为46岁,年龄范围为17~67岁。联合术前CT门静脉造影检查和术中经胃网膜右静脉置管测压方法监测FPP。观察指标:(1)术中与术后FPP的比较。
目的探讨腔静脉-心房吻合肝移植(VCAALT)治疗布加综合征(BCS)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描述性研究方法。收集1996年5月至2012年12月武汉大学中南医院(6例)、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8例)和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4例)收治的18例行VCAALT治疗BCS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患者均为男性;平均年龄为42岁,年龄范围为29~61岁。18例患者完善术前相关检查后,根据BCS患者
肝内胆管癌(ICC)是肝脏第二常见的原发性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和病死率均呈逐年上升趋势。尽管近年来ICC诊断与治疗措施不断进步,但总体疗效不佳。高度异质性及侵袭转移特性是决定ICC预后的主要原因。对ICC侵袭转移机制的深入研究有望为优化临床决策提供帮助。新一代测序等先进技术的应用增进了研究者对ICC异质性及侵袭转移特性的理解。研究发现ICC的基因表达异常(基因突变、融合基因形成及基因表达调控通路的异
肝门部胆管癌(HCCa)是一种严重威胁患者生命的胆道恶性肿瘤,肝胆根治性切除是患者获得长期生存的唯一途径,但其根治性手术率低,预后较差。笔者结合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和自身经验,针对精准外科时代HCCa外科治疗决策、治愈性肝胆切除中3D影像评估、手术方式设计和最大化肝实质保留问题进行探讨。
目的探讨下腔静脉造影检查在布加综合征(BCS)患者下腔静脉阻塞亚型与下腔静脉阻塞端钙化相关性研究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横断面研究方法。收集2009年1月至2016年12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41例BCS患者的临床资料;男29例,女12例;年龄为(53±10)岁,年龄范围为34~70岁。41例BCS患者均行CT平扫及下腔静脉CT造影检查,并于2周内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经DS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