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蒙儿女魂

来源 :艺术评鉴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ce_hop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浓厚的文化底蕴,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人们创造出了不同的文明。山东民歌是广大山东人民在日常生活、劳动中创作出来的,也是中华民族艺术宝库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山东地区的民歌有很多种类,其中风格最为鲜明且分布最广的就是小调类型的歌曲了。小调是山东民歌的典型音乐类型。《沂蒙山小调》在山东地区传唱广泛,也是山东民歌的典型代表之一。因此,本篇文章对《沂蒙山小调》进行相关研究,进而对其曲调结构、创作历史、风格特色、艺术价值等进行简要分析。
  关键词:沂蒙山小调   山东民歌   艺术特征
  中图分类号:J6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9)18-0014-02
  一、《沂蒙山小调》创作背景
   这首曲子的创作时期在20世纪40年代,此时沂蒙山区正逢内外交困的艰难时期。外有日本侵略者的各种“扫荡”,国内又有国民党的破坏活动,国民党通过地方性的反动势力破坏共产党的革命根据地。在这种时代背景下,共产党不仅用武装力量与内外势力进行抗争,还通过文化宣传活动对反动势力进行舆论批判,在当时产生了重大积极影响,就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沂蒙山小调》诞生了。《沂蒙山小调》经历了较长时间的发展与演变,在其出现的初期有另一个名字就是《反对黄沙会》,这也是特定历史条件的产物。随着社会的发展,歌曲的内容也不断发生了变化和调整,旋律也有了新的变化。《沂蒙山小调》在各个历史时期都被加入了时代内涵,激励着老区人民不断前进,为后代子孙学习这段历史提供了很好的历史依据。这首小调创作于战乱年代,经过了几十年的发展不仅没有消失,还传播到了很多地区,这就是其创作过程的特别之处,也正是如此丰富的演变经历才使其深受大众的喜爱。
  二、《沂蒙山小调》音乐特色分析
   (一)曲式结构
   《沂蒙山小调》这首曲子分为4个乐句,属于一段体分节歌的架构。小调的第一句歌词由两个乐句组成,后者是前者的变化乐句,歌曲后面的乐句与前两乐句在曲调上是不同的。节奏上错落有致,强弱递增,这种音乐创作手法就是《鱼咬尾》,也是我国民歌的常用创作方法。《沂蒙山小调》的每个乐句都分为三个小节,这三个小节的节奏较为一致,在句子结束时作了拖腔处理,结束的乐音为re、do、la、sol,这样一来歌曲更具抒情性,而且使上下句更好地衔接起来。《沂蒙山小调》作为一首典型的山地民歌,具备了民族歌曲的突出特点,结构上短小精悍、简单淳朴,有较强的抒情效果,在创作手法上,不仅运用了拖腔,还使用了很多陈词,使歌曲更具民族特色,且旋律舒展、感情奔放,就可以看出本曲带有山歌的风味;而本曲的四句规整性曲式结构,又体现出小调的特质,因此也可以确定本曲是一首带有山歌风味的小调。
  (二)旋律和调式
   《沂蒙山小调》是我国山东地区民歌的典型代表,它所采用的调式是加变宫的徽调,从音阶方面来看,本曲第一乐句第一小节以re- sol- mi-re 开始,本乐句总共用到re sol mi do这四个音,而第二乐句(从第四小节开始)以re-sol-re 开始,用到re sol mi do la五个音。一二乐句相比,其开始小节(第一小节和第四小节),都是由re sol起音的,与第二第五小节相比,其主音是基本一致的,如第二小节第一拍是mi,而第五小节第一拍是mi sol,其中mi这个音在重拍,强调的是mi,所以其主音是一样的;第二小节第二三拍与第五小节二三拍的节奏一样,都属二八节奏;第一乐句的第三小节和第二乐句的第三小节(也就是第六小节)的节奏完全一样,都是有三拍组成,所以第一乐句和第二乐句是基本相似的,假如把第一乐句叫做起因句,那毫无疑问第二乐句就是第一乐句的承接句。承接句与起因句相比既有相似之处,又有发展变化,所谓的相似之处就如上述分析,而发展变化的部分就在于用到的音扩大了,在第二乐句中多了一个la这个音。第三乐句从第七小节开始,与前两乐句相比,这一乐句变化的部分较多,最重要的变化是加入了si这个音,在中国民族调式中,si叫做变宫,属于偏音,如果出现偏音,也就意味着调式发生了变化,有了转调的可能,特别是有两个大三度音程关系:第三乐句第一小节(总乐句中的第七小节)中的do与mi,第二小节(总乐句中的第八小节)中的sol与si,都是大三度音程,大三度音程在民族调式中起到确定调式调性的作用,而两个大三度音程的出现根本没办法让我们确定调式调性,反而起到了模糊调性的作用,所以这个第三乐句我们完全可以把它称作变化句。第四乐句从第十小节开始,如果说前三乐句还有相似之处的话,那么第四乐句应该算是对前三乐句的综合,我们权且把它称作综合句吧。所谓综合,首先是所用音上的综合,第一乐句用到re sol mi do这四个音,第二乐句用到re sol mi do la五个音,第三乐句又加入了一个si,第四乐句将前面所有的音都加入进来,用到re sol mi do la si六个音;第四乐句的节奏亦发生了变化,与前三乐句相比,第四乐句加入了附点节奏,而且第三小节(也就是总乐句的第十二小节,全乐曲的最后一小节)只有一拍,与前面的每个乐句的最后一小节都有三拍来结束,可以说也是一种变化。
   所以这样的四句:起因句、承接句、變化句和综合句,完全可以称作是起承转合的四句体结构,曲调富于变换,由高转低,止于徽音。曲子的节拍主要是4/4形式,节奏较为和缓,更有利于表达山东民众的淳朴,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三、《沂蒙山小调》演唱技巧分析
   (一)呼吸与咬字    呼吸的调整对于演唱《沂蒙山小调》来说十分重要,并且要在演唱之前就做好准备,演唱者要保持呼吸状态的稳定,每个音都能流畅,不能过于急躁,影响到整支曲子的和谐与节奏。在《沂蒙山小调》的旋律中,准确的咬字对于歌曲情感的传递十分重要,在演唱中,如果咬字不清晰,歌曲也就不能打动更多的听众。因此,演唱者要时刻注意自己的咬字。一个字是由头、腹、尾三部分组成的。鱼咬尾是一种作曲手法,它经常在一些民间小曲中被用到,它是中国民间音乐的一种传统作曲技法。《沂蒙山小调》就用到了这种技法,第一乐句的尾音是re,第二乐句的首音是以re开始的,第二乐句以do结束,第三乐句则以do开始,很明显这是鱼咬尾在本曲中的应用,有种首尾呼应的感觉。
   (二)情感表达
   在演唱《沂蒙山小调》时,表演者要在音乐开始时就进入状态,想象自己置身于沂蒙山区,把自己当成一名土生土长的山东人,发自内心地表达出自己对家乡的喜爱与赞美之情。前两句虽然没有具体介绍沂蒙山的风景,但是能够将人们的注意力集中起来,想要进一步了解沂蒙山有什么样的好风光,表演者就要始终保持着较为兴奋的状态,尤其是唱到“上”字的时候,用干净利落的下滑音勾起听众的兴趣。第二句具体说了沂蒙山的好景色,青山绿水、牛羊遍地,在演唱这一部分时,情感可以稍微内敛,声音适当压低,这样可以实现音量与情感的融合,细细地阐述家乡的美丽景色。后面的三、四段歌词描写了沂蒙山人们生活富足,安居乐业,党的领导让人们的生活更加幸福。在演唱时,歌词的力度可以适当加强,充分的表达内心的情感,逐渐达到“情景交融”。
  四、结语
   《沂蒙山小调》是一首优秀的山东民歌。它不仅描绘了山东沂蒙山区的美丽景色,也表现了人们的幸福生活与对共产党的赞扬。经历了数十年,仍然得以广泛传唱,是因为它的旋律独具特色,且具有很强的可变性,可以运用多种多样的创作技巧对其进行改编,进而表达不同的感情与情景。《沂蒙山小调》的名字中就提示了它的音乐类型,即小调,因此整首曲子的结构简洁,旋律舒展、轻松活泼,在一定程度上类似于山歌的表达方式。因此,《沂蒙山小调》也被认为具有双重属性,这在我国的音乐作品中是不太多见的。
  
  参考文献:
  [1]于海营.浅析山东民歌的形成及风格[J].音乐大观,2014,(10).
  [2]赵瑾.山东民歌所蕴含的正义意识和民族精神[J].现代企业教育,2012,(12).
  [3]白云虎.山东民歌沂蒙山小调艺术浅析[J].品牌,2014,(12).
  [4]张星.浅析山东民歌沂蒙山小调的艺术特点[J].通俗歌曲,2016,(02).
  [5]于冬玲.山东民歌《沂蒙山小调》的句式结构分析[J].北方音樂,2014,(05).
  [6]赵法玲.如何演绎《沂蒙山小调》[J].戏剧之家(上半月),2014,(04).
其他文献
摘要:音乐教育是学校美育的重要内容。高校音乐教师教育承担着培养基础音乐教育师资的重要职责,在学校音乐教育的整体中是至关重要的一环。但目前高校音乐教师教育在培养基础音乐教育师资方面仍存在着不少问题,高校音乐教师教育与基础音乐教育无法形成良性的互动和顺利的对接。本文对高校音乐教师教育的现状加以考察,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继而从课程设置、思想观念、师资建设、实践环节等角度提出改善的具体举措,力图对高校音
期刊
摘要:图像学是19世纪欧洲图像志中的一个分支,和当时传统的美术史研究方法不同,是挖掘作品主题的内容和题材背后的意义。本文对民国时期女画家潘玉良《照镜女人体》用潘诺夫斯基图像学的方法进行研究,参照时代、历史、心理、文化学进行分析阐释,探寻潘玉良镜像中自我双向“互异”的深层次的意义,找到图像“缺失”的内在含义。  关键词:潘玉良 图像学 《照镜女人体》 镜像 缺失  中图分类号:J205
期刊
摘要:本文以现实主义画家杜米埃的画作为例,他是19世纪法国伟大的讽刺画大师,同时他也是对劳动人民表现出最真挚的情感现实主义大师。结合他画中的内容、艺术特色以及内涵,可以清晰直观地表现恩格斯在现实主义中的真实性、典型性、客观性这三点。  关键词:杜米埃 现实主义 真实性 典型性 倾向性  中图分类号:J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9)
期刊
摘要:一首歌词,能不能打动作曲家,吸引歌唱家,征服听众,关键要看词作者驾驭生活的能力,驾驭文字的能力。这个能力就是歌词中蕴藏的情感;情感是直击每个人心灵神经的语言。歌词的动力是词作者内心深情的表现;要把自己的情感,自己的爱转化成作曲家、歌唱家、老百姓的情感。要把作曲家想要的,歌唱家想唱的,老百姓所喜欢的,真实准确地表现出来,引起心灵的共鸣,从而增强歌曲的生命力。歌词创作的动力,可以激发创作热情的高
期刊
摘要:舞踏起源于二战后的日本,在灰烬中崛起后立即声名大噪,享誉全球,原因可能有很多,也许是因为它反叛的决心,寻找到了更属于亚洲人自己独特的身体,也许因为其对本民族传统艺术的弃绝和再生,然而不可否认在某种方面其成功脱颖而出是依托着其独树一帜且摄人心魄的“形式感”的功劳。笔者曾在学习、演出以及研究中也被这种直击人心的艺术形式所吸引并折服。舞踏艺术无论在舞蹈理念,身体美学,表达形式等各个方面都让人叹为观
期刊
摘要:芭蕾舞“基训”,全称为芭蕾舞基本功训练,作为芭蕾舞教学中的一门课程,是最基础最重要的训练。芭蕾舞的审美标准“开绷直立,轻高快稳”是古典芭蕾舞者训练中说明先天的条件与提升后天的“能力”和“技术”。本文主要探讨芭蕾舞基训中的开绷直立,轻高快稳与伦巴舞训练中身形塑造的相关联系。  关键词:芭蕾舞基训 伦巴舞 开绷直立 轻高快稳 身形塑造  中图分类号:J705 文献标识码:A
期刊
摘要:战争题材片是当今时代非常热门的一种电影类型,《血战钢锯岭》便是其中的一部经典影片。这部电影改编自二战时期军医戴斯蒙德·道斯的真人事迹,由美国著名导演梅尔·吉布森所指导。影片中宏大壮观的战争场景、强烈的画面效果最真实地还原了历史场景。影片中借由信仰的光辉对善良的戴斯蒙德进行细致入微的刻画,代表了每一个心中希望和平的人。创造出一个至善拯救的现实图景。  关键词:善良的光辉 美学特征  中图分类号
期刊
摘要:中国云南的宁蒗县在90年代大量的毒品泛滥,使当地人民深受其害。危难之时,彝族人民集民族之智使用半个世纪以前的一种战争时期的宣誓仪式来进行戒毒。结果令人意想不到,有高达64%的人成功戒毒并且在几年之内都没有复吸。人类学片《虎日》就记录了彝族人民再一次举行祭祀仪式的过程。本文以《虎日》为例,结合影视人类学的传播,展开对影视人类学片的定义以及《虎日》这一案例的传播意义与价值延展进行讨论。比较电影纪
期刊
摘要:粤剧《审死官》作为一部脍炙人口的经典剧目,曾被多次改编移植,后世将其搬上银幕亦有许多不同的版本。由于观众容易先入为主,对经典剧目的复排往往有着更高的要求,对舞美设计的要求也不例外。广州粤剧院2016年重新复排的粤剧《审死官》,其中的舞美设计以“状纸”这个剧中经常出现的事物为舞台意向,以简约大气的风格为主导,满足了舞台空间灵活转换与现代审美双重要求,使得传统的剧目有了时尚的风格,给观众不一样的
期刊
摘要:蜡染是指将蜡作为防染介质涂画在织物上,通过染色与防染而得到纹样的工艺技术,是我国常见的手工印花工艺之一。现代蜡染是从传统蜡染中发展而来,是对这门传统工艺的传承和创新。现代蜡染践行人文主义精神,是以蜡染的工艺手段进行创作的新型艺术形式。艺术蜡染突破了原有装饰工艺的范畴,具有独立的艺术审美价值。对比传统蜡染,画面的色彩更加丰富,使用的材料更加多样,创作的手段更加自由,最终的表现更具感染力。本文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