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掌握全省大骨节病病情现状和消长趋势,指导重点病区的预防控制工作;评价综合措施防控效果,为评估控制和消除大骨节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各大骨节病病区县的历史病情状况,在22个县110个村开展儿童大骨节病病情调查工作,收集各村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等基础资料,采用临床和X线拍片的方法,调查儿童大骨节病病情现状。结果:临床检查7~12岁儿童7690名,检出Ⅰ度患者1例,临床检出率为0.01%;拍摄7~12岁儿童右手X线片6917张,x线阳性片47张,阳性检出率平均为0.68%(0 ~16.67%),病情活跃程度指数平均为0.67,病情严重程度指数平均为0.68。结论:2011年四川省儿童大骨节病病情已经得到有效控制。
【关键词】 大骨节病;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大骨节病是一种地方性、多发性、变形性骨关节病。四川省为我国大骨节病重病区,在8个市、州的32个县有现症患者约5万。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及在阿坝州各病区开展扶贫开发综合防治试点,儿童大骨节病病情逐年下降,大部分地区已经有效地控制了儿童新发[1,2]。为了解四川省儿童大骨节病病情现状,在2010~2011年度中央补助地方公共卫生专项资金地方病防治项目的经费支持下,作者于2011年4~11月对110个大骨节病病区村进行了儿童病情调查,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点的选择
将各病区村儿童的历史X线检出率或临床Ⅰ度以上检出率按大小排序, X线检出率 > 10%或Ⅰ度以上检出率 > 5%的村作为调查点,近5年内有X线阳性检出率或临床Ⅰ度以上检出率的村直接作为调查点。
1.2 调查范围
根据四川省各病区县大骨节病病情现状,按照调查点的选择方法,在雅安市、绵阳市、广元市、巴中市、甘孜州及阿坝州的病区县内选择110个病区村开展病情调查。
1.3 病情调查对象和指标
对各调查点内的7~12岁儿童,进行临床检查及拍右手X线片,同时记录临床Ⅰ度以上病例,统计X线检出率、干骺端检出率、骨端检出率和临床Ⅰ、Ⅱ、Ⅲ度检出率。
1.4 基础资料的收集
按照统一设计制定的基础资料登记表,由县、乡、村有关部门提供相关数据。
2 结果
2.1 儿童大骨节病临床检查结果
在110个村对7690名7~12岁儿童进行临床检查,检出I度大骨节病患者1例,临床检出率为0.01%。
2.2 儿童大骨节病X线检查结果
共拍摄7~12岁儿童右手X线片6917张,检出阳性47张,平均X线阳性率为0.68%,其中干骺端改变46张,平均阳性率为0.67%,骨端改变1张,平均阳性率为0.01%。病情活跃程度指数平均为0.67,病情严重程度指数平均为0.68。有107个村X线阳性率 < 5%,其中未检出阳性的有80个村,属于稳定控制区;2个村X线阳性率≥5%并 < 10%,属于基本控制区;1个村X线阳性率≥10%,病情较为活跃,属于未达控制标准地区。
2.3 病区综合防控措施落实情况
110个调查村中,人均年收入1800~4000元不等,平均人均年收入2890元;完成退耕还林(草)85100亩,占原有耕地的35%左右;完成改种经济作物58695亩,占原有耕地的8%左右。近三年在12个病区县实施供应硒碘盐,受益人口50余万人;在12个病区县搬迁4545户;易地育人26411人;实施换粮110个病区村,受益人口约4万余人。在110个调查村中,居民主食有大米 、面粉、玉米,其中主食大米占80%以上,主食面粉约占15%,购食外地粮占60%以上。
3 讨论
从2005年以来的调查均显示四川省儿童大骨节病新发病水平逐渐下降,大部分地区处于控制或基本控制区范围内,超过控制标准的病区村数逐年减少[1-3,5,7],本次调查了22个病区县110个历史重(或中)病区村,在对7690名儿童的临床检查中仅发现1例大骨节病Ⅰ度患者,有109个村的儿童X线检出率在10%的控制标准以下,占全部调查村的99.09%,病情活跃程度指数在1.0以下,结果再次显示我省儿童大骨节病病情并不活跃,基本处于平稳状态,表明我省已有效控制了儿童大骨节病的新发。
四川省先后在一些大骨节病重病区采取了换粮、改水、补硒、搬迁、退耕还林、退耕还牧、改变粮食种植结构、药物防治以及加强卫生宣传、健康教育等综合防治措施,特别是自2007年以来随着“阿坝州扶贫开发和综合防治大骨节病试点”工作的推进,各项防控措施(易地育人、更换粮食、饮水安全、社会保障 、移民安置 、调整结构、卫生防治 、科技攻关)的落实,从本次对各病区村综合防控措施的落实情况调查结果看,我们清晰地看到病区群众的生存环境、生活习惯、卫生习惯和思想观念等都发生了根本转变,病区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了极大地改善;有效地打破了“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恶性循环,有效地阻断了病因链,是促使我省特别是阿坝州大骨节病儿童新发病逐年下降的主要因素。
因此,以退耕还林(还牧)、改变种植结构达到间接换粮及直接换粮等方式,使病区村居民膳食结构多样化,以倡导科学的粮食生产、收割、加工及储藏方式,大力改善主食粮的卫生学质量,以健康教育提高病区居民的自我防护意识及卫生生活观念,是目前控制儿童大骨节病病情的十分经济可行、相对科学有效的措施。
(参加本次调查工作的还有阿坝州、阿坝县、壤塘县、若尔盖县、马尔康县、红原县、黑水县、金川县、九寨沟县、汶川县、小金县、茂县、松潘县、雅安市、汉源县、甘孜州、泸定县、色达县、道孚县、绵阳市、平武县、广元市、青川县、旺苍县、巴中市、通江县及南江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地方病专业技术人员,在此一并致谢!)
参考文献
[1]邓佳云,李富忠,陈开华,等.2006年四川省大骨节病病情调查结果分析[J].中国地方病学杂志,2007,26(6):63-65.
[2]邓佳云,李富忠,黄慧.四川省大骨节病病情现状及变化趋势分析[J].预防医学情报杂志,2008,24(10):762-765.
[3]李富忠,邓佳云,黄慧,等. 2007年四川省大骨节病病情活跃程度及相关影响因素调查[J]. 现代预防医学,2008,35(20):4056-4058.
[4]李富忠,黄慧,邓佳云,等.四川省儿童大骨节病新发病情况调查[J].预防医学情报杂志,2007,23(1):28-30.
[5]李群伟,王志武,许弘凯. 西部大骨节病病情现状及防治对策[J]. 中国地方病学杂志,2000,15(4):221-223.
[6]黄慧,李富忠,邓佳云,等.2005-2009年四川省大骨节病病情调查结果分析[J].预防医学情报杂志,2010,26(12):966-968.
[7] 李富忠,黄慧,邓佳云,等.2009年四川省儿童大骨节病病情现状调查[J].预防医学情报杂志,2011,38(7):1247-1250.
楊建伯.“中国大骨节病防治策略”的继续诠释[J].中国地方病学杂志,2004,23(1):3-6.
[8]徐刚要,曹小刚,吕晓亚.退耕还林还草与控制大骨节病{J}.地方病通报,2004,19(2):61-62.
[9]全国大骨节病病情监测组.2006年全国大骨节病病情监测总结报告[J]. 中国地方病学杂志,2007,26(6):646-648.
【关键词】 大骨节病;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大骨节病是一种地方性、多发性、变形性骨关节病。四川省为我国大骨节病重病区,在8个市、州的32个县有现症患者约5万。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及在阿坝州各病区开展扶贫开发综合防治试点,儿童大骨节病病情逐年下降,大部分地区已经有效地控制了儿童新发[1,2]。为了解四川省儿童大骨节病病情现状,在2010~2011年度中央补助地方公共卫生专项资金地方病防治项目的经费支持下,作者于2011年4~11月对110个大骨节病病区村进行了儿童病情调查,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点的选择
将各病区村儿童的历史X线检出率或临床Ⅰ度以上检出率按大小排序, X线检出率 > 10%或Ⅰ度以上检出率 > 5%的村作为调查点,近5年内有X线阳性检出率或临床Ⅰ度以上检出率的村直接作为调查点。
1.2 调查范围
根据四川省各病区县大骨节病病情现状,按照调查点的选择方法,在雅安市、绵阳市、广元市、巴中市、甘孜州及阿坝州的病区县内选择110个病区村开展病情调查。
1.3 病情调查对象和指标
对各调查点内的7~12岁儿童,进行临床检查及拍右手X线片,同时记录临床Ⅰ度以上病例,统计X线检出率、干骺端检出率、骨端检出率和临床Ⅰ、Ⅱ、Ⅲ度检出率。
1.4 基础资料的收集
按照统一设计制定的基础资料登记表,由县、乡、村有关部门提供相关数据。
2 结果
2.1 儿童大骨节病临床检查结果
在110个村对7690名7~12岁儿童进行临床检查,检出I度大骨节病患者1例,临床检出率为0.01%。
2.2 儿童大骨节病X线检查结果
共拍摄7~12岁儿童右手X线片6917张,检出阳性47张,平均X线阳性率为0.68%,其中干骺端改变46张,平均阳性率为0.67%,骨端改变1张,平均阳性率为0.01%。病情活跃程度指数平均为0.67,病情严重程度指数平均为0.68。有107个村X线阳性率 < 5%,其中未检出阳性的有80个村,属于稳定控制区;2个村X线阳性率≥5%并 < 10%,属于基本控制区;1个村X线阳性率≥10%,病情较为活跃,属于未达控制标准地区。
2.3 病区综合防控措施落实情况
110个调查村中,人均年收入1800~4000元不等,平均人均年收入2890元;完成退耕还林(草)85100亩,占原有耕地的35%左右;完成改种经济作物58695亩,占原有耕地的8%左右。近三年在12个病区县实施供应硒碘盐,受益人口50余万人;在12个病区县搬迁4545户;易地育人26411人;实施换粮110个病区村,受益人口约4万余人。在110个调查村中,居民主食有大米 、面粉、玉米,其中主食大米占80%以上,主食面粉约占15%,购食外地粮占60%以上。
3 讨论
从2005年以来的调查均显示四川省儿童大骨节病新发病水平逐渐下降,大部分地区处于控制或基本控制区范围内,超过控制标准的病区村数逐年减少[1-3,5,7],本次调查了22个病区县110个历史重(或中)病区村,在对7690名儿童的临床检查中仅发现1例大骨节病Ⅰ度患者,有109个村的儿童X线检出率在10%的控制标准以下,占全部调查村的99.09%,病情活跃程度指数在1.0以下,结果再次显示我省儿童大骨节病病情并不活跃,基本处于平稳状态,表明我省已有效控制了儿童大骨节病的新发。
四川省先后在一些大骨节病重病区采取了换粮、改水、补硒、搬迁、退耕还林、退耕还牧、改变粮食种植结构、药物防治以及加强卫生宣传、健康教育等综合防治措施,特别是自2007年以来随着“阿坝州扶贫开发和综合防治大骨节病试点”工作的推进,各项防控措施(易地育人、更换粮食、饮水安全、社会保障 、移民安置 、调整结构、卫生防治 、科技攻关)的落实,从本次对各病区村综合防控措施的落实情况调查结果看,我们清晰地看到病区群众的生存环境、生活习惯、卫生习惯和思想观念等都发生了根本转变,病区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了极大地改善;有效地打破了“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恶性循环,有效地阻断了病因链,是促使我省特别是阿坝州大骨节病儿童新发病逐年下降的主要因素。
因此,以退耕还林(还牧)、改变种植结构达到间接换粮及直接换粮等方式,使病区村居民膳食结构多样化,以倡导科学的粮食生产、收割、加工及储藏方式,大力改善主食粮的卫生学质量,以健康教育提高病区居民的自我防护意识及卫生生活观念,是目前控制儿童大骨节病病情的十分经济可行、相对科学有效的措施。
(参加本次调查工作的还有阿坝州、阿坝县、壤塘县、若尔盖县、马尔康县、红原县、黑水县、金川县、九寨沟县、汶川县、小金县、茂县、松潘县、雅安市、汉源县、甘孜州、泸定县、色达县、道孚县、绵阳市、平武县、广元市、青川县、旺苍县、巴中市、通江县及南江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地方病专业技术人员,在此一并致谢!)
参考文献
[1]邓佳云,李富忠,陈开华,等.2006年四川省大骨节病病情调查结果分析[J].中国地方病学杂志,2007,26(6):63-65.
[2]邓佳云,李富忠,黄慧.四川省大骨节病病情现状及变化趋势分析[J].预防医学情报杂志,2008,24(10):762-765.
[3]李富忠,邓佳云,黄慧,等. 2007年四川省大骨节病病情活跃程度及相关影响因素调查[J]. 现代预防医学,2008,35(20):4056-4058.
[4]李富忠,黄慧,邓佳云,等.四川省儿童大骨节病新发病情况调查[J].预防医学情报杂志,2007,23(1):28-30.
[5]李群伟,王志武,许弘凯. 西部大骨节病病情现状及防治对策[J]. 中国地方病学杂志,2000,15(4):221-223.
[6]黄慧,李富忠,邓佳云,等.2005-2009年四川省大骨节病病情调查结果分析[J].预防医学情报杂志,2010,26(12):966-968.
[7] 李富忠,黄慧,邓佳云,等.2009年四川省儿童大骨节病病情现状调查[J].预防医学情报杂志,2011,38(7):1247-1250.
楊建伯.“中国大骨节病防治策略”的继续诠释[J].中国地方病学杂志,2004,23(1):3-6.
[8]徐刚要,曹小刚,吕晓亚.退耕还林还草与控制大骨节病{J}.地方病通报,2004,19(2):61-62.
[9]全国大骨节病病情监测组.2006年全国大骨节病病情监测总结报告[J]. 中国地方病学杂志,2007,26(6):646-6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