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对超声检查在颅脑肿瘤显微外科手术当中应用的初步经验进行总结。方法:选择了43位幕上脑内肿瘤患者,通过超声检查了解病灶的情况。结果:所有病例肿瘤位置确定准确,43例患者肿瘤全部切除。结论:使用超聲检查判断肿瘤位置,实时监测脑肿瘤的切除程度。
【关键词】 超声检查;手术;脑肿瘤;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择病灶小、位置深的病例43例。男性患者20例,女性患者23例;平均年龄44.3岁;病理性质:囊性病变有9例、囊实性病变有9例,实性病变有25例。胶质瘤有25例(间变星形细胞瘤有6例、星形细胞瘤有13例、少枝胶质细胞瘤有6例)、脑转移瘤有18例。病变的位置:额叶有10例、岛叶有6例、顶叶有12例、颞叶有8例、枕叶有7例。根据病灶大小及深度不同,多位患者出现呕吐、头痛、抽搐等症状。
1.2 仪器
采用江苏鱼跃的DR200MA的机器,图像探测器尺寸:800×500×400mm,有效图像尺寸:430×430mm, 空间分辨率:>4.0Lp/mm。该仪器移动方便,其探头体积较小,和脑组织所形成的接触面积很小,可以实现骨窗内的扫描、超声频率范围大、图像清晰度高等优点。
1.3 方法
在超声检查设备的探头上涂抹耦合剂,并用无菌塑料套套好以备用。对患者实施常规开颅,在剪开硬脑膜之后,需要在脑表浇洒一定量的生理盐水作为耦合剂,并将探头贴紧在蛛网膜上轻轻移动进行扫描,然后在垂直方向上重新进行扫描,对病灶的形状、大小、位置以及离大脑皮层的深度进行记录,根据该处皮层是否为大脑功能区来确定对皮层实施的手术切口大小:如果位置处于非功能区,则应当选择与肿瘤位置最近的皮层进行切口;如果肿瘤位置处在功能区之内,则需要在脑内进行潜行,从而避开大脑的功能区以到达病灶。在整个手术当中,需要根据实际手术情况,对肿瘤切除的过程进行重复扫描。在手术后,在瘤床处充盈生理盐水并进行扫描,并将结果和肿瘤切除之前的超声结果进行对比,最终确定肿瘤的切除程度。
2 结果
通过使用超声检查,本组43例患者均能够很好地显示肿瘤的具体位置,并在影像的帮助下找到病灶的确切位置。通过对肿瘤的切除过程进行扫描,可以不断显示肿瘤的切除程度,并对下一步操作做出提示。本组43例患者肿瘤通过超声检查全部切除,将术后的超声检查结果和术前进行对比,显示已肿瘤全部消失。本组中有3例患者病灶位置接近运动区,在手术后出现了偏瘫,经过2~4周的调理,肌力已恢复到了术前水平。
3 讨论
颅脑肿瘤的精准定位对神经外科手术是至关重要的,它是减少颅脑损伤保证手术顺利进行的前提条件。因在大脑表层存在和颅底肿瘤相对恒定的骨性参照物,因此可以通过手术之前的MRI、CT等影像技术检查结果,这可以使得在手术中的精准定位。然而,对于脑内肿瘤则因缺少相应的参照物或者是由于脑组织位置的变化很难进行精确定位。随着近几年B超技术的不断发展,图像质量得到很大的提高,超声探头的体积也在不断的减小,这就使得超声技术在颅脑肿瘤手术当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1]。
本组43例患者在进行颅脑手术当中使用了超声技术,实践证明该技术可以很好地反应肿瘤的多种信息。实性肿瘤的超声图像特点:①胶质瘤:可以明显或者较明显增强回声区,但内部回声不均匀,并且边界不清晰,②转移瘤:常出现内部回声不均匀的强回声,然而边界相对清晰。囊实性肿瘤的超声图像特点是:图像呈类圆形或者是不规则形状,出现不均匀的回声。囊性肿瘤的超声图像特点是:出现低回声或者是无回声区。
在颅脑手术当中采用实时超声对肿瘤进行定位,可以完全发现脑中病灶的精确位置。皮层切口的位置如果在非功能区附近,则切口的位置应当选择在距离病变最近的皮层,然而当位于功能区之内,需要在超声的引导下,在非功能区上切开皮质,潜行一段距离后到达肿瘤的位置并进行切除。在颅脑手术过程中需要随时进行超声扫描,这样一方面可以及时了解肿瘤的切除程度,另一方面也可以清楚的看到肿瘤和周围脑组织之间的关系,比如脑室、血管等等,最大限度的降低颅脑手术所引发的副损伤。在显微神经外科手术当中采用超声技术还可以实时监测视野盲区是否存在肿瘤的残留,这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肿瘤的全切率[2]。在肿瘤切除之后,瘤创可能形成微小的血栓,它在超声图像上显现带状强回声,有时则是后方伴声影,这可以影响到术中超声对肿瘤残留的实时监测,通过将肿瘤切除后的图像和切除前的进行对照,可以很清楚地看出瘤的切除程度。
4 结束语
在手术当中使用超声检查有很多优点,这就使得该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从而进一步完善了微创神经外科技术,并且这表明该项技术有很好的应用前景。术中超声检查,能有效的确定病灶的具体位置和判断切除病变的程度,动态对病灶情况进行了解,从而对超声检查在颅脑肿瘤显微外科手术当中应用的初步经验进行总结,进而有效的提高手术的成功率。
参考文献
[1]贾译清.临床超声鉴别诊断学[M].南京:江苏科技学技术出版社,1996:17-45.
[2]李松年.现代全身CT诊断学[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1250.
【关键词】 超声检查;手术;脑肿瘤;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择病灶小、位置深的病例43例。男性患者20例,女性患者23例;平均年龄44.3岁;病理性质:囊性病变有9例、囊实性病变有9例,实性病变有25例。胶质瘤有25例(间变星形细胞瘤有6例、星形细胞瘤有13例、少枝胶质细胞瘤有6例)、脑转移瘤有18例。病变的位置:额叶有10例、岛叶有6例、顶叶有12例、颞叶有8例、枕叶有7例。根据病灶大小及深度不同,多位患者出现呕吐、头痛、抽搐等症状。
1.2 仪器
采用江苏鱼跃的DR200MA的机器,图像探测器尺寸:800×500×400mm,有效图像尺寸:430×430mm, 空间分辨率:>4.0Lp/mm。该仪器移动方便,其探头体积较小,和脑组织所形成的接触面积很小,可以实现骨窗内的扫描、超声频率范围大、图像清晰度高等优点。
1.3 方法
在超声检查设备的探头上涂抹耦合剂,并用无菌塑料套套好以备用。对患者实施常规开颅,在剪开硬脑膜之后,需要在脑表浇洒一定量的生理盐水作为耦合剂,并将探头贴紧在蛛网膜上轻轻移动进行扫描,然后在垂直方向上重新进行扫描,对病灶的形状、大小、位置以及离大脑皮层的深度进行记录,根据该处皮层是否为大脑功能区来确定对皮层实施的手术切口大小:如果位置处于非功能区,则应当选择与肿瘤位置最近的皮层进行切口;如果肿瘤位置处在功能区之内,则需要在脑内进行潜行,从而避开大脑的功能区以到达病灶。在整个手术当中,需要根据实际手术情况,对肿瘤切除的过程进行重复扫描。在手术后,在瘤床处充盈生理盐水并进行扫描,并将结果和肿瘤切除之前的超声结果进行对比,最终确定肿瘤的切除程度。
2 结果
通过使用超声检查,本组43例患者均能够很好地显示肿瘤的具体位置,并在影像的帮助下找到病灶的确切位置。通过对肿瘤的切除过程进行扫描,可以不断显示肿瘤的切除程度,并对下一步操作做出提示。本组43例患者肿瘤通过超声检查全部切除,将术后的超声检查结果和术前进行对比,显示已肿瘤全部消失。本组中有3例患者病灶位置接近运动区,在手术后出现了偏瘫,经过2~4周的调理,肌力已恢复到了术前水平。
3 讨论
颅脑肿瘤的精准定位对神经外科手术是至关重要的,它是减少颅脑损伤保证手术顺利进行的前提条件。因在大脑表层存在和颅底肿瘤相对恒定的骨性参照物,因此可以通过手术之前的MRI、CT等影像技术检查结果,这可以使得在手术中的精准定位。然而,对于脑内肿瘤则因缺少相应的参照物或者是由于脑组织位置的变化很难进行精确定位。随着近几年B超技术的不断发展,图像质量得到很大的提高,超声探头的体积也在不断的减小,这就使得超声技术在颅脑肿瘤手术当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1]。
本组43例患者在进行颅脑手术当中使用了超声技术,实践证明该技术可以很好地反应肿瘤的多种信息。实性肿瘤的超声图像特点:①胶质瘤:可以明显或者较明显增强回声区,但内部回声不均匀,并且边界不清晰,②转移瘤:常出现内部回声不均匀的强回声,然而边界相对清晰。囊实性肿瘤的超声图像特点是:图像呈类圆形或者是不规则形状,出现不均匀的回声。囊性肿瘤的超声图像特点是:出现低回声或者是无回声区。
在颅脑手术当中采用实时超声对肿瘤进行定位,可以完全发现脑中病灶的精确位置。皮层切口的位置如果在非功能区附近,则切口的位置应当选择在距离病变最近的皮层,然而当位于功能区之内,需要在超声的引导下,在非功能区上切开皮质,潜行一段距离后到达肿瘤的位置并进行切除。在颅脑手术过程中需要随时进行超声扫描,这样一方面可以及时了解肿瘤的切除程度,另一方面也可以清楚的看到肿瘤和周围脑组织之间的关系,比如脑室、血管等等,最大限度的降低颅脑手术所引发的副损伤。在显微神经外科手术当中采用超声技术还可以实时监测视野盲区是否存在肿瘤的残留,这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肿瘤的全切率[2]。在肿瘤切除之后,瘤创可能形成微小的血栓,它在超声图像上显现带状强回声,有时则是后方伴声影,这可以影响到术中超声对肿瘤残留的实时监测,通过将肿瘤切除后的图像和切除前的进行对照,可以很清楚地看出瘤的切除程度。
4 结束语
在手术当中使用超声检查有很多优点,这就使得该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从而进一步完善了微创神经外科技术,并且这表明该项技术有很好的应用前景。术中超声检查,能有效的确定病灶的具体位置和判断切除病变的程度,动态对病灶情况进行了解,从而对超声检查在颅脑肿瘤显微外科手术当中应用的初步经验进行总结,进而有效的提高手术的成功率。
参考文献
[1]贾译清.临床超声鉴别诊断学[M].南京:江苏科技学技术出版社,1996:17-45.
[2]李松年.现代全身CT诊断学[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1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