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导投射机制在动画创作方面的应用研究

来源 :艺术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l15796787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当前,在世界动画领域,中国动画仍处于落后状态。面对日本、美国等外来动画作品的冲击,仍显得不堪一击,没能做到艺术水准、风格种类、剧情深度等的并行发展。尤其在动画深度上,还远远不够。本文的讨论旨在探索提升动画深度的途径。贡布里希在《艺术与错觉》一书中谈到错觉的条件时,提到过制导投射,制导投射在恰当的铺垫及留白下,推进了剧情的发展,触发联想的触角,能够深入心灵,直击观众心中最根本、最朴实的情感,使影片的情感上升到一定的高度,实现任何具体的语言、表情、动作都难以达到的效果。动画片的创作亦是如此,在动画片的设定上恰当地运用制导投射,可以提升感染力和创作高度。
  关键词:制导投射;动画
  1 制导投射的由来及解释
  贡布里希在他的《艺术与错觉》一书中提出了“制导投射”的说法:“观看绘画和素描的人必须具备模仿的能力……除非知道动物的模样,否则谁也看不懂马或牛……一切再现都在某种程度上依靠我们所说的‘制导投射’。”也就是说,倘若我们在观看一幅画,即使画得非常逼真,若不是因为见过画上的事物,我们无法知道画的具体是什么。当我们在读一本小说时,我们会根据文字描述自动脑补画面,而这些画面,很多都是以我们的记忆为基础提供的。古代对于自然的描摹能力有限,创作出来的画作依然能够被人们所接受、理解,必然要依赖于我们心中对自然的了解,并进行正确的投射。
  当提供给我们的信息比较全面时,比如,一幅画得很逼真的牛,那么这种投射就会比较明确,甚至不易觉察;当我们接收的信息不全时,比如在理解一些具有象征意义的材料时,我们便会更加感受到制导投射的重要性和影响力,必须要经过观者的知识、经验补足,才能正确完整解读包含的信息,这种情形也是本文想要全力去探索的对象。
  在《艺术与错觉》的第七章有这样一段引言:“心灵从感觉中接收了微小的回忆端绪后,就无限地进展下去,把应该回忆的内容全部回忆出来。因此,仿佛站在心灵入口处的感官,接收了万物的端绪,并提供给心灵;同样,心灵接收了这一端绪,然后从事其后的一切:细柄长矛的下部只不过轻微摇动,这种震动便传遍整个长矛甚至到达矛头……”也就是说,给予我们一些不完整的片段、一些提示,我们的大脑便会结合自己的经验,补足空白,形成完整的认识。往往甚至是用经验补足了的、超越所见的更加完美的认识。而这一超越所见的认识,因为经过了读者自己的加工,在心灵上走了一遭,又融合了觀者的希冀,形成了再创作,这便是我们希望呈现给读者的,深入人心的刻画。
  这种提供适当的导引材料,并提供适当的留白,借“留白”进行再创作的过程,便称为艺术创作中的制导投射。在我们想要表达我们的心中所想时,一则无论是何种表达语言都有一定限度,不是所有都能够清楚直白地呈现于人前;二则人们想要看到的不单单是眼前的景象,更加感兴趣的是现象背后的本质,是可能的乐趣及经过咀嚼之后情感的升华。而寻求开拓思维空间的方式,则是现代艺术突破自我的途径。
  2 动画作品中制导投射的应用
  2.1 制导投射的形成条件
  从对制导投射的描述我们可以看到,制导投射的形成需要两个基本的条件:一是要有“留白”,才有投射的空间。二是“导引”,也就是说观众要知道怎样并能够正确地补充和投射“留白”。想要观众朝着作者指引的方向发挥想象,就需满足这两个基本的形成条件,否则,可能就会成为别人看不懂的艺术。
  2.1.1 留白
  在动画艺术创作时,更多的空间留给观众的意识与潜意识,让观众根据自身的知识和经历,自己去投射,那么,催动的情感则更深刻。
  假定有这样一个剧情:某个人要偷溜进某个房间,我们在安排镜头时,完全不必着急让一切都暴露出来,可以让画面只显示一个人影的潜入,以增强神秘感,再慢慢揭开神秘面纱;再者,可以安排一只脚先进来,那么这个不完整的出场,必然会催生一系列的联想,观者必然会对这只脚的主人产生一系列的推测和心理暗示,如鞋子的质料如何,男鞋还是女鞋,他会是谁。观众的好奇心被激发,思维的行动也同时紧随,他偷溜的行为也会被强化。
  不太完整的物象,会鼓励观众自己去补充和投射。并且这种补充往往比直接得到的平铺直叙效果更好。
  2.1.2 导引
  光有留白是不够的,还应让观者懂得怎样去填补留白。“你不知道东西应该是什么,就看不出它们是什么。”(乔纳森·理查森)一根没有特别描绘,不标明出处的铁棍,放在那里,它至多只是一根铁棍,我们无法猜测它身上有什么故事,但若把它放到孙悟空的手里,那么我们就很容易联想到,这是一根退敌无数的金箍棒。因此,通过必要的导引,才能正确填补空白。它是深思熟虑的留白,而不是随意的省略,随意的省略只会造成理解上的瘫痪。
  制导投射的产生,首先来源于可以正确发动投射机制的那一缕“小小的端绪”。
  2.1.3 小结
  制导投射借助于导引和留白得以实现,可以说,制导投射机制借助于“引”形成思维导向,通过交界线、边缘或某种状态,由某物及物的环境推及他物及世界,从而使情绪、感受、趣味、心态得到呼应。这种机制与动画作品相生相伴,可以提升动画创作的意味。制导投射正确运用可以增强观众的带入感,激发观众的情感记忆和联想,主动地强化情绪,配合剧情,也可能是有选择地接受,或不同观众有不同选择,通过这些最终达到编导的目的。人的视觉活动与心理活动是一个相互联系的过程,它不是被动的接收,更多是主动的探索,甚至具有高度的选择性,这种主观与客观的结合,可以有效吸引观众的注意力,使作品的内涵得以提升,甚至是再创作。
  2.2 经典动画作品中制导投射的应用
  动画作品的这些特质尤其凸显了制导投射在创作中的必要性。在动画艺术中,逼真从来不是我们要追求的目标,动画艺术可以利用符号化的语言,将各种不可能变成可能,我们可以借此将创作的空间一再延展。而这一切本身就是建立在制导投射的基础之上的。在优秀的动画作品中,我们都可以看到制导投射机制在一种更深境界层面上的发挥。   由迈克尔·杜德维特导演的动画短片《父与女》,8分钟的影片讲述了一个关于亲情的故事。全篇画面由简洁的线条、大面积涂抹的色块组成,色彩的使用也较少,只见黑、白、灰、褐色的色彩,形成寂寞的基调。没有表情的刻画,没有细节剧情的描写。给观众的留白很多,需要我们的想象力来填补。特别是女儿来来回回骑车的剧情,表面上的单一其实蕴含了更多的东西。四季变化,天气的变化,以及结尾时父女相拥的场面,没有旁白的赘述,没有表情的描写,一切尽在不言中,此刻,任何表情的刻画只会局限我们的想象,任何言语都显得那么的苍白,那么的累赘。影片留给我们充分的想象空间,制导投射激发了来自不同内心深处的故事,各自陷入沉思,陷入无限的想象空间,难以自拔。
  这个动画短片为观众留足了与画面互动的空间,配合画面镜头的追踪,间隔的重复的场景敲打着生活的节奏,推进时光的发展,也似乎隐藏着几许无奈。也正是这丰富的留白,将别人的故事变成观者自己的故事,激发着观众心中最根本、最朴实的情感,使影片的情感上升到一定的高度,实现任何语言、表情、动作都难以达到的效果。
  日本动画大师宫崎骏在动画业界的影响力是有目共睹的,他的优秀作品不胜枚举,他也是十分善于在作品中运用制导投射的,他用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将形形色色的角色赋予深邃、沉重的使命。例如,《幽灵公主》中,森林的生机、平衡和抵抗力分别被人格化为树精、山神麒麟兽和智慧动物。影片以动物与人类的流血冲突这样一种人格与人格的撞击来揭示自然对人类深入骨髓的仇恨,不同的角色代表了不同类的人群和自然世界的某个集体,观众在心中自行投射,对号入座,并随之在波澜的剧情中穿梭,看透这一切现象后的本质,在心中代入并投射出自己的答案,从而审视自己在人类发展的长河中所扮演的角色。从虚幻的世界看清现实世界的黑与白,对与错。在这其中,相似的人格和行为是导引,而现实世界为其留下了广阔的留白,不单在这留白上留下了相似行为的映射,也会牵引出类似行为的共振效果。沉浸在宫崎骏创造的这个奇幻世界里,观者心灵瞬间安静,灵魂亦被净化洗涤。
  《千与千寻》里面有个造型是无脸男,当他遇到千寻的时候,他就变得很善良,很可爱,但当他走进澡堂后,他就变得很邪恶。人们确实很容易在物欲横流的社会中迷失自我,他的出现,代表了一类人群,他透明而无形的身体,空白的脸,让角色个性被强化,代入感更强烈,观众有了投射的空间,在不断地探索读解这个角色的时候,已将角色深入人心。
  这些优秀的动画作品让我们看到了动画语言的可塑空间很大,通过制导投射有无穷的潜在力量可供发掘,它可以融入我们内在的人格生命领域,游离于想象和梦幻中,存在于情感和顿悟中,可以用于表现对自然和人生哲理的直观解释及间接体验,对我们从事动画创作有着深刻的启迪作用。
  3 制导投射对动画创作的指导意义
  以制导投射为基础的动画语言可以是多样化的,使得视觉效果的多样化成为可能,并随地域变迁、时代发展等开启了创作的可发展性。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中国的很多动画片在认知和观念传达上都在授人以鱼,而不是授人以“渔”。从而失去了创作的深度。模仿真实并不是动画的最终目的,而是要把精力更多地放在意味的表達上。新时代的人们更需要思考的空间。好的动画作品不应总是告诉别人应该怎么样,而应该是经过一番巧妙的设计,让别人自己去发现该怎样。动画设定的每个环节都应是精心设计的,此“精心”不单是指直观地反映模仿现实,而应是动画艺术家经过自己思考加工创作后的作品。动画设定的每个环节,无论是颜色、角色、环境等的设定,都应是开启观众想象力的一扇门。打开一扇门,看到有一番光景,同时还会看到另一扇门。能够开启几扇门,也就决定了你的动画的表达深度。
  同时,时代在不断变迁,人们的观点在不断变化,制导投射可以应用的范围也在不断变化。如梵高的作品,在他的时代没能被世人所接受,他的年代,人们的思想还过于循规蹈矩,不肯借助于导引来填补画面的留白。但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们的思维更加活络,所受到的思想上的“不可以”约束越来越少,人们更加愿意有一个思考的人生,也越来越适应画面的“不完整”。想象本身是在不断地突破规则的,人类认知的发展使得想象的边缘一再被挑战和突破。遵守规则而又不断地突破规则,艺术才能得以繁衍永生。
  参考文献:
  [1]贡布里希.艺术与错觉[M].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
  [2]于苗.宫崎骏动画电影对中国动画电影发展的影响[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2015(4).
  [3]崔卉萱.动画作品对青少年生态文明观的影响研究[J].包装世界,2015(2).
  [4]朱晓蓉.从动画本质探寻中国动画学派曾经辉煌的精神实质[J].文教资料,2015(28).
  [5]苏兴沙.好莱坞“拷贝”中国:从《花木兰》到《功夫熊猫》[J].艺术百家,2015(5).
其他文献
神华神东煤炭集团公司实施“五个一”安全生产管理经验,以生动的创业历程为基础,安全发展为主线,“四化五型”模式为重点,集中体现了神东明天集团公司安全管理“以人为本、风
现代化的教育发展迅速,工作理念也不断革新。从主观的角度分析,网页设计教学结构是非常可行的教育手段,利用该结构能够与学生更好地沟通、交流,可以显著提升教学质量和实效性
摘 要:高职学生到企业中社会实践是体现职业教育实践性的重要途径之一,这也能够提高学生在就业时,能够正确判断抉择所选的行业,对以后人生的规划也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从社会实践的重要性出发,就如何提升高职大学生的就业判断力进行了重要阐述,希望能够对国内高职大学生的就业提供一些参考意义。  关键词:社会实践;高职大学生;就业判断力  在新形势下,社会的快速发展对在校大学生提出了新的要求,国家为应对社会的
传统的工业设计教育课程中,设计汇报仅限于专业设计表达技能的训练,忽视了对学生综合表达能力的培养,因此基于设计汇报的课程和教材研究具有一定的创新意义。此门课程强调设
摘 要:惯性思维无处不在,也常常出现在新闻报道中,特别是新闻调查过程中。其实,新闻事件的对错或好坏,本是一个十分客观的结论,记者在记录事件的同时,也常常会为自己的“想当然”蒙蔽了双眼,被一贯的模式禁锢了思想,很容易妄下结论。因此,本文首先提出要理性判断新闻线索,其次要避免惯性思维写作,最后得出结论。只有坚持理性思维,抛弃惯性思维,一样的新闻才能做出不一样的解析。  关键词:理性判断;“惯性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