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抚州农行紧紧围绕国家战略布局和全市战略规划,把“三农”金融服务领域作为主攻的五大领域之一,助力抚州打造成江西省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市,实现“三农”金融业务的有效发展。
一、抚州农行“三农”业务总体情况
截至目前,抚州农行县域核心存款余额116.12亿元,增量10.87亿元,占全行存款增量的52.87%。县域贷款余额80.42亿元,增量15.09亿元,占全行贷款增量的48.3%;扶贫重点县贷款余额14.91亿元。新增“惠农e商”商户1146户,惠农通工程点对接“惠农e商”平台420个。
二、抚州农行“三农”业务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信贷基础客户增长乏力。一是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信贷介入不广。抚州市85家省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仅11家与农行有信贷业务关系。二是金融支持实体企业力度不够。全行小微法人信贷客户60户、贷款余额4.03亿,较去年均有下降。三是主导特色产业信贷介入缺乏规模优势。除南丰蜜桔外,其他特色产业的信贷介入还不充分。
(二)农户贷款业务发展缓慢。部分行没有很好利用政府及专业担保机构的增信机制,且新产品运用不到位,客户经理忙于存量维护,在新客户拓展上不力。片面强调建档立卡贫困户贷款投放困难,没有寻找以产业或项目带动扶贫的渠道。
(三)金穗惠农通工程建设停滞。服务“三农”电子机具及服务点注销较大,近两年注销近900个,现有637个,发生交易的服务点只有286个。
三、关于做好“三农”业务的思考
(一)坚持服务战略,明确“三农”金融业务发展的着力方向。
1.在“产业兴旺”上做文章。一是重点支持特色农业。加大对南丰蜜桔、广昌白莲、茶薪菇,崇仁麻鸡,乐安、黎川烟叶种植等特色农业产业的信贷投放。加强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家庭农场、种养殖专业大户等新型农业经济主体的信贷支持。二是优先支持县域园区优质企业等实体经济。围绕园区各产业集群中的优质企业、纳税大户、县域重点优质企业以及生物医药、变电等特色产业,进行重点支持。三是有效推进农村互联网金融发展。围绕区域特色产业,积极拓展惠农“e商贷”等互联网农户贷款新业务,大力推广“惠农便捷贷”互联网融资模式。择优支持地方特色品牌农业电子商务馆、“淘宝村”建设,扶持有条件的骨干農产品专业市场发展网上交易。
2.在“生态宜居”上抢机遇。契合抚州市“幸福家园 秀美乡村”新农村建设行动计划及城镇化建设发展规划,加强与政府及相关部门的沟通和项目对接,以PPP项目为抓手,重点支持政府主导的县域水、路、电、气等重点项目建设。加强与有关政府部门及企业的沟通,不断跟进项目进程,力争更多项目得到金融支持。
3.在“生活富裕”上下功夫。一是产业带动。依托贫困地区的特色产业,支持特色产业企业和农户。支持江西致纯、广雅食品,预计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400人。二是能人带动。通过支持家庭农场、种养大户等,进而带动贫困户脱贫。同时利用农村个人生产经营性贷款品种支持一批农村个体工商户发展。三是增信带动。目前与乐安、广昌、东乡等政府部门签订金融扶贫合作协议,主推发展扶贫带动主体农户贷款业务,确保完成精准扶贫目标。四是定点帮扶。对定点帮扶贫困村及结对帮扶贫困户真心帮扶,解决贫困村及贫困户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
(二)坚持发挥优势,巩固“三农”金融业务发展的经营成果。一是发挥品牌优势。长期以来,农行不断探索服务“三农”模式,在人员、渠道、产品、模式上保有优势,服务“三农”的成效得到社会高度赞许,服务“三农”品牌形象深入人心。农行要持续做好“三农”金融业务宣传和提高“三农”金融服务质效,引导更多的百姓到农行来办理业务。二是发挥政策优势。作为服务“三农”的主流国有大型商业银行,不管是从国家层面还是农行自身层面来讲,都有很多政策优势,要充分利用“三农”事业部制差异化准备金、苏区振兴政策、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支持政策等优势,推动“三农”金融业务发展。三是发挥银政优势。随着在政府购买服务项目营销上取得突破,银证关系进一步密切。抚州农行要利用当前良好的银政氛围,持续深化与政府在融资业务方面的合作。四是发挥客户优势。客户多但“散、小、差”是农行的劣势也是优势。要加强对存量客户的线上整合,同时发掘客户的金融需求,强化产品组合营销,提升客户贡献度。五是发挥价格和渠道优势。充分发挥农行贷款利率水平低于他行这个优势,惠及更多的百姓。利用好农行“三农”服务点几乎覆盖所有行政村的优势,着力通过加强代理人员的准入和管理,加强代理点的设备运行、维护与升级,全面修复“三农”服务点的渠道功能,提高使用率和农民的满意度。
(三)坚持问题导向,完善“三农”金融业务发展的服务手段。
1.以市场为导向,扫除发展障碍。一是纠正思想偏差。一方面通过思想引导,使干部员工真正明白并入脑入心为什么要服务“三农”,另一方面通过完善激励约束、干部员工成长等机制,激励干部员工服务好“三农”。二是破解政策难题。农行有许多政策优势,但是综合各地市实际考虑,政策在实用性上还有不足。如尽职免责政策,条件太多太细,客户经理办理业务过程中几乎无法全部满足,应该考虑简化。再比如信贷审批权限不灵活,可以适当放宽。三是保障技术支撑。一方面有些系统在功能优化上仍需改进,比如农银e管家平台灵活性不强,响应不迅速,客户部分需求不能实现。另一方面员工对系统不熟,不会利用和操作系统,需通过培训、跟班学习等方式加以提升。
2.以客户为中心,丰富服务内容。针对客户需求,结合地方特色,创新研究务实管用的金融新产品,进一步丰富“三农”金融服务“产品箱”。同时,加大对已研发的金融产品的推广力度。对线上渠道进行改造升级,优化完善线上渠道功能,创新并加载更多的服务结算功能,进而满足客户全方位的需求。同时大力推进互联网融资模式,提升办贷效率。
3.以效益为目标,守住风险底线。在严格履行信贷业务“三查”制度、加强现场和非现场监测分析、前瞻性化解风险、强化不良清收处置基础上,抓好源头防范。一是政府增信。多途径、多形式引入政府增信机制,加强与政府涉农部门的合作,大力发展“财政惠农信贷通”、“产业扶贫信贷通”等业务。二是保险保障。对于各县的优势特色产业,在既无抵押担保又无政府增信的前提下,可选择与保险公司合作,探索“银行+保险+农户”的服务模式。三是模式复制。认真总结经验,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对一些成功的PPP项目营销模式进行复制,明确项目所需资料、流程,在全行进行推广,从而提升营销效率,扩大营销成果。
(四)坚持以人为本,提升“三农”金融业务发展的综合能力。做好“三农”金融服务,需要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金融工作队伍。一是配足“三农”队伍人员。配好县域支行领导班子,根据干部的学历、性格、经历、能力等,合理搭配支行班子,打造坚强有力的领导集体。配足“三农”客户经理,将人力资源向县域支行倾斜。二是提升“三农”队伍素质。建立“三农”队伍培训机制,强化职业道德教育、“三农”金融知识、“三农”发展战略和政策等知识的学习,提升“三农”队伍市场化思维、互联网思维,增强从业能力。三是完善“三农”队伍考核。对“三农”客户经理的日常管理、资产业务等多维度进行考核,考核结果与客户经理的绩效挂钩,真正体现多劳多得。(作者单位为抚州农行)
一、抚州农行“三农”业务总体情况
截至目前,抚州农行县域核心存款余额116.12亿元,增量10.87亿元,占全行存款增量的52.87%。县域贷款余额80.42亿元,增量15.09亿元,占全行贷款增量的48.3%;扶贫重点县贷款余额14.91亿元。新增“惠农e商”商户1146户,惠农通工程点对接“惠农e商”平台420个。
二、抚州农行“三农”业务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信贷基础客户增长乏力。一是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信贷介入不广。抚州市85家省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仅11家与农行有信贷业务关系。二是金融支持实体企业力度不够。全行小微法人信贷客户60户、贷款余额4.03亿,较去年均有下降。三是主导特色产业信贷介入缺乏规模优势。除南丰蜜桔外,其他特色产业的信贷介入还不充分。
(二)农户贷款业务发展缓慢。部分行没有很好利用政府及专业担保机构的增信机制,且新产品运用不到位,客户经理忙于存量维护,在新客户拓展上不力。片面强调建档立卡贫困户贷款投放困难,没有寻找以产业或项目带动扶贫的渠道。
(三)金穗惠农通工程建设停滞。服务“三农”电子机具及服务点注销较大,近两年注销近900个,现有637个,发生交易的服务点只有286个。
三、关于做好“三农”业务的思考
(一)坚持服务战略,明确“三农”金融业务发展的着力方向。
1.在“产业兴旺”上做文章。一是重点支持特色农业。加大对南丰蜜桔、广昌白莲、茶薪菇,崇仁麻鸡,乐安、黎川烟叶种植等特色农业产业的信贷投放。加强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家庭农场、种养殖专业大户等新型农业经济主体的信贷支持。二是优先支持县域园区优质企业等实体经济。围绕园区各产业集群中的优质企业、纳税大户、县域重点优质企业以及生物医药、变电等特色产业,进行重点支持。三是有效推进农村互联网金融发展。围绕区域特色产业,积极拓展惠农“e商贷”等互联网农户贷款新业务,大力推广“惠农便捷贷”互联网融资模式。择优支持地方特色品牌农业电子商务馆、“淘宝村”建设,扶持有条件的骨干農产品专业市场发展网上交易。
2.在“生态宜居”上抢机遇。契合抚州市“幸福家园 秀美乡村”新农村建设行动计划及城镇化建设发展规划,加强与政府及相关部门的沟通和项目对接,以PPP项目为抓手,重点支持政府主导的县域水、路、电、气等重点项目建设。加强与有关政府部门及企业的沟通,不断跟进项目进程,力争更多项目得到金融支持。
3.在“生活富裕”上下功夫。一是产业带动。依托贫困地区的特色产业,支持特色产业企业和农户。支持江西致纯、广雅食品,预计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400人。二是能人带动。通过支持家庭农场、种养大户等,进而带动贫困户脱贫。同时利用农村个人生产经营性贷款品种支持一批农村个体工商户发展。三是增信带动。目前与乐安、广昌、东乡等政府部门签订金融扶贫合作协议,主推发展扶贫带动主体农户贷款业务,确保完成精准扶贫目标。四是定点帮扶。对定点帮扶贫困村及结对帮扶贫困户真心帮扶,解决贫困村及贫困户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
(二)坚持发挥优势,巩固“三农”金融业务发展的经营成果。一是发挥品牌优势。长期以来,农行不断探索服务“三农”模式,在人员、渠道、产品、模式上保有优势,服务“三农”的成效得到社会高度赞许,服务“三农”品牌形象深入人心。农行要持续做好“三农”金融业务宣传和提高“三农”金融服务质效,引导更多的百姓到农行来办理业务。二是发挥政策优势。作为服务“三农”的主流国有大型商业银行,不管是从国家层面还是农行自身层面来讲,都有很多政策优势,要充分利用“三农”事业部制差异化准备金、苏区振兴政策、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支持政策等优势,推动“三农”金融业务发展。三是发挥银政优势。随着在政府购买服务项目营销上取得突破,银证关系进一步密切。抚州农行要利用当前良好的银政氛围,持续深化与政府在融资业务方面的合作。四是发挥客户优势。客户多但“散、小、差”是农行的劣势也是优势。要加强对存量客户的线上整合,同时发掘客户的金融需求,强化产品组合营销,提升客户贡献度。五是发挥价格和渠道优势。充分发挥农行贷款利率水平低于他行这个优势,惠及更多的百姓。利用好农行“三农”服务点几乎覆盖所有行政村的优势,着力通过加强代理人员的准入和管理,加强代理点的设备运行、维护与升级,全面修复“三农”服务点的渠道功能,提高使用率和农民的满意度。
(三)坚持问题导向,完善“三农”金融业务发展的服务手段。
1.以市场为导向,扫除发展障碍。一是纠正思想偏差。一方面通过思想引导,使干部员工真正明白并入脑入心为什么要服务“三农”,另一方面通过完善激励约束、干部员工成长等机制,激励干部员工服务好“三农”。二是破解政策难题。农行有许多政策优势,但是综合各地市实际考虑,政策在实用性上还有不足。如尽职免责政策,条件太多太细,客户经理办理业务过程中几乎无法全部满足,应该考虑简化。再比如信贷审批权限不灵活,可以适当放宽。三是保障技术支撑。一方面有些系统在功能优化上仍需改进,比如农银e管家平台灵活性不强,响应不迅速,客户部分需求不能实现。另一方面员工对系统不熟,不会利用和操作系统,需通过培训、跟班学习等方式加以提升。
2.以客户为中心,丰富服务内容。针对客户需求,结合地方特色,创新研究务实管用的金融新产品,进一步丰富“三农”金融服务“产品箱”。同时,加大对已研发的金融产品的推广力度。对线上渠道进行改造升级,优化完善线上渠道功能,创新并加载更多的服务结算功能,进而满足客户全方位的需求。同时大力推进互联网融资模式,提升办贷效率。
3.以效益为目标,守住风险底线。在严格履行信贷业务“三查”制度、加强现场和非现场监测分析、前瞻性化解风险、强化不良清收处置基础上,抓好源头防范。一是政府增信。多途径、多形式引入政府增信机制,加强与政府涉农部门的合作,大力发展“财政惠农信贷通”、“产业扶贫信贷通”等业务。二是保险保障。对于各县的优势特色产业,在既无抵押担保又无政府增信的前提下,可选择与保险公司合作,探索“银行+保险+农户”的服务模式。三是模式复制。认真总结经验,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对一些成功的PPP项目营销模式进行复制,明确项目所需资料、流程,在全行进行推广,从而提升营销效率,扩大营销成果。
(四)坚持以人为本,提升“三农”金融业务发展的综合能力。做好“三农”金融服务,需要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金融工作队伍。一是配足“三农”队伍人员。配好县域支行领导班子,根据干部的学历、性格、经历、能力等,合理搭配支行班子,打造坚强有力的领导集体。配足“三农”客户经理,将人力资源向县域支行倾斜。二是提升“三农”队伍素质。建立“三农”队伍培训机制,强化职业道德教育、“三农”金融知识、“三农”发展战略和政策等知识的学习,提升“三农”队伍市场化思维、互联网思维,增强从业能力。三是完善“三农”队伍考核。对“三农”客户经理的日常管理、资产业务等多维度进行考核,考核结果与客户经理的绩效挂钩,真正体现多劳多得。(作者单位为抚州农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