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同时居民的消费水平也在不断增长。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城市居民消费具有重要作用,所以,研究城市居民消费的影响因素具有较强的经济意义。文章通过对城市居民消费的历史和现状的分析,确定了其运行结構和主要运行参数,建立了城市居民消费宏观经济模型。在此基础上,研究了这一系统中主要变量对模型的影响程度,并对城市居民消费结构、居民收入、货币流通量作了分析与评价。文章先提出问题,指明了模型的建立城市居民消费模型中所有变量定义,并详细分析了影响城市居民消费水平的单因素,为今后的研究提供有利依据。
[关键词]城市居民 消费水平 计量 经济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33-0069-01
居民消费水平是指一个国家一定时期内人们在消费过程中对物质和文化生活需要的满足程度,它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居民的一般消费水平。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运行机制有了极大的改变,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消费水平也越来越高,如何提高城市居民收入的整体水平,进而提升我国国民收入整体水平,就成为社会研究的热点问题。
一、问题的提出
1、研究目的和意义
居民消费是指花费在最终商品与服务上且能符合需要和获得满意的各项开支,是GDP中最大的组成部分。而且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居民的消费水平提高的最快,消费结构也有很大的改善,因此对其进行分析具有较强的经济意义。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是反映城市职工及其家庭所购买的生活消费品和服务项目价格变动趋势和程度的相对数。编制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可以观察和分析消费品的零售价格和服务项目价格变动对职工货币工资的影响,作为研究职工生活和确定工资政策的依据。通常来说,财富每年的变化不大,因此财富效应很少会引起消费的急剧变动。而且,财富值难以计算——计量标准难以统一把握。而在中国,城市居民消费额和城市物价指数比较易于统计,较为真实,故可以采集为数据。
2、研究方法
采用规范描述与实证研究相结合,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通过收集数据资料,在定性论述的基础上,运用计量经济学的方法,建立计量经济模型进行定量分析。参照研究结果,提出建议和对策。
二、城市居民消费模型中所有变量定义
1、被解释变量:Y城市居民消费额。
2、解释变量:X1国民收入总额;X2年平均货币流通量;X3前一年的消费额;X4城市居民消费物价指数。(以上四种原始数据选自《中国统计年鉴1999年》和《中国市场统计年鉴1996年》)设欲求的总体回归模型为Y=b0+b1×X1+b2×X2+b3×X3+b4×X4,利用1979———1993年数据,由Eviews软件用最小二乘法(OLS)估计上式得:Y=235.423+0.163×X1+0.649×X2+(-0.143×X3)+(-1.329×X4)。
三、单因素分析
消费的决定因素包括:当期可支配收入、个人财富、货币流通量、物价指数以及永久收入等。同时认为收入增加消费增加,收入减少消费难以减少,主要因素为实际可支配收入。可支配收入是指国民收入减去所有家庭和公司交纳的直接税,再减去企业净储蓄,之后加上家庭从政府那里获得的转移支付。由于易出现可支配收入计算误差,并且可支配收入最终仍然由国民收入决定且与国民收入值并未存在较大差距,所以,我们采用计算来代替国民收入。
1、国内生产总值对城市居民消费水平的影响
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是反映城市职工及其家庭所购买的生活消费品和服务项目价格变动趋势和程度的相对数。由经济理论可知,经济发展水平与居民消费水平有密切关系。为了研究城市居民消费水平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关系,可将国内生产总值作为经济发展水平的代表性指标。研究表明国内生产总值确实对城市居民消费水平有显著影响。其中,GDP每增长1亿元,城市居民消费水平就会平均增加0.026元。
2、居民人均收入对城市居民消费水平的影响
居民可支配收入是城市居民消费的基础和前提,但是城市居民收入也许还存在其他方面的影响。由于我国城乡差距较为悬殊,对于城市居民和农村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对消费水平的影响则做重点考察。设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X2,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X3,可得到以下模型:拟合优度分别为0.998,0.996,两个模型的拟合度都很好,这就证明城市居民和农村的可支配收入对居民消费水平确实有显著影响。除此之外,也表明了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对居民消费水平的影响大大超过了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对居民消费水平的影响。由此可见,我国目前农村的消费需求大于城市居民的消费需求。
研究还表明,除了根据当前可支配收入水平之外,人們还根据长期收入趋势来决定其消费数量。经济学家提出了永久性收入理论和生命周期假说。永久性收入是指在除去那些暂时的或不固定的影响(如意外的收入或损失等)之后,一个家庭获得的收入水平。这一理论暗示,消费者对待收入变动作出的反应不会都一样。长期稳定的收入——即永久性收入变动才会提高消费。生命周期假说认为不同年龄的人有不同的消费倾向,中年人比老年人、青年的消费倾向低。同时,收入水平决定消费支出水平。而中等收入水平的人群的边际消费更倾向高于高收入和低收入的人群。
3、人口自然增长率对城市居民消费水平的影响
人口的多少与消费水平的高低有密切的关系。由经验分析可知,在人口数量一定的情况下,经济发展水平越高,消费品数量越多,那么城市居民消费水平就会越高;反之,在经济发展水平稳定的条件下,人口数量的多少就决定着消费水平的高低。
4、货币流通量对城市居民消费水平的影响
货币流通量等于货币投放量减去货币储蓄量。首先,由于货币储蓄量比较稳定,适当扩大货币的总发行量,可以减弱货币储备对消费的不利影响(当然以严防“通货膨胀”为前提)。增加或减少货币流通量主要是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货币流通量过少,不能满足商品交换的需要,就会影响经济发展;货币流通量过多,超出了商品交换的需要,就会出现通货膨胀,同样会影响经济的增长。换而言之就是说增加货币流通能推动消费,这也与模型推断相吻合。但是,应该慎用扩大货币发行,要时刻牢记是货币消费量决定货币流通量,货币流通速度在影响货币流量。
从上述分析可知,应选取“城市居民消费总额”作为被解释变量;选取“国民收入总额”、“年平均货币流通量”、“城市居民消费物价指数”和“前一年城市居民消费总额”为解释变量。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文章主要对我国城市居民消费水平的影响因素进行了计量分析,其结果表明城市居民人均收入对居民消费水平的直接影响最大。基于这一情况,就要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城市居民的整体收入水平,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要稳定增加城市居民收入,增强居民消费信心。也要为城市居民营造一个完善的消费环境,既要保证充足的商品与服务供给,也要提高商品和服务的质量及配套环节,强化居民整体消费倾向。
参考文献
[1] 程松《我国居民消费水平影响因素的计量分析》[J],《商业时代》2015年11期.
[2] 齐吴珍《我国居民消费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安徽大学2012年硕士毕业论文.
[3] 佟华《对我国城市居民消费水平的综合分析》[J],《经济视野》2016年04期.
[4] 夏甜《城市居民消费水平差异分析》[J],《现代经济信息》2015年01期.
[5] 张军《对居民消费分层的研究》[J],《消费导刊》2015年03期.
[关键词]城市居民 消费水平 计量 经济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33-0069-01
居民消费水平是指一个国家一定时期内人们在消费过程中对物质和文化生活需要的满足程度,它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居民的一般消费水平。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运行机制有了极大的改变,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消费水平也越来越高,如何提高城市居民收入的整体水平,进而提升我国国民收入整体水平,就成为社会研究的热点问题。
一、问题的提出
1、研究目的和意义
居民消费是指花费在最终商品与服务上且能符合需要和获得满意的各项开支,是GDP中最大的组成部分。而且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居民的消费水平提高的最快,消费结构也有很大的改善,因此对其进行分析具有较强的经济意义。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是反映城市职工及其家庭所购买的生活消费品和服务项目价格变动趋势和程度的相对数。编制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可以观察和分析消费品的零售价格和服务项目价格变动对职工货币工资的影响,作为研究职工生活和确定工资政策的依据。通常来说,财富每年的变化不大,因此财富效应很少会引起消费的急剧变动。而且,财富值难以计算——计量标准难以统一把握。而在中国,城市居民消费额和城市物价指数比较易于统计,较为真实,故可以采集为数据。
2、研究方法
采用规范描述与实证研究相结合,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通过收集数据资料,在定性论述的基础上,运用计量经济学的方法,建立计量经济模型进行定量分析。参照研究结果,提出建议和对策。
二、城市居民消费模型中所有变量定义
1、被解释变量:Y城市居民消费额。
2、解释变量:X1国民收入总额;X2年平均货币流通量;X3前一年的消费额;X4城市居民消费物价指数。(以上四种原始数据选自《中国统计年鉴1999年》和《中国市场统计年鉴1996年》)设欲求的总体回归模型为Y=b0+b1×X1+b2×X2+b3×X3+b4×X4,利用1979———1993年数据,由Eviews软件用最小二乘法(OLS)估计上式得:Y=235.423+0.163×X1+0.649×X2+(-0.143×X3)+(-1.329×X4)。
三、单因素分析
消费的决定因素包括:当期可支配收入、个人财富、货币流通量、物价指数以及永久收入等。同时认为收入增加消费增加,收入减少消费难以减少,主要因素为实际可支配收入。可支配收入是指国民收入减去所有家庭和公司交纳的直接税,再减去企业净储蓄,之后加上家庭从政府那里获得的转移支付。由于易出现可支配收入计算误差,并且可支配收入最终仍然由国民收入决定且与国民收入值并未存在较大差距,所以,我们采用计算来代替国民收入。
1、国内生产总值对城市居民消费水平的影响
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是反映城市职工及其家庭所购买的生活消费品和服务项目价格变动趋势和程度的相对数。由经济理论可知,经济发展水平与居民消费水平有密切关系。为了研究城市居民消费水平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关系,可将国内生产总值作为经济发展水平的代表性指标。研究表明国内生产总值确实对城市居民消费水平有显著影响。其中,GDP每增长1亿元,城市居民消费水平就会平均增加0.026元。
2、居民人均收入对城市居民消费水平的影响
居民可支配收入是城市居民消费的基础和前提,但是城市居民收入也许还存在其他方面的影响。由于我国城乡差距较为悬殊,对于城市居民和农村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对消费水平的影响则做重点考察。设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X2,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X3,可得到以下模型:拟合优度分别为0.998,0.996,两个模型的拟合度都很好,这就证明城市居民和农村的可支配收入对居民消费水平确实有显著影响。除此之外,也表明了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对居民消费水平的影响大大超过了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对居民消费水平的影响。由此可见,我国目前农村的消费需求大于城市居民的消费需求。
研究还表明,除了根据当前可支配收入水平之外,人們还根据长期收入趋势来决定其消费数量。经济学家提出了永久性收入理论和生命周期假说。永久性收入是指在除去那些暂时的或不固定的影响(如意外的收入或损失等)之后,一个家庭获得的收入水平。这一理论暗示,消费者对待收入变动作出的反应不会都一样。长期稳定的收入——即永久性收入变动才会提高消费。生命周期假说认为不同年龄的人有不同的消费倾向,中年人比老年人、青年的消费倾向低。同时,收入水平决定消费支出水平。而中等收入水平的人群的边际消费更倾向高于高收入和低收入的人群。
3、人口自然增长率对城市居民消费水平的影响
人口的多少与消费水平的高低有密切的关系。由经验分析可知,在人口数量一定的情况下,经济发展水平越高,消费品数量越多,那么城市居民消费水平就会越高;反之,在经济发展水平稳定的条件下,人口数量的多少就决定着消费水平的高低。
4、货币流通量对城市居民消费水平的影响
货币流通量等于货币投放量减去货币储蓄量。首先,由于货币储蓄量比较稳定,适当扩大货币的总发行量,可以减弱货币储备对消费的不利影响(当然以严防“通货膨胀”为前提)。增加或减少货币流通量主要是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货币流通量过少,不能满足商品交换的需要,就会影响经济发展;货币流通量过多,超出了商品交换的需要,就会出现通货膨胀,同样会影响经济的增长。换而言之就是说增加货币流通能推动消费,这也与模型推断相吻合。但是,应该慎用扩大货币发行,要时刻牢记是货币消费量决定货币流通量,货币流通速度在影响货币流量。
从上述分析可知,应选取“城市居民消费总额”作为被解释变量;选取“国民收入总额”、“年平均货币流通量”、“城市居民消费物价指数”和“前一年城市居民消费总额”为解释变量。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文章主要对我国城市居民消费水平的影响因素进行了计量分析,其结果表明城市居民人均收入对居民消费水平的直接影响最大。基于这一情况,就要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城市居民的整体收入水平,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要稳定增加城市居民收入,增强居民消费信心。也要为城市居民营造一个完善的消费环境,既要保证充足的商品与服务供给,也要提高商品和服务的质量及配套环节,强化居民整体消费倾向。
参考文献
[1] 程松《我国居民消费水平影响因素的计量分析》[J],《商业时代》2015年11期.
[2] 齐吴珍《我国居民消费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安徽大学2012年硕士毕业论文.
[3] 佟华《对我国城市居民消费水平的综合分析》[J],《经济视野》2016年04期.
[4] 夏甜《城市居民消费水平差异分析》[J],《现代经济信息》2015年01期.
[5] 张军《对居民消费分层的研究》[J],《消费导刊》2015年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