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所谓核心素养是指中国学生应该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如果就学科而言,其最核心的就是要培养学生的核心知识、核心能力和核心品质。
关键词:核心素养;教学观念;专业素养;专业技能
最近这段时间接受的培训较多,触碰到的新鲜而又前沿词汇也较多。其中,“核心素养”这个词的出现频率颇高,由此也引起了我对自己以往教学和对当前教育现象的一些思考。
钟启泉教授认为:“深入推进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迎接课堂转型挑战,难以绕过核心素养这一重要问题,没有核心素养,改革就缺了灵魂。”可见,核心素养是何等的重要。
人们都说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育人”,其实这其中的道理我们是深信不疑的。可是我们一线的教育工作者们,往往很少能站到“育人”的高度来思考自己的教学。很庆幸,近段时间“核心素养”“教学改革”“学习共同体”等新鲜词汇的相继迸出,让我们看到了教育本真的回归,也让我们感受到引领我们教育方向的大师们那清晰的办学思路和高屋建瓴的教学眼界。
那么,什么是核心素养?这是我困惑已久的问题,终于,我通过多方学习找到了答案。其实,它是指中国学生应该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如果就学科而言,我想其最核心的就是要培养学生的核心知识、核心能力和核心品质。那么面对如此高大上的育人目标,我们一线的教师又将如何在课堂中去将它“落地生根”呢?
一、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
传统的教学观念占据了当今教师的普遍思维,传授式的教学模式是当前课堂的主打现象。为此,要想在学科教学中不遗余力地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完成价值引领、思维启迪、品格塑造等教学任务,教师就得首先转变教学观念,要从“学科教学”转向“学科教育”。教师只有明白了作为“人”的“核心素养”有哪些、学科本质是什么,才会明白课堂教学要把学生带向何方。为此,我们需要从根本上改变以往以知识传授为任务,以“记—练—考”为模式的教学方式,需要理清所教学科的知识体系,需要尊重教育规律、尊重人才成长规律、尊重学生的人格人性,需要站在学生的立场思考教育教学,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直接面对教材本身,进行高水平的思维活动,从而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维、学会做人。
二、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
在大力倡导教学改革的今天,我们不仅要研究如何培养学生的素养,深入地探讨“教师素养”这个话题也显得十分必要。教师的素养是多方面的,是关系课改成败的,它包括个人道德、教育技术、心理素质等多个层面,是一个综合性的问题。如果就学科而言,我认为教师的素养应该包括专业精神、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良好的思维方式。这就需要教师树立崇高的教育理想、把教育当成事业,爱岗敬业;需要教师重温学科专业,系统梳理专业知识,做到心中有数;需要教师研究课堂,反思以往的教学,梳理有效的教学经验,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需要教师培养科学而又正确的思维方式,并以良好的思维方式去影响和培养学生。我想,只有这样,我们的教师素养才能得以提高,课改的实效才能得以凸显,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才能在课堂上得以实现。
三、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
当今时代,是一个“云”的时代,也是一个知识爆炸的时代,更是一个被网络碾平的时代,作为教师的我们,所面临的挑战是前所未有的。我们需要不断地应对学生拥有的知识,需要利用互联网构建新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需要用差异化教学实践来包容学生的多样化,需要教学目标的独创性和个性化的教育体验,需要实现从以课程为中心到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转变。为此,我们需要不断地更新和完善自己,以应对来自这个时代的“风云突变”。那么,作为一名新时代的教师,我们的教学早已不再是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一本教科书那么简单,我们得具备各种各样的能力。如:选择和开发課程资源的能力、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应对教学突发事变的能力、具有教学机智和极高的语言素养并能熟练发挥语言功能的能力等。所以,我们需要不断地完善自身、不断地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和水平,才能适应教育发展的需要,才能真正地实现从“应试教育”向“核心素养”的转变。
总之,从“应试”到“素养”的转变,这不仅仅是形式上的简单变化,它更是一种教育本真的回归,是教育“育人”功能的真正体现。虽然,我们离这个目标还很远,但我們最终会走向这个终点!
参考文献:
余文森.核心素养的内涵与意蕴[J].今日教育,2016(2).
编辑 谢尾合
关键词:核心素养;教学观念;专业素养;专业技能
最近这段时间接受的培训较多,触碰到的新鲜而又前沿词汇也较多。其中,“核心素养”这个词的出现频率颇高,由此也引起了我对自己以往教学和对当前教育现象的一些思考。
钟启泉教授认为:“深入推进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迎接课堂转型挑战,难以绕过核心素养这一重要问题,没有核心素养,改革就缺了灵魂。”可见,核心素养是何等的重要。
人们都说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育人”,其实这其中的道理我们是深信不疑的。可是我们一线的教育工作者们,往往很少能站到“育人”的高度来思考自己的教学。很庆幸,近段时间“核心素养”“教学改革”“学习共同体”等新鲜词汇的相继迸出,让我们看到了教育本真的回归,也让我们感受到引领我们教育方向的大师们那清晰的办学思路和高屋建瓴的教学眼界。
那么,什么是核心素养?这是我困惑已久的问题,终于,我通过多方学习找到了答案。其实,它是指中国学生应该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如果就学科而言,我想其最核心的就是要培养学生的核心知识、核心能力和核心品质。那么面对如此高大上的育人目标,我们一线的教师又将如何在课堂中去将它“落地生根”呢?
一、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
传统的教学观念占据了当今教师的普遍思维,传授式的教学模式是当前课堂的主打现象。为此,要想在学科教学中不遗余力地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完成价值引领、思维启迪、品格塑造等教学任务,教师就得首先转变教学观念,要从“学科教学”转向“学科教育”。教师只有明白了作为“人”的“核心素养”有哪些、学科本质是什么,才会明白课堂教学要把学生带向何方。为此,我们需要从根本上改变以往以知识传授为任务,以“记—练—考”为模式的教学方式,需要理清所教学科的知识体系,需要尊重教育规律、尊重人才成长规律、尊重学生的人格人性,需要站在学生的立场思考教育教学,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直接面对教材本身,进行高水平的思维活动,从而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维、学会做人。
二、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
在大力倡导教学改革的今天,我们不仅要研究如何培养学生的素养,深入地探讨“教师素养”这个话题也显得十分必要。教师的素养是多方面的,是关系课改成败的,它包括个人道德、教育技术、心理素质等多个层面,是一个综合性的问题。如果就学科而言,我认为教师的素养应该包括专业精神、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良好的思维方式。这就需要教师树立崇高的教育理想、把教育当成事业,爱岗敬业;需要教师重温学科专业,系统梳理专业知识,做到心中有数;需要教师研究课堂,反思以往的教学,梳理有效的教学经验,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需要教师培养科学而又正确的思维方式,并以良好的思维方式去影响和培养学生。我想,只有这样,我们的教师素养才能得以提高,课改的实效才能得以凸显,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才能在课堂上得以实现。
三、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
当今时代,是一个“云”的时代,也是一个知识爆炸的时代,更是一个被网络碾平的时代,作为教师的我们,所面临的挑战是前所未有的。我们需要不断地应对学生拥有的知识,需要利用互联网构建新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需要用差异化教学实践来包容学生的多样化,需要教学目标的独创性和个性化的教育体验,需要实现从以课程为中心到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转变。为此,我们需要不断地更新和完善自己,以应对来自这个时代的“风云突变”。那么,作为一名新时代的教师,我们的教学早已不再是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一本教科书那么简单,我们得具备各种各样的能力。如:选择和开发課程资源的能力、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应对教学突发事变的能力、具有教学机智和极高的语言素养并能熟练发挥语言功能的能力等。所以,我们需要不断地完善自身、不断地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和水平,才能适应教育发展的需要,才能真正地实现从“应试教育”向“核心素养”的转变。
总之,从“应试”到“素养”的转变,这不仅仅是形式上的简单变化,它更是一种教育本真的回归,是教育“育人”功能的真正体现。虽然,我们离这个目标还很远,但我們最终会走向这个终点!
参考文献:
余文森.核心素养的内涵与意蕴[J].今日教育,2016(2).
编辑 谢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