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马克思主义政治品质及其在中国的发展

来源 :文教资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gbf091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马克思主义自诞生之日起就同政治紧密相连,马克思主义的政治品质更是将经济、阶级、国家等各领域作为其研究对象,运用联系的、发展的眼光来看待政治现象。研究马克思主义的政治品质必然会给中国的发展带来巨大的影响。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政治品质 中国 发展 时代价值
  
  一、马克思主义政治品质的内涵
  (一)马克思主义关于政治的定义。
  “政治”这个概念最早源于希腊语的polis一词,最初的含义是古代城邦,即城市国家。经过几个世纪的发展,现代政治学的研究领域已十分广泛,涵盖经济、法律、军事、文化等多个领域。因此,政治的含义由于所处视角的不同因而有了不同的定义。马克思主义认为,政治的根源是经济,实质是阶级关系,核心是政治权力,它是一种有规律的社会现象。根据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论述,我们可以对政治的概念作如下界定:政治是阶级社会中以经济为基础的上层建筑,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是以政治权利为核心展开的各种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总和。
  (二)马克思主义政治品质的特征。
  1.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是一门革命性与科学性高度统一的革命科学,是在实践中产生并得到验证的科学真理。它揭示了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阐释了无产阶级的历史命运,为人类解放的方向和道路提供了解释世界、改造世界的理论和方法,“是全世界无产阶级的最正确、最革命的科学思想的结晶”。[1]
  2.阶级性与实践性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不仅是理论学说,而且是指导工人阶级斗争实践的理论武器,这也就决定了马克思主义具有彻底的阶级性与实践性。因此,马克思主义在指导革命实践的过程中实现无产阶级的伟大使命,又在这种实践的过程中使自身不断经受检验、不断获得丰富和发展。
  二、马克思主义政治品质在中国的发展
  (一)毛泽东思想对马克思主义政治品质的发展。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伟大成果,是一套全面而完整的科学理论体系。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即实事求是。实事求是就是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实事求是贯穿于毛泽东思想整个理论的各个组成部分,当然也包括其对马克思主义政治品质的诠释。
  毛泽东思想确立了中国政治发展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国情相结合的原则,提出并阐述了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政治纲领和社会主义时期的政治思想。毛泽东同志曾说:“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一经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就使中国革命的面目为之一新。”[2]正因如此,毛泽东同志和中国共产党人,依据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所创造的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政治经济条件,采取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进行的方针,实行逐步改造生产资料私有制的具体政策,从理论和实践上解决了在中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经济落后的大国中建立社会主义的艰难任务。同时,毛泽东同志提出的“对人民内部要民主,对反动派要专政”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政治的学说。
  (二)邓小平理论对马克思主义政治品质的发展。
  邓小平理论有一个贯穿始终的精髓,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邓小平同志指出:“思想路线不是小问题,这是确定政治路线的基础,正确的政治路线能不能贯彻执行,关键是思想路线对不对头。”[3]邓小平理论对马克思主义政治品质的发展有以下几点贡献。
  第一,从中国的国情出发,指出中国的政治问题首先是要解决经济问题。马克思主义认为,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邓小平敏锐地观察到中国的贫穷落后不仅是个经济问题,而且是个政治问题。为此,他提出:“经济工作是当前最大的政治,经济问题是压倒一切的政治问题。”[4]
  第二,把民主政治同社会稳定紧密相连。邓小平认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现四个现代化是我们党最大的政治,是压倒一切的政治任务。而要完成这个政治任务就必须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最为关键的是两个方面:一是发展民主;二是保持稳定。邓小平曾明确指出:“民主是我们的目标,但国家必须保持稳定。”[5]换言之,发展民主是目标,保持稳定是前提,二者密不可分。
  第三,把改革开放置于维护国家主权的前提之下。邓小平明确指出:“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他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总是从战略的高度、从政治角度来思考问题和提出问题。他认为改革开放要以坚持党的领导、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主权为前提,离开了这个前提一切都无从谈起。
  (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马克思主义政治品质的发展。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从总体上反映了政党建设在政治发展和社会发展中具有前所未有的重要地位,成为决定社会主义政治,以及社会主义命运的历史重心。也正是因此,“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马克思主义政治品质有了新的发展。
  “始终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所体现的政治品质,反映了在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在把握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对立统一中,政治上的关注点和重心是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是马克思主义分析人类社会的一对最基本的范畴,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从来不会就生产力谈生产力,或者就生产关系谈生产关系,而是将它们放在生产方式的统一体中进行分析,而生产方式又进一步地在与人类社会发展的一定历史阶段相联系中进行考察,这样宏大的视角就是政治的视角,就是马克思主义的政治品质。
  “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所体现的政治品质,揭示了在当代社会的进程中,文化的思想引导和智力支持已经成为现代化健康发展的生命线这样一个重要特征,紧扣了精神文化生产的水平越来越主宰着人类社会生活方式的历史命题。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文化或者说精神文明建设已愈益显示出前所未有的对社会进步的重要作用。
  “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所体现的政治品质,反映了在社会主义新的历史时期,人民利益的整合已经成为无产阶级执政党空前的政治使命,而利益整合最根本的机制就是民主和法治,民主和法治的发展水平直接反映人民利益的实现水平。江泽民同志所阐述的“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思想,不仅体现了对无产阶级政党思想路线和政治路线的继承,它是新的历史条件下,面对社会发展的新情况,尤其是社会群体日益多样化、复杂化的理论创新。
  (四)科学发展观对马克思主义政治品质的发展。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中国共产党在不断总结自身实践经验教训与世界各国发展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正确分析当代中国发展所面临的一系列突出矛盾和问题,在正确地理解和把握了社会主义新时期政治的科学内涵后又一次旗帜鲜明地树立起马克思主义政治品质,适时地提出了科学发展观。
  对于科学发展观当中“以人为本”的科学内涵,2004年3月胡锦涛同志在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作了深刻阐述。他说:“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显然,这里讲的以人为本主要是指发展目的问题。这就是说,我们的发展不是为发展而发展,而是为了富裕人民、造福人民、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而发展。这与马克思主义政治品质所体现出的人文关怀是相一致的。首先,它把人民群众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价值主体,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其次,它把人民群众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利益主体,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人民群众既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创造者,又是其成果的享有者。最后,它把人民群众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主体,最广泛地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以人为本”,蕴涵着丰富的人本关怀,是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也充分揭示了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在关系。
  三、马克思主义政治品质的时代价值
  (一)坚持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实践性的政治品质建设和谐社会。
  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现在中国正处于向建设更高标准的小康社会迈进,社会发展总体较好。但是中国共产党和政府在抓紧经济建设的同时,也应该毫不松懈地、稳定有序地民主改革和法制建设,这既是保障公民合法权益的需要,又是维护社会稳定和发展的需要。因此,在建设中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同时,应该坚持马克思主义政治品质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务实的实践精神,解决好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中的突出问题,这样才能更好地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二)坚持马克思主义阶级性与革命性的政治品质加强改革创新。
  改革创新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之一,也是实现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动力。2006年召开的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把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与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一起,确立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中华民族开拓进取的思想品格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践相结合的伟大成果,已经深深融入我国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的各个方面,成为振兴中华的力量源泉。但在实际操作中,中国的改革创新依然存在着技术创新能力还不强、人才建设面临挑战等一系列问题,需要中国共产党人继续发扬先锋模仿作用,带领广大劳动人民为中华民族的崛起而奋斗。
  
  参考文献:
  [1]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093.
  [2]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795.
  [3]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191.
  [4]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194.
  [5]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285.
其他文献
摘 要:杜仲因自身的独特外型成为园林绿化中的重要植被之一,被广泛应用于道路绿化与庭院绿化中。本文主要从育苗、种植及管理3个角度,探析了杜仲的栽培技术,以期为杜仲栽培工作提供有效建议。  关键词:杜仲;育苗技术;管理技术  中图分类号:S686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81233
目的探讨胸导联最大QRS电压与左心室质量指数的关系。方法在治疗性生活方式改变基础上将6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贝那普利组、吲达帕胺组及单纯治疗性生活方式改变组,分
摘 要:伴随着中国经济社会逐步向生态文明社会迈进,传统的林业造林方法早已经无法满足新时期的林业发展需求,这种情况下必须要通过不断对造林方式的创新与革命,以此来实现中国林业领域的良性发展。与此同时,作为中国经济建设发展的重要构成环节,林业的发展状况不仅对整个经济运行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同时也为整个的生态环境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必须要以此为契机,通过强化管理来加大专业研究水平,在对传统的林业造林技术进
探索新课标标准下的语文阅读策略,是提高中学生语文能力的重要手段.教师要掌握新课标的要求,重视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的结合,在阅读中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通过情境设置和
摘 要: 新课程实施以来,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出来了,好像一堂课不搞些热闹场面,就不算是好课。殊不知,忽视了老师这个至关重要的主导作用,如果教师一味地迎合学生,不及时地引领学生的思路,结果虽是活跃了气氛,却使整个课堂空洞、飘忽起来,好似无根之浮萍。教师需要根据不同的课文题材,找寻属于语文课堂的实质。只有把握好语文的度,上出语文的味,才能达到所追求的境界。  关键词: 语文教学 学科整合 自主合作 文
摘 要: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提高写作水平和阅读水平是提高学生语文水平的关键,而阅读能力是学生学会表达、学好语文的基础。教师要利用好手中的教材,设计个性化的教学目标;充分利用教材,个性化地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把读书的时间还给学生,指导学生在读中感悟;利用好每一堂课,抓住学生的兴趣加以引导,侧重于对学生阅读个性的培养,使学生积极参与到阅读学习和活动中来,充分地表达自己的个人感受,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
两课在高校教育中承载着对大学生进行科学世界观、人生观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任。传统的"两课"教学由于教学方式过于单一导致部分学生失去了兴趣。改变两课教学现状势必要从教学
摘 要: 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本文提出了加强辅导员工作科学化的“三个坚持”,从理论学习、日常工作、方法创新三个角度阐述了加强辅导员工作科学化的重要性和措施,意在探讨辅导员工作科学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关键词: 高校辅导员 工作科学化 思想政治教育    一、加强辅导员工作科学化的重要性 
摘 要: 如何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文本,引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使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在原有基础上自我建构、自我生成的过程。本文认为,教师首先要走进文本,走进作者的内心深处,架设一座心灵的桥梁。其次,教师要掌握每个学生的基本情况,以便因材施教,在课堂上教师要主动由台前退到幕后,让课堂成为学生整个学习活动的“中继站”和“加油站”。  关键词: 语文课堂 任务驱动 走进文本    阅读教学讲究文本的处理艺术
情感沟通是人类社会交往最初也是最重要的形式,采用人类共有的情感对学生进行教育管理,是高校辅导员工作的重要手段和方法.是一种十分重要的教育力量,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发挥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