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工程教育的核心目标是培养合格工程师,基于ISO9000标准构建的工程教育八项原则是工程教育的核心思想。《土木工程施工》校地合作课程引入企业导师进行施工现场教学及实践指导,重视过程考核及应用能力考核,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工程实践的认知,培养学生的工程精神和工程意识,使学生在理论知识、创新能力、沟通能力和应用能力等方面得到全面的训练和提高,充分体现工程教育八项原则,为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提供基础和保障。
关键词:校地合作;工程教育八项原则;应用型人才培养;土木工程施工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6)07-0096-03
Abstract: The key purpose of engineering education is to train qualified engineers. Eight principles of engineering education that is based on ISO9000 standards is the core idea of engineering education. The course of civil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is fulfilled by university and enterprises. The tutors from enterprises fulfill teaching in the construction site and practice guidance. In the course process assessment and application ability assessment are paid attention to. These measures can increase students' leaning interest and understanding of construction practice, can train engineering spirit and engineering awareness, can enhance the theory knowledge and innovation ability, communication ability, application ability, also can reflect the eight principles of engineering education, and provide the foundation and guarantee for the application-oriented talents training.
Keywords: university-enterprise cooperation; the eight principles of engineering education; the application-oriented talents training; civil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引言
美国高等教育侧重应用能力及创新能力的培养,注重个性发展。20世纪90年代末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瑞典皇家工学院等大学联合成立跨国研究合作组织,创立了“构思(Conceive)、设计(Design)、实现(Implement)和运作(Operate)”的工程教育理念,确立了现代工程教育模式,2011年CDIO模式获得美国工程界最高奖。英国高等教育体系近年来不断朝着应用型转变,多数院校开设的课程实践性强,很多课程包含实习以帮助学生获得宝贵的工作经验。
中国的高等院校培养出来的学生创新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社会适应能力与发达国家相比有很大的差距。目前,很多院校都在进行工程教育改革,汕头大学作为中国第一所加入CDIO 国际合作组织的高等院校,提出了EIP-CDIO(职业道德、诚信和职业操守与构思——设计——实现——运作)人才培养模式。为全面提升工程教育质量,中国教育部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列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并批准清华大学等高校为“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高校,对工程人才培养目标、标准、师资队伍、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方法、手段等方面进行全方位改革。
一、工程教育及工程教育八项原则的主要思想
工程教育是提供工程技术人才的主要渠道,工程教育的目标之一是培養合格的工程师。工程技术人才的培养必须进行创新,培养出具备宽、专、交相结合的知识特征的人才。[1]合格工程师应具有终生学习的能力与习惯,以胜任和满足多变的职业生涯需要;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协作能力,以适应团队合作及跨学科的合作需要;能正确判断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了解工程与社会的复杂关系。
ISO9000标准在质量管理上是通用的,目前国外有许多大学已通过ISO9000认证。TC176技术委员会总结质量管理实践经验,并吸纳国际上质量管理专家的意见,确定了ISO9000标准八项质量管理原则(以下简称为工程教育八项原则),该原则是质量管理的理论基础。工程教育八项原则分别是:以顾客为关注焦点、领导作用、全员参与、过程方法、管理的系统方法、持续改进、基于事实的决策方法、互利的供方关系。将ISO9000质量管理思想应用于高等教育,目的是表明组织(高校)能够满足客户对人才培养质量的要求以取得学生、家长、社会足够的信任。
工程教育八项原则要求转变观念并改革教学方法,侧重于对学生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将学生培养成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诚实守信、吃苦耐劳、严谨务实、敬业奉献、勇于创新的工程精神,具有完整的人格、较高的修养、广博的知识、对社会发展有用的人才。工程教育八项原则的应用对当前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创新型人才等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2]。 二、《土木工程施工》校地合作课程教学过程
为进一步强化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创建优良的教风、学风,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提升教学质量,常熟理工学院于2014-2016年开展了“教学内涵建设年”活动。其指导思想是按照“以学生为中心、职业为导向、能力为本位”为基本思路重构课程体系与课程内容,构建“双能协同,知行合一”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落实“注重学理、亲近业界”人才培养理念,着力推进教学内涵建设。“教学内涵建设年”活动的重点是以专业核心课程为对象建设若干门校地合作课程、研究性课程、双语课程。
《土木工程施工》课程是常熟理工学院工程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于2014年立项为常熟理工学院校地合作课程。《土木工程施工》课程重点学习土方、桩基础、模板、混凝土、钢筋、砌筑、脚手架、防水、装饰等各分部分项工程的施工程序、方法、工艺。学习内容实践性强,仅通过传统的理论讲解方式学生难以建立空间概念,且所学的知识容易忘记。为了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将枯燥的施工方法、施工程序立体化,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效果,该课程教学过程通过尝试与研究环节、指导环节和实践环节来完成。
第一阶段为尝试与研究环节。在学习新知识前,将与拟学习内容相关的教案、PPT、工程施工图片、录像等资料上传到网络课程中,供学生课前观摩研究,帮助学生建立初步概念与认识。例如:在学习预制桩施工程序及方法之前,要求学生观看预制桩施工录像,思考并回答相关问题(如预制桩与混凝土灌注桩的主要区别、预制桩施工的主要流程、预制桩施工的方法分类、每种施工方法的优缺点及适用范围等)。通过观看录像、查阅资料等课前研究,学生对相关施工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为下一步的深入学习奠定了基础,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第二阶段为教师指导环节(包括课堂及施工现场指导)。指导环节的实施者包括校内专职教师和校外合作单位的企业导师。对于适宜在施工现场进行指导的知识,由企业导师进行现场教学,即在施工现场结合施工过程及实物对施工方法、理论进行介绍,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校内专职教师负责现场教学实施的协调、组织及配合。对不适宜在施工现场进行指导的知识,由校内专职教师在课堂上对重点、难点知识进行深入阐述。
第三阶段为实践环节。在指导环节结束后,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建设工程设计资料进行施工方案编写,包括土方工程、混凝土工程和砌筑工程等施工方案编写。施工方案编写是施工员工作的重点内容之一。通过编写施工方案,学生能够对所学理论知识进行系统思考,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并为就业后的岗位工作奠定基础。企业导师在学生编写施工方案过程中进行指导,并在方案完成后进行点评与反馈。
三、工程教育八项原则在《土木工程施工》校地合作课程中的应用
工程教育八项原则在《土木工程施工》校地合作课程中的应用具体表现如下:
原则1:以顾客为关注焦点。该课程以学生为关注焦点,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改进学生的学习效果。学生在尝试与研究环节根据教师提供的案例及相关资料进行自主学习,培养进一步探索及研究相关知识的兴趣。施工现场教学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有机结合起来,促进学生建立直观的感性认识,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学习效果。
原则2:领导作用。教学过程中的领导主要指的是教师,引导和指导学生学习理论知识并进行实践应用,因此原则2所说的领导作用即为教师作用。《土木工程施工》校地合作课程的教师包括校内专职教师和地方企、事业单位的兼职教师。该门课程的专职教师具有十年以上的施工企业工作经验,且有高级工程师职称。兼职教师共3人,均为企、事业单位的高级技术管理人员,有二十年左右的工作经验,具有高级工程师职称及国家注册建造师等执业资格。在该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通过专职教师及兼职教师在不同教学阶段的分工合作,能够更好地为学生树立工程师榜样,促进学生更快更好地成长。
原则3:全员参与。《土木工程施工》校地合作课程教学过程中参与者除了传统的教师及学生外,还有地方企、事业单位的高级技术管理人员。企、事业单位的企业导师负责现场教学及实践指导,专职教师负责校内教学。学生通过尝试、研究、现场提问及实践操作等一系列环节的学习,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对提高学习效果具有积极意义。
原则4:过程方法。该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尽可能多地为学生创造施工现场教学条件,学生能够将书本上的理论知识与施工过程建立直接联系,避免理论与实践的分离。在实践过程中能够促进学生对知识的记忆与应用,加深印象,同时有利于学生积极思考,发现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创造性地思考新的施工方法和质量改进措施,为培育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奠定基础。
原则5:管理的系统方法。该课程在传统的教学方式基础上引入了现场教学方式,增加了学生的实践操作环节。同时改变了原来比较单一的考试模式,以过程考核和实践能力考核为主[3]。通过上述系列教学方式及考核方式的改革,改进了教学及其管理方法,加深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及记忆,提高了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原则6:持续改进。持续改进是各个领域质量管理的永恒目标,由管理者或第三方对管理活动进行周期性评价,识别具有改进潜力的内容进行渐进式改进,提高管理的效率和有效性。持续改进的主要方法是PDCA循环,包括策划(Plan)——实施(Do)——检查(Check)——改进(Act)四个阶段。该门课程教学后针对已经完成本门课程学习并有一定企业工作经验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调查的内容侧重于课程学习的收获、改进建议等。教学过程中根据所调查的反馈信息进行内容及方法等方面的调整,促进教学更好地为企业及应用型人才培养服务[4]。
原则7:基于事实的决策方法。该课程教学前选择当地有代表性的建筑施工企业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侧重于企业对施工员、造价员等岗位技术人才的知识及能力需求。在教学过程中针对企业需求对学生的知识及能力进行重点培养,以便学生能够更好地满足地方企、事业单位的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对于学习积极性高、能力强的同学可以针对其个体情況进行知识的拓展及挖掘,以满足学生的差异化培养需要。
原则8:互利的供方关系。地方企、事业单位为现场教学提供条件以及企业导师,使学校与地方企、事业单位更好地实现资源共享。在校地合作课程开展过程中,课程教学内容可以根据地方企、事业单位的需要进行设置及安排,有利于学生的学习与社会需求相吻合,并满足地方企、事业单位的需要。地方企、事业单位也可以从中选择优秀毕业生到本单位实习及就业,大大缩短毕业生的培养时间[5]。
四、结束语
基于ISO9000标准质量管理原则构建的工程教育八项原则应用于《土木工程施工》校地合作课程中,以接近工程实际的现场施工条件为载体,使学生不断地在理论知识、创新能力、沟通能力和应用能力等方面得到全面的训练和提高,为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提供基础和保障。施工现场教学与传统教学相结合,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工程实际的认知,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培养学生注重工程安全、吃苦耐劳的工程精神和工程意识。
参考文献
[1]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会务组.2010年高等工程教育高层论坛暨第一届工程师培养模式国际研讨会纪要[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1(1).
[2]Lixin Yin, Jing Yan, Guowen Li.Application of ISO9000 Theory and TSIP Method In Engineering Education[J].Advanced Materials Research,2011.
[3]王天宝,程卫东.基于CDIO的创新型工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1).
[4]胡昌明.以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为导向的新建本科高校工科专业改革探析[J].宁波大红鹰学院学报,2010(6)
[5]朱高峰.工程教育中的几个理念问题[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1(1).
关键词:校地合作;工程教育八项原则;应用型人才培养;土木工程施工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6)07-0096-03
Abstract: The key purpose of engineering education is to train qualified engineers. Eight principles of engineering education that is based on ISO9000 standards is the core idea of engineering education. The course of civil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is fulfilled by university and enterprises. The tutors from enterprises fulfill teaching in the construction site and practice guidance. In the course process assessment and application ability assessment are paid attention to. These measures can increase students' leaning interest and understanding of construction practice, can train engineering spirit and engineering awareness, can enhance the theory knowledge and innovation ability, communication ability, application ability, also can reflect the eight principles of engineering education, and provide the foundation and guarantee for the application-oriented talents training.
Keywords: university-enterprise cooperation; the eight principles of engineering education; the application-oriented talents training; civil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引言
美国高等教育侧重应用能力及创新能力的培养,注重个性发展。20世纪90年代末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瑞典皇家工学院等大学联合成立跨国研究合作组织,创立了“构思(Conceive)、设计(Design)、实现(Implement)和运作(Operate)”的工程教育理念,确立了现代工程教育模式,2011年CDIO模式获得美国工程界最高奖。英国高等教育体系近年来不断朝着应用型转变,多数院校开设的课程实践性强,很多课程包含实习以帮助学生获得宝贵的工作经验。
中国的高等院校培养出来的学生创新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社会适应能力与发达国家相比有很大的差距。目前,很多院校都在进行工程教育改革,汕头大学作为中国第一所加入CDIO 国际合作组织的高等院校,提出了EIP-CDIO(职业道德、诚信和职业操守与构思——设计——实现——运作)人才培养模式。为全面提升工程教育质量,中国教育部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列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并批准清华大学等高校为“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高校,对工程人才培养目标、标准、师资队伍、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方法、手段等方面进行全方位改革。
一、工程教育及工程教育八项原则的主要思想
工程教育是提供工程技术人才的主要渠道,工程教育的目标之一是培養合格的工程师。工程技术人才的培养必须进行创新,培养出具备宽、专、交相结合的知识特征的人才。[1]合格工程师应具有终生学习的能力与习惯,以胜任和满足多变的职业生涯需要;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协作能力,以适应团队合作及跨学科的合作需要;能正确判断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了解工程与社会的复杂关系。
ISO9000标准在质量管理上是通用的,目前国外有许多大学已通过ISO9000认证。TC176技术委员会总结质量管理实践经验,并吸纳国际上质量管理专家的意见,确定了ISO9000标准八项质量管理原则(以下简称为工程教育八项原则),该原则是质量管理的理论基础。工程教育八项原则分别是:以顾客为关注焦点、领导作用、全员参与、过程方法、管理的系统方法、持续改进、基于事实的决策方法、互利的供方关系。将ISO9000质量管理思想应用于高等教育,目的是表明组织(高校)能够满足客户对人才培养质量的要求以取得学生、家长、社会足够的信任。
工程教育八项原则要求转变观念并改革教学方法,侧重于对学生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将学生培养成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诚实守信、吃苦耐劳、严谨务实、敬业奉献、勇于创新的工程精神,具有完整的人格、较高的修养、广博的知识、对社会发展有用的人才。工程教育八项原则的应用对当前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创新型人才等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2]。 二、《土木工程施工》校地合作课程教学过程
为进一步强化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创建优良的教风、学风,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提升教学质量,常熟理工学院于2014-2016年开展了“教学内涵建设年”活动。其指导思想是按照“以学生为中心、职业为导向、能力为本位”为基本思路重构课程体系与课程内容,构建“双能协同,知行合一”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落实“注重学理、亲近业界”人才培养理念,着力推进教学内涵建设。“教学内涵建设年”活动的重点是以专业核心课程为对象建设若干门校地合作课程、研究性课程、双语课程。
《土木工程施工》课程是常熟理工学院工程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于2014年立项为常熟理工学院校地合作课程。《土木工程施工》课程重点学习土方、桩基础、模板、混凝土、钢筋、砌筑、脚手架、防水、装饰等各分部分项工程的施工程序、方法、工艺。学习内容实践性强,仅通过传统的理论讲解方式学生难以建立空间概念,且所学的知识容易忘记。为了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将枯燥的施工方法、施工程序立体化,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效果,该课程教学过程通过尝试与研究环节、指导环节和实践环节来完成。
第一阶段为尝试与研究环节。在学习新知识前,将与拟学习内容相关的教案、PPT、工程施工图片、录像等资料上传到网络课程中,供学生课前观摩研究,帮助学生建立初步概念与认识。例如:在学习预制桩施工程序及方法之前,要求学生观看预制桩施工录像,思考并回答相关问题(如预制桩与混凝土灌注桩的主要区别、预制桩施工的主要流程、预制桩施工的方法分类、每种施工方法的优缺点及适用范围等)。通过观看录像、查阅资料等课前研究,学生对相关施工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为下一步的深入学习奠定了基础,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第二阶段为教师指导环节(包括课堂及施工现场指导)。指导环节的实施者包括校内专职教师和校外合作单位的企业导师。对于适宜在施工现场进行指导的知识,由企业导师进行现场教学,即在施工现场结合施工过程及实物对施工方法、理论进行介绍,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校内专职教师负责现场教学实施的协调、组织及配合。对不适宜在施工现场进行指导的知识,由校内专职教师在课堂上对重点、难点知识进行深入阐述。
第三阶段为实践环节。在指导环节结束后,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建设工程设计资料进行施工方案编写,包括土方工程、混凝土工程和砌筑工程等施工方案编写。施工方案编写是施工员工作的重点内容之一。通过编写施工方案,学生能够对所学理论知识进行系统思考,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并为就业后的岗位工作奠定基础。企业导师在学生编写施工方案过程中进行指导,并在方案完成后进行点评与反馈。
三、工程教育八项原则在《土木工程施工》校地合作课程中的应用
工程教育八项原则在《土木工程施工》校地合作课程中的应用具体表现如下:
原则1:以顾客为关注焦点。该课程以学生为关注焦点,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改进学生的学习效果。学生在尝试与研究环节根据教师提供的案例及相关资料进行自主学习,培养进一步探索及研究相关知识的兴趣。施工现场教学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有机结合起来,促进学生建立直观的感性认识,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学习效果。
原则2:领导作用。教学过程中的领导主要指的是教师,引导和指导学生学习理论知识并进行实践应用,因此原则2所说的领导作用即为教师作用。《土木工程施工》校地合作课程的教师包括校内专职教师和地方企、事业单位的兼职教师。该门课程的专职教师具有十年以上的施工企业工作经验,且有高级工程师职称。兼职教师共3人,均为企、事业单位的高级技术管理人员,有二十年左右的工作经验,具有高级工程师职称及国家注册建造师等执业资格。在该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通过专职教师及兼职教师在不同教学阶段的分工合作,能够更好地为学生树立工程师榜样,促进学生更快更好地成长。
原则3:全员参与。《土木工程施工》校地合作课程教学过程中参与者除了传统的教师及学生外,还有地方企、事业单位的高级技术管理人员。企、事业单位的企业导师负责现场教学及实践指导,专职教师负责校内教学。学生通过尝试、研究、现场提问及实践操作等一系列环节的学习,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对提高学习效果具有积极意义。
原则4:过程方法。该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尽可能多地为学生创造施工现场教学条件,学生能够将书本上的理论知识与施工过程建立直接联系,避免理论与实践的分离。在实践过程中能够促进学生对知识的记忆与应用,加深印象,同时有利于学生积极思考,发现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创造性地思考新的施工方法和质量改进措施,为培育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奠定基础。
原则5:管理的系统方法。该课程在传统的教学方式基础上引入了现场教学方式,增加了学生的实践操作环节。同时改变了原来比较单一的考试模式,以过程考核和实践能力考核为主[3]。通过上述系列教学方式及考核方式的改革,改进了教学及其管理方法,加深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及记忆,提高了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原则6:持续改进。持续改进是各个领域质量管理的永恒目标,由管理者或第三方对管理活动进行周期性评价,识别具有改进潜力的内容进行渐进式改进,提高管理的效率和有效性。持续改进的主要方法是PDCA循环,包括策划(Plan)——实施(Do)——检查(Check)——改进(Act)四个阶段。该门课程教学后针对已经完成本门课程学习并有一定企业工作经验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调查的内容侧重于课程学习的收获、改进建议等。教学过程中根据所调查的反馈信息进行内容及方法等方面的调整,促进教学更好地为企业及应用型人才培养服务[4]。
原则7:基于事实的决策方法。该课程教学前选择当地有代表性的建筑施工企业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侧重于企业对施工员、造价员等岗位技术人才的知识及能力需求。在教学过程中针对企业需求对学生的知识及能力进行重点培养,以便学生能够更好地满足地方企、事业单位的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对于学习积极性高、能力强的同学可以针对其个体情況进行知识的拓展及挖掘,以满足学生的差异化培养需要。
原则8:互利的供方关系。地方企、事业单位为现场教学提供条件以及企业导师,使学校与地方企、事业单位更好地实现资源共享。在校地合作课程开展过程中,课程教学内容可以根据地方企、事业单位的需要进行设置及安排,有利于学生的学习与社会需求相吻合,并满足地方企、事业单位的需要。地方企、事业单位也可以从中选择优秀毕业生到本单位实习及就业,大大缩短毕业生的培养时间[5]。
四、结束语
基于ISO9000标准质量管理原则构建的工程教育八项原则应用于《土木工程施工》校地合作课程中,以接近工程实际的现场施工条件为载体,使学生不断地在理论知识、创新能力、沟通能力和应用能力等方面得到全面的训练和提高,为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提供基础和保障。施工现场教学与传统教学相结合,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工程实际的认知,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培养学生注重工程安全、吃苦耐劳的工程精神和工程意识。
参考文献
[1]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会务组.2010年高等工程教育高层论坛暨第一届工程师培养模式国际研讨会纪要[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1(1).
[2]Lixin Yin, Jing Yan, Guowen Li.Application of ISO9000 Theory and TSIP Method In Engineering Education[J].Advanced Materials Research,2011.
[3]王天宝,程卫东.基于CDIO的创新型工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1).
[4]胡昌明.以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为导向的新建本科高校工科专业改革探析[J].宁波大红鹰学院学报,2010(6)
[5]朱高峰.工程教育中的几个理念问题[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