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示实验在化学课堂教学中的功能定位与实施原则

来源 :速读·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281001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化学实验不仅具有认识论、方法论功能,而且具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等多方面的功能,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之一。但从实验的实施看,硬件显得非常重要,在条件差的农村中学如何实现这些功能?演示实验便是一个做好的选择,更是教学主要的教学手段。
  一、演示实验在化学课堂教学中的功能定位
  1.运用演示实验,创设教学情景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化学实验中,情景教学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如绪言课的演示实验二氧化碳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反应、“为什么人们在离花很远的地方就能闻到花儿的香味”等,可以用多媒体课件模拟水电解的微观动态过程。教学实践表明,通过化学实验创设教学情景的教学,其效果要比单纯的教师讲授要更有吸引力,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把理论知识融化在演示实验中
  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很多概念和理论的形成,一般都首先从认识物质的性质入手,而物质的性质,尤其化学性质,必须借助于实验,学生通过感知物质及其变化的实验现象,获得化学实验事实,才能进行分析、推断,形成概念、认识理论。
  例如在燃烧和缓慢氧化的教学中,先演示实验过程,演示结束后,可以让学生思考三个问题:①为什么铜片上的白磷能燃烧,红磷不能燃烧?②水中的白磷需要什么条件才能燃烧?③红磷能不能燃烧?接着再补充演示红磷燃烧的实验,将少量红磷放在石棉网上,直接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请学生观察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最后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内容,归纳总结出着火点的概念、燃烧的条件、红磷和白磷的着火点高低等知识,把纯理论的知识融化在演示实验中,使之更加直观,学生普遍反映这样学既容易理解,又记得牢。
  3.运用演示实验,激发学生探究能力
  水是大家非常熟悉的物质,如果将同样体积的两杯水混合在一起,那么混合后水的体积是否等于混合前两杯水的体积之和呢?这是一个基于学生已有生活经验的问题,但将这一问题改造成:“水和酒精是大家非常熟悉的两种物质,如果将同样体积的水和酒精混合在一起,那么混合后的液体体积是否等于混合前水和酒精的体积之和呢?”这就成为一个具有探究价值和探究欲望的实验。
  通过演示实验引出的探究活动,改掉以往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参与探究,获得正确的经验,培养了创新思维和创造精神。
  4.运用演示实验,造成学生认知冲突,激发学生求知欲望
  认知冲突往往有两种情形:一种是认知矛盾。有时学生试图用旧知识解决新事物,当理论与事实不一致时,就发生了认知冲突,即有了问题。例:用硫酸与大理石反应制取二氧化碳气体,根据已有的经验本来应该会有二氧化碳气体不断产生,但当反应进行一段时间后,二氧化碳气体不再产生了。当猜想和事实的不一致时,便诱发学生提出问题,激发学生求知欲望。
  另一种是认知空缺,有时学生试图去探索与解决新事物,当已有的知识又够不着时,便形成了认知空白,也就有了问题。例如燃烧需要氧气、可燃物、温度,那么给热水中的白磷通入氧气是否会燃烧呢?只有当学生看到水中的白磷燃烧,水火交融的实验现象,就会真正接受化学知识。
  所以说认知冲突时很容易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进而会转化为一种强烈的求知欲望。
  二、演示实验在化学课堂教学中的实施原则
  运用演示实验是化学课堂教学中最常用的教学辅助手段,正确、合理地使用演示实验可以显著提高教学效率,要做到这一点还需注意以下几个原则:
  1.严谨性原则
  演示实验作为一种教学手段,是教师备课的重要内容,即使已经做过几十遍的实验教师还需要认真准备。有的教师轻视课前演示实验的准备工作,结果造成演示失败或出现意想不到的情况,以致在课堂上手忙脚乱,“强行”让学生接受结论,教学效果很不理想。
  2.规范性原则
  操作规范是指教师在使用仪器、连接和装配仪器及演示现象时动作要准确、标准。教师的一举一动都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示范印象,对学生试验技能的形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师的规范操作,不仅是实验成功的前提,而且会使学生养成严谨求实的良好实验习惯和掌握正确的实验操作技能。
  3.实验用语表述准确、科学性的原则
  化学学科逻辑性严密,需要准确语言表述。如教师在介绍实验仪器、阐述实验过程、描述试验现象和总结实验结论时,语言必须准确不含糊。这不仅是教学的基本要求,更是培养学生科学精神的要求。
  4.主体性原则
  演示实验,如果只有教师做,学生看,就把学生当作被动接收的“仓库”,完全没有发挥出演示实验的作用。教师可以让学生参与做实验,如让学生上前来读数或动一动手。例如在进行制取气体前的气密性检查时,让学生讨论并得出方法后去演示,这样全体学生都将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还可以把具有普遍性的,易于操作的,效果明显的演示实验改为学生自己操作,增加了结论的真实性、普遍性,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细心观察能力。
  不论哪种方法都是要让全体学生动起来,参与到实验中,成为实验的主体。
  5.真实有效原则
  演示实验要让现象清楚,便于学生有效地观察。教师要想方设法增大演示实验的可见度。投影放大、机械放大、自制可见度大的仪器、改用颜色鲜艳的药品进行演示等都是常用的方法。
  例如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时,用加热俩密闭的针筒中的铜丝来完成,但可见度太低,可改为加热前在投影仪上看好清晰的刻度,加热后在投影仪再看清晰的刻度。这种定量实验就比较令人信服。
  6.生动性原则
  演示实验模型、图画与演示实验一样,都是传统的教学手段。对于一些无法进行演示的现象如一些物质的内部结构、大型机械装置和设备的工作过程,就可用模型来进行讲解。但模型无法完全替代演示实验,演示实验能够真实地、直观地再现化学现象,具有其鲜明的生动性。如在讲解质量守恒定律时,有的教师用图画来代替实验推出定律。这样做教师不仅讲得吃力,学生也难以信服。
  化学实验对学生理解和掌握基础知识培养学生技能,激发学习兴趣,具有重要的意义。如何在实验中更好的把传统模式转化为探究式,改进教学方法和策略,拓展学生思维空间,锻炼学生思维能力,增加学生创新意识,值得每个教师去思考和研究。
其他文献
摘 要:现代化教育技术个人计算机(PC机)加多媒体必然会引入教学领域,如计算机辅助教学(CAI)和计算机管理教学(CMI)已成为世界范围的教育研究领域和未来教学的发展趋势。初中化学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计算机多媒体通过各种表现手法将内在的、重要的、本质的东西凸现出来,在短时间内调动学生多种感觉器官参与活动,使学生获取动态信息,从而形成鲜明的感性认识,为进一步形成概念、上升为理性认识奠定基础。 
摘 要: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课堂教学形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多媒体已经成为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一个重要途径。本文就多媒体在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展开论述,希望对教师的教学能够有一定的启发,更好的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高中生物;多媒体;课堂教学;有效应用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课堂教学形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多媒体已经成为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一个重要途径。本文就多媒体在生物
一、教学设计构思: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特点,选用切合学生实际及社会实际的案例,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组织学生积极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中总结出其中蕴含的马克思主义哲
教育的主渠道是课堂。语文课堂教学不仅是传授知识的过程,也是师生情感交流、思想共鸣的过程。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些特级教师在课堂上创造出一种精神振奋、生气勃勃的气氛,学生在这种气氛下能很快地进入课文的“角色”,积极思维、踊跃发言、质疑问难,师生关系融洽,学生越上越爱上,教学效果就比较好。平时,我们也可以看到另外一种课,课堂枯燥乏味,学生无精打采,师生之间仿佛隔着一堵墙,一堂课很难熬下去,教学效果当然也无
在“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教育理念下,研究性学习已成为新课程改革中重要内容之一.而研究型试题在前两年高考的基础上以更高的质量、更新的面貌出现在2003、2004年高考
期刊
摘 要:新课标强调,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发现,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改变教学模式、注重教学活动、改变教学方法、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等方式来实现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数学;创新;模式;活动;问题;方法;参与  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当今教学改革的热门话题。表现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就是培养学生的创造学习能力。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数学课堂教学
“留守学生”作为中职学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区别于一般学生的特殊群体。其因“留守”造成的心理障碍和性格缺陷现已成为整个社会关注的问题,如何给予“留守学生”更多的关爱
1教学案例图11·1提出问题创设情景题:(屏幕显示)如图1,在椭圆4x52+2y02=1上求一点P,使它与两焦点F1,F2的连线互相垂直.1·1·1选题说明这是人教版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