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整本书阅读活动中,有三个问题值得我们关注:一是有籍的选择问题,二是主题的设计问题,三是活动的评价问题。这些都是语文教师在开展活动的过程中容易忽略的问题。比如,在引导学生阅读《乡土中国》时,有的教师会对文本中各个地方的地理位置、地形特点、饮食习惯等内容大讲特讲,虽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但脱离了阅读本身,导致活动无法达到预期的目标。下面,笔者就结合自己的经验谈谈如何开展整本书阅读活动。
一、精准切入,选择合适的书籍
在开展整本书阅读活动之前,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阅读经验和学习需求,精准切入,选择适合他们阅读的书籍,体现整个活动的系统性和持续性。教师要充分考虑不同阶段学生的学习特点,选择不同的文本。比如,高一的学生刚刚进入高中,对论辩文章不太熟悉,教师就可以让他们阅读名家的散文,如《汪曾祺散文选》《林清玄散文》等;也可以选择故事性较强的小说,如《骆驼祥子》《竹林的故事》等,以激起他们的阅读兴趣。针对高二的学生,我们可以选取一些具有思辨性的作品,如《周国平散文》《写在人生边上》《精神明亮的人》等,以此开阔学生的视野,拓展他们的思维空间。我推荐学生阅读了废名的《竹林的故事》。该作品主要写了三姑娘和父母以种菜、捕鱼为生,过着质朴、恬静的田园生活。三姑娘的父亲死后,她与寡母相依为命,勤俭劳作,诚实待人,展示了劳动人民的美好心灵,洋溢着田园牧歌般的气息,学生很容易就走进文本。
二、确定主题,引导学生深入探讨
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整本书的过程中,要确定一个具有一定开放性和探究价值的主题,让学生围绕主题进行阅读。比较常见的主题有冒险、成长、生存、爱、生命、死亡等。比如,在引导学生阅读《乡土中国》时,教师可以确定一个主题“村落”,让他们围绕这个主题去阅读。有的学生发现“差序格局、维系着私人的道德、家族、男女有别,这些应该是村落社会中人和人的关系”,有的学生发现“礼治秩序、无讼、无为政治、长老统治主要维护社会关系的原理”,还有的学生发现“血缘与地缘、名实的分离、从欲望到需要,这三个层面应该是剖析乡土社会变迁的根本原因”。之后,我们可以引导他们思考“西洋家庭和中国家庭有什么差异”。针对这个问题,许多学生找出了两者之间的差异。不仅如此,有些学生还产生了新的疑问,如“中国的现代家庭有没有延续《乡土中国》中的那种特性?”“为何中国的家庭会出现排斥普通感情、讲求纪律的现象?”“为什么父子、婆媳是主轴,夫妇是配轴?”等。学生不断地深入文本,甚至由文本联想到了生活。
三、注重評价,让学生获得个性化的阅读体验
在整本书阅读活动中,教师要尊重每一个学生的阅读感受和体验,并且及时地给出评价,从而使他们长久地保持阅读的热情,获得成就感。在阅读《平凡的世界》时,不同的学生获得了不同的阅读体验。比如,同样是评价“孙少平”这一人物形象,有的学生通过演讲的方式来评价,讨论了人物前后的变化;有的学生通过编写电影剧本的脚本来演绎人物故事;还有的学生通过给田晓霞写信的形式来表达对“孙少平”这个人物的看法。示例:
亲爱的晓霞姐:
现在的你,或许已经转世,或许仍然在尘世逗留,无论怎样,我想你都可以安心了,少平一切安好。少平已经不再是以前那个庸俗的小市民,他的思想变得越来越进步,越来越成熟……
对此,教师可以这样评价:“你对人物的分析很透彻,也看到了人物前后两个阶段的变化,非常棒!”这种鼓励性的话语往往能使学生更加热情地投入到阅读整本书的活动中去。当然,我们还可以邀请其他学生或者小组来进行评价,让他们互相点评,共同成长。
总之,整本书阅读不是一种简单的阅读活动,而是教师精心准备、周密计划的活动。教师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让他们在活动中读有所思,读有所悟,感受到阅读的乐趣。
(作者单位:江苏省宿迁中学)
一、精准切入,选择合适的书籍
在开展整本书阅读活动之前,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阅读经验和学习需求,精准切入,选择适合他们阅读的书籍,体现整个活动的系统性和持续性。教师要充分考虑不同阶段学生的学习特点,选择不同的文本。比如,高一的学生刚刚进入高中,对论辩文章不太熟悉,教师就可以让他们阅读名家的散文,如《汪曾祺散文选》《林清玄散文》等;也可以选择故事性较强的小说,如《骆驼祥子》《竹林的故事》等,以激起他们的阅读兴趣。针对高二的学生,我们可以选取一些具有思辨性的作品,如《周国平散文》《写在人生边上》《精神明亮的人》等,以此开阔学生的视野,拓展他们的思维空间。我推荐学生阅读了废名的《竹林的故事》。该作品主要写了三姑娘和父母以种菜、捕鱼为生,过着质朴、恬静的田园生活。三姑娘的父亲死后,她与寡母相依为命,勤俭劳作,诚实待人,展示了劳动人民的美好心灵,洋溢着田园牧歌般的气息,学生很容易就走进文本。
二、确定主题,引导学生深入探讨
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整本书的过程中,要确定一个具有一定开放性和探究价值的主题,让学生围绕主题进行阅读。比较常见的主题有冒险、成长、生存、爱、生命、死亡等。比如,在引导学生阅读《乡土中国》时,教师可以确定一个主题“村落”,让他们围绕这个主题去阅读。有的学生发现“差序格局、维系着私人的道德、家族、男女有别,这些应该是村落社会中人和人的关系”,有的学生发现“礼治秩序、无讼、无为政治、长老统治主要维护社会关系的原理”,还有的学生发现“血缘与地缘、名实的分离、从欲望到需要,这三个层面应该是剖析乡土社会变迁的根本原因”。之后,我们可以引导他们思考“西洋家庭和中国家庭有什么差异”。针对这个问题,许多学生找出了两者之间的差异。不仅如此,有些学生还产生了新的疑问,如“中国的现代家庭有没有延续《乡土中国》中的那种特性?”“为何中国的家庭会出现排斥普通感情、讲求纪律的现象?”“为什么父子、婆媳是主轴,夫妇是配轴?”等。学生不断地深入文本,甚至由文本联想到了生活。
三、注重評价,让学生获得个性化的阅读体验
在整本书阅读活动中,教师要尊重每一个学生的阅读感受和体验,并且及时地给出评价,从而使他们长久地保持阅读的热情,获得成就感。在阅读《平凡的世界》时,不同的学生获得了不同的阅读体验。比如,同样是评价“孙少平”这一人物形象,有的学生通过演讲的方式来评价,讨论了人物前后的变化;有的学生通过编写电影剧本的脚本来演绎人物故事;还有的学生通过给田晓霞写信的形式来表达对“孙少平”这个人物的看法。示例:
亲爱的晓霞姐:
现在的你,或许已经转世,或许仍然在尘世逗留,无论怎样,我想你都可以安心了,少平一切安好。少平已经不再是以前那个庸俗的小市民,他的思想变得越来越进步,越来越成熟……
对此,教师可以这样评价:“你对人物的分析很透彻,也看到了人物前后两个阶段的变化,非常棒!”这种鼓励性的话语往往能使学生更加热情地投入到阅读整本书的活动中去。当然,我们还可以邀请其他学生或者小组来进行评价,让他们互相点评,共同成长。
总之,整本书阅读不是一种简单的阅读活动,而是教师精心准备、周密计划的活动。教师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让他们在活动中读有所思,读有所悟,感受到阅读的乐趣。
(作者单位:江苏省宿迁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