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众所周知,阅读教学是语文中非常重要且必不可少的部分,它在语文教学中处于基础与核心地位,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语文教学的成败。近年来,随着语文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许多新理念新模式新方法的不断引入,语文阅读教学备受冷落,被弃之“墙角”,少有问津。从时下的语文课堂来看,我觉得语文阅读教学还是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语文阅读教学仍处于边缘与落后的境地,比如课堂上一段本来情文并茂、感人至深的精美文段,经由学生口中道来,无滋无味、平淡呆板,甚而有念读、唱读陋习,毫无情感可言。教师原有的一腔激情,很快被学生这番无味的念白所颠覆,进而影响了整堂课的教学氛围。下面笔者针对时下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许多顽疾沉疴,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注重感悟,充分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
感悟是阅读的灵魂,只有在读中悟,在悟中领会文本的思想内涵,才能讓学生情感受到濡染,思想认知得以提升,进而达到育人之目的。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尊重学生的个性,让学生在阅读中慢慢进入文本,让他们自己去感受和品味语言文字带给他们的思想及精神洗礼。在整个感悟过程中,教师不要急着引导点拨,甚而包办代替,应让学生自己去完成,给学生的阅读营造一个自我造血、自我康复的良性生理机制。当然,教师也不能放任自流,撒手不管,要掌握火候,适时加以引导。
教师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学生加以引导:一是为学生指导思考的方向;二是帮助学生拓宽思路,引导他们多角度地想问题;三是把学生思维引向深入;四是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在学生已充分感悟的基础上通过联想展开对话,并引导学生针对不同看法加以辩论,让学生在互相交流中,取长补短,发展思维;五是以阅读促写作,中学语文教材所选的课文,大都文质兼美,文情并茂,和生活紧密联系,不仅有鲜活、生动的人物形象,还凝聚着强烈、丰富的情感,为学生写作提供了很好的范本。如语文七年级上册梁晓声的《慈母情深》一文,在朴实的文字中,学生感受到了作者对慈母情刻骨铭心的体会与理解,慈母情深深地感染了学生。我们可趁机因势利导,要求学生联系生活或学习中父母对自己的爱写一篇作文,这样学生也会有真情实感。
二、巧用示范,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的示范引领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因为教师毕竟对文本理解透辟,情感把握比较到位,教师饱含感情的朗读将会把学生的情感调动起来,进而与作者语言文字所铺排渲染的情感世界产生共鸣。特别是高一学生,语感尚不成熟,但模仿能力很强。教师示范,让学生听,也可以请朗读能力强的学生读,让其他学生模仿。怎么示范?一是教师示范在难点上,在关键处,在美文中;二是尽量让学生来示范,教师“示范”多了,就会宣兵夺主,占据课堂宝贵的时间。
三、创设意境,读出作者的思想感情
适当地给学生创设意境,给他们提供阅读的背景,有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深入了解,有助于学生很好地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因此,我在讲每篇课文前,都要充分准备与之相适应的意境,如优美的散文、古诗配以相适宜的古乐曲。记叙文配以课本剧,说明文设计制作课件等。这样一来学生在各种特定的环境中反复读课文,既是一种欣赏,又自然而然地悟出了作者的情感,陶冶了情操。
我们知道:“一千个读者心目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由于学生个体的差异,在读时采用评读,学生可以互相帮助、互相启发,让每个学生都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潜能,快乐地学习,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课堂上,我努力使学生成为课堂的学习主人,常鼓励学生互相评,互相合作,常对读不好的学生说:“别人的点评就是对你的最大帮助。读不好没关系,老师和同学们帮助你,所以,你要勇敢地站起来。听老师这么一说,一部分原来胆怯的学生勇敢了,有信心了。学生读完后,我经常组织学生进行评读,对每一位朗读的同学都尽可能给以肯定性的评价,这样使朗读的学生收获了成功的喜悦,进而激发了他们阅读的兴趣,逐渐提升了他们阅读的能力与水平。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
四、抓好课外阅读,提升学生阅读素养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学生阅读素养的提高不可能只依靠课堂阅读来实现,广泛涉猎,博闻强记才能积累深厚的语文功底。教师除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和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外,还要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我校阅览室有大量适宜中学生阅读的书籍,并在每周都安排有阅读课;每个班上都有图书角,都是学生捐献的中外名著,数量可观。我利用语文自习和课余时间,与学生一道静心阅读,这样一学期下来,每名学生都会读个三五本书。广泛的课外阅读能让学生积累丰富的语文知识,为他们的后续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总之,指导学生学会阅读非朝夕之功,教师要重视在平时课堂教学中的指导,同时要求学生养成有感情朗读的好习惯。阅读训练的方法很多,这就需要教师在长期的教学活动中去发现、去积累、去实践,找到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途径,最终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使阅读课堂更加精彩。
作者单位:甘肃省民乐县第四中学(734500)
一、注重感悟,充分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
感悟是阅读的灵魂,只有在读中悟,在悟中领会文本的思想内涵,才能讓学生情感受到濡染,思想认知得以提升,进而达到育人之目的。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尊重学生的个性,让学生在阅读中慢慢进入文本,让他们自己去感受和品味语言文字带给他们的思想及精神洗礼。在整个感悟过程中,教师不要急着引导点拨,甚而包办代替,应让学生自己去完成,给学生的阅读营造一个自我造血、自我康复的良性生理机制。当然,教师也不能放任自流,撒手不管,要掌握火候,适时加以引导。
教师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学生加以引导:一是为学生指导思考的方向;二是帮助学生拓宽思路,引导他们多角度地想问题;三是把学生思维引向深入;四是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在学生已充分感悟的基础上通过联想展开对话,并引导学生针对不同看法加以辩论,让学生在互相交流中,取长补短,发展思维;五是以阅读促写作,中学语文教材所选的课文,大都文质兼美,文情并茂,和生活紧密联系,不仅有鲜活、生动的人物形象,还凝聚着强烈、丰富的情感,为学生写作提供了很好的范本。如语文七年级上册梁晓声的《慈母情深》一文,在朴实的文字中,学生感受到了作者对慈母情刻骨铭心的体会与理解,慈母情深深地感染了学生。我们可趁机因势利导,要求学生联系生活或学习中父母对自己的爱写一篇作文,这样学生也会有真情实感。
二、巧用示范,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的示范引领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因为教师毕竟对文本理解透辟,情感把握比较到位,教师饱含感情的朗读将会把学生的情感调动起来,进而与作者语言文字所铺排渲染的情感世界产生共鸣。特别是高一学生,语感尚不成熟,但模仿能力很强。教师示范,让学生听,也可以请朗读能力强的学生读,让其他学生模仿。怎么示范?一是教师示范在难点上,在关键处,在美文中;二是尽量让学生来示范,教师“示范”多了,就会宣兵夺主,占据课堂宝贵的时间。
三、创设意境,读出作者的思想感情
适当地给学生创设意境,给他们提供阅读的背景,有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深入了解,有助于学生很好地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因此,我在讲每篇课文前,都要充分准备与之相适应的意境,如优美的散文、古诗配以相适宜的古乐曲。记叙文配以课本剧,说明文设计制作课件等。这样一来学生在各种特定的环境中反复读课文,既是一种欣赏,又自然而然地悟出了作者的情感,陶冶了情操。
我们知道:“一千个读者心目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由于学生个体的差异,在读时采用评读,学生可以互相帮助、互相启发,让每个学生都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潜能,快乐地学习,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课堂上,我努力使学生成为课堂的学习主人,常鼓励学生互相评,互相合作,常对读不好的学生说:“别人的点评就是对你的最大帮助。读不好没关系,老师和同学们帮助你,所以,你要勇敢地站起来。听老师这么一说,一部分原来胆怯的学生勇敢了,有信心了。学生读完后,我经常组织学生进行评读,对每一位朗读的同学都尽可能给以肯定性的评价,这样使朗读的学生收获了成功的喜悦,进而激发了他们阅读的兴趣,逐渐提升了他们阅读的能力与水平。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
四、抓好课外阅读,提升学生阅读素养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学生阅读素养的提高不可能只依靠课堂阅读来实现,广泛涉猎,博闻强记才能积累深厚的语文功底。教师除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和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外,还要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我校阅览室有大量适宜中学生阅读的书籍,并在每周都安排有阅读课;每个班上都有图书角,都是学生捐献的中外名著,数量可观。我利用语文自习和课余时间,与学生一道静心阅读,这样一学期下来,每名学生都会读个三五本书。广泛的课外阅读能让学生积累丰富的语文知识,为他们的后续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总之,指导学生学会阅读非朝夕之功,教师要重视在平时课堂教学中的指导,同时要求学生养成有感情朗读的好习惯。阅读训练的方法很多,这就需要教师在长期的教学活动中去发现、去积累、去实践,找到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途径,最终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使阅读课堂更加精彩。
作者单位:甘肃省民乐县第四中学(734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