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十二年前,我刚到新华社工作时,领导和前辈常嘱我有空多看看《对外大传播》(《对外传播》当时的刊名)。从那时起,这本杂志我时常阅读,印象里很多自己熟识的同事都结合自己参加过的重大报道和日常的采编工作在杂志上发表过文章,这些文章对我的业务报道很有指导性。后来,自己也开始为刊物撰稿,这让我对这份刊物更多了几分关注和亲切感。近年来,随着传媒格局的演变和国家软实力的不断提升,在杂志同仁的努力下,这本杂志在风格和内容等方面发生了很大变化,但它始终能与时俱进,在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中承载了更加重要的使命和责任。在《对外传播》创刊200期之际,我很愿意分享自己对这份刊物和对对外传播工作的一点粗浅的观察和认识。
1.理论联系实际,着重探讨如何讲好“中国故事”。
过去十多年间,外媒对中国的关注显著增高,但涉华报道有时又脱离中国的实际,充满误解和扭曲。为此,中国的媒体,特别是外宣媒体正努力地向海外讲述一个真实的中国。但实践中如何做到这一点,的确不是一日之功,这需要记者苦练内功,做到“内知国情,外晓世界”,更需要同行间不断探讨,彼此借鉴。
《对外传播》在这方面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业务交流的平台。除了在“重点话题”、“业务探讨”等栏目里可以时常读到相关问题的文章,而且在每期“案例剖析”等栏目中可以看到中外媒体对同一主题报道的写作风格和手法的比较,以及相关编辑的点评。比如2013年第三期的《从中共“约法八章”报道探讨对外正面报道的写法》和2012年第九期的《浅谈对外人物报道》都在报道实践中很有针对性。为这个栏目供稿的作者,常常是我办公室里的编辑同事,我也看到他们非常认真地调研、琢磨和写作,在这个过程中大家就“中国故事 国际表达”有了更深的感悟和探讨。
2.顺应传媒格局转变,着力探讨新媒体报道。
人们常说,外宣人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在实践中我觉得,我们面临的不仅仅是国内国际两个舆论场,随着新媒体的发展,我们面临的是国内、国际和网络三个舆论场。如何让我们的话语体系与这三个舆论场都能对接,需要我们首先对这三个舆论场的传播规律都有所了解。
《对外传播》的“新媒体”栏目经常会有一些介绍新媒体传媒领域最前沿的文章,比如,《政务微博的舆论管理》、《政府微博的定位和传播》、《社交媒体在美国总统大选中的作用和影响》等,从不同侧面和角度描绘了新媒體的发展趋势,以及新媒体对传统媒体的影响等,这对我们的报道很有启示。
3.公共外交建设的重要平台,跨领域的外宣探讨。
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也好,公共外交也好,都是涉及到很多领域、很多行业的事业。新闻媒体从业人员在其中承担着重要的责任,但是,政府、学术界、文化领域等在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和公共外交中同样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不同行业、不同领域的从业者如何能融会贯通,在国际传播方面形成合力,需要一个综合的平台进行探讨,在这方面,《对外传播》作为国内唯一的外宣刊物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我们经常可以在“重点话题”、“特稿”、“国际视野”等多个栏目中看到各界人士的真知灼见,这非常有利于我们新闻从业者在心中形成更加广阔的外宣格局,在新闻报道中更加具有宏观视野。
另外,从一个新闻从业者的角度观察,我觉得外宣领域的理论探讨、理论建设非常重要。将案例分析、经验总结,梳理成理论框架,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
在这方面,《对外传播》的“理论平台”栏目经常会推出一些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佳作。
总之,伴随时代的发展,我们总能在《对外传播》中读到紧贴时代的内容。12年过去了,今天我时常对新来的年轻同事说,有空多看看《对外传播》。我的许多同事也都订阅了这份杂志。在《对外传播》创刊200期之际,作为刊物的一名忠实读者,衷心祝愿刊物越办越好。
1.理论联系实际,着重探讨如何讲好“中国故事”。
过去十多年间,外媒对中国的关注显著增高,但涉华报道有时又脱离中国的实际,充满误解和扭曲。为此,中国的媒体,特别是外宣媒体正努力地向海外讲述一个真实的中国。但实践中如何做到这一点,的确不是一日之功,这需要记者苦练内功,做到“内知国情,外晓世界”,更需要同行间不断探讨,彼此借鉴。
《对外传播》在这方面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业务交流的平台。除了在“重点话题”、“业务探讨”等栏目里可以时常读到相关问题的文章,而且在每期“案例剖析”等栏目中可以看到中外媒体对同一主题报道的写作风格和手法的比较,以及相关编辑的点评。比如2013年第三期的《从中共“约法八章”报道探讨对外正面报道的写法》和2012年第九期的《浅谈对外人物报道》都在报道实践中很有针对性。为这个栏目供稿的作者,常常是我办公室里的编辑同事,我也看到他们非常认真地调研、琢磨和写作,在这个过程中大家就“中国故事 国际表达”有了更深的感悟和探讨。
2.顺应传媒格局转变,着力探讨新媒体报道。
人们常说,外宣人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在实践中我觉得,我们面临的不仅仅是国内国际两个舆论场,随着新媒体的发展,我们面临的是国内、国际和网络三个舆论场。如何让我们的话语体系与这三个舆论场都能对接,需要我们首先对这三个舆论场的传播规律都有所了解。
《对外传播》的“新媒体”栏目经常会有一些介绍新媒体传媒领域最前沿的文章,比如,《政务微博的舆论管理》、《政府微博的定位和传播》、《社交媒体在美国总统大选中的作用和影响》等,从不同侧面和角度描绘了新媒體的发展趋势,以及新媒体对传统媒体的影响等,这对我们的报道很有启示。
3.公共外交建设的重要平台,跨领域的外宣探讨。
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也好,公共外交也好,都是涉及到很多领域、很多行业的事业。新闻媒体从业人员在其中承担着重要的责任,但是,政府、学术界、文化领域等在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和公共外交中同样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不同行业、不同领域的从业者如何能融会贯通,在国际传播方面形成合力,需要一个综合的平台进行探讨,在这方面,《对外传播》作为国内唯一的外宣刊物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我们经常可以在“重点话题”、“特稿”、“国际视野”等多个栏目中看到各界人士的真知灼见,这非常有利于我们新闻从业者在心中形成更加广阔的外宣格局,在新闻报道中更加具有宏观视野。
另外,从一个新闻从业者的角度观察,我觉得外宣领域的理论探讨、理论建设非常重要。将案例分析、经验总结,梳理成理论框架,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
在这方面,《对外传播》的“理论平台”栏目经常会推出一些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佳作。
总之,伴随时代的发展,我们总能在《对外传播》中读到紧贴时代的内容。12年过去了,今天我时常对新来的年轻同事说,有空多看看《对外传播》。我的许多同事也都订阅了这份杂志。在《对外传播》创刊200期之际,作为刊物的一名忠实读者,衷心祝愿刊物越办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