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海:30年的腾飞之梦

来源 :澳门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dn209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过去的30年里,珠海的GDP增长了210倍,但在珠三角九市中仍处於垫底的尴尬地位。
  
  30年前,一个排山倒海的巨浪席卷南中国。邓小平——这位高瞻远瞩的总设计师亲自南巡之后,提出在沿海创办经济特区的大胆设想。这一年的夏天,珠海、厦门深圳与汕头,被圈定为经济特区。作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试验田”、对外开放的“窗口”,其前途命运与中国的现代化建设、经济体制改革息息相关。
  1979年的珠海是毗邻澳门的边陲小县,1980年因成立经济特区而一下子成为地级市。虽然中央政府给予珠海和深圳同样的政策及关注,但种种原因卻使其发展比深圳慢了很多。在过去的30年里,珠海的GDP增长了210倍,但在珠三角九市中仍处於垫底的尴尬地位。目前,珠海全市的GDP不到深圳八分之一。有评论认为,在过去30年,珠海遭遇的压力、阵痛与焦灼,远非局外人所能理解与觉察。
  独特的官僚架构
  珠海建立经济特区以来,历经了五次政府机构改革。然而,要彻底改变一个庞大、臃肿、工作热情消退的官僚体系,显然不容易。很多人对珠海这样的区域设置表示质疑。 “以珠海的经济总量和人口来看,在珠江三角洲城市中,它的官员队伍也是最庞大的。”以税务队伍为例,一位珠海税务系统的官员透露,珠海的税收不到东莞的二分之一,而珠海的税务人员卻是东莞的3倍。
  有份报告指出,珠海机关公务员普遍缺乏危机感,责任心不强,服务意识弱,遇事推诿,互相扯皮,严重影响了项目进度。同时,政府办公中存在较为严重的内耗问题,所准备10份文件有8份是用於政府部门之间事务,80%的精力都用於参加政府内部其它部门的会议,直接应对个人及企业的工作付出太少。
  当地的主政者也曾努力改变这种积弊已久的官场风气,但缺乏有力的手段。一件事情让当地的一位学者记忆深刻:有一次,市长召集他们开会。当中有人向市长反映一个问题,希望他能够重视解決。令人意外的是,市长告诉他们,这个事情他已经碰到过好多次了,批示过好多次,“但几年下来这个事情还是这样,没有解決。”结果,市长也加入了这个抱怨的行列。
  “连这个城市的领导者都感到无奈的时候,我知道,要改变这个城市已经很难了。”这位学者叹息。在採访中,这样的抱怨无处不在:从普通的老百姓,到企业商人,到学者智囊,再到官员自己……
  当地的一份调研报告分析:从制度环节来看,珠海的一线公务员之所以有如此表现,是因为待遇优厚,不愿犯错,一切照“章”办事,而这里的“章”,大多数是从维护部门利益、方便部门管理的角度制定的。2008年初,一位广东省代表曾经在省两会上反映,珠海的GDP远比不上广州,但其同级别的公务员,薪酬卻比广州高出50%。“一个科级干部月薪可以拿到一万多。”“处级干部年薪接近20万,仅车补就高达3000元。”另一位官员则抱怨,珠海的领导更换太频繁,城市的定位也随着领导的更换不断更换。
  “珠海的发展思路一直摇摆不定,每谈出一点东西来,大家看着都有点激情,但后来发现这个思路又不行了。”当然这不只是珠海的问题,也是全国城市的通病,但珠海的情况显然更严重。“广珠铁路动工了三次,叫三上三下;横琴岛的规划和定位经历了三次,叫三起三落;港澳珠大桥三易其名,也是三起三落。‘狼来了’喊多了,大家都不信了,珠海也一样。”激情就这样在一次又一次的摇摆当中被逐渐磨灭。
  珠海的大项目之殇
  在特区成立之初,时任深圳市委书记的梁湘在深圳建了一条宽敞的深南大道,而前珠海市市长梁广大同样在珠海建了一条有气度的珠海大道。数年之后,梁湘此举颇受赞誉,而梁广大卻备受争议。因为珠海一直没有发展起来,路派不上用场。
  在珠海经济特区30年的发展史上,类似珠海大道的争论並非孤例。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开始,开始了一轮规模宏大的市政基础建设,旨在通过“大规划、大交通、大基建”的建设模式,一步到位地优化珠海市的硬件环境。其中,伶仃洋大桥一波三折的命运更是珠海过去近30年的一个缩影。
  上世纪80年代,作为国家的五个经济特区之一,珠海当时明显表现出发展乏力的跡象,其中一个原因,是宽阔的珠江口阻碍了香港的辐射力。
  例如,一个集装箱从珠海运到香港需要3000多元,而从深圳到香港只要300多元。因此,即使珠海在地价方面有所让利,招商吸引力依然不足。梁广大等市领导认为,珠海作为交通末端,迫切需要加快交通设施建设。
  “缩短与香港的交通距离,是珠海人的梦。最早构思伶仃洋大桥时,主要是根据珠海的发展需要。由於当时受经济和技术条件制约,大桥设想是穿过内伶仃岛登陆香港屯门,因为在伶仃洋水道上架桥,由此取名伶仃洋大桥。”梁广大说。
  遗憾的是,由於当时的经济、技术和社会条件所限,伶仃洋大桥最终没有能够开工建设。
  “前前后后,谁说得清有多少个方案?”曾担任过港珠澳大桥专家组成员、中山大学港澳珠三角研究中心教授郑天祥感叹,“这座桥的牵涉面太广了,问题诸多。”从上世纪80年代提出构想,到2003年广东省省长黄华华率团参加粤港合作联席会议,粤港两地高层第一次就港珠澳大桥(前身为“伶仃洋大桥”)进行正式的交流,空谈了近20年的大桥才真正进入实操阶段。
  在梁广大主政之下,雄心勃勃的珠海还开展了大机场、大港口、大铁路、大型水厂、大电厂等数个特大项目的建设,但随后,由於政策难以延续,项目大多归於沉寂,即使是建成了的珠海机场,也因为客流量不足等原因严重亏损,给珠海财政带来了沉重的负担。直至梁广大离任时,珠海政府欠债多达60亿元。
  隐忧仍存
  事实上,珠海经济特区並不缺乏敢为天下先的勇气:全国第一家中外合作酒店——石景山旅遊中心;全国第一个跨境园区—珠澳跨境工业区;全国第一个“一岛两制”新区——横琴新区等就是明证。
  早在1983年特区成立之初,珠海就已一致决定以工业为主,兼营农业、旅遊业、房地产等,综合发展。而且要求,工业发展要吸收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而且无污染的项目,严格把关等。
  这条发展之路贯穿珠海特区30年,珠海也因对工业发展的高要求引来不少争议,上世纪90年代末,珠海逐渐变得沉寂,如今其经济总量甚至不如周边的中山及江门。
  珠海市市长鍾世坚今年4月接受人民网专访时表示,在外人看来,珠海发展不如周边城市快,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我们认为,珠海的交通制约,这是最根本的原因”。
  实际上,两年前《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的获批,显示珠海再次被国家寄予厚望,明确提出珠海要建设成珠江口西岸核心城市和交通枢纽城市。
  眼下,广珠铁路、沿海高速公路、港珠澳大桥、广珠轻轨,这些在梁广大任上就已提出来的发展战略,现在又已开工建设,珠海正在逐步突破交通瓶颈。
  “横琴新区开发启动,港珠澳大桥动工建设,珠海面临着重大的历史性发展机遇。”2010年珠海市“两会”上,珠海市市长鍾世坚毫不掩饰对珠海崛起的期望。
  港珠澳大桥给珠海带来的前景可期,但也给珠海带来新的考验。有专家认为,港珠澳大桥建成后,只有两岸货物、资金、人流在珠海聚集,再通过珠海的港口、机场等软硬件设施加工、转换、再辐射出去,珠海才能起核心作用。而能否做到这一点,则要看珠海有没有高质量的服务区、物流区。
  “港珠澳大桥对珠海的影响是不确定的,”中山大学港澳珠江三角洲研究中心主任陈广汉警告说,“如果在配套设施方面做得不够好,珠海可能仅仅变成一个通道,最终造成‘尾气留下了,经济放走了’的结果。”
  “上天入海”
  “《纲要》把珠海确立为珠江西岸的核心城市,不等於珠海已经是核心城市。”吉林大学珠海学院珠海城市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华本良教授直言,把握不好,珠海有再度边缘化的危险。
  有专家提醒,珠海应看清目前的压力。若发展不好,没有实现“核心城市”的功能,加上毗邻的中山以及江门发展速度都比珠海快,那么珠海就会再度边缘化。
  事实上,珠海已经在积极应对可能出现的危机。在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大动作中,珠海早已调整了区域、产业结构,确定“东部大转型、中部大调整、西部大开发”战略,重点发展“三高”产业,即东部城区加快发展高端服务业,中部横琴岛规划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西部郊区重点发展先进製造业、现代物流业,以改变外贸依存度超过300%的不良格局。
  而珠海市委书记甘霖给珠海定下的目标是,“珠海将成为广东乃至全国重要的新兴装备製造业基地”。他认为,目前,珠海市製造业形成“上天入海”的态势。
  “上天”,即推进中航通飞项目,全面加快航空产业园的建设。如果计划顺利,到2015年,珠海将实现年产飞机上百架。而曾几何时,有航展品牌卻没有航空产业是珠海极大的遗憾。
  在珠海西南部的高栏港,投资443亿元、产能千万吨级的中船海洋工程及修造船基地、中海油南海天然气陆上终端项目以及总投资25亿元的玉柴发动机也已动工建设,是为“入海”。
  有数据表明,珠海去年和今年正在或将投资3169亿元搞好基础性的“十大重点工程”建设,这一数字超过了改革开放30年来全市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总和。而由於有重大项目“上天入海”等引领,5年后珠海的GDP可达2500亿元,比现在增长一倍。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这句隐含着“风水轮流转”的古语,暗合了珠海人试图在未来的30年里实现“弯道超车”的心愿。而目前看来,能够让珠海人达成心愿的,可能就是他们坚持走了将近30年的重大项目之路。
  (据《时代周报》编写)
其他文献
在案源短缺、竞争激烈的澳门法律代办相关的事务行业中,有这样一间规模不大,但卻拥有忠诚客户群,实实在在服务街坊的“老字号”——明义法律事务所,它的法律事务助理,是中源集团(澳门)有限公司、华晉国际控股有限公司、明义(集团)有限公司行政总裁施景耀。  打拼闯出一片天空  施景耀这样告诉记者,1980年,当时年仅16岁的他离乡别井来到遥远的澳门。言语不通、环境陌生,对一个从未离开过家乡的福建少年,其生活
期刊
“法律本地化”被视为澳门政权交接过渡时期的三大问题之一。何谓法律本地化?按照通常的理解,它是指将主要由葡萄牙延伸适用於澳门的法律进行系统的整理、考察、修订与编纂,並由澳门本地立法机关完成必要的立法程序,使立法形式和立法程序符合澳门的立法传统,法律内容与《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以下简称《基本法》)相衔接,法律的制定符合澳门社会的实际需要,法律语言为澳门广大民众所掌握並得到澳门社会的认同,立法及司法
期刊
金秋九月,堪称“教育月”。因为九月是学校告别暑假重新开学的日子,是老生返回校园新生跨进校门的日子,也是教师欢庆自己的节日、教育事业备受社会尊崇的日子。2010年的教育月对澳门而言颇有意义,不仅因为新一届特区政府执政近一年来对教育十分重视,而且因为《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以下简称《纲要》)已经制定,澳门教育的未来发展既有了足够动力,又有了明确方向。值此承前启后的关
期刊
每年的中秋节,澳门总有不少赏月胜地,您可选择在充满葡国风情的议事亭前地欣赏花灯,或移步至氹仔的龙环葡韵、路环黑沙海滩,迎着徐徐海风漫步赏月。一家大小更可到南湾湖畔赏月兼感受煙花在头顶綻放的威力,这里视野广阔,澳门旅遊塔就在眼前,加上湖畔的西湾大桥作背景,明月美景相辉映,怎不陶醉?  如喜爱到澳门的世界文化遗产城区过中秋,议事亭前地最不容错过。每年的中秋前夕,由板樟堂至仁慈堂、喷水池前地早已佈置得美
期刊
行政長官崔世安發表2014年度施政報告中提出,“澳門本土人才的培養已成未來重中之重。將重點建設教育系統,構建人才培養長效機制。”“澳門持續進修計劃”正是為了構建澳門終身學習型社會,培養澳門本土人才而設立。“持續進修計劃”由2011年實施至今,亦產生了不少的爭議:“持續進修發展計劃”推行近三年,政府投放五億元,其成效如何?有沒有達到其最初“提升居民的素質及技能,改善生活素質,以推動終生學習”的目標?
期刊
11月12日,行政長官崔世安發表任期內最後一份施政報告,以“增強綜合實力,促進持續發展”為題,提出致力構建施政長效機制,堅持把提升民生綜合水準作為政府施政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報告發佈後,引發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和熱議。媒體亦大篇幅報導,發表對報告褒貶不一的觀點和解讀。  縱觀2014年財政年度施政報告,一如往年,從封面到內頁,都未改簡易風格。開篇即行政長官發表宣言,緊接著介紹2014年施政重點:加快建
期刊
2010澳门银河娱乐世界女排大奖赛圆满结束,巴西队三战全胜成为澳门站冠军,中国、多米尼加共和国及荷兰分列二、三、四位。澳门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崔世安等主持颁奖仪式。  重头戏是压轴上演的“中巴”大战,赛前一胜一负的中国队,在主力惠若琪仍受伤缺阵下,整队表现患得患失,面对巴西全场陷於苦战,先以12比25输掉一局,及后在进攻及防守均杂乱无章,结果再负两局19比25,直落0比3局数败阵,连续三年屈居巴西后
期刊
在澳门,有这么一群人,他或她,都是80后、抑或90后,拥有着令人羡慕的青春与活力,他们同时还拥有着一个特殊的称号——外劳。他们把青春的汗水挥洒在这座繁华的都市。在每个白天与黑夜,来往穿梭於澳门和珠海之间。在澳门,似乎只是为了一种生存;而在珠海,对於他们来说,似乎更具有包容性与归宿感。一个关口,两座城市,他们每天在不停地穿梭。  每天朝七晚六穿梭於两城的生活,並不是他们想要的。朝阳初现,他们就得睡眼
期刊
第34届世界遗产大会於7月25日至8月3日在巴西首都巴西利亚举行,今年中国申报的项目为世界自然遗产“中国丹霞”和世界文化遗产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河南省嵩山地区的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是此次申报文化遗产项目之一。以嵩山为中心的中原大地是华夏文明起源的中心,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嵩山地区不仅是我国早期王朝的建都之地,而且在相当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一直处於全国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区域,它
期刊
走访位於新桥区的澳门弱智人士家长协进会会长刘玫瑰的家,笔者进入简洁的大厅里,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墙上掛着的数幅庄严的天主教圣像,令人仿佛见到一位虔诚的天主教徒,让人浮想联翩。  刘玫瑰亲切地走到我身旁,她透露,目前还在休养身体,会务工作已分派理监事一班兄弟姊妹处理。谈及澳门智障人士状況,她充满感情地说,每一个智障人士就像天上的一颗星星,每一颗星的内心世界不同,很难捉摸,但只要找对一把锁匙,就可打开他们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