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创新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思想和理念。让学生主动学习、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积极开动脑筋,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求知,变客体为主体。这样学生才能发挥主体作用,乐于求知,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基本组织形式。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表现出重教有余,重学不足;灌输有余,启发不足;复制有余,创新不足的弊端。那么,如何在创新观念的指导下,以创新教育理论为依据,实施全面、深刻的课堂教学改革,创新课堂教学呢?
一、转变教育思想,确立新的教学观
确立新的教学质量观和效益观。什么样的教学是高质量的教学?过去是看传递知识数量的多少,而现在应看教学是否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以及活跃的思维和想象力。教育的最大价值就是要为一个人的幸福做好准备,像挖掘宝藏一样,将藏在学生心底的想象力、创造力以及美好的心灵挖掘出来;确立新的教师观和学生观。
第一,教师一桶水的观念要更新。要开起知识的活水源头,用活水理论取代一桶水理论,要终生学习探索,不断更新知识。
第二,要做专家型教师。教师不仅是教学的实践者,更应该是理论的探索者。努力使自己成为学者、专家型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对学生的地位进行重新审视和定位。改变传统的思维模式,重新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发展的地位。要求教师对学生要有应有的尊重,避免伤害性、侮辱性的语言出现。这就要求教师和学生建立人格上的平等和谐的关系;确立新的教学评价观。教学评价的功能分为激励性功能和诊断性功能。所谓激励性功能,就是调动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他们永远保持高昂的斗志和进取精神,努力学习、永不懈怠;所谓诊断性功能,就是通过评价,能更好的了解学生真实的学习水平,为教学摸清底数,做到心中有数,了如指掌。作为教师必须切记,不能把教学评价变成把学生分成三六九等的简单工具,这就违背教育规律,对绝大部分学生起不到好的作用。
二、引入探究型教学方法
方法重于结论,智慧高于知识。创新课堂教学,教师首先要有创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智慧,并能够授予学生学习的方法和人生的智慧。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以传授知识为己任,学生以接受、继承知识为目的,忽视能力、方法的获得与培养。课堂上重讲解,轻感悟;重记忆,轻应用;重结论,轻方法,常常由老师一讲到底。学生则被动地一听到底或一练到底。学生成为一架接受知识的机器,机械地纳入和输出。久而久之,教师磨练成精明的“教书匠”,学生成了考试的能手,教学陷入了“应试”的怪圈。这样的课堂教学有悖于现代教育的教学观、知识观、人才观,培养的学生远远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法国文化教育学家斯普朗格曾说,“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而是要把人的创造力量诱导出来,将生命感、价值感唤醒,一直到精神生活运动的根。”有鉴于此,创新课堂教学,就要对知识的价值重新思考,对获得知识的方法重新选择,探讨适合教学目的的教学方法。
三、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说:“人的先天潜能是无比优秀的,后天的教育就是创造一种适宜的环境和条件,使之得以实现。”环境是教育实现的一个很重要因素。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作为知识的拥有者和权威人士,居高临下地讲解。学生作为忠实的听众,去倾听、接受、记忆这些现成的知识,不倡导彰显个性,不允许提出异议。在这样的课堂上,自然也难以产生求知的好奇和欲望,形成质疑、探索的氛围。因而,创新课堂教学不能不改变课堂教学的环境,在教学上形成合作:在心理上产生相融,使整个课堂成为学生自主的、积极主动的、能满足心理需要的课堂。从教师来讲,就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要真正确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观念,摒弃知识本位;
二要不拘泥于教参,深入钻研教材,挖掘教材本身蕴藏的创造因素,寻找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出发点、结合点;
三要在教学中善于发现每一个学生的闪光点,多进行鼓励性评价,注重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四要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努力创造学科教学各具特色的教学模式,使课堂教学呈现出灵活性、多样性、有效性;
五要了解学生在课堂上的需求并尽量满足他们的需求。美国里德利和沃尔瑟在他们合著的《自主课堂》一书中,提出学生在课堂上有五种需求,即情绪安全感、趣味性、自信、归属感、权力和自由。他们还详细论述了实现学生需求的具体策略,指出教师只有承认并尽力满足学生的情感、动机需求,才最有可能建立一个积极的课堂环境。
四、实现课堂教学的开放
1 教学内容的开放。要求教师提供的学习内容具有层次性、广泛性、可供选择性;要向学生生活实际和经验开放,贴近学生生活。现在技校学生的厌学问题,实际上就是教学内容脱离学生的实际。尤其是作文课,更是令人生厌,弄虚作假。学生没有自己的话说,没有真情实感,怎能写出有内容的文章。现在学生作文纯是技巧训练,已经走到了死胡同。英国的作文课都是先参加活动,然后写作,这样一来学生有话可说,达到了作文的目的。
2 教学过程的全程开放。要求教师把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能体现出现场感和真实感。要从学生实际出发,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不搞程式化,不要表演。
3 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开放。有效实现教学方法和手段多样化的问题,如多媒体教学、电化教学等,优势互补,取长补短。我们知道,任何方法都没有绝对的好坏,关键在于如何运用。
4 教学时空的开放。即教学时间和空间的开放。有条件的学校可实行长短课制,20分钟或40分钟一节未尝不可。所谓空间开放,指课堂的概念要改变。不仅是教室、校园,工厂、乡村、自然等都可以作为课堂。另外环境设计要有个性化、人性化,要创设班级文化、校园文化,优化美化育人环境。
5 师生关系的开放教师要在教学中真正建立人格平等、真诚合作的民主关系,切忌师道尊严,放不下老师的架子。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课堂教学并非立竿影的事,它需要从社会到学校,从领导到教师,从教师到学生,各方面互相支持和配合。同时,也有一个从认识到认可、再到实践的过程。创新课堂教学,重构一个具有现实和未来意义的、崭新的课堂教模式,是时代赋予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任务,它不应只停留在理论的探讨上,在现实的课堂上“野渡无人”,而应如“春潮带雨”,催生出创新教育明媚灿烂的春天。
一、转变教育思想,确立新的教学观
确立新的教学质量观和效益观。什么样的教学是高质量的教学?过去是看传递知识数量的多少,而现在应看教学是否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以及活跃的思维和想象力。教育的最大价值就是要为一个人的幸福做好准备,像挖掘宝藏一样,将藏在学生心底的想象力、创造力以及美好的心灵挖掘出来;确立新的教师观和学生观。
第一,教师一桶水的观念要更新。要开起知识的活水源头,用活水理论取代一桶水理论,要终生学习探索,不断更新知识。
第二,要做专家型教师。教师不仅是教学的实践者,更应该是理论的探索者。努力使自己成为学者、专家型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对学生的地位进行重新审视和定位。改变传统的思维模式,重新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发展的地位。要求教师对学生要有应有的尊重,避免伤害性、侮辱性的语言出现。这就要求教师和学生建立人格上的平等和谐的关系;确立新的教学评价观。教学评价的功能分为激励性功能和诊断性功能。所谓激励性功能,就是调动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他们永远保持高昂的斗志和进取精神,努力学习、永不懈怠;所谓诊断性功能,就是通过评价,能更好的了解学生真实的学习水平,为教学摸清底数,做到心中有数,了如指掌。作为教师必须切记,不能把教学评价变成把学生分成三六九等的简单工具,这就违背教育规律,对绝大部分学生起不到好的作用。
二、引入探究型教学方法
方法重于结论,智慧高于知识。创新课堂教学,教师首先要有创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智慧,并能够授予学生学习的方法和人生的智慧。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以传授知识为己任,学生以接受、继承知识为目的,忽视能力、方法的获得与培养。课堂上重讲解,轻感悟;重记忆,轻应用;重结论,轻方法,常常由老师一讲到底。学生则被动地一听到底或一练到底。学生成为一架接受知识的机器,机械地纳入和输出。久而久之,教师磨练成精明的“教书匠”,学生成了考试的能手,教学陷入了“应试”的怪圈。这样的课堂教学有悖于现代教育的教学观、知识观、人才观,培养的学生远远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法国文化教育学家斯普朗格曾说,“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而是要把人的创造力量诱导出来,将生命感、价值感唤醒,一直到精神生活运动的根。”有鉴于此,创新课堂教学,就要对知识的价值重新思考,对获得知识的方法重新选择,探讨适合教学目的的教学方法。
三、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说:“人的先天潜能是无比优秀的,后天的教育就是创造一种适宜的环境和条件,使之得以实现。”环境是教育实现的一个很重要因素。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作为知识的拥有者和权威人士,居高临下地讲解。学生作为忠实的听众,去倾听、接受、记忆这些现成的知识,不倡导彰显个性,不允许提出异议。在这样的课堂上,自然也难以产生求知的好奇和欲望,形成质疑、探索的氛围。因而,创新课堂教学不能不改变课堂教学的环境,在教学上形成合作:在心理上产生相融,使整个课堂成为学生自主的、积极主动的、能满足心理需要的课堂。从教师来讲,就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要真正确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观念,摒弃知识本位;
二要不拘泥于教参,深入钻研教材,挖掘教材本身蕴藏的创造因素,寻找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出发点、结合点;
三要在教学中善于发现每一个学生的闪光点,多进行鼓励性评价,注重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四要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努力创造学科教学各具特色的教学模式,使课堂教学呈现出灵活性、多样性、有效性;
五要了解学生在课堂上的需求并尽量满足他们的需求。美国里德利和沃尔瑟在他们合著的《自主课堂》一书中,提出学生在课堂上有五种需求,即情绪安全感、趣味性、自信、归属感、权力和自由。他们还详细论述了实现学生需求的具体策略,指出教师只有承认并尽力满足学生的情感、动机需求,才最有可能建立一个积极的课堂环境。
四、实现课堂教学的开放
1 教学内容的开放。要求教师提供的学习内容具有层次性、广泛性、可供选择性;要向学生生活实际和经验开放,贴近学生生活。现在技校学生的厌学问题,实际上就是教学内容脱离学生的实际。尤其是作文课,更是令人生厌,弄虚作假。学生没有自己的话说,没有真情实感,怎能写出有内容的文章。现在学生作文纯是技巧训练,已经走到了死胡同。英国的作文课都是先参加活动,然后写作,这样一来学生有话可说,达到了作文的目的。
2 教学过程的全程开放。要求教师把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能体现出现场感和真实感。要从学生实际出发,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不搞程式化,不要表演。
3 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开放。有效实现教学方法和手段多样化的问题,如多媒体教学、电化教学等,优势互补,取长补短。我们知道,任何方法都没有绝对的好坏,关键在于如何运用。
4 教学时空的开放。即教学时间和空间的开放。有条件的学校可实行长短课制,20分钟或40分钟一节未尝不可。所谓空间开放,指课堂的概念要改变。不仅是教室、校园,工厂、乡村、自然等都可以作为课堂。另外环境设计要有个性化、人性化,要创设班级文化、校园文化,优化美化育人环境。
5 师生关系的开放教师要在教学中真正建立人格平等、真诚合作的民主关系,切忌师道尊严,放不下老师的架子。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课堂教学并非立竿影的事,它需要从社会到学校,从领导到教师,从教师到学生,各方面互相支持和配合。同时,也有一个从认识到认可、再到实践的过程。创新课堂教学,重构一个具有现实和未来意义的、崭新的课堂教模式,是时代赋予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任务,它不应只停留在理论的探讨上,在现实的课堂上“野渡无人”,而应如“春潮带雨”,催生出创新教育明媚灿烂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