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北伐以来,蒋桂之间的矛盾日益加深,势同水火。1937年卢沟桥事变,日本全面侵华开始,国内民族矛盾急剧上升,为蒋桂之间的合作提供了契机。蒋桂双方罢兵息鼓除了受国内紧张局势的影响,更多的是基于双方利益的考虑。而蒋桂之间的合作不仅为国内正面抗战战场增加了实力,更壮大了后期国际反法西斯势力。
关键词:蒋桂;合作分析;关系变化
一、蒋桂之间关系转折
1936年,时局多变。在此情况下,和平解决西安事变是一次重要的转折点。即是国共十年内战走向第二次合作的转变,也是蒋桂之间关系重要的转变。当蒋介石从西安返回南京时,不久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指出:西安事变成为国民党转变的关键。从蒋桂之间长久的积恨来看,西安事变本该是新桂系报复、惩罚蒋介石的有利时机。但是新桂系却在西安事变的第四天,发出政治解决事变的电令:(一)西安事变主张用政治解决;(二)统一抗日战线,立即对日宣战;(三)反对独裁政治,确立举国一致之政府;(四)出动攻击西安之中央军,从速移开绥远前线;(五)广西军一部北上援绥。从新桂系应对西安事变的电报,可以发现新桂系对蒋的态度正在悄然地发生变化,正由“反蒋”转向“逼蒋”。
1937年7月7日,日本发动卢沟桥事变。国家民族兴亡已经到了最为关键的时刻。7月18日,蒋于庐山发表抗战宣言,他认为“和平已非轻易可以求得”“人为刀俎,我为鱼肉!我们已快要到这极人世悲惨之境地”。此后不久,蒋向新桂系李、白抛出“善意的邀请”——出任中央官职。1937年8月22日,白崇禧出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副参谋总长。11月12日,李宗仁赶往徐州就任第五战区司令长官。从蒋向新桂系抛出橄榄,到新桂系出任中央职务,可以发现蒋桂之间暧昧关系,以及新桂系从“逼蒋”转向“拥蒋”的态度。
二、蒋桂之间合作的起因
从西安事变到广西军开赴前线,中间相隔不到一年的时间,蒋桂双方却能够抛弃长久以来的恩怨,达成合作,究其根源是建立在国内紧张局势以及双方利益之上。
(一)国内局势紧张
九一八事件以来,国内局势局部紧张,随后不断的扩大、恶化。其后,不到5个月时间,日本占领东三省领土。在日本相关“九一八事变”策划者来看:“占领该地致使初步胜利,完成‘世界统一大业的对外第一项目标’而已,下一目标就是华北。”1933年5月,国民政府与日本签订《塘沽协定》,间接承认伪满洲国,默认日本对东北三省以及热河的非法侵占,《塘沽协定》的签订为日本下一步侵占华北创造了有利条件。1935年初,日军挑起“察东事件”,正式拉开华北事变的序幕。5月初,日军又制造了“华北事变”。有学者认为1935年的“华北事变”正是日本分离华北的侵华政策实施的表现和结果。同年12月爆发了“一二·九”运动,该运动掀起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潮,中日民族矛盾正在不断的激化、升级。1937年7月7日,日本发动七七事变。七七事变向全国人民敲响了“警钟”,中华民族的存亡已经到了最为关键的时刻,国内局势已经刻不容缓,迫切需要国内一切武装力量团起来共同抗日,这为蒋桂之间的合作提供了契机。
(二)蒋的多方衡量
蔣之所以能够与新桂系化干戈为玉帛,无非出于以下几点考量:
其一,七七事变之后,平津沦陷,使华北门户大开,日军大肆入侵,国民党中央政府所在地南京,必将成为日军的重要打击对象。而蒋方军事力量有限,若想抵抗,需要调集地方部队。据学者统计:国民党政府建有一支以黄埔系为骨干的、200万众的正规军,还有1000万人以上的地方武装保安团、队及民团。1932年,国民党恢复最高军事机关军事委员会,蒋任委员长,这时中央军统一编制为48个军。从数据看,蒋的嫡系军队占据正规军的四分之一,如果算上地方武装保安团、队以及民团,蒋的嫡系军队仅仅占据二十四分之一。可见,蒋仅仅依靠己方的军队力量是无法抵抗来势汹汹的日军,更遑论两者在武器装备上存在较大的差距。
其二,北伐之时,李宗仁、白崇禧的英勇善战给蒋留下深刻的印象。他们历来主张抗日,在地方实力派中有较高的声望,若与桂系达成合作,有利于获得地方军阀的支持。虽然蒋桂之间结怨颇深,但是自抗日战争爆发后,新桂系重要领导人物李宗仁深以民族大义为重,不仅电复蒋介石表示拥蒋抗日,他还接受了中央委员会任命的第五战区指挥官的职位,带领新桂系军队进入抗日前线。他还电复四川刘湘和云南龙云,让他们消除疑虑,秉承“先国难而后私仇”的大义,调动全省人力、物力,支持中央抗战。
其三,新桂系长期割据广西,拥兵自重,统治势力盘根错节,实为后患。蒋趁调李、白入中央任职之际,利用财经权力和党政权力,进行逐步蚕食。另一方面“调虎离山”,将新桂系集团调离广西,利用抗战削弱桂系的整体实力。自1937年新桂系部队开进前线以来,他们先后经历淞沪会战、淮河战役、徐州战役、武汉会战、随枣战役等重大战役,损失伤亡严重,整体实力下降。
三、蒋桂之间合作的影响
一方面,蒋桂之间的合作,促使国民党中央派与地方派的统一,形成以蒋介石为领导的全国抗日武装力量,也使国内正面抗战战场的力量增强,对日军形成有效的阻击。1937年“淞沪会战”,新桂系奔赴上海,与蒋系相互合作,粉碎了日军“三个月消亡中国”的计划。1938年,新桂系李宗仁领导的“台儿庄战役”,更是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嚣张气焰,消灭了日军有生力量,增强了全国军民坚持抗战的信心,鼓舞了全民族的抗战士气。然而,蒋桂之间的合作终因双方的不信任逐渐转为表面形式,新桂系一方面谨防蒋以抗战之名削弱新桂系军事实力,另一方面又担心蒋对新桂系老地盘广西的觊觎;而蒋也确实利用抗战之名试图削弱地方势力。蒋桂于地方上的勾心斗角,极大的削弱了地方实力,让日军有可趁之机。另一方面,七七事变促使蒋桂之间长久以来的对峙关系得以转变,蒋桂之间的长久合作使得蒋桂之间的利益牵扯加深,他们一致对外,反对中共,为皖南事变埋下了伏笔。1941年的皖南事变,可以说是中共、蒋、桂三方势力在安徽相互博弈的结果。
参考文献
[1]胡宝元:《从“九·一八”事变到“七·七”事变期间日本侵华政策的演变》,《辽宁工学院学报》,2002年第6期。
[2]雷吉来、陈璐、杜柳新主编;惠州大学社科部中国革命史教研室编:《中国革命史专题
关键词:蒋桂;合作分析;关系变化
一、蒋桂之间关系转折
1936年,时局多变。在此情况下,和平解决西安事变是一次重要的转折点。即是国共十年内战走向第二次合作的转变,也是蒋桂之间关系重要的转变。当蒋介石从西安返回南京时,不久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指出:西安事变成为国民党转变的关键。从蒋桂之间长久的积恨来看,西安事变本该是新桂系报复、惩罚蒋介石的有利时机。但是新桂系却在西安事变的第四天,发出政治解决事变的电令:(一)西安事变主张用政治解决;(二)统一抗日战线,立即对日宣战;(三)反对独裁政治,确立举国一致之政府;(四)出动攻击西安之中央军,从速移开绥远前线;(五)广西军一部北上援绥。从新桂系应对西安事变的电报,可以发现新桂系对蒋的态度正在悄然地发生变化,正由“反蒋”转向“逼蒋”。
1937年7月7日,日本发动卢沟桥事变。国家民族兴亡已经到了最为关键的时刻。7月18日,蒋于庐山发表抗战宣言,他认为“和平已非轻易可以求得”“人为刀俎,我为鱼肉!我们已快要到这极人世悲惨之境地”。此后不久,蒋向新桂系李、白抛出“善意的邀请”——出任中央官职。1937年8月22日,白崇禧出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副参谋总长。11月12日,李宗仁赶往徐州就任第五战区司令长官。从蒋向新桂系抛出橄榄,到新桂系出任中央职务,可以发现蒋桂之间暧昧关系,以及新桂系从“逼蒋”转向“拥蒋”的态度。
二、蒋桂之间合作的起因
从西安事变到广西军开赴前线,中间相隔不到一年的时间,蒋桂双方却能够抛弃长久以来的恩怨,达成合作,究其根源是建立在国内紧张局势以及双方利益之上。
(一)国内局势紧张
九一八事件以来,国内局势局部紧张,随后不断的扩大、恶化。其后,不到5个月时间,日本占领东三省领土。在日本相关“九一八事变”策划者来看:“占领该地致使初步胜利,完成‘世界统一大业的对外第一项目标’而已,下一目标就是华北。”1933年5月,国民政府与日本签订《塘沽协定》,间接承认伪满洲国,默认日本对东北三省以及热河的非法侵占,《塘沽协定》的签订为日本下一步侵占华北创造了有利条件。1935年初,日军挑起“察东事件”,正式拉开华北事变的序幕。5月初,日军又制造了“华北事变”。有学者认为1935年的“华北事变”正是日本分离华北的侵华政策实施的表现和结果。同年12月爆发了“一二·九”运动,该运动掀起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潮,中日民族矛盾正在不断的激化、升级。1937年7月7日,日本发动七七事变。七七事变向全国人民敲响了“警钟”,中华民族的存亡已经到了最为关键的时刻,国内局势已经刻不容缓,迫切需要国内一切武装力量团起来共同抗日,这为蒋桂之间的合作提供了契机。
(二)蒋的多方衡量
蔣之所以能够与新桂系化干戈为玉帛,无非出于以下几点考量:
其一,七七事变之后,平津沦陷,使华北门户大开,日军大肆入侵,国民党中央政府所在地南京,必将成为日军的重要打击对象。而蒋方军事力量有限,若想抵抗,需要调集地方部队。据学者统计:国民党政府建有一支以黄埔系为骨干的、200万众的正规军,还有1000万人以上的地方武装保安团、队及民团。1932年,国民党恢复最高军事机关军事委员会,蒋任委员长,这时中央军统一编制为48个军。从数据看,蒋的嫡系军队占据正规军的四分之一,如果算上地方武装保安团、队以及民团,蒋的嫡系军队仅仅占据二十四分之一。可见,蒋仅仅依靠己方的军队力量是无法抵抗来势汹汹的日军,更遑论两者在武器装备上存在较大的差距。
其二,北伐之时,李宗仁、白崇禧的英勇善战给蒋留下深刻的印象。他们历来主张抗日,在地方实力派中有较高的声望,若与桂系达成合作,有利于获得地方军阀的支持。虽然蒋桂之间结怨颇深,但是自抗日战争爆发后,新桂系重要领导人物李宗仁深以民族大义为重,不仅电复蒋介石表示拥蒋抗日,他还接受了中央委员会任命的第五战区指挥官的职位,带领新桂系军队进入抗日前线。他还电复四川刘湘和云南龙云,让他们消除疑虑,秉承“先国难而后私仇”的大义,调动全省人力、物力,支持中央抗战。
其三,新桂系长期割据广西,拥兵自重,统治势力盘根错节,实为后患。蒋趁调李、白入中央任职之际,利用财经权力和党政权力,进行逐步蚕食。另一方面“调虎离山”,将新桂系集团调离广西,利用抗战削弱桂系的整体实力。自1937年新桂系部队开进前线以来,他们先后经历淞沪会战、淮河战役、徐州战役、武汉会战、随枣战役等重大战役,损失伤亡严重,整体实力下降。
三、蒋桂之间合作的影响
一方面,蒋桂之间的合作,促使国民党中央派与地方派的统一,形成以蒋介石为领导的全国抗日武装力量,也使国内正面抗战战场的力量增强,对日军形成有效的阻击。1937年“淞沪会战”,新桂系奔赴上海,与蒋系相互合作,粉碎了日军“三个月消亡中国”的计划。1938年,新桂系李宗仁领导的“台儿庄战役”,更是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嚣张气焰,消灭了日军有生力量,增强了全国军民坚持抗战的信心,鼓舞了全民族的抗战士气。然而,蒋桂之间的合作终因双方的不信任逐渐转为表面形式,新桂系一方面谨防蒋以抗战之名削弱新桂系军事实力,另一方面又担心蒋对新桂系老地盘广西的觊觎;而蒋也确实利用抗战之名试图削弱地方势力。蒋桂于地方上的勾心斗角,极大的削弱了地方实力,让日军有可趁之机。另一方面,七七事变促使蒋桂之间长久以来的对峙关系得以转变,蒋桂之间的长久合作使得蒋桂之间的利益牵扯加深,他们一致对外,反对中共,为皖南事变埋下了伏笔。1941年的皖南事变,可以说是中共、蒋、桂三方势力在安徽相互博弈的结果。
参考文献
[1]胡宝元:《从“九·一八”事变到“七·七”事变期间日本侵华政策的演变》,《辽宁工学院学报》,2002年第6期。
[2]雷吉来、陈璐、杜柳新主编;惠州大学社科部中国革命史教研室编:《中国革命史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