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绿色生态一直是盐城的一大优势和品牌,环境空气质量在江苏省处于领先水平,但同时我们也应该清醒的看到当前全市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还存在一些短板,需要我们进一步秉持绿色发展理念,实现区域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绿色;发展;生态;品牌
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群众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民生工程。长期以来,绿色生态一直是盐城的一大优势和品牌,环境空气质量在全省处于领先水平,但同时我们也应该清醒的看到当前全市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急需得到解决。经济新常态下,我们面临的发展压力很大,但越是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越不能放松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坚持将“生态立市”的理念贯彻始终,大力实施“两海两绿”战略工程,打响盐城生态富民品牌,促进经济社会绿色健康平稳发展。近期,我围绕如何实现绿色生态发展开展了专题调研。现就如何坚持生态发展的一些想法报告如下:
一、实施绿色发展形势分析
盐城目前得以保留优美的自然生态和浓郁的文化环境,并非完全基于集约高效的增长模式,而是相对苏南地区经济相对欠发达,很多生态环境问题尚处潜伏期的缘故。我市现有绿色本质上属于相对贫弱的绿色,跟富裕的绿色、人本的绿色、和谐的绿色相比还有很大差距,离我市“两海两绿”的战略发展要求还有很多工作要做。新时期,全市进入工业化、城镇化的加速期,这一阶段也是各类生态环境问题快速积累、逐步恶化、直至最终爆发的时期。如果不及时调整传统发展模式,无疑将步发达地区“先污染、后治理”的后尘。可以说正处在一个关键的发展历史节点,通过复制发达地区高资源消耗、高环境代价、高污染排放的传统工业化道路实现现代化已不可行,唯有绿色发展才是破解这一难题的金钥匙。
二、建立健全生态建设工作机制
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十三五”规划重要环节,成为各级政府工作中重要部分,因此,不断建立健全生态文明建设相关工作机制成为各级党委、政府必须面对的一项工作。完善生态环境监管机制。明确各级党委政府对本辖区生态文明建设的负总责,强化环保部门的职责和能力,尤其是建立健全乡镇环保机构,将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监管职能向基层一线延伸,形成完备的生态监管网络;同时,要加强部门联动与协作,各级政府成立生态文明建设联席办公室,整合力量,对本辖区内大气污染、水污染、工业三废污染等集中管理,联合执法。建立健全生态补偿机制。处理好发展和保护之间的关系,尽快形成生态损害方赔偿、保护方得补偿的合理补偿机制,形成财政加大生态功能区补偿的纵向补偿和地区间有序流动的横向补偿相结合的补偿机制,充分保证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做到发展和保护的有机统一。完善支撑绿色发展机制。大力鼓励和支持发展技术、资本密集型环保产业,鼓励和支持发展休闲旅游、观光农业等三产服务业,尽快形成新的经济增长极。建立高能耗、产能过剩行业淘汰制度,禁止其向经济欠发达地区转移,切实化解产能过剩矛盾。建立健全考核追究机制。进一步提升生态文明和环境保护在绩效考核体系中的分值,把领导干部生态文明建设实绩优先作为干部政绩、考核和晋升的重要评价之一,甚至作为“一票否决”事项,加大考核压力。建立生态环境责任制、问责制及终身追究机制,对发生生态建设问题的企业和个人严格按照法律法规从重从严处理;对相应领导干部,后果严重的,予以降职乃至撤职等重罚为主,并记录在案,终身追责,提高其参与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三、提高生态建设综合治理能力
生态文明是关系到社会各界人民的一件大事,要集中社会各界智慧,形成强大合力,齐抓共管,多措并举,不断提升全社会生态文明建设治理能力。加快培育生态文明意识。致力于发展生态文化、培育生态公民、建设生态社会,把生态文明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通过一系列教育,引导广大群众积极自觉参与到生态文明创建,倡导生态文明,引导绿色生活,使生态文明建设成为社会各界一致的共识和行动。建立健全信用评价体系。企业是生态文明和环境保护的主体,要建立健全企业生态环境信用评价体系,建立“守信激励,失信惩戒”的工作机制,对遵纪守法,积极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企业,财政应对其予以一定奖励,同时加大对企业的服务和支持力度,帮助企业发展壮大;对一些重大失信企业,严格督促其认真整改到位,并将其信用与贷款、融资等企业经营活动予以挂钩,引导企業自觉主动履行生态文明建设责任。创建生态文明示范典型。根据各区域不同条件,选择一批地区开展生态文明示范区创建活动,通过地方牵头、上级补助、人人参与,创建一批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典型,及时总结、完善政策、树立典型、示范带动,最终形成全方位推进的良好格局。
四、强化农业绿色发展问题治理
推进农业绿色发展,是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和推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客观需要。强化农业污染源头治理。解决好农业污染问题是促进农业绿色发展的前提。要毫不松懈地抓好节肥、控药工作,大力推广有机生态种植模式和病虫害绿色生物防控技术,积极引导农民施用有机肥料,严格禁止高毒高残留农药在农业生产领域的应用。要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落实监管责任制,建立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杜绝农产品生产、销售过程中的质量安全问题。推进畜禽废弃物处理和利用。严格执行畜禽养殖禁养区、限养区和适养区规划,加大环保执法力度,依法查处养殖污染环境的行为。要保质保量完成规模养殖场100%配建畜禽粪污处理利用设施的目标,实现畜禽养殖废物处理零死角。要加强环境影响论证,完善财政补贴机制,支持社会资本参与建设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项目,推动畜禽养殖和农业废弃物处理从污染治理向资源化利用转变。形成齐抓共管工作机制。要将促进农业绿色发展作为践行新发展理念的重要内容,进一步提高重视程度,建立农业、林业、水利、海洋渔业、环保、科技等部门齐抓共管、密切配合的工作机制,下大力气解决基层农民群众反映比较集中的制约农业绿色发展的农业生产用房建设难、农村尾菜残果处理难、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最后一公里”等突出问题。同时,加大对农业绿色发展的宣传力度,引导农村基层干部和农民群众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在全社会倡导绿色、健康的消费方式和生活方式,营造全社会支持和参与农业绿色发展的良好氛围。
五、拓宽思路打响生态富民品牌
紧扣“两海两绿”战略部署,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生态为底色,以项目为抓手,以产业为龙头,以特色为优势,以富民为目标,把绿色发展作为产业选择、路径抉择的根本遵循,从根本上摆脱粗放式投入、跟随式发展的传统模式,将“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全力打造特色新亮点,不断拓宽富民新思路。培植特色产业富民。就乡镇而言,自身要充分挖掘地方特色产业,坚持生态发展、绿色发展、科学发展的理念,按照“扩大规模、打造特色、提升档次、注重效益”的工作思路,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步伐,优化农业产业布局,明确产业定位,合理产业布局,做大做强设施农业、高效农业、观光农业。同时,扩大现有产业基地规模,结合产业项目特色,大力培植农业龙头企业,充分做大做强特色产业链条。推动生态产业富民。要编制好空间规划,要突出产业特色,通过搞好深加工、打响品牌,积极打造林果、蔬菜等产品,做大、做优、做强生态农业,把绿色竞争力转变成产业竞争力。要把富民作为发展的根本目标,利用好水、田、林等资源,增加农民经营性收入;党员干部要发挥示范带头作用,通过产业带动、项目带动和精准扶持低收入农户,帮助困难群众共同增收致富。发展旅游经济富民。按照“示范引领、辐射带动、打造休闲观光农业示范园”的思路,充分挖掘地方历史文化特色,全力打造集生态农业观光、历史文化体验等于一体的旅游经济产业。同时,结合镇情实际,经过考察对比,围绕具有明确产业定位、文化内涵、旅游功能、社区特征的标准要求,高起点、高标准规划特色乡镇建设,努力打造一批特色鲜明、产业发展、绿色生态、美丽宜居的特色小镇。
参考文献
[1]周军;刘冲.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绿色发展理念的基本逻辑及实践价值[J],理论探讨,2019(09)
[2]方维慰.江苏生态城市建设的路径措施与主攻方向[J],金陵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09)
关键词:绿色;发展;生态;品牌
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群众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民生工程。长期以来,绿色生态一直是盐城的一大优势和品牌,环境空气质量在全省处于领先水平,但同时我们也应该清醒的看到当前全市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急需得到解决。经济新常态下,我们面临的发展压力很大,但越是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越不能放松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坚持将“生态立市”的理念贯彻始终,大力实施“两海两绿”战略工程,打响盐城生态富民品牌,促进经济社会绿色健康平稳发展。近期,我围绕如何实现绿色生态发展开展了专题调研。现就如何坚持生态发展的一些想法报告如下:
一、实施绿色发展形势分析
盐城目前得以保留优美的自然生态和浓郁的文化环境,并非完全基于集约高效的增长模式,而是相对苏南地区经济相对欠发达,很多生态环境问题尚处潜伏期的缘故。我市现有绿色本质上属于相对贫弱的绿色,跟富裕的绿色、人本的绿色、和谐的绿色相比还有很大差距,离我市“两海两绿”的战略发展要求还有很多工作要做。新时期,全市进入工业化、城镇化的加速期,这一阶段也是各类生态环境问题快速积累、逐步恶化、直至最终爆发的时期。如果不及时调整传统发展模式,无疑将步发达地区“先污染、后治理”的后尘。可以说正处在一个关键的发展历史节点,通过复制发达地区高资源消耗、高环境代价、高污染排放的传统工业化道路实现现代化已不可行,唯有绿色发展才是破解这一难题的金钥匙。
二、建立健全生态建设工作机制
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十三五”规划重要环节,成为各级政府工作中重要部分,因此,不断建立健全生态文明建设相关工作机制成为各级党委、政府必须面对的一项工作。完善生态环境监管机制。明确各级党委政府对本辖区生态文明建设的负总责,强化环保部门的职责和能力,尤其是建立健全乡镇环保机构,将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监管职能向基层一线延伸,形成完备的生态监管网络;同时,要加强部门联动与协作,各级政府成立生态文明建设联席办公室,整合力量,对本辖区内大气污染、水污染、工业三废污染等集中管理,联合执法。建立健全生态补偿机制。处理好发展和保护之间的关系,尽快形成生态损害方赔偿、保护方得补偿的合理补偿机制,形成财政加大生态功能区补偿的纵向补偿和地区间有序流动的横向补偿相结合的补偿机制,充分保证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做到发展和保护的有机统一。完善支撑绿色发展机制。大力鼓励和支持发展技术、资本密集型环保产业,鼓励和支持发展休闲旅游、观光农业等三产服务业,尽快形成新的经济增长极。建立高能耗、产能过剩行业淘汰制度,禁止其向经济欠发达地区转移,切实化解产能过剩矛盾。建立健全考核追究机制。进一步提升生态文明和环境保护在绩效考核体系中的分值,把领导干部生态文明建设实绩优先作为干部政绩、考核和晋升的重要评价之一,甚至作为“一票否决”事项,加大考核压力。建立生态环境责任制、问责制及终身追究机制,对发生生态建设问题的企业和个人严格按照法律法规从重从严处理;对相应领导干部,后果严重的,予以降职乃至撤职等重罚为主,并记录在案,终身追责,提高其参与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三、提高生态建设综合治理能力
生态文明是关系到社会各界人民的一件大事,要集中社会各界智慧,形成强大合力,齐抓共管,多措并举,不断提升全社会生态文明建设治理能力。加快培育生态文明意识。致力于发展生态文化、培育生态公民、建设生态社会,把生态文明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通过一系列教育,引导广大群众积极自觉参与到生态文明创建,倡导生态文明,引导绿色生活,使生态文明建设成为社会各界一致的共识和行动。建立健全信用评价体系。企业是生态文明和环境保护的主体,要建立健全企业生态环境信用评价体系,建立“守信激励,失信惩戒”的工作机制,对遵纪守法,积极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企业,财政应对其予以一定奖励,同时加大对企业的服务和支持力度,帮助企业发展壮大;对一些重大失信企业,严格督促其认真整改到位,并将其信用与贷款、融资等企业经营活动予以挂钩,引导企業自觉主动履行生态文明建设责任。创建生态文明示范典型。根据各区域不同条件,选择一批地区开展生态文明示范区创建活动,通过地方牵头、上级补助、人人参与,创建一批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典型,及时总结、完善政策、树立典型、示范带动,最终形成全方位推进的良好格局。
四、强化农业绿色发展问题治理
推进农业绿色发展,是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和推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客观需要。强化农业污染源头治理。解决好农业污染问题是促进农业绿色发展的前提。要毫不松懈地抓好节肥、控药工作,大力推广有机生态种植模式和病虫害绿色生物防控技术,积极引导农民施用有机肥料,严格禁止高毒高残留农药在农业生产领域的应用。要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落实监管责任制,建立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杜绝农产品生产、销售过程中的质量安全问题。推进畜禽废弃物处理和利用。严格执行畜禽养殖禁养区、限养区和适养区规划,加大环保执法力度,依法查处养殖污染环境的行为。要保质保量完成规模养殖场100%配建畜禽粪污处理利用设施的目标,实现畜禽养殖废物处理零死角。要加强环境影响论证,完善财政补贴机制,支持社会资本参与建设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项目,推动畜禽养殖和农业废弃物处理从污染治理向资源化利用转变。形成齐抓共管工作机制。要将促进农业绿色发展作为践行新发展理念的重要内容,进一步提高重视程度,建立农业、林业、水利、海洋渔业、环保、科技等部门齐抓共管、密切配合的工作机制,下大力气解决基层农民群众反映比较集中的制约农业绿色发展的农业生产用房建设难、农村尾菜残果处理难、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最后一公里”等突出问题。同时,加大对农业绿色发展的宣传力度,引导农村基层干部和农民群众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在全社会倡导绿色、健康的消费方式和生活方式,营造全社会支持和参与农业绿色发展的良好氛围。
五、拓宽思路打响生态富民品牌
紧扣“两海两绿”战略部署,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生态为底色,以项目为抓手,以产业为龙头,以特色为优势,以富民为目标,把绿色发展作为产业选择、路径抉择的根本遵循,从根本上摆脱粗放式投入、跟随式发展的传统模式,将“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全力打造特色新亮点,不断拓宽富民新思路。培植特色产业富民。就乡镇而言,自身要充分挖掘地方特色产业,坚持生态发展、绿色发展、科学发展的理念,按照“扩大规模、打造特色、提升档次、注重效益”的工作思路,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步伐,优化农业产业布局,明确产业定位,合理产业布局,做大做强设施农业、高效农业、观光农业。同时,扩大现有产业基地规模,结合产业项目特色,大力培植农业龙头企业,充分做大做强特色产业链条。推动生态产业富民。要编制好空间规划,要突出产业特色,通过搞好深加工、打响品牌,积极打造林果、蔬菜等产品,做大、做优、做强生态农业,把绿色竞争力转变成产业竞争力。要把富民作为发展的根本目标,利用好水、田、林等资源,增加农民经营性收入;党员干部要发挥示范带头作用,通过产业带动、项目带动和精准扶持低收入农户,帮助困难群众共同增收致富。发展旅游经济富民。按照“示范引领、辐射带动、打造休闲观光农业示范园”的思路,充分挖掘地方历史文化特色,全力打造集生态农业观光、历史文化体验等于一体的旅游经济产业。同时,结合镇情实际,经过考察对比,围绕具有明确产业定位、文化内涵、旅游功能、社区特征的标准要求,高起点、高标准规划特色乡镇建设,努力打造一批特色鲜明、产业发展、绿色生态、美丽宜居的特色小镇。
参考文献
[1]周军;刘冲.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绿色发展理念的基本逻辑及实践价值[J],理论探讨,2019(09)
[2]方维慰.江苏生态城市建设的路径措施与主攻方向[J],金陵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