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论能力,某某同事与我差不多,论业绩,我比他还好一点,但是面对升职机会,他总是能跑在我前面。为什么?这个世界真的不公平?
陈飞是欧创公司H分公司的销售部经理,公司主要经营中档化妆品,其营销任务主要由销售部和市场部完成。市场部负责人杨雪热情、聪敏、富于创造性,对各种情形都有自己的见解,并且喜欢与上级领导沟通;而陈飞则不愿意麻烦领导,一些困难都自行“消化”了。
销售部主要负责销售人员一对一的直接销售,市场部主要负责商场、超市的终端销售。2004年,H分公司销售部销量2000万,盈利500万,市场部销量1800万,盈利300万。年终时,由于H分公司超额完成任务,分公司总经理被提升为事业部营销经理,离任之前,必须从分公司内部挑选一名接班人,任分公司总经理。陈飞满怀信心地向朋友宣称,由于自己的能力强再加上业绩显著,接班人肯定就是自己。然而经过上级评估,最终确定杨雪为新任分公司总经理。
2005年,陈飞辞职,到金长集团任陕西公司某产品线营销经理。该产品属金长公司推出的新品,市场基本空白,没有样板市场参考,集团总部市场部负责人在陕西出差时,曾给过一些指导性的市场建议,并让陈飞出台一份详细的营销规划。但陈飞认为,营销讲究实干,任何规划都会流于形式,于是草拟了一份大纲就上交了。
经陈飞的强力公关、亲临一线推动、狠抓一线培训,新品推广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在陕西区域由零销售到年销售额500万元,销售额占陕西公司总销售额的15%,得到大家一致认同。这一年,陕西公司老产品金长活力面霜的年销售额为490万元。负责人张逸是学管理出身,在营销思路和组织协调方面控制有方。
又到年终,由于人事调动,陕西公司副总经理职位空缺。陈飞认为,自己比任何人都有升职的资本:一是相比张逸等人,自己在行业内有更多的经验;二是到公司的一年时间里,自己为公司创造了这么好的业绩。但是,最终的结果却是张逸被提升为副总!陈飞再一次陷入困惑:为什么升职的总不是我?
从特殊到一般:升职的四大杀手
不少营销人都有过陈飞这样的经历,也曾这样的感慨:论能力,某某同事与我差不多,论业绩,我比他还好一点,但是面对升职机会,他总是能跑在我前面。为什么?这个世界太不公平!但是,面对事实,如果我们冷静地分析,就会发现,升职有四大杀手:
杀手之一:不匹配
面对新的岗位,首先要考虑自身的性格与岗位是否匹配。不匹配在于性格与岗位之间的适应性不够,这样的不匹配主要有两种:
1.开拓型岗位,执行型性格
不少岗位如营销经理、销售经理等拓展类岗位,需要有冲劲和富有创造力的人担任,这种岗位要求:
(1)性格开朗、主动积极,能够面对事情的复杂性;
(2)有独特的想法和思路;
(3)有比较丰富的阅历与经验;
(4)擅长人际交往与上下级沟通;
(5)能同时兼顾精细规划与条理执行。
2.执行型岗位,开拓型性格
不少岗位如售后服务经理、办公室主任等岗位属于执行型岗位,只要按照正常的流程和上级的指示办就能完成任务。这种岗位要求:
(1)偏于理性与条理;
(2)执行力大于创新力;
(3)思维缜密协调力强;
(4)有足够耐心做重复性工作。
如果执行型性格的人做开拓型岗位,就会导致工作慢步调和缺乏沟通,因为执行型性格的人,追求事情的完美,而开拓型性格的人,则追求事情进展的速度。在市场开拓方面,速度有时比执行质量更重要。相反,如果让开拓型的人去做执行性工作,则会由于其丰富的创意,而导致工作缺乏条理性,执行效果会大打折扣。一般的企业,会考虑到候选人的性格匹配问题。如果自我判断不过关,就没有必要浪费时间和精力去争取,就算你争取到了,你在今后的工作中,也会由于性格的不匹配而焦头烂额,耽误自己的职业发展。
杀手之二:不一致
1.战略思路不一致
有些营销人认为自己的营销思路非常清晰,往往在营销工作中摒弃上级的指导思路,以“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为挡箭牌,自行执行一套“特别行政区”整治方案,但因所处的高度、立场、角度等原因,导致自己的想法与公司的总体战略思路不一致(如产品销售组合等),结果,成为“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最大受害者。
想要“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而又不受处罚,必须满足三项前提:
(1)情况的确十分危急;
(2)决断一定比“君命”更准确也更有效;
(3)确保事后“君”能够理解你。
如果不能保证这三点,则你的“大将风范”将遭遇迎面冷水。
2.战略步伐不一致
有些营销人太过谨慎,对形势反应较慢,步调与总体的战略步伐不一致。即便能通过补救措施挽回部分损失,但你可能会因为影响整体战略目标的实现而不被看好,面临升职机会时,就会处于被动。
杀手之三:缺乏
1.缺乏竞争意识
有句话说得好:“光说不练是假把式,光练不说是傻把式,又说又练才是真把式。”突出的销售业绩,只是一个方面,最重要的是,你要“说”出你的成绩和方法,让领导注意你,这样,你就不至于在领导提拔人才的时候遗漏你。
2.缺乏对企业或上司的忠诚
缺乏忠诚度的人,领导永远不会给你升职的机会。
要想体现对企业或上司的忠诚,你需要:在领导需要的时候挺身而出;成为领导的坚强后盾和左膀右臂;发现问题即时与领导沟通而非瞒天过海;领导面前言行一致;不违背企业文化为组织利益最大化不断努力。
3.缺乏同事的信赖与支持
走群众路线,是获得支持的最基本方式。在升职评估面前,一句负面的评价会比五句正面的评价更具威力,因为领导也要走群众路线。
4.缺乏标志性建树
你必须干出属于你的标志性建树,让广大群众拍手称快的大事,越是广为称道,越是能成为升职的资本。
5.缺乏整体思路
缺乏整体思路的人多是:勤奋有余,思想不足,工作开展没有系统性和规划性,东一榔头、西一棒槌,做出来的成绩不稳定,让人感觉没有安全感。
杀手之四:过犹不及
在所有的升职因素中,这个因素最具“悲剧色彩”。由于这个原因,导致自己成为固定职位的“腌制品”,由于岗位能力太强,不可或缺,公司很难找到接班人,且因为你的离任可能带来很大损失,公司会优先提拔那些相对不是不可或缺的同事,而不是你,尽管你的能力和成绩大家有目共睹。
从一般到特殊:为什么你总不能升职
分析了一般的升职阻力,我们来分析陈飞为什么屡次与升职擦肩而过。
从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出,陈飞第一次与升职失之交臂,主要是因为不擅于沟通、过于自信而导致缺乏竞争意识,陷入“只练不说的傻把式”之中,没有让领导充分了解其才能。而他的竞争对手杨雪,通过与领导沟通,不仅让领导看到了她的努力与成长,而且让领导更加熟悉和了解她。最后,领导选择杨雪而非“傻把式”的陈飞,也在情理之中。
第二次,陈飞再次与升职无缘,是因为他不幸成了“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受害者,此外,他的过度自信和实在,对市场思路规划敷衍了事,给了领导不负责任(没有忠诚度)、缺乏整体思路的印象,尽管,最后的业绩表现还可以,但领导最终还是选择了在营销思路和组织协调方面控制有方的张逸。
陈飞的思维存在着两个方面的误区:
1.成功的业绩=领导的赏识
成功的业绩只是必要而不充分的条件,简单地认为成功的业绩一定会获得领导的赏识未免太过单纯。上面我们已经分析了升职的四大杀手,而成功的业绩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所以,有了成功的业绩并不等于领导就赏识你。
2.优秀的冲锋者=优秀的管理者
从陈飞的第二次错失升职机会可以看出,陈飞心目中有一个基本的假设,那就是只要业绩干上来了,就可以升职了,即“我能干好现在的工作就一定能胜任以后的工作”。但事实是“优秀的冲锋者≠优秀的管理者”,你在现在的岗位上干得好未必在上一个层面也能干得好。要克服这个方面的阻力,只能是不断地向领导证明你有能力胜任下一个岗位。
面对升职机会,你该怎么办
谨防四大杀手只是给了自己升职的机会,而面对升职机会,你最需要注意:
牢抓基础设施:标志性建树
标志性建树是升职的硬指标,有了这项硬指标,升职才会有资本。烦琐的工作做得再好,没有标志性建树,你的升职依然“师出无名”。
在平时的烦琐工作中怎样做出醒目的大事?做好标志性建树需要你思考四个问题:
1.你的核心事项与非核心事项是什么?非核心事项只要达到基本要求就行,但是核心事项需要精益求精,让每个人(至少大部分人)都认可。你80%的时间和精力都要放在核心事项上。
2.你所做的核心事项,对组织的发展是否具有里程碑意义或参考性意义?作为一个营销经理,你所组织的活动对组织目标的实现,是否具有战略意义?换一句话说,如果没有你的影响,你的组织是否会没有现在的卓越成绩?
3.怎样策划你的标志性建树?把你职责范围内的核心事项做到极致。打个比方,作为企划经理,你一年策划一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营销活动,极大地提升了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且一度让销售额一路飙升,那么这场活动就是你的标志性建树。
4.你的标志性建树归功于谁?切记不要往自己身上揽功,离开领导与团队的支持,你的成绩是站不住脚的。实现标志性建树需要“分工”才能完美执行,做好标志性建树需要“分功”才能建立群众基础。
下一站在哪里
努力工作的同时,你需要瞄准下一个岗位,不断地积蓄能量,时刻为升职做准备。不打无准备之仗,但你连方向都没有,这个仗怎么打?怎么准备?你想要升职,那你的下一个职位或最终的发展在哪里?它需要什么样的素质和能力?你在素质和能力上还存在哪些差距?哪几项是你最为缺乏的?这一年你该怎样补课?你需要克服哪些困难?如果你要升到这个岗位需要什么样的成绩?为了实现这样的成绩你需要做什么?
只有想透了这些问题,你的思路才能清晰。
认识你的人,比认识你的业绩更重要
从某种意义上讲,这是升职路上的一条潜规则。如何让同事认识你的人,进而认识你所做出的努力呢?
1.互动,参与才会关注。只有互动才能最大限度地让所有人都参与,也才能最大限度地集中所有人的思想和创意。只有参与才会关注,关注才会认识,认识才会支持。
2.肯定,认可换得理解。肯定领导与同仁对你的支持和帮助,不仅可以赢得“民心”,而且从心理上获得一份宝贵的理解。
3.宣传,荣誉大家分享。不要把感激放在心里,对那些在你的标志性建树里帮了忙的人,你要直接“说”出来,而不只是“做”出来。只有你说出来的东西才是最直白的、最让人理解的、最让人获得荣誉感,这也是赢得人心最直接的方式。
不要成为“腌制品”
为了防止出现这样的情况,你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注意培养接班人(打破不可或缺的僵局);适当拒绝交给你的任务(打破领导心目中认为这样的工作只有你才能完成的思维定势);向领导展示你其他方面的才能(让领导认为你在这个岗位上是大材小用)。
(编辑:张旭zx_cmmo@sina.com)
陈飞是欧创公司H分公司的销售部经理,公司主要经营中档化妆品,其营销任务主要由销售部和市场部完成。市场部负责人杨雪热情、聪敏、富于创造性,对各种情形都有自己的见解,并且喜欢与上级领导沟通;而陈飞则不愿意麻烦领导,一些困难都自行“消化”了。
销售部主要负责销售人员一对一的直接销售,市场部主要负责商场、超市的终端销售。2004年,H分公司销售部销量2000万,盈利500万,市场部销量1800万,盈利300万。年终时,由于H分公司超额完成任务,分公司总经理被提升为事业部营销经理,离任之前,必须从分公司内部挑选一名接班人,任分公司总经理。陈飞满怀信心地向朋友宣称,由于自己的能力强再加上业绩显著,接班人肯定就是自己。然而经过上级评估,最终确定杨雪为新任分公司总经理。
2005年,陈飞辞职,到金长集团任陕西公司某产品线营销经理。该产品属金长公司推出的新品,市场基本空白,没有样板市场参考,集团总部市场部负责人在陕西出差时,曾给过一些指导性的市场建议,并让陈飞出台一份详细的营销规划。但陈飞认为,营销讲究实干,任何规划都会流于形式,于是草拟了一份大纲就上交了。
经陈飞的强力公关、亲临一线推动、狠抓一线培训,新品推广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在陕西区域由零销售到年销售额500万元,销售额占陕西公司总销售额的15%,得到大家一致认同。这一年,陕西公司老产品金长活力面霜的年销售额为490万元。负责人张逸是学管理出身,在营销思路和组织协调方面控制有方。
又到年终,由于人事调动,陕西公司副总经理职位空缺。陈飞认为,自己比任何人都有升职的资本:一是相比张逸等人,自己在行业内有更多的经验;二是到公司的一年时间里,自己为公司创造了这么好的业绩。但是,最终的结果却是张逸被提升为副总!陈飞再一次陷入困惑:为什么升职的总不是我?
从特殊到一般:升职的四大杀手
不少营销人都有过陈飞这样的经历,也曾这样的感慨:论能力,某某同事与我差不多,论业绩,我比他还好一点,但是面对升职机会,他总是能跑在我前面。为什么?这个世界太不公平!但是,面对事实,如果我们冷静地分析,就会发现,升职有四大杀手:
杀手之一:不匹配
面对新的岗位,首先要考虑自身的性格与岗位是否匹配。不匹配在于性格与岗位之间的适应性不够,这样的不匹配主要有两种:
1.开拓型岗位,执行型性格
不少岗位如营销经理、销售经理等拓展类岗位,需要有冲劲和富有创造力的人担任,这种岗位要求:
(1)性格开朗、主动积极,能够面对事情的复杂性;
(2)有独特的想法和思路;
(3)有比较丰富的阅历与经验;
(4)擅长人际交往与上下级沟通;
(5)能同时兼顾精细规划与条理执行。
2.执行型岗位,开拓型性格
不少岗位如售后服务经理、办公室主任等岗位属于执行型岗位,只要按照正常的流程和上级的指示办就能完成任务。这种岗位要求:
(1)偏于理性与条理;
(2)执行力大于创新力;
(3)思维缜密协调力强;
(4)有足够耐心做重复性工作。
如果执行型性格的人做开拓型岗位,就会导致工作慢步调和缺乏沟通,因为执行型性格的人,追求事情的完美,而开拓型性格的人,则追求事情进展的速度。在市场开拓方面,速度有时比执行质量更重要。相反,如果让开拓型的人去做执行性工作,则会由于其丰富的创意,而导致工作缺乏条理性,执行效果会大打折扣。一般的企业,会考虑到候选人的性格匹配问题。如果自我判断不过关,就没有必要浪费时间和精力去争取,就算你争取到了,你在今后的工作中,也会由于性格的不匹配而焦头烂额,耽误自己的职业发展。
杀手之二:不一致
1.战略思路不一致
有些营销人认为自己的营销思路非常清晰,往往在营销工作中摒弃上级的指导思路,以“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为挡箭牌,自行执行一套“特别行政区”整治方案,但因所处的高度、立场、角度等原因,导致自己的想法与公司的总体战略思路不一致(如产品销售组合等),结果,成为“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最大受害者。
想要“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而又不受处罚,必须满足三项前提:
(1)情况的确十分危急;
(2)决断一定比“君命”更准确也更有效;
(3)确保事后“君”能够理解你。
如果不能保证这三点,则你的“大将风范”将遭遇迎面冷水。
2.战略步伐不一致
有些营销人太过谨慎,对形势反应较慢,步调与总体的战略步伐不一致。即便能通过补救措施挽回部分损失,但你可能会因为影响整体战略目标的实现而不被看好,面临升职机会时,就会处于被动。
杀手之三:缺乏
1.缺乏竞争意识
有句话说得好:“光说不练是假把式,光练不说是傻把式,又说又练才是真把式。”突出的销售业绩,只是一个方面,最重要的是,你要“说”出你的成绩和方法,让领导注意你,这样,你就不至于在领导提拔人才的时候遗漏你。
2.缺乏对企业或上司的忠诚
缺乏忠诚度的人,领导永远不会给你升职的机会。
要想体现对企业或上司的忠诚,你需要:在领导需要的时候挺身而出;成为领导的坚强后盾和左膀右臂;发现问题即时与领导沟通而非瞒天过海;领导面前言行一致;不违背企业文化为组织利益最大化不断努力。
3.缺乏同事的信赖与支持
走群众路线,是获得支持的最基本方式。在升职评估面前,一句负面的评价会比五句正面的评价更具威力,因为领导也要走群众路线。
4.缺乏标志性建树
你必须干出属于你的标志性建树,让广大群众拍手称快的大事,越是广为称道,越是能成为升职的资本。
5.缺乏整体思路
缺乏整体思路的人多是:勤奋有余,思想不足,工作开展没有系统性和规划性,东一榔头、西一棒槌,做出来的成绩不稳定,让人感觉没有安全感。
杀手之四:过犹不及
在所有的升职因素中,这个因素最具“悲剧色彩”。由于这个原因,导致自己成为固定职位的“腌制品”,由于岗位能力太强,不可或缺,公司很难找到接班人,且因为你的离任可能带来很大损失,公司会优先提拔那些相对不是不可或缺的同事,而不是你,尽管你的能力和成绩大家有目共睹。
从一般到特殊:为什么你总不能升职
分析了一般的升职阻力,我们来分析陈飞为什么屡次与升职擦肩而过。
从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出,陈飞第一次与升职失之交臂,主要是因为不擅于沟通、过于自信而导致缺乏竞争意识,陷入“只练不说的傻把式”之中,没有让领导充分了解其才能。而他的竞争对手杨雪,通过与领导沟通,不仅让领导看到了她的努力与成长,而且让领导更加熟悉和了解她。最后,领导选择杨雪而非“傻把式”的陈飞,也在情理之中。
第二次,陈飞再次与升职无缘,是因为他不幸成了“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受害者,此外,他的过度自信和实在,对市场思路规划敷衍了事,给了领导不负责任(没有忠诚度)、缺乏整体思路的印象,尽管,最后的业绩表现还可以,但领导最终还是选择了在营销思路和组织协调方面控制有方的张逸。
陈飞的思维存在着两个方面的误区:
1.成功的业绩=领导的赏识
成功的业绩只是必要而不充分的条件,简单地认为成功的业绩一定会获得领导的赏识未免太过单纯。上面我们已经分析了升职的四大杀手,而成功的业绩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所以,有了成功的业绩并不等于领导就赏识你。
2.优秀的冲锋者=优秀的管理者
从陈飞的第二次错失升职机会可以看出,陈飞心目中有一个基本的假设,那就是只要业绩干上来了,就可以升职了,即“我能干好现在的工作就一定能胜任以后的工作”。但事实是“优秀的冲锋者≠优秀的管理者”,你在现在的岗位上干得好未必在上一个层面也能干得好。要克服这个方面的阻力,只能是不断地向领导证明你有能力胜任下一个岗位。
面对升职机会,你该怎么办
谨防四大杀手只是给了自己升职的机会,而面对升职机会,你最需要注意:
牢抓基础设施:标志性建树
标志性建树是升职的硬指标,有了这项硬指标,升职才会有资本。烦琐的工作做得再好,没有标志性建树,你的升职依然“师出无名”。
在平时的烦琐工作中怎样做出醒目的大事?做好标志性建树需要你思考四个问题:
1.你的核心事项与非核心事项是什么?非核心事项只要达到基本要求就行,但是核心事项需要精益求精,让每个人(至少大部分人)都认可。你80%的时间和精力都要放在核心事项上。
2.你所做的核心事项,对组织的发展是否具有里程碑意义或参考性意义?作为一个营销经理,你所组织的活动对组织目标的实现,是否具有战略意义?换一句话说,如果没有你的影响,你的组织是否会没有现在的卓越成绩?
3.怎样策划你的标志性建树?把你职责范围内的核心事项做到极致。打个比方,作为企划经理,你一年策划一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营销活动,极大地提升了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且一度让销售额一路飙升,那么这场活动就是你的标志性建树。
4.你的标志性建树归功于谁?切记不要往自己身上揽功,离开领导与团队的支持,你的成绩是站不住脚的。实现标志性建树需要“分工”才能完美执行,做好标志性建树需要“分功”才能建立群众基础。
下一站在哪里
努力工作的同时,你需要瞄准下一个岗位,不断地积蓄能量,时刻为升职做准备。不打无准备之仗,但你连方向都没有,这个仗怎么打?怎么准备?你想要升职,那你的下一个职位或最终的发展在哪里?它需要什么样的素质和能力?你在素质和能力上还存在哪些差距?哪几项是你最为缺乏的?这一年你该怎样补课?你需要克服哪些困难?如果你要升到这个岗位需要什么样的成绩?为了实现这样的成绩你需要做什么?
只有想透了这些问题,你的思路才能清晰。
认识你的人,比认识你的业绩更重要
从某种意义上讲,这是升职路上的一条潜规则。如何让同事认识你的人,进而认识你所做出的努力呢?
1.互动,参与才会关注。只有互动才能最大限度地让所有人都参与,也才能最大限度地集中所有人的思想和创意。只有参与才会关注,关注才会认识,认识才会支持。
2.肯定,认可换得理解。肯定领导与同仁对你的支持和帮助,不仅可以赢得“民心”,而且从心理上获得一份宝贵的理解。
3.宣传,荣誉大家分享。不要把感激放在心里,对那些在你的标志性建树里帮了忙的人,你要直接“说”出来,而不只是“做”出来。只有你说出来的东西才是最直白的、最让人理解的、最让人获得荣誉感,这也是赢得人心最直接的方式。
不要成为“腌制品”
为了防止出现这样的情况,你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注意培养接班人(打破不可或缺的僵局);适当拒绝交给你的任务(打破领导心目中认为这样的工作只有你才能完成的思维定势);向领导展示你其他方面的才能(让领导认为你在这个岗位上是大材小用)。
(编辑:张旭zx_cmmo@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