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当前,我国经济已步入新常态,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经济从高速增长转变为中高速增长,创新驱动成为主流……经济新常态下,内部审计急需转变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正确把握改革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和新矛盾,加强监督和服务,及时化解单位发展过程中的风险隐患,有效发挥内部审计保障作用,服务于经济建设。
【关键词】经济;内部审计;理念;作为
一、中国经济新常态主要特征
当前,我国经济步入新常态,主要表现为经济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即由传统的粗放增长模式,向高效率、低成本、可持续的中高速增长转变。经济结构发生深刻变化,在全面的结构性改革中重构新的增长模式,经济发展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当前的这种经济环境是我们制定各项政策的基础,也是各项建设不能忽视的前提。内部审计工作作为经济监督的重要内容之一,更应积极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和引领新常态,绿色发展,积极作为。
二、适应经济新常态,践行内审新理念
面对经济新常态,内部审计人员不能碌碌无为,应主动适应新常态,创新思维方式,积极践行内部审计新理念,实现审计工作新飞跃。
1.增强监督和服务理念
经济新常态下,内部审计更要加强监督和服务。通过审计揭示改革发展中存在的倾向性问题,及时化解各种经营风险,为本单位强化内部管理和国家调整政策提供参考。审计监督和服务是相辅相成、互为一体。查处和揭露问题固然是审计的首要职责,但不是唯一目的,通过监督为经济社会和谐发展服务才是审计的最终目的与归宿。真正做到内部审计真诚为基层、为群众、为经济建设服务,使审计成为维护经济生命、保证经济健康发展的“卫士”。在具体审计工作中,要找准审计监督与服务的结合点和切入点,充分发挥一审、二帮、三促进的作用,帮助和督促被审计单位认真整改,建章立制,完善内控,提升管理水平,真正实现寓监督于服务之中。
2.建立内部审计容错理念
在经济新常态下,全面深化改革和创新发展需要勇于探索、先行先试。改革过程中积极作为者不可避免会突破既有的制度或规章。审计工作应实事求是,认真甄别发现的问题和矛盾,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能总是用旧的眼光来对待发展中的问题,更不能用固有的规则来约束被审计单位的探索和创新。这就要求内部审计与时俱进,在查处问题时树立容错理念,树立与改革发展同步的审计包容心态并将之融入审计评价的全过程。也就是要做到刘家义审计长提出的“三个区分”审慎做出结论和处理。
当然,审计容错理念不是无原则的包容。在审计容错的同时,还应加大对重大履职不到位问题的审计力度。特别是对一些严重违规行为应始终坚持“零容忍”,坚决予以查处。
3.坚定公司治理理念
公司治理的核心是寻找各种方法确保有效地制定战略决策,管理潜在利益冲突的各方之间秩序的一种方式。有效的公司治理原则除建立完善的组织结构,明确董事会的角色和责任,提倡正直及道德行为等内容外,还包括维护财务报告的诚信及外部审计的独立性以及鼓励建立内部审计部门等。内部审计应推动企业设置一个独立的结构如审计委员会以核实和维护企业财务报告的诚信,特别是对大型企业而言,审计委员会可能比董事会能够更加有效地关注有关验证和维护公司财务报告诚信事项。独立的审计委员会的存在已经被国际公认为良好公司治理的一个重要特征。
4.融入审计创新理念
面对新常态,基层内部审计干部只有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工作方式,才能使基层内部审计工作焕发勃勃生机。具体而言就是在审计工作思路创新上,坚持把促进科学发展、服务改革大局作为审计工作的出发点,紧贴国家方针政策,紧贴国家宏观调控政策来开展审计工作;在审计内容创新上,适应环境变化,着力推动传统审计向风险导向审计转变,财务审计向战略性审计转变,积极探索绩效审计,大力开展风险管理审计和内部控制审计等内容;在审计方法的创新上,坚持统筹兼顾,从单一、局部、分散型审计向行业、系统、整合型审计转变。从单纯运用审计手段向综合运用审计和审计调查手段转变。在审计组织形式创新上,树立整体意识,整合和开发现有审计资源,发挥各种积极因素,形成新的审计优势。
三、适应经济新常态,实现内审新作为
1.在推动价值增值上有所作为
(1)控制和改善企业风险管理
通过内部审计对风险进行评价进而推动风险管理是为企业增加价值的途径之一。经济新常态下,深化改革过程中不确定因素增多,审计的重点应放在高风险领域,重点关注和揭示企业存在的法律与合规风险,财务风险和运营风险等。研究提出全面风险管理监督评价体系,制定监督评价制度,对各有关部门和业务单位能否按照有关规定开展风险管理工作及其工作效果进行监督评价并出具监督评价审计报告,推动企业管理控制和改善风险。
(2)推动企业加强内部控制
内部审计作为内部控制的再控制,是实现内部控制的重要手段。通过在企业内部建立以内部审计为主线的监控机制,对组织运行的各个环节实现不同程度与不同方式的监控措施,将内部审计监督行为扩展到组织运营的具体业务中。建立以“防”为主的监控防线,结合内部稽核、离任审计、落实举报、专项审计等“查”的方式。在不同层次实施内部监控措施,不仅可以及时发现问题,而且对防范和化解企业经营中的风险都将起到重要作用。
(3)推动企业改善公司治理
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是产权明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在此情况下,设立审计委员会和内部审计机构并保证其独立运行是建立良好公司治理结构的重要内容。内部审计在公司治理和揭露财务造假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通过内部审计制度的实施,达到客观反映企业经济效益,保护国家、企业及债权人的合法权益的目的,为加强企业自我约束机制提供保障。
2.在拓展内审服务上有所作为 (1)拓展内审职能
当前,大多数基层企事业单位内部审计职能范围过窄,风险防控、内部控制等内部审计管理职能弱化。当前的重点是扩大监督的范围,拓展监督的领域,除正常开展财务收支审计、专项审计、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和经济责任审计外还要及时开展绩效审计、内部控制评审、管理审计。在保证重点单位重点资金和重点项目审计力量的同时进一步扩大审计的覆盖面,以实现内部审计更好地为企业的经济发展服务的目的。
(2)重视审计建议
审计服务体现在审计报告上,不仅仅是提出问题,揭示风险,更要认真研究本单位经营管理中存在问题和症结,为被审计单位问题整改和良性发展提出建设性建议。这就要求审计建议做到“三性”。一是针对性。就是针对审计发现的问题提建议,不跑题、不脱离实际,措施“对症”,办法“对路”。二是可操作。被审计单位实际情况各有不同,提出的审计建议也要切合实际,不能千篇一律,更不能脱离现实泛泛而谈。三是建设性。审计人员要把是否能够促进“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作为提出审计建议,通过审计建议促进被审计单位及时建立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发挥审计的建设性作用。
(3)关注重大决策和宏观管理
一个企业年度审计计划和审计项目的实施,都要紧紧围绕本单位的工作重心、群众反映强烈和领导最关心的问题开展工作,提出审计建议,以利于及时采取措施,纠正已经产生或可能产生的问题。比如水利行业的审计部门通过对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发现项目前期论证不充分、决策不科学,造成建设过程中投资成本失控问题,及时提出建议后被采纳,避免了巨额资金的投资浪费。
3.在创新审计形式、提高审计效率上有所作为
从内部审计发展看,整合社会审计与内部审计资源是大势所趋。现阶段基层内审单位审计力量不足,在编制受限的情况下,积极探索购买社会审计服务,有效保证了审计目标的完成。如笔者所在单位自2015年以来,先后通过“政府购买社会服务”等形式,对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河道治理、蓄滞洪区建设工程及农田水利工程等时间紧、任务重的水利工程竣工决算审计项目统一委托社会中介审计机构实施并加强对它的管理。既解决了审计力量不足的问题,又减少了审计风险,降低了审计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实现更好地为组织价值增值服务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王光远,2007:现代内部审计十大审计理念[J],审计研究(2).
[2]刘家义,2011:国家审计与国家治理[C],中国审计学会第三次理事论坛.
[3]谢卫东,2014:新形势下审计工作创新的途径[C],北京市审计局网.
[4]刘远梅,2009:论内部审计如何实现企业价值增值[J],财会研究.
[5]张克武,2015:把握审计工作新常态应做到“四个适应”[J],湖南省审计厅网站.
[6]钱晨,2008:论内部审计在内部控制中的作用[J],现代商贸工业(1).
【关键词】经济;内部审计;理念;作为
一、中国经济新常态主要特征
当前,我国经济步入新常态,主要表现为经济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即由传统的粗放增长模式,向高效率、低成本、可持续的中高速增长转变。经济结构发生深刻变化,在全面的结构性改革中重构新的增长模式,经济发展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当前的这种经济环境是我们制定各项政策的基础,也是各项建设不能忽视的前提。内部审计工作作为经济监督的重要内容之一,更应积极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和引领新常态,绿色发展,积极作为。
二、适应经济新常态,践行内审新理念
面对经济新常态,内部审计人员不能碌碌无为,应主动适应新常态,创新思维方式,积极践行内部审计新理念,实现审计工作新飞跃。
1.增强监督和服务理念
经济新常态下,内部审计更要加强监督和服务。通过审计揭示改革发展中存在的倾向性问题,及时化解各种经营风险,为本单位强化内部管理和国家调整政策提供参考。审计监督和服务是相辅相成、互为一体。查处和揭露问题固然是审计的首要职责,但不是唯一目的,通过监督为经济社会和谐发展服务才是审计的最终目的与归宿。真正做到内部审计真诚为基层、为群众、为经济建设服务,使审计成为维护经济生命、保证经济健康发展的“卫士”。在具体审计工作中,要找准审计监督与服务的结合点和切入点,充分发挥一审、二帮、三促进的作用,帮助和督促被审计单位认真整改,建章立制,完善内控,提升管理水平,真正实现寓监督于服务之中。
2.建立内部审计容错理念
在经济新常态下,全面深化改革和创新发展需要勇于探索、先行先试。改革过程中积极作为者不可避免会突破既有的制度或规章。审计工作应实事求是,认真甄别发现的问题和矛盾,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能总是用旧的眼光来对待发展中的问题,更不能用固有的规则来约束被审计单位的探索和创新。这就要求内部审计与时俱进,在查处问题时树立容错理念,树立与改革发展同步的审计包容心态并将之融入审计评价的全过程。也就是要做到刘家义审计长提出的“三个区分”审慎做出结论和处理。
当然,审计容错理念不是无原则的包容。在审计容错的同时,还应加大对重大履职不到位问题的审计力度。特别是对一些严重违规行为应始终坚持“零容忍”,坚决予以查处。
3.坚定公司治理理念
公司治理的核心是寻找各种方法确保有效地制定战略决策,管理潜在利益冲突的各方之间秩序的一种方式。有效的公司治理原则除建立完善的组织结构,明确董事会的角色和责任,提倡正直及道德行为等内容外,还包括维护财务报告的诚信及外部审计的独立性以及鼓励建立内部审计部门等。内部审计应推动企业设置一个独立的结构如审计委员会以核实和维护企业财务报告的诚信,特别是对大型企业而言,审计委员会可能比董事会能够更加有效地关注有关验证和维护公司财务报告诚信事项。独立的审计委员会的存在已经被国际公认为良好公司治理的一个重要特征。
4.融入审计创新理念
面对新常态,基层内部审计干部只有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工作方式,才能使基层内部审计工作焕发勃勃生机。具体而言就是在审计工作思路创新上,坚持把促进科学发展、服务改革大局作为审计工作的出发点,紧贴国家方针政策,紧贴国家宏观调控政策来开展审计工作;在审计内容创新上,适应环境变化,着力推动传统审计向风险导向审计转变,财务审计向战略性审计转变,积极探索绩效审计,大力开展风险管理审计和内部控制审计等内容;在审计方法的创新上,坚持统筹兼顾,从单一、局部、分散型审计向行业、系统、整合型审计转变。从单纯运用审计手段向综合运用审计和审计调查手段转变。在审计组织形式创新上,树立整体意识,整合和开发现有审计资源,发挥各种积极因素,形成新的审计优势。
三、适应经济新常态,实现内审新作为
1.在推动价值增值上有所作为
(1)控制和改善企业风险管理
通过内部审计对风险进行评价进而推动风险管理是为企业增加价值的途径之一。经济新常态下,深化改革过程中不确定因素增多,审计的重点应放在高风险领域,重点关注和揭示企业存在的法律与合规风险,财务风险和运营风险等。研究提出全面风险管理监督评价体系,制定监督评价制度,对各有关部门和业务单位能否按照有关规定开展风险管理工作及其工作效果进行监督评价并出具监督评价审计报告,推动企业管理控制和改善风险。
(2)推动企业加强内部控制
内部审计作为内部控制的再控制,是实现内部控制的重要手段。通过在企业内部建立以内部审计为主线的监控机制,对组织运行的各个环节实现不同程度与不同方式的监控措施,将内部审计监督行为扩展到组织运营的具体业务中。建立以“防”为主的监控防线,结合内部稽核、离任审计、落实举报、专项审计等“查”的方式。在不同层次实施内部监控措施,不仅可以及时发现问题,而且对防范和化解企业经营中的风险都将起到重要作用。
(3)推动企业改善公司治理
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是产权明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在此情况下,设立审计委员会和内部审计机构并保证其独立运行是建立良好公司治理结构的重要内容。内部审计在公司治理和揭露财务造假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通过内部审计制度的实施,达到客观反映企业经济效益,保护国家、企业及债权人的合法权益的目的,为加强企业自我约束机制提供保障。
2.在拓展内审服务上有所作为 (1)拓展内审职能
当前,大多数基层企事业单位内部审计职能范围过窄,风险防控、内部控制等内部审计管理职能弱化。当前的重点是扩大监督的范围,拓展监督的领域,除正常开展财务收支审计、专项审计、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和经济责任审计外还要及时开展绩效审计、内部控制评审、管理审计。在保证重点单位重点资金和重点项目审计力量的同时进一步扩大审计的覆盖面,以实现内部审计更好地为企业的经济发展服务的目的。
(2)重视审计建议
审计服务体现在审计报告上,不仅仅是提出问题,揭示风险,更要认真研究本单位经营管理中存在问题和症结,为被审计单位问题整改和良性发展提出建设性建议。这就要求审计建议做到“三性”。一是针对性。就是针对审计发现的问题提建议,不跑题、不脱离实际,措施“对症”,办法“对路”。二是可操作。被审计单位实际情况各有不同,提出的审计建议也要切合实际,不能千篇一律,更不能脱离现实泛泛而谈。三是建设性。审计人员要把是否能够促进“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作为提出审计建议,通过审计建议促进被审计单位及时建立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发挥审计的建设性作用。
(3)关注重大决策和宏观管理
一个企业年度审计计划和审计项目的实施,都要紧紧围绕本单位的工作重心、群众反映强烈和领导最关心的问题开展工作,提出审计建议,以利于及时采取措施,纠正已经产生或可能产生的问题。比如水利行业的审计部门通过对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发现项目前期论证不充分、决策不科学,造成建设过程中投资成本失控问题,及时提出建议后被采纳,避免了巨额资金的投资浪费。
3.在创新审计形式、提高审计效率上有所作为
从内部审计发展看,整合社会审计与内部审计资源是大势所趋。现阶段基层内审单位审计力量不足,在编制受限的情况下,积极探索购买社会审计服务,有效保证了审计目标的完成。如笔者所在单位自2015年以来,先后通过“政府购买社会服务”等形式,对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河道治理、蓄滞洪区建设工程及农田水利工程等时间紧、任务重的水利工程竣工决算审计项目统一委托社会中介审计机构实施并加强对它的管理。既解决了审计力量不足的问题,又减少了审计风险,降低了审计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实现更好地为组织价值增值服务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王光远,2007:现代内部审计十大审计理念[J],审计研究(2).
[2]刘家义,2011:国家审计与国家治理[C],中国审计学会第三次理事论坛.
[3]谢卫东,2014:新形势下审计工作创新的途径[C],北京市审计局网.
[4]刘远梅,2009:论内部审计如何实现企业价值增值[J],财会研究.
[5]张克武,2015:把握审计工作新常态应做到“四个适应”[J],湖南省审计厅网站.
[6]钱晨,2008:论内部审计在内部控制中的作用[J],现代商贸工业(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