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工业社会中的人们被物质所包围,被互联网带来的便捷所裹挟,反而愈发地怀念农耕时代的诗意与温情,追求山中隐居的自由与闲适。尤其是在身心受挫或压力较大的时候,人们更向往桃花源般的美好,潜藏的精神饥渴暴露无遗。事实上,田园并非完美无缺,隐居也并非与世隔绝,这里面蕴含着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与精神品质。
“山前但看花,湖边且听雨。春风虽浩荡,在手有几缕?”每个人心里都怀有对田园生活的想象,正如老树画的水墨绘本,让人虽“身不能至,心向往之。”炎炎夏日,不少城里人选择去乡下度夏。其实,在平日里都市人也很向往田园生活。城市很像个大铁笼子,很多人选择逃遁,向往清净而悠闲的山居生活,一种完全不插电的生活。
随着城市化进程与结构的变迁,人口激增、环境污染、精神需求迫切,很多人患上了焦虑症等城市病,局促的空间无处安放心灵,常常伴有窒息感,因此徒生逃离的想法,田园牧歌成为理想境界。
对精英群体来说,在乡下置地建房,关掉手机,远离城市,身体隐遁,或居住,或静修,或投资。很多时候,他们的身份却在招摇,暴露出内心的矛盾与虚伪。进一步说,高调隐居,本身就是矛盾的综合体,这与当年中国贵族建立避暑山庄等栖息模式有着密切关联。
现代化生活方式引领人们追求更快、更高、更强,却丧失掉自我反思与独处的空间,都市人被卷入限定的生活模式中,枯燥乏味。而食品安全、生态失衡、消费泛滥、人情冷漠等,使人们失去安全感与信任感。从城市中逃脱出来,奔向属于自己的田园,成为很多人的梦想。当城市围城遇到田园生活,能否走向幸福?毕竟,做个田园梦容易,开辟一方田园很难。
生活第一眼:人人心中都有个“陶渊明”
生活大数据:
“田园生活,你向往吗?”小编对40位网友进行调查,17.3%的网友表示“动过心,但没有实现过,不得已待在城里”;有10.8%的人称“非常向往,并有了田园生活的规划”;还有13.5%的人回应,“还是偏向于城市生活”。他们觉得,“田园生活也好,隐居生活也好,只是听上去很美。”
生活麦克风:
赞同:田园生活有益健康
@南山农夫,70后,青岛人
人大多时间都是穷忙,太功利,而田园生活能使我们的身心回归,种种地、养养鸡、拔拔草,体会劳动带来的踏实与富足,这才是理想的生活。
@会唱歌的大白,80后,济南人
田园生活是我们靠近大自然的途径,呼吸新鲜空气、切换到宁静状态,净化灵魂,对身体健康大有裨益。
反对:拖家带口太不现实
@翼想天开2005,85后,烟台人
诗意的栖居,是人类的美好愿景,但是,有几个人真正能够慢下来?又有多少人了无牵挂地放下?上有老下有小,拖家带口不现实!
@夏雨荷的荷,70后,北京人
田园生活,不过是头脑发热时刷刷存在感罢了,还是城市生活快捷舒适。那些所谓的隐居者,躲得是“人”,不是城市,长久不了。
中立:向往与坚守是两回事
@我是令冲狐,60后,浙江人
现在,很多人被绑到成功的战车上,根本停不下来,生活得单调而空虚,所以渴望奔向田园寻根。当然,这也与传统农耕文化情结有关系。但是,向往田园生活是一回事,离开城市去乡下生活又是一回事。
生活显微镜:城内城外,吾心茫茫
类型描述:“5+2”模式
火热指数:
人群分布:精英群体、都市白领
深度透视:
周一到周五在城里工作,周末开车去乡下别墅,这种生活模式深受人们的青睐。可以说,是在快节奏生活中为心灵寻找到一个平衡的点,以进行调节与切换,寻得暂时的放松与自由。然而,房价高涨的今天,“5+2”生活要考虑成本与代价,当然还有个人适应能力。
类型描述:长期居住
火热指数:★★
人群分布:退休人群、商人、艺术家
深度透视:
梭罗在《瓦尔登湖》中说过:“要享受悠闲的生活,所费是不多的。”悠闲是田园生活的一种精神特征,能够享有的人必须具备足够的勇气和生活资本。普通人拿着退休金去乡下养老,商人有闲钱去乡下生活,作家、画家、艺术从业者自由选择事业发展的空间。可见,自由的选择是开启田园生活的敲门砖。
类型描述:乡下养老+投资产业
火热指数:★★★
人群分布:退休人群、年轻创业者、精
英群体
深度透视:
城市人口超过了农村人口,一些敏锐的人将目光投向乡村。不同于安逸养老的人,他们带着“互联网”的新思维与新价值观,用创意改变乡村面貌,农业也变得炫酷起来。无论是柳传志的柳桃,还是水果玉米、大闸蟹等,投资这些产业,收益的不仅是乡村的柔软,还有精神生活的转型。
山居生活,让我能够拥抱自然
被访者:薇雅,女,38岁,爱尔兰人
过去,我每过一段时间都会去世界各地旅游,但我发现旅游无法满足我的精神欲求。几年前,我在南部山区租下一块宅基地,按照自己意愿设计,有了属于自己的小院,柿子树、苹果树、葡萄树、丁香……乐天自足。虽然经常出差,但一有时间我就开车过去,有时会带上朋友一起去,晚上的村庄十分静谧,在躺椅上看星星,吃井里泡的西瓜,心情大好。附近的乡亲经常送来自己种的农产品,那种淳朴的民风令我怀恋不已。我觉得,山居生活让我靠近自然,生活得无比舒畅。
现场问答:
Q:山居生活,有难以接受的地方吗?
A:有。在山里生活,做什么都要靠双手,原始的劳动,常常觉得自己很低能,应付不来。
“半农半X”让我过上健康生活
被访者:祝凯,男,55岁,私企老板 五年前,我患上一种免疫系统疾病,专家说与不良生活习惯有关系。那个时候,我才开悟,不能再整日忙于赚钱了。辞掉工作,在朋友介绍下,我在章丘靠着湖的地方,用全部积蓄买下一块地,盖起院子,下地种菜,养了几只狗。我经常去赶大集、钓鱼、捉蟹子等,生活有规律,我的身体也越来越好,已停止服药。家人比较反对,觉得早晚要回城里疗养,我坚持自己的立场。劳动之余,我以入股方式众筹资金,在空地上盖起楼来,在朋友的帮助下,我创办起田园式小型养老公寓。这个过程比较艰难,但是这种生活非常适合我,事实证明,也是比较理想的。
现场问答:
Q:“半农半X”中的生活,你怎么看?
A:不是每个人都能找到“半农半X”中的“X”,我是比较幸运的。但是,一定有一种生活,不会被金钱与时间逼迫,能够遵从内心。遵从内心的一定是健康的生活。
适合自己的生活才是最好的
被访者:袁璟,男,49岁,网络总裁
涉足互联网行业,我深谙现代都市生活所存在的种种弊端,人们的思维朝着“蜂群思维”发展,想得太多,失去生活的重心。早在岳父母退休前,我就在老家给他们买下一处院落,他们是老师,过去后觉得蛮不错,周末回去,吃着自己种的蔬菜,非常自足。然而,自从岳父做了心脏搭桥手术后就不愿回去了,认为城里有安全感,看病、健身、交友都很便利。这个夏天,我带着孩子回到小院,她一下子就喜欢上那里。我的有些工作改为远程办公,两不耽误。我想无论哪种生活方式,前提都是别跟风,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现场问答:
Q:选择田园生活,你的出发点是什么?
A:第一,是对都市生活的补充与调节,让身心得到休憩,获得精神的愉悦。第二,就是根深蒂固的乡土情结作祟。农村是城市的子宫,如今,食品安全、生态污染、心理疾病等日益凸显,城市的生活环境让人忧心。人们奔向田园乡野,这是一种回归,哪怕是暂时的。
当田园梦照进心灵
当田园梦照进心灵,你应该先问问自己:最初的梦想、最基本的需求是什么?你要成功,还是要生活?田园生活,能否让你精神富足与安宁?记得储安平先生说过:“在英国,贵族制度之所以能传至今日,乃是得到民众同意。他们以为‘贵族’代表一种尊严,代表一种高超的品性。”可见,田园梦代表一种乐天自足的生活品质,有情怀、有诗意、有温度,传递精神的正能量。
山居的成本VS隐居的意义
山居的成本,包括经济压力、生活变化、艰苦环境以及忍受寂寞等。而在山中隐居,不是人人都能做到,有些人以玩失踪炫身份,充当“寨主”“岛主”“园主”等,也有人以隐居方式融入高端朋友圈子,获得认同度与融入感。这些,正是中国富人群体面临的悖论。隐于城市,和光同尘,这是隐居;住在乡下,以出世之心,做入世之事,这也是隐居;以隐为名,以求“终南捷径”,这就是伪居了。
回到内心世界,自由切换
世界那么大,我们常常身不由己,有些时候,拥有自由切换的能力也是好的。就像雷德利·斯科特执导的电影《美好的一年》中那位成功的金融炒家,欲卖掉他的法国葡萄庄园,他在伦敦金融街与法国普罗旺斯之间摇摆不定。合伙人问他:“要钱,还是要生活?”他如梦初醒,选择了普罗旺斯的慢生活。或许,你难以过上田园生活,但是,你应懂得像宫崎骏那样看自然,即用心灵的翻转与切换,决定生活的优劣。
大前研一的OFF学
如果工作是ON,那么工作以外的休闲就是OFF,这是日本管理大师大前研一提出的概念。当年,他是个工作狂,疲于奔命,身体亮起红灯,他懂得OFF的重要性。时代变化太快,人类已经达到一个临界点,产生挫折感与无价值感。摆脱工作,暂时逃脱,在ON与OFF状态之间切换,拥有自己的节拍,这比逃离城市、转向山居生活来得现实,也易于实现。
做个时尚“五有新人”
只有财务自由,才能拥有管理时间的自由。因此,有些人推崇“五有新人”的活法:有点钱,有点闲,有点爱好,有点朋友,有点心情。这种生活,需要人的自控力与心灵的张力,也离不开精神世界的充盈与心灵的高贵。放下功利,告别喧嚣,过自己想要的生活,这才是正确的生活观。
“山前但看花,湖边且听雨。春风虽浩荡,在手有几缕?”每个人心里都怀有对田园生活的想象,正如老树画的水墨绘本,让人虽“身不能至,心向往之。”炎炎夏日,不少城里人选择去乡下度夏。其实,在平日里都市人也很向往田园生活。城市很像个大铁笼子,很多人选择逃遁,向往清净而悠闲的山居生活,一种完全不插电的生活。
随着城市化进程与结构的变迁,人口激增、环境污染、精神需求迫切,很多人患上了焦虑症等城市病,局促的空间无处安放心灵,常常伴有窒息感,因此徒生逃离的想法,田园牧歌成为理想境界。
对精英群体来说,在乡下置地建房,关掉手机,远离城市,身体隐遁,或居住,或静修,或投资。很多时候,他们的身份却在招摇,暴露出内心的矛盾与虚伪。进一步说,高调隐居,本身就是矛盾的综合体,这与当年中国贵族建立避暑山庄等栖息模式有着密切关联。
现代化生活方式引领人们追求更快、更高、更强,却丧失掉自我反思与独处的空间,都市人被卷入限定的生活模式中,枯燥乏味。而食品安全、生态失衡、消费泛滥、人情冷漠等,使人们失去安全感与信任感。从城市中逃脱出来,奔向属于自己的田园,成为很多人的梦想。当城市围城遇到田园生活,能否走向幸福?毕竟,做个田园梦容易,开辟一方田园很难。
生活第一眼:人人心中都有个“陶渊明”
生活大数据:
“田园生活,你向往吗?”小编对40位网友进行调查,17.3%的网友表示“动过心,但没有实现过,不得已待在城里”;有10.8%的人称“非常向往,并有了田园生活的规划”;还有13.5%的人回应,“还是偏向于城市生活”。他们觉得,“田园生活也好,隐居生活也好,只是听上去很美。”
生活麦克风:
赞同:田园生活有益健康
@南山农夫,70后,青岛人
人大多时间都是穷忙,太功利,而田园生活能使我们的身心回归,种种地、养养鸡、拔拔草,体会劳动带来的踏实与富足,这才是理想的生活。
@会唱歌的大白,80后,济南人
田园生活是我们靠近大自然的途径,呼吸新鲜空气、切换到宁静状态,净化灵魂,对身体健康大有裨益。
反对:拖家带口太不现实
@翼想天开2005,85后,烟台人
诗意的栖居,是人类的美好愿景,但是,有几个人真正能够慢下来?又有多少人了无牵挂地放下?上有老下有小,拖家带口不现实!
@夏雨荷的荷,70后,北京人
田园生活,不过是头脑发热时刷刷存在感罢了,还是城市生活快捷舒适。那些所谓的隐居者,躲得是“人”,不是城市,长久不了。
中立:向往与坚守是两回事
@我是令冲狐,60后,浙江人
现在,很多人被绑到成功的战车上,根本停不下来,生活得单调而空虚,所以渴望奔向田园寻根。当然,这也与传统农耕文化情结有关系。但是,向往田园生活是一回事,离开城市去乡下生活又是一回事。
生活显微镜:城内城外,吾心茫茫
类型描述:“5+2”模式
火热指数:
人群分布:精英群体、都市白领
深度透视:
周一到周五在城里工作,周末开车去乡下别墅,这种生活模式深受人们的青睐。可以说,是在快节奏生活中为心灵寻找到一个平衡的点,以进行调节与切换,寻得暂时的放松与自由。然而,房价高涨的今天,“5+2”生活要考虑成本与代价,当然还有个人适应能力。
类型描述:长期居住
火热指数:★★
人群分布:退休人群、商人、艺术家
深度透视:
梭罗在《瓦尔登湖》中说过:“要享受悠闲的生活,所费是不多的。”悠闲是田园生活的一种精神特征,能够享有的人必须具备足够的勇气和生活资本。普通人拿着退休金去乡下养老,商人有闲钱去乡下生活,作家、画家、艺术从业者自由选择事业发展的空间。可见,自由的选择是开启田园生活的敲门砖。
类型描述:乡下养老+投资产业
火热指数:★★★
人群分布:退休人群、年轻创业者、精
英群体
深度透视:
城市人口超过了农村人口,一些敏锐的人将目光投向乡村。不同于安逸养老的人,他们带着“互联网”的新思维与新价值观,用创意改变乡村面貌,农业也变得炫酷起来。无论是柳传志的柳桃,还是水果玉米、大闸蟹等,投资这些产业,收益的不仅是乡村的柔软,还有精神生活的转型。
山居生活,让我能够拥抱自然
被访者:薇雅,女,38岁,爱尔兰人
过去,我每过一段时间都会去世界各地旅游,但我发现旅游无法满足我的精神欲求。几年前,我在南部山区租下一块宅基地,按照自己意愿设计,有了属于自己的小院,柿子树、苹果树、葡萄树、丁香……乐天自足。虽然经常出差,但一有时间我就开车过去,有时会带上朋友一起去,晚上的村庄十分静谧,在躺椅上看星星,吃井里泡的西瓜,心情大好。附近的乡亲经常送来自己种的农产品,那种淳朴的民风令我怀恋不已。我觉得,山居生活让我靠近自然,生活得无比舒畅。
现场问答:
Q:山居生活,有难以接受的地方吗?
A:有。在山里生活,做什么都要靠双手,原始的劳动,常常觉得自己很低能,应付不来。
“半农半X”让我过上健康生活
被访者:祝凯,男,55岁,私企老板 五年前,我患上一种免疫系统疾病,专家说与不良生活习惯有关系。那个时候,我才开悟,不能再整日忙于赚钱了。辞掉工作,在朋友介绍下,我在章丘靠着湖的地方,用全部积蓄买下一块地,盖起院子,下地种菜,养了几只狗。我经常去赶大集、钓鱼、捉蟹子等,生活有规律,我的身体也越来越好,已停止服药。家人比较反对,觉得早晚要回城里疗养,我坚持自己的立场。劳动之余,我以入股方式众筹资金,在空地上盖起楼来,在朋友的帮助下,我创办起田园式小型养老公寓。这个过程比较艰难,但是这种生活非常适合我,事实证明,也是比较理想的。
现场问答:
Q:“半农半X”中的生活,你怎么看?
A:不是每个人都能找到“半农半X”中的“X”,我是比较幸运的。但是,一定有一种生活,不会被金钱与时间逼迫,能够遵从内心。遵从内心的一定是健康的生活。
适合自己的生活才是最好的
被访者:袁璟,男,49岁,网络总裁
涉足互联网行业,我深谙现代都市生活所存在的种种弊端,人们的思维朝着“蜂群思维”发展,想得太多,失去生活的重心。早在岳父母退休前,我就在老家给他们买下一处院落,他们是老师,过去后觉得蛮不错,周末回去,吃着自己种的蔬菜,非常自足。然而,自从岳父做了心脏搭桥手术后就不愿回去了,认为城里有安全感,看病、健身、交友都很便利。这个夏天,我带着孩子回到小院,她一下子就喜欢上那里。我的有些工作改为远程办公,两不耽误。我想无论哪种生活方式,前提都是别跟风,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现场问答:
Q:选择田园生活,你的出发点是什么?
A:第一,是对都市生活的补充与调节,让身心得到休憩,获得精神的愉悦。第二,就是根深蒂固的乡土情结作祟。农村是城市的子宫,如今,食品安全、生态污染、心理疾病等日益凸显,城市的生活环境让人忧心。人们奔向田园乡野,这是一种回归,哪怕是暂时的。
当田园梦照进心灵
当田园梦照进心灵,你应该先问问自己:最初的梦想、最基本的需求是什么?你要成功,还是要生活?田园生活,能否让你精神富足与安宁?记得储安平先生说过:“在英国,贵族制度之所以能传至今日,乃是得到民众同意。他们以为‘贵族’代表一种尊严,代表一种高超的品性。”可见,田园梦代表一种乐天自足的生活品质,有情怀、有诗意、有温度,传递精神的正能量。
山居的成本VS隐居的意义
山居的成本,包括经济压力、生活变化、艰苦环境以及忍受寂寞等。而在山中隐居,不是人人都能做到,有些人以玩失踪炫身份,充当“寨主”“岛主”“园主”等,也有人以隐居方式融入高端朋友圈子,获得认同度与融入感。这些,正是中国富人群体面临的悖论。隐于城市,和光同尘,这是隐居;住在乡下,以出世之心,做入世之事,这也是隐居;以隐为名,以求“终南捷径”,这就是伪居了。
回到内心世界,自由切换
世界那么大,我们常常身不由己,有些时候,拥有自由切换的能力也是好的。就像雷德利·斯科特执导的电影《美好的一年》中那位成功的金融炒家,欲卖掉他的法国葡萄庄园,他在伦敦金融街与法国普罗旺斯之间摇摆不定。合伙人问他:“要钱,还是要生活?”他如梦初醒,选择了普罗旺斯的慢生活。或许,你难以过上田园生活,但是,你应懂得像宫崎骏那样看自然,即用心灵的翻转与切换,决定生活的优劣。
大前研一的OFF学
如果工作是ON,那么工作以外的休闲就是OFF,这是日本管理大师大前研一提出的概念。当年,他是个工作狂,疲于奔命,身体亮起红灯,他懂得OFF的重要性。时代变化太快,人类已经达到一个临界点,产生挫折感与无价值感。摆脱工作,暂时逃脱,在ON与OFF状态之间切换,拥有自己的节拍,这比逃离城市、转向山居生活来得现实,也易于实现。
做个时尚“五有新人”
只有财务自由,才能拥有管理时间的自由。因此,有些人推崇“五有新人”的活法:有点钱,有点闲,有点爱好,有点朋友,有点心情。这种生活,需要人的自控力与心灵的张力,也离不开精神世界的充盈与心灵的高贵。放下功利,告别喧嚣,过自己想要的生活,这才是正确的生活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