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前诊断的无症状性胆总管囊肿手术时机的探讨

来源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l1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明确产前诊断的无症状性胆总管囊肿患儿的最佳手术时机.方法 对2003年至2011年间来我院就诊的通过产前超声检查发现的68例肝下囊肿(潜在的胆总管囊肿)患儿进行了一项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将患儿数字随机分为2组:早期手术组(将于出生后1个月内接受手术)34例和晚期手术组(将于出生1个月后再接受手术)34例,其中32例患儿因在新生儿期出现临床症状(如黄疸等)而退出研究.将剩余的36例患儿(早期手术组16例,晚期手术组20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主要的研究内容包括:手术持续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留置引流时间,术后并发症,围手术期超声检查和化验结果等.结果 中位随访(36个月)结果,所有患儿均无死亡、胆漏或吻合口狭窄等并发症发生;在晚期手术组和在怀孕早期确诊的患儿中,3/4级肝纤维化的发生率显著增加;值得注意的是,在怀孕早期确诊的患儿其肝功能只有轻微的异常.然而,晚期手术组和肝纤维化等级较高的患儿肝功能完全恢复正常的时间显著推迟.结论 产前诊断的胆总管囊肿患儿是一个独特的群体,他们有出生后短期内发展为肝纤维化的趋势.所以,在新生儿期进行早期手术干预是必要的。

其他文献
目的 总结新生儿胃穿孔合并先天性肠旋转不良临床特征.方法 回顾我院诊治的12例新生儿胃穿孔合并肠旋转不良病例,着重将年龄、出生体重、性别、早产、首发症状、穿孔部位、病死率与23例不合并肠旋转不良的胃穿孔病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合并肠旋转不良的新生儿胃穿孔组(NGPM)平均年龄、平均体重、穿孔发生于胃大弯的比例、病死率、首发症状为呕吐比例分别为(4.92±1.08)d、(3.04±0.70) kg、
目的 比较腹腔镜肾盂输尿管成形术后肾盂尿液不同引流方式的术后短期并发症及优缺点.方法 选择2010年1月至2012年2月在我科完成的腹腔镜肾盂输尿管成形术90例(97侧),分为肾造瘘体外引流组(61侧)、长时间双J管体内引流组(23侧)及短时间J管体内引流组(13侧).比较三组术后短期并发症及术后疗效的差异.结果 肾造瘘体外引流组术后短期并发症总发生率为21.3%,低于长时间双J管体内引流组的73
目的 总结分析进行性家族性肝内胆汁淤积(PFIC)的非移植外科治疗的不同手术方式及其治疗现状.方法 检索PubMed、EMBASE、Scopus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非移植外科治疗PFIC的所有相关文献,提取临床资料,总结分析.结果 20项个案或病例系列报道纳入本研究,共144例患儿接受非移植外科治疗,其中108例(75%)预后良好.疾病进展,脏纤维化或硬化,往往提示预后不良.结论 从
目的 对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近3年开展的30例小儿肝脏巨大肿瘤精准切除病例进行总结分析.方法 2009年1月至2012年2月小儿外科共实施肝脏巨大肿瘤精准切除30例,男17例,女13例,年龄2个月~14岁,平均(5.04±3.50)岁.其中肝母细胞瘤13例,肝脏局灶性增生5例,肝血管瘤3例,肝错构瘤3例,其他6例.所有病例术前进行肝脏储备功能及影像学的仔细评估,术中采用先进的手术方法及器械精细断肝,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