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在创新教育新时代的今天,对人才的选择和培养是全方位的,对技能的要求就更高了。因此,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充分发挥教师的“导动”功能,面向全体学生,活跃课堂气氛,优化课堂结构,提高课堂效益,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是全面发展学生语文素养的要求和趋势所在。
【关键词】 阅读教学;小学;导动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贵在培养学生“动”的能力。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起到“主动”的作用,教师是学习的客体,起到“导动”的功能。学生的“主动”地位依赖教师“导动”功能的发挥。因而,教師应通过多种措施来激发学生“动”的兴趣,让学生在会听、会读、会看、会写的基础上掌握知识与技能,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那么怎样才能在阅读中实施“导动”功能呢?
一、导读
导读,就是指导学生动口读书,使他们既能“学会”又逐步达到“学会”。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根据不同的要求,具体地加以指导,使其读懂,理解课文和掌握知识,形成技能。
如教学《董存瑞舍身炸暗堡》一文时,在明确“怎样从内容中体会思想”这一目标后,先引导学生通读全文,整体感知课文大意。然后,教师再有计划、有目的地指导学生读董存瑞炸暗堡的经过。学生通过阅读后,体会到:董存瑞之所以“舍身”炸暗堡,是因为他为了战斗的胜利。课文中可以从他的神态、动作、语言几个方面表现出来。在阅读中,教师及时、恰当的指导,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以便检测反馈。
二、导听
导听,就是指导学生用耳听。教师指导学生“听”是发展学生口头语言的有效途径,也是拓宽思维能力的重要方法。
1. 故事导听,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小学生爱听故事,教师在阅读中结合阅读内容讲述相关故事,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理解和分析课文内容是大有帮助的。
2. 多媒体导听,培养语感。现在是信息化和智能化高度发展的时代,各种多媒体设备随处可见,随处可用,平板、手机等都有视听功能,利用这些设备播放录音指导学生听读阅读内容,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感,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使学生的写作语言及表达式方式准确、丰富、生动。
三、导思
导思,即指导学生思考,使学生主动参与阅读教学的全过程,是发展学生智力的重要标志。教师必须在教学中注重指导,培养学生创新。
1. 设置问题,引导思考。学生的思维较为单纯,对事物的认识缺乏整体性的分析。因此教师在设置问题时应精问、巧问、趣问。如教学《飞夺泸定桥》一文时,课题“飞”“夺”两下词与文章的中心有内在联系,可设计如下问题:①课文中红军战士是怎样与敌人“抢”时间的呢?②红军战士是怎样“夺”天险的呢?这样设疑不仅有利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而且有利于学生体会文章思想。
2. 设置情境,打开思路。设置情境,在“玩”中学习,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如在教学《我的战友邱少云》一课时,可先准备一支蜡烛。当讲到邱少云被烈火烧身时,点燃蜡烛,让学生的手接近火焰,感爱火烧的滋味(安全教育要跟上)。然后再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谈感受体会。当学生的思路打开了,思维得到了创造,对课文的理解也就容易得多了。
四、导察
导察,就是指导学生学会观察。它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顺序地感知某种对象的过程,是一种“思维的感知”。
1. 明确观察的目的和要求。目的明确,要求具体,才能指导学生从众多、纷繁的背景中择优感知对象特点,并使知觉持久、集中,从而精确地、迅速地认识对象的主要特点,才能从观察中获取知识、验证知识,真正发挥形象思维,提高思维能力。
2. 教给观察方法。对不同的观察对象和任务采用不同的观察方法,如对景物的观察要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地观察;对静物要以整体到局部到整体进行观察……在引导学生观察的过程中,教师要多方位、多侧面、多渠道地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观察的顺序,将观察与思考、想象结合起来,提高观察效率,发展思维能力。此外还要引导学生培养良好的观察习惯。
五、导写
导写,就是指导学生动手书写。这是学生的认识水平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体现,是观察、思维、表达的综合训练。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注重指导学生动手书写,提高写作能力。
1. 以词为主,引导书写。用词造句是语文教学的重要训练内容。提高用词造句的能力对发展学生思维创新是很有利的。
2. 以段为主,仿写片段。训练写段是语文教学中的又一重点,是句向篇的过渡阶段。在阅读教学中,以段为主,仿写片段可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总之,在创新教育新时代的今天,对人才的选择和培养是全方位的,对技能的要求就更高了。因此,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充分发挥教师“导动”的功能,面向全体学生,活跃课堂气氛,优化课堂结构,提高课堂效益,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是全面发展学生语文素养的要求和趋势所在。
【参考文献】
[1] 朱作仁. 小学阅读教学[M]. 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3.
[2] 吴璇. 小学阅读教学漫谈[J]. 黑河教育,2014(3).
[3] 罗朝富. 浅谈小学阅读教学中“导功”功能[J]. 语文课内外,2018(5).
【关键词】 阅读教学;小学;导动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贵在培养学生“动”的能力。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起到“主动”的作用,教师是学习的客体,起到“导动”的功能。学生的“主动”地位依赖教师“导动”功能的发挥。因而,教師应通过多种措施来激发学生“动”的兴趣,让学生在会听、会读、会看、会写的基础上掌握知识与技能,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那么怎样才能在阅读中实施“导动”功能呢?
一、导读
导读,就是指导学生动口读书,使他们既能“学会”又逐步达到“学会”。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根据不同的要求,具体地加以指导,使其读懂,理解课文和掌握知识,形成技能。
如教学《董存瑞舍身炸暗堡》一文时,在明确“怎样从内容中体会思想”这一目标后,先引导学生通读全文,整体感知课文大意。然后,教师再有计划、有目的地指导学生读董存瑞炸暗堡的经过。学生通过阅读后,体会到:董存瑞之所以“舍身”炸暗堡,是因为他为了战斗的胜利。课文中可以从他的神态、动作、语言几个方面表现出来。在阅读中,教师及时、恰当的指导,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以便检测反馈。
二、导听
导听,就是指导学生用耳听。教师指导学生“听”是发展学生口头语言的有效途径,也是拓宽思维能力的重要方法。
1. 故事导听,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小学生爱听故事,教师在阅读中结合阅读内容讲述相关故事,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理解和分析课文内容是大有帮助的。
2. 多媒体导听,培养语感。现在是信息化和智能化高度发展的时代,各种多媒体设备随处可见,随处可用,平板、手机等都有视听功能,利用这些设备播放录音指导学生听读阅读内容,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感,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使学生的写作语言及表达式方式准确、丰富、生动。
三、导思
导思,即指导学生思考,使学生主动参与阅读教学的全过程,是发展学生智力的重要标志。教师必须在教学中注重指导,培养学生创新。
1. 设置问题,引导思考。学生的思维较为单纯,对事物的认识缺乏整体性的分析。因此教师在设置问题时应精问、巧问、趣问。如教学《飞夺泸定桥》一文时,课题“飞”“夺”两下词与文章的中心有内在联系,可设计如下问题:①课文中红军战士是怎样与敌人“抢”时间的呢?②红军战士是怎样“夺”天险的呢?这样设疑不仅有利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而且有利于学生体会文章思想。
2. 设置情境,打开思路。设置情境,在“玩”中学习,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如在教学《我的战友邱少云》一课时,可先准备一支蜡烛。当讲到邱少云被烈火烧身时,点燃蜡烛,让学生的手接近火焰,感爱火烧的滋味(安全教育要跟上)。然后再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谈感受体会。当学生的思路打开了,思维得到了创造,对课文的理解也就容易得多了。
四、导察
导察,就是指导学生学会观察。它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顺序地感知某种对象的过程,是一种“思维的感知”。
1. 明确观察的目的和要求。目的明确,要求具体,才能指导学生从众多、纷繁的背景中择优感知对象特点,并使知觉持久、集中,从而精确地、迅速地认识对象的主要特点,才能从观察中获取知识、验证知识,真正发挥形象思维,提高思维能力。
2. 教给观察方法。对不同的观察对象和任务采用不同的观察方法,如对景物的观察要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地观察;对静物要以整体到局部到整体进行观察……在引导学生观察的过程中,教师要多方位、多侧面、多渠道地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观察的顺序,将观察与思考、想象结合起来,提高观察效率,发展思维能力。此外还要引导学生培养良好的观察习惯。
五、导写
导写,就是指导学生动手书写。这是学生的认识水平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体现,是观察、思维、表达的综合训练。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注重指导学生动手书写,提高写作能力。
1. 以词为主,引导书写。用词造句是语文教学的重要训练内容。提高用词造句的能力对发展学生思维创新是很有利的。
2. 以段为主,仿写片段。训练写段是语文教学中的又一重点,是句向篇的过渡阶段。在阅读教学中,以段为主,仿写片段可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总之,在创新教育新时代的今天,对人才的选择和培养是全方位的,对技能的要求就更高了。因此,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充分发挥教师“导动”的功能,面向全体学生,活跃课堂气氛,优化课堂结构,提高课堂效益,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是全面发展学生语文素养的要求和趋势所在。
【参考文献】
[1] 朱作仁. 小学阅读教学[M]. 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3.
[2] 吴璇. 小学阅读教学漫谈[J]. 黑河教育,2014(3).
[3] 罗朝富. 浅谈小学阅读教学中“导功”功能[J]. 语文课内外,20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