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武术是较早在高校开展的一项体育课程之一,它以独特的运动形式,显著的健身价值,浓厚的文化底蕴等在高校蓬勃发展、经久不衰。武术选项课大纲的修订以《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为依据,结合武术项目自身特点,为高校武术课程改革提供参考。
【关键词】武术;教学大纲;高校
早在1961年的《全国大、中、小学生体育教学大纲》中,武术就被教育部列为普通高校的教学内容,可开设选修课和必修课,很多高校都开始了武术课程的设置;2002年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提出,高校体育课程的内容要符合民族性世界性相结合的原则,要弘扬我国民族传统体育,这使得武术在高校的发展迈向一个新的台阶。“十二五”期间,随着时代的发展,以《纲要》为指导的全国高校体育课程也在不断经历着碰撞与裂变,普通高校武术教学大纲也必须顺应时代发展。在武术课程中,一般将武术课程按其运动特点分为武术套路课和武术太极课程,因此本文也按这两个类别分别阐述。
一、武术课程教学目标的设定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所要达到的目的,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纲要》中将体育课的目标根据学生情况的不同分为基本目标和发展目标,并且每种目标都分别分成五个领域目标:即运动参与目标、运动技能目标、身体健康目标、心理健康目标、社会适应目标。按照纲要中对基本目标和发展目标的阐明,我们将武术套路课程和太极课程的教学目标设定如下:
武术不仅是一项现代体育运动项目,更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中国传统文化本体论、认识论、方法论和伦理观相统一的特点,形成了武术独特的人生价值观和整体直观的思维方式。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充分挖掘期健身价值和文化价值,对学生进行全面的武术教育,发挥武术运动全面育人的特点,保证《纲要》中五大领域目标的实现。
二、武术课程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教学内容应包括理论部分和实践部分。理论部分一般占2-4 学时,主要内容涉及武术的基础知识、裁判方法、健身价值等。实践部分包一般占26-28学时,主要包括武术套路类和太极类的武术基本功、基本方法、主干教学内容、器械方法以及体能训练的内容。在主干教学内容选择上,武术套路初级班一般选择三路长拳套路,提高班的刀术套路。此外,还可以灵活地选择介绍教师擅长或学生喜爱的器械基本方法。太极类宜选择二十四式太极拳和三十二式太极剑作为主干课程,这两项都是世界范围内最普及、最流行的太极运动套路,具有广泛的适应性。考核一般是2个学时。必须要强调的是,武术的攻防技击特点决定于其特有的内容和形式,武术的技击或技击动作,是构成武术内容的主要素材,它贯穿于武术的套路和散打之中。可以说,没有技击动作就没有武术的真正含义。加入了对套路动作攻防的演练,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学习武术。
三、武术课程的考核大纲
《纲要》中指出,学生的学习评价应是对学习效果和过程的评价,主要包括体能与运动技能、认知、学习态度与行为、交往与合作精神、情意表现等。武术课程的考核内容包括平时成绩、体能成绩及技能评价成绩。其中平时成绩占20%,是对学生出勤率和学习态度及课堂中的人际交往的评价;体能成绩是对学生身体素质练习结果的考察,考核内容和评分标准参考《全国大学生身体素质测试标准》;技能评价则是整个评价环节中最重要的一环,必须考虑学生的身体协调性,武术认知的差异,强调学生的技能表现的同时,充分考虑学生的努力程度、练习频度等主观差异,防止一刀切。
科学合理的考核内容、多元互补的考核形式将会激励和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武术套路的技能评定主要考察三路长拳和初级刀术,而武术太极类则主要考察二十四式太极拳和三十二式太极剑。在考察的过程中,教师要把重点放在武术基本功、基本动作上,并且要充分重视每种套路的风格特点,如长拳的特点是放长击远、刚劲有力;太極拳的特点是缓慢柔和、舒展大方;刀的特点是勇猛快速、气势磅礴,剑的特点是轻快敏捷,气韵洒脱,俗语:“刀如游龙,剑如飞凤”。只有把握住了各种套路的特征,才能把其演练风格表达准确。在考核的过程中,我们一般采用的是武术裁判法中的套路评分标准,即:对动作质量实行扣分,对演练风格实行打分的方式。动作质量中的扣分包括动作规格扣分和其他错误的扣分,而演练风格的打分则是对劲力、协调、节奏、风格、配乐的评分演练水平的总体要求是:动作规范、方法正确、劲力充足,用力顺达,力点准确,手、眼、身、法、步配合协调(器械项目需身、械协调),节奏分明,风格突出、内容充实、编排合理、动作与音乐和谐一致。
作者简介:江玲玲(1980-),女,湖北襄阳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为:武术教学与训练,传统体育养生学
参考文献:
[1]董勇.论高校武术发展的特点与对策[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1999(6)
[2]教育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2002
[3]冯传诚.新课程标准下体育院校田径教学改革的思考[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5(10)
[4]赵开.关于普通高校武术文化教育的思考[J].中国科技信息 2010(5)
[5]徐美玲.论武术的攻防技击性[J].浙江体育科学 2003(6)
[6]汪波,周雪荣.“阳光体育运动”视角下大学体育课程设置的困惑与反思[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4,37( 5)
【关键词】武术;教学大纲;高校
早在1961年的《全国大、中、小学生体育教学大纲》中,武术就被教育部列为普通高校的教学内容,可开设选修课和必修课,很多高校都开始了武术课程的设置;2002年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提出,高校体育课程的内容要符合民族性世界性相结合的原则,要弘扬我国民族传统体育,这使得武术在高校的发展迈向一个新的台阶。“十二五”期间,随着时代的发展,以《纲要》为指导的全国高校体育课程也在不断经历着碰撞与裂变,普通高校武术教学大纲也必须顺应时代发展。在武术课程中,一般将武术课程按其运动特点分为武术套路课和武术太极课程,因此本文也按这两个类别分别阐述。
一、武术课程教学目标的设定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所要达到的目的,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纲要》中将体育课的目标根据学生情况的不同分为基本目标和发展目标,并且每种目标都分别分成五个领域目标:即运动参与目标、运动技能目标、身体健康目标、心理健康目标、社会适应目标。按照纲要中对基本目标和发展目标的阐明,我们将武术套路课程和太极课程的教学目标设定如下:
武术不仅是一项现代体育运动项目,更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中国传统文化本体论、认识论、方法论和伦理观相统一的特点,形成了武术独特的人生价值观和整体直观的思维方式。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充分挖掘期健身价值和文化价值,对学生进行全面的武术教育,发挥武术运动全面育人的特点,保证《纲要》中五大领域目标的实现。
二、武术课程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教学内容应包括理论部分和实践部分。理论部分一般占2-4 学时,主要内容涉及武术的基础知识、裁判方法、健身价值等。实践部分包一般占26-28学时,主要包括武术套路类和太极类的武术基本功、基本方法、主干教学内容、器械方法以及体能训练的内容。在主干教学内容选择上,武术套路初级班一般选择三路长拳套路,提高班的刀术套路。此外,还可以灵活地选择介绍教师擅长或学生喜爱的器械基本方法。太极类宜选择二十四式太极拳和三十二式太极剑作为主干课程,这两项都是世界范围内最普及、最流行的太极运动套路,具有广泛的适应性。考核一般是2个学时。必须要强调的是,武术的攻防技击特点决定于其特有的内容和形式,武术的技击或技击动作,是构成武术内容的主要素材,它贯穿于武术的套路和散打之中。可以说,没有技击动作就没有武术的真正含义。加入了对套路动作攻防的演练,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学习武术。
三、武术课程的考核大纲
《纲要》中指出,学生的学习评价应是对学习效果和过程的评价,主要包括体能与运动技能、认知、学习态度与行为、交往与合作精神、情意表现等。武术课程的考核内容包括平时成绩、体能成绩及技能评价成绩。其中平时成绩占20%,是对学生出勤率和学习态度及课堂中的人际交往的评价;体能成绩是对学生身体素质练习结果的考察,考核内容和评分标准参考《全国大学生身体素质测试标准》;技能评价则是整个评价环节中最重要的一环,必须考虑学生的身体协调性,武术认知的差异,强调学生的技能表现的同时,充分考虑学生的努力程度、练习频度等主观差异,防止一刀切。
科学合理的考核内容、多元互补的考核形式将会激励和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武术套路的技能评定主要考察三路长拳和初级刀术,而武术太极类则主要考察二十四式太极拳和三十二式太极剑。在考察的过程中,教师要把重点放在武术基本功、基本动作上,并且要充分重视每种套路的风格特点,如长拳的特点是放长击远、刚劲有力;太極拳的特点是缓慢柔和、舒展大方;刀的特点是勇猛快速、气势磅礴,剑的特点是轻快敏捷,气韵洒脱,俗语:“刀如游龙,剑如飞凤”。只有把握住了各种套路的特征,才能把其演练风格表达准确。在考核的过程中,我们一般采用的是武术裁判法中的套路评分标准,即:对动作质量实行扣分,对演练风格实行打分的方式。动作质量中的扣分包括动作规格扣分和其他错误的扣分,而演练风格的打分则是对劲力、协调、节奏、风格、配乐的评分演练水平的总体要求是:动作规范、方法正确、劲力充足,用力顺达,力点准确,手、眼、身、法、步配合协调(器械项目需身、械协调),节奏分明,风格突出、内容充实、编排合理、动作与音乐和谐一致。
作者简介:江玲玲(1980-),女,湖北襄阳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为:武术教学与训练,传统体育养生学
参考文献:
[1]董勇.论高校武术发展的特点与对策[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1999(6)
[2]教育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2002
[3]冯传诚.新课程标准下体育院校田径教学改革的思考[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5(10)
[4]赵开.关于普通高校武术文化教育的思考[J].中国科技信息 2010(5)
[5]徐美玲.论武术的攻防技击性[J].浙江体育科学 2003(6)
[6]汪波,周雪荣.“阳光体育运动”视角下大学体育课程设置的困惑与反思[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4,37(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