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现阶段,我国农村留守儿童数量日益增多,留守儿童是弱势群体,同时他们出现的各种各样的社会问题引起了人们的反思,儿童是未来的希望,农村留守儿童的未来是我国农村发展的希望,若不能解决帮助他们解决不良问题,后果则不堪设想。柳城县田厂村是一个典型的留守村庄,佳用希望小学里的学生基本上都是留守儿童,笔者基于他们的个案,分析当前我国农村留守儿童普遍存在的社会问题,深刻探讨其产生的原因,进而提出解决对策。
【关键词】留守儿童;社会问题;原因;对策
据教育部数据显示,2012年义务教育阶段留守儿童达2200万人。如今,留守儿童正日益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庞大的社会群体,特别是社会进入21世纪后越来越多的农村青年外出打工,农村一度出现“386199”现象,即孤寡老人、妇女和儿童留守在农村居住地。老人大多未曾接受教育,知识水平低,加上年迈及身体状况因素对留守儿童的照顾很不到位。农村孩子没人或少人管教,各种社会问题突出,轻者抽烟喝酒,严重者甚至犯罪。
1 概念界定
在我国,关于儿童年龄的界定是指0-14周岁的小孩。“留守儿童”,既可以是指因父母出国工作或求学而留在国内的儿童,也可以是指因父母外出打工而留在农村老家居住地的农村儿童。本文取第二种意思。
2014年全国妇联根据《中国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资料》样本数据推算,全国有农村留守儿童6102.55万,占农村儿童37.7%,占全国儿童21.88%。
农村是我国重要组成部分,农村人口占我国现阶段人口的绝大部分,农村儿童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未来希望,若不能正确引导、教育农村儿童,使之走上正轨,这必将阻碍我国社会的发展。因此笔者亲自下到柳州市柳城县田厂村实地调查,通过与佳用希望小学的老师及学生沟通交流,了解学生的学习、生活、家庭状况及需求,分析他们存在的问题,进而运用所学专业知识,从整体上把握当前我国农村留守儿童的状况,为解决其困境献计献策,为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贡献一份力量。
2 当前我国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社会问题
留守儿童问题一个热点问题,笔者参与了广西汉达社会工作机构在柳城县的未成年人社会保护项目的评估,在当地佳用希望小学进行了为期三天的调研。调研发现,这所小学共设四个年级,分别为三、四、五、六年级。每个年级各设一个班级。三年级的人数为11人,四年级为22人,五年级为18人,六年级为23人。全校学生人数为74人。通过与老师和学生进行访谈,得出:47名学生为父母双方均外出打工,18名学生是父母其中一人外出打工,9名学生父母均在家。父母双方都外出打工的儿童由有亲属关系如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或者伯伯婶婶照看。通过和这些学生交流,笔者发现他们的性格十分鲜明,有的学生过分安静,害羞甚至于自卑,不敢与人打交道。有的则过于外向,十分调皮,不受管教。而有的学生性格则有些偏僻。通过观察,与当地居民家长、校长、老师及学生的访谈,笔者总结了当前我国农村留守儿童普遍存在的社会问题。
2.1 教育问题
留守儿童的教育质量低。1.教育资源匮乏。虽然《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制度,不收取学费、杂费。”解决了义务教育阶段困难家庭孩子上学难的问题,但较城市而言,农村教育资源匮乏,主要表现在:
(1)教育装备不齐全、配套设施跟不上。放眼望去,全国各地农村学校设施简单,教学楼、学生宿舍,没有专门的如特定的音乐、美术等活动教室。笔者走访田厂村佳用希望小学,教学环境一般,简单的教学楼,四个年级,三层楼,教室里课桌陈旧,板凳有损坏的,一个操场供集队升国旗以及日常游戏活动使用。除此之外别无其他,基本的娱乐设施如乒乓球桌、篮球框等都没有。
(2)教师队伍贫乏。一名教师兼任多个学科,学生得不到专业的教育。
2.2 安全问题
留守儿童多集中在中西部如贵州、云南、四川、甘肃等经济欠发达的地区。留守儿童更容易受到伤害。留守儿童存在的安全问题有:意外事故(如车祸)、割伤、烧伤、烫伤、坠落、摔伤、溺水、触电、儿童性侵案(农村留守儿童聚集地是儿童性侵的“重灾区”,性侵案发生在熟人之中占比更重)。
落后地区的养育观念在于重养而不重教。很多年轻夫妇把小孩交由老人照顾,老人的防范意识不强,辨识能力不高。很多农村儿童无人管束,到处瞎逛,监护真空的情况下最容易发生事故。小學生有两个较长假期,暑假炎热之际,乡下多河流,儿童会偷偷跑去洗澡,老人又没法时刻监督,儿童溺水时有发生。另外,儿童走失也时有发生。我们经常在新闻报道中看到留守儿童走失的消息,街道路边也时常粘贴寻人启事的广告。这些走失的儿童或被拐卖或被犯罪分子操控使其身体残废,成为犯罪分子沿街乞讨谋取钱财的工具。
2.3 心理问题
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比较突出。尤其是那些特殊家庭(父母离异或再婚)的孩子。家庭关爱的缺乏,成长道路上父、母爱的缺失,其他同学的歧视都有可能成为他们内心崩溃的最后一根稻草。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表现有:
(1)性格内向、自卑。他们不活泼,沉默少言,胆怯,害怕与人交流,学习成绩不理想,自卑。
(2)孤独感。
(3)抗拒心理。
儿童是指14周岁以下的孩子。从生理上说,这个年纪的孩子极具渴望父母的疼爱,而这种爱惜得不到回应,有可能在他们心中留下憎恨的念头,他们无法理解、不能原谅为了生活而外出打工辛苦赚钱的父母。而且他们也正值青春叛逆期。若不耐心教导,极有可能误入歧途。
2.4 犯罪问题
留守儿童的犯罪问题日益凸显。目前留守儿童的寄养方式有两种:一是交由祖父母或者外祖父母,二是由亲戚照顾。留守儿童认知能力不成熟,青春的儿童特别是男孩子容易迷恋网络游戏,群聚打架斗殴,容易被不法分子操控误入歧途走上犯罪的道路。另外留守儿童中家庭破碎的比例也较高,破碎的家庭中的孩子性格更为偏激,行为更具攻击性,这也是儿童犯罪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 2.5 生活问题
留守儿童之所以被留守在农村居住地归根结底是家庭的经济原因,农村家庭仅靠务农已无法满足家庭生活的开销。父母外出打工后,留守儿童的生活更加没有保障,儿童是长身体的关键时期,农村家庭求吃饱,营养平衡不敢奢求。年纪尚幼的儿童甚至担负起家中的重担,如做家务、干农活。留守儿童的生活十分窘迫。
3 当前我国农村留守儿童社会问题成因
3.1 社会原因
相关儿童保护机制的不完善,整个社会保护意识不强。留守儿童作为一个日益庞大的社会群体,社会关注度高,但真正地如何去维护留守儿童的权利,如何营造一个有利于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氛围还没有一个确切的定论。
3.2 学校原因
首先,农村教学资源匮乏,教师配备不足,造成教师少、学生多,老师忙不过来的现象,而被忽视的学生则有较大出现问题的可能性。缺乏道德素养的教师对问题学生采取责备或无视的态度。“对那些不能很好适应学校生活的儿童,采取责骂与批评只会让这些孩子觉得更自卑”儿童往往有这样一种倾向,如果他觉得被老师重视,就会变得很积极,相反,如果被忽视,则很有可能讨厌老师,从而产生厌学情绪。“如果这种孩子一旦获得教师宠爱,他们通常会成为好学生。如果学习对他们有好处,他们当然会努力学习。”其次,学校的课余活动少。实践证明,那些热爱运动的儿童比只会学习的儿童更外向,农村学校简陋办学条件无法满足儿童多样化需求。最后,学校心理辅导课程少,也无专业心理辅导教师,学校过于重视课程学习从而忽视儿童内心需求。
3.3 家庭原因
监护人监护真空,其他监护人的表现两级分化,要么宠溺要么不管不问,不重视,放任自由,疏于管教,父母为了生存不得以外出,没有能力去照顾。家庭破碎的孩子性格古怪。
3.4 个人原因
留守儿童作为儿童的一种类型,具有一般儿童的基本特征。青春期儿童年纪小,涉世不深,认知能力、辨别善恶能力低。易受周围的人的影响,容易被坏人诱导。身体反抗能力弱,自我保护意识不强,心理素质弱,需要父母的保护。相对于一般同龄儿童,农村留守儿童的现状令人担忧。由于缺少父母的关爱,家庭生活的困难,以及学校成绩的不理想。他们更趋于自卑。“因此,我们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认为,大多数体弱、残疾和丑陋的儿童都有一种强烈的自卑感,这种自卑感通常表现于两种极端的行为方式之中。他们说话时,要么退缩胆怯,要么咄咄逼人。这两种表现表面上互不关联,实际上却同出一源。他们或是说话太多,或是太少,但均是为了追求他人的承認和认同。”
留守儿童是社会上的弱势群体,他们渴望温暖、渴望关怀。成长道路上父、母爱的缺失让他们觉得更像是被扔弃了,他们的内心太脆弱。“如果一个人在年幼的时候曾被无故抛弃,那么野蛮孤僻的个性将伴随他一生。”他们无法理解父母为家庭拼搏的辛酸苦楚,又不能将内心的想法及时沟通,儿童的性格就极容易扭曲,而这种个性对他未来的影响有很大的作用。
4 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社会问题的对策
留守儿童出现的各种社会问题引起了全社会的注意,关爱留守儿童,从身边的每一个人做起,呼吁全社会的力量一起行动。比如北京的“把安全带回家乡”暑假社会实践活动,向农村留守儿童及其家长介绍预防意外伤害的知识,提高儿童和监护人预防意外伤害的能力。南京的公益夏令营,政府购买服务提供支持,让留守儿童与父母团聚。重庆的“政府统筹管理,教育系统具体实施,其他部门密切协作”农村留守儿童管理体系和工作网络,保障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河南中小学建立的留守儿童档案和帮扶制度,确保每个留守儿童都有帮扶教师等等。解决留守儿童出现的不良问题可采取多种措施,具体如下。
4.1 在法律法规和乡归民约等方面强化父母的法定监护职责,完善监护制度
加强对年轻家长的教育并且加强父母的监护力度以便给留守儿童更多关爱。农村家庭父母外出打工,对儿童的照顾自然存在疏忽是不可避免的但并不是没有途径可以弥补。相关部门比如当地教育局和学校以及村委会可以开展相关教育宣传,给家长灌输相关知识,让家长真正了解孩子的内心需求。平时外出打工的父母可以多打电话和孩子沟通,除了过问学习还可以多用电话和孩子们谈心,更多地了解孩子的生活,有哪些困难疑惑,有哪些可以分享的开心事情让孩子体会到父母的亲情和爱意。如此,就算父母远在他地,留守儿童至少知道父母是爱自己的。
4.2 充分发挥学校的功能,营造良好的学校氛围
学校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和家长联系卡。摸清各留守儿童的具体情况,实施留守儿童帮扶措施,给予留守儿童更多关爱。学校除了正常教授学业外,更要多花时间关爱留守儿童的内心世界,帮助他们走出留守困境。定期对留守儿童进行心理疏导,集中留守儿童进行谈心活动,告诉他们父母外出打工的艰难,从而教导学生认真学习,养成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习惯,万万不可自暴自弃。同时,学校在任课教师培养方面也应加大投入,数量与质量并驾齐驱。教师注重因材施教,充分尊重每个学生并能发挥他们饿特别,不歧视学生,不对学生有偏见。
4.3 加快新农村建设和小城镇建设,吸引外出农民返乡结业创业
缩小城乡差距,加快农村经济发展是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根本策略。我国城乡之间发展不平衡,导致大量人员从贫穷落后的农村外出到城市谋生,留下老人、小孩在农村居住地,导致留守儿童缺乏及时的照顾而问题突出。政府应当加快农村建设,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吸引农民返乡发展,使得留守儿童能和父母团圆。
4.4 动员多方力量,全社会一起关爱留守儿童
动员社会力量帮助关爱留守儿童。政府及其相关部门的努力。当地教育局和团委以及妇联为留守儿童花费了不少苦心。四川是我国人口输出的最大省份,也是个典型的留守儿童大省。近日,四川探索留守儿童解决办法,即每个村配一名“童伴妈妈”负责建立儿童档案、甄别和协助解决儿童需求。二、政府购买社会服务项目。笔者在田厂村佳用希望小学调研时发现,紧挨在学校旁边是社工站,社工站立足社区,建立困境未成年人档案,及时回应困境未成年人及其家庭的需求与困难,宣传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在社区和家庭的源头预防和杜绝未成年人流浪或者其他不良事件的发展。笔者在走访过程中,村民、教师、学校对社工站一致好评。三、动员社会志愿服务组织。越来越多的高校学生志愿者在假期参加三下乡活动、暑期调研。一方面他们自己收获了实践经验,另一方面弥补父母不在身边的留守儿童,陪伴他们度过一个愉快的假期。
参考文献
[1]王康,拓宏伟.当前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J].法制与社会,2013.
[2]张艳娥.地方政府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对策探究[J].管理学家,2014.
[3]张海珠.我国农村留守儿童的问题及原因分析[J].网友世界·云教育,2014.
现阶段,我国农村留守儿童数量日益增多,留守儿童是弱势群体,同时他们出现的各种各样的社会问题引起了人们的反思,儿童是未来的希望,农村留守儿童的未来是我国农村发展的希望,若不能解决帮助他们解决不良问题,后果则不堪设想。柳城县田厂村是一个典型的留守村庄,佳用希望小学里的学生基本上都是留守儿童,笔者基于他们的个案,分析当前我国农村留守儿童普遍存在的社会问题,深刻探讨其产生的原因,进而提出解决对策。
【关键词】留守儿童;社会问题;原因;对策
据教育部数据显示,2012年义务教育阶段留守儿童达2200万人。如今,留守儿童正日益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庞大的社会群体,特别是社会进入21世纪后越来越多的农村青年外出打工,农村一度出现“386199”现象,即孤寡老人、妇女和儿童留守在农村居住地。老人大多未曾接受教育,知识水平低,加上年迈及身体状况因素对留守儿童的照顾很不到位。农村孩子没人或少人管教,各种社会问题突出,轻者抽烟喝酒,严重者甚至犯罪。
1 概念界定
在我国,关于儿童年龄的界定是指0-14周岁的小孩。“留守儿童”,既可以是指因父母出国工作或求学而留在国内的儿童,也可以是指因父母外出打工而留在农村老家居住地的农村儿童。本文取第二种意思。
2014年全国妇联根据《中国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资料》样本数据推算,全国有农村留守儿童6102.55万,占农村儿童37.7%,占全国儿童21.88%。
农村是我国重要组成部分,农村人口占我国现阶段人口的绝大部分,农村儿童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未来希望,若不能正确引导、教育农村儿童,使之走上正轨,这必将阻碍我国社会的发展。因此笔者亲自下到柳州市柳城县田厂村实地调查,通过与佳用希望小学的老师及学生沟通交流,了解学生的学习、生活、家庭状况及需求,分析他们存在的问题,进而运用所学专业知识,从整体上把握当前我国农村留守儿童的状况,为解决其困境献计献策,为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贡献一份力量。
2 当前我国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社会问题
留守儿童问题一个热点问题,笔者参与了广西汉达社会工作机构在柳城县的未成年人社会保护项目的评估,在当地佳用希望小学进行了为期三天的调研。调研发现,这所小学共设四个年级,分别为三、四、五、六年级。每个年级各设一个班级。三年级的人数为11人,四年级为22人,五年级为18人,六年级为23人。全校学生人数为74人。通过与老师和学生进行访谈,得出:47名学生为父母双方均外出打工,18名学生是父母其中一人外出打工,9名学生父母均在家。父母双方都外出打工的儿童由有亲属关系如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或者伯伯婶婶照看。通过和这些学生交流,笔者发现他们的性格十分鲜明,有的学生过分安静,害羞甚至于自卑,不敢与人打交道。有的则过于外向,十分调皮,不受管教。而有的学生性格则有些偏僻。通过观察,与当地居民家长、校长、老师及学生的访谈,笔者总结了当前我国农村留守儿童普遍存在的社会问题。
2.1 教育问题
留守儿童的教育质量低。1.教育资源匮乏。虽然《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制度,不收取学费、杂费。”解决了义务教育阶段困难家庭孩子上学难的问题,但较城市而言,农村教育资源匮乏,主要表现在:
(1)教育装备不齐全、配套设施跟不上。放眼望去,全国各地农村学校设施简单,教学楼、学生宿舍,没有专门的如特定的音乐、美术等活动教室。笔者走访田厂村佳用希望小学,教学环境一般,简单的教学楼,四个年级,三层楼,教室里课桌陈旧,板凳有损坏的,一个操场供集队升国旗以及日常游戏活动使用。除此之外别无其他,基本的娱乐设施如乒乓球桌、篮球框等都没有。
(2)教师队伍贫乏。一名教师兼任多个学科,学生得不到专业的教育。
2.2 安全问题
留守儿童多集中在中西部如贵州、云南、四川、甘肃等经济欠发达的地区。留守儿童更容易受到伤害。留守儿童存在的安全问题有:意外事故(如车祸)、割伤、烧伤、烫伤、坠落、摔伤、溺水、触电、儿童性侵案(农村留守儿童聚集地是儿童性侵的“重灾区”,性侵案发生在熟人之中占比更重)。
落后地区的养育观念在于重养而不重教。很多年轻夫妇把小孩交由老人照顾,老人的防范意识不强,辨识能力不高。很多农村儿童无人管束,到处瞎逛,监护真空的情况下最容易发生事故。小學生有两个较长假期,暑假炎热之际,乡下多河流,儿童会偷偷跑去洗澡,老人又没法时刻监督,儿童溺水时有发生。另外,儿童走失也时有发生。我们经常在新闻报道中看到留守儿童走失的消息,街道路边也时常粘贴寻人启事的广告。这些走失的儿童或被拐卖或被犯罪分子操控使其身体残废,成为犯罪分子沿街乞讨谋取钱财的工具。
2.3 心理问题
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比较突出。尤其是那些特殊家庭(父母离异或再婚)的孩子。家庭关爱的缺乏,成长道路上父、母爱的缺失,其他同学的歧视都有可能成为他们内心崩溃的最后一根稻草。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表现有:
(1)性格内向、自卑。他们不活泼,沉默少言,胆怯,害怕与人交流,学习成绩不理想,自卑。
(2)孤独感。
(3)抗拒心理。
儿童是指14周岁以下的孩子。从生理上说,这个年纪的孩子极具渴望父母的疼爱,而这种爱惜得不到回应,有可能在他们心中留下憎恨的念头,他们无法理解、不能原谅为了生活而外出打工辛苦赚钱的父母。而且他们也正值青春叛逆期。若不耐心教导,极有可能误入歧途。
2.4 犯罪问题
留守儿童的犯罪问题日益凸显。目前留守儿童的寄养方式有两种:一是交由祖父母或者外祖父母,二是由亲戚照顾。留守儿童认知能力不成熟,青春的儿童特别是男孩子容易迷恋网络游戏,群聚打架斗殴,容易被不法分子操控误入歧途走上犯罪的道路。另外留守儿童中家庭破碎的比例也较高,破碎的家庭中的孩子性格更为偏激,行为更具攻击性,这也是儿童犯罪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 2.5 生活问题
留守儿童之所以被留守在农村居住地归根结底是家庭的经济原因,农村家庭仅靠务农已无法满足家庭生活的开销。父母外出打工后,留守儿童的生活更加没有保障,儿童是长身体的关键时期,农村家庭求吃饱,营养平衡不敢奢求。年纪尚幼的儿童甚至担负起家中的重担,如做家务、干农活。留守儿童的生活十分窘迫。
3 当前我国农村留守儿童社会问题成因
3.1 社会原因
相关儿童保护机制的不完善,整个社会保护意识不强。留守儿童作为一个日益庞大的社会群体,社会关注度高,但真正地如何去维护留守儿童的权利,如何营造一个有利于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氛围还没有一个确切的定论。
3.2 学校原因
首先,农村教学资源匮乏,教师配备不足,造成教师少、学生多,老师忙不过来的现象,而被忽视的学生则有较大出现问题的可能性。缺乏道德素养的教师对问题学生采取责备或无视的态度。“对那些不能很好适应学校生活的儿童,采取责骂与批评只会让这些孩子觉得更自卑”儿童往往有这样一种倾向,如果他觉得被老师重视,就会变得很积极,相反,如果被忽视,则很有可能讨厌老师,从而产生厌学情绪。“如果这种孩子一旦获得教师宠爱,他们通常会成为好学生。如果学习对他们有好处,他们当然会努力学习。”其次,学校的课余活动少。实践证明,那些热爱运动的儿童比只会学习的儿童更外向,农村学校简陋办学条件无法满足儿童多样化需求。最后,学校心理辅导课程少,也无专业心理辅导教师,学校过于重视课程学习从而忽视儿童内心需求。
3.3 家庭原因
监护人监护真空,其他监护人的表现两级分化,要么宠溺要么不管不问,不重视,放任自由,疏于管教,父母为了生存不得以外出,没有能力去照顾。家庭破碎的孩子性格古怪。
3.4 个人原因
留守儿童作为儿童的一种类型,具有一般儿童的基本特征。青春期儿童年纪小,涉世不深,认知能力、辨别善恶能力低。易受周围的人的影响,容易被坏人诱导。身体反抗能力弱,自我保护意识不强,心理素质弱,需要父母的保护。相对于一般同龄儿童,农村留守儿童的现状令人担忧。由于缺少父母的关爱,家庭生活的困难,以及学校成绩的不理想。他们更趋于自卑。“因此,我们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认为,大多数体弱、残疾和丑陋的儿童都有一种强烈的自卑感,这种自卑感通常表现于两种极端的行为方式之中。他们说话时,要么退缩胆怯,要么咄咄逼人。这两种表现表面上互不关联,实际上却同出一源。他们或是说话太多,或是太少,但均是为了追求他人的承認和认同。”
留守儿童是社会上的弱势群体,他们渴望温暖、渴望关怀。成长道路上父、母爱的缺失让他们觉得更像是被扔弃了,他们的内心太脆弱。“如果一个人在年幼的时候曾被无故抛弃,那么野蛮孤僻的个性将伴随他一生。”他们无法理解父母为家庭拼搏的辛酸苦楚,又不能将内心的想法及时沟通,儿童的性格就极容易扭曲,而这种个性对他未来的影响有很大的作用。
4 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社会问题的对策
留守儿童出现的各种社会问题引起了全社会的注意,关爱留守儿童,从身边的每一个人做起,呼吁全社会的力量一起行动。比如北京的“把安全带回家乡”暑假社会实践活动,向农村留守儿童及其家长介绍预防意外伤害的知识,提高儿童和监护人预防意外伤害的能力。南京的公益夏令营,政府购买服务提供支持,让留守儿童与父母团聚。重庆的“政府统筹管理,教育系统具体实施,其他部门密切协作”农村留守儿童管理体系和工作网络,保障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河南中小学建立的留守儿童档案和帮扶制度,确保每个留守儿童都有帮扶教师等等。解决留守儿童出现的不良问题可采取多种措施,具体如下。
4.1 在法律法规和乡归民约等方面强化父母的法定监护职责,完善监护制度
加强对年轻家长的教育并且加强父母的监护力度以便给留守儿童更多关爱。农村家庭父母外出打工,对儿童的照顾自然存在疏忽是不可避免的但并不是没有途径可以弥补。相关部门比如当地教育局和学校以及村委会可以开展相关教育宣传,给家长灌输相关知识,让家长真正了解孩子的内心需求。平时外出打工的父母可以多打电话和孩子沟通,除了过问学习还可以多用电话和孩子们谈心,更多地了解孩子的生活,有哪些困难疑惑,有哪些可以分享的开心事情让孩子体会到父母的亲情和爱意。如此,就算父母远在他地,留守儿童至少知道父母是爱自己的。
4.2 充分发挥学校的功能,营造良好的学校氛围
学校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和家长联系卡。摸清各留守儿童的具体情况,实施留守儿童帮扶措施,给予留守儿童更多关爱。学校除了正常教授学业外,更要多花时间关爱留守儿童的内心世界,帮助他们走出留守困境。定期对留守儿童进行心理疏导,集中留守儿童进行谈心活动,告诉他们父母外出打工的艰难,从而教导学生认真学习,养成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习惯,万万不可自暴自弃。同时,学校在任课教师培养方面也应加大投入,数量与质量并驾齐驱。教师注重因材施教,充分尊重每个学生并能发挥他们饿特别,不歧视学生,不对学生有偏见。
4.3 加快新农村建设和小城镇建设,吸引外出农民返乡结业创业
缩小城乡差距,加快农村经济发展是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根本策略。我国城乡之间发展不平衡,导致大量人员从贫穷落后的农村外出到城市谋生,留下老人、小孩在农村居住地,导致留守儿童缺乏及时的照顾而问题突出。政府应当加快农村建设,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吸引农民返乡发展,使得留守儿童能和父母团圆。
4.4 动员多方力量,全社会一起关爱留守儿童
动员社会力量帮助关爱留守儿童。政府及其相关部门的努力。当地教育局和团委以及妇联为留守儿童花费了不少苦心。四川是我国人口输出的最大省份,也是个典型的留守儿童大省。近日,四川探索留守儿童解决办法,即每个村配一名“童伴妈妈”负责建立儿童档案、甄别和协助解决儿童需求。二、政府购买社会服务项目。笔者在田厂村佳用希望小学调研时发现,紧挨在学校旁边是社工站,社工站立足社区,建立困境未成年人档案,及时回应困境未成年人及其家庭的需求与困难,宣传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在社区和家庭的源头预防和杜绝未成年人流浪或者其他不良事件的发展。笔者在走访过程中,村民、教师、学校对社工站一致好评。三、动员社会志愿服务组织。越来越多的高校学生志愿者在假期参加三下乡活动、暑期调研。一方面他们自己收获了实践经验,另一方面弥补父母不在身边的留守儿童,陪伴他们度过一个愉快的假期。
参考文献
[1]王康,拓宏伟.当前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J].法制与社会,2013.
[2]张艳娥.地方政府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对策探究[J].管理学家,2014.
[3]张海珠.我国农村留守儿童的问题及原因分析[J].网友世界·云教育,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