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杰出人物步入晚年,往往繁华落尽,复归平淡,却又常虑及未来,忧思人类。孔子倾心“大同”,康德向往人类“永久和平”,费孝通80岁时,则提出过“文化自觉”。
我理解:费老的文化自觉,是想说随着科技、市场、生态等的日益一体,世界也日益变小,小成“地球村”;然而,国家间依然处于“战国时代”,人类命运比以往更危险。他希望:一方面,各民族都有“自知之明”;另一方面,还能站在他国立场“推己及人”;最终“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他还说:这其实也是人类发展的历程:开头彼此分隔,各以其文化为最美;后来,相互交流,逐渐超越自身,承认以至欣赏别人;再往后,齐心共建一体的大文化;最后,走向“天下大同”。1 按此境界和历程,试给“五四运动”定个位。
一、“各美其美”
费孝通说:“进入现代社会之前,世界上各个群体大多是处在封闭状态之中……各个群体各自有各自的传统价值标准,而且都认为只有自己的标准是美的,排斥别人的价值标准。”2 传统中国人也曾觉得自家最美:“中国疆宇为天下之至中,风气为天下之至正, 山岳为天下之至秀,江海为天下之至通,壤衍为天下之至腴,物产为天下之至富,而京师之建、礼法之防、伦常之立,又为天下之至古至备而至隆。”3 此时,当然不需要新文化。
二、“美人之美”
费老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不同群体相互间隔绝的状态渐渐地被打破了……尤其是跨进20世纪以来,全世界……被捆成了一个休戚相关的整体。”4 打破中、西“相互隔绝的状态”的,是西方的坚船利炮。马、恩曾断言:“资产阶级……它迫使一切民族——如果它们不想灭亡的话——采用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正像它使农村从属于城市一样,它使未开化和半开化的国家从属于文明的国家,使农民的民族从属于资产阶级的民族,使东方从属于西方。”5
这个过程使中国人感到屈辱与焦虑:“权臣谋国者,和则损威而辱国,战则外强而中干。是宜盛也,乃不盛而衰;宜强也,乃不强而弱;宜兴也,乃不兴而废;宜富也,乃不富而贫……”6
开始,中国只想做点修补工作,然而,向西方学武备的洋务运动,甲午战败而终;西方学立宪的戊戌变法,百日维新而亡;向西方学共和制的辛亥革命,看似成功,但不彻底;于是到1919年,中国身为战胜国而参加巴黎和会,却又因弱国被列强恣意践踏主权……于是,青年奋起,全国由爱国激情而扩展至向西方学习文化的思潮。
总之,中国人是带着应激的情绪,对传统的反思与批判,对西方(含欧美与马克思主义)的向往与追随,被动走向“美人之美”的。“五四人物,不是悲歌慷慨,便是迫不及待”,大多倾慕西方,鄙视自家文化“是陈腐而邪恶的”,而“整体性或全盘式的反传统思想在五四时代占有极大的优势”。7
亲历运动并入狱过的陈青之说:“‘五四’运动以前,中国民族的思想差不多完全受孔子学说的支配……‘五四’运动以后,中国民族的思想差不多完全受欧美学说的支配”。他还记载了欧美 “西药”对教育的“负作用”:“一班青年如抉开了藩笼一般……尽量向个性方面发展、自由方面活动:个性发展到了极点,更无团体协作的精神;自由活动到了极点,更无遵守纪律的习惯。于是自‘五四’运动以后,全國学校,风潮屡起……学生罢课,教职员罢工……简直是年年皆有,省省不虚。政局愈弄愈坏,教育经费愈欠愈多,教育界愈过愈穷,全国教育差不多到了破产的境地……”8
显然,慷慨悲歌、藩笼乍开的“五四”时代,并没有做到费老心目中“美人之美”的从容——“不仅欣赏本民族的文化,还要发自内心地欣赏异民族的文化”。相反,“由于受一种被扭曲的心理的影响,容易产生两种截然相反的倾向:一种是妄自菲薄,盲目崇拜西方;一种是闭关排外,甚至极端仇视西方。”9
三、“美美与共”与“天下大同”
在费老的心目中,“美美与共”是以高远、平等、平和的眼界和心境,相互尊重,将种种不同文化视为不可或缺的“地球文明大生态”的高境界。这不但在“五四”时代稀缺,就是今天,仍显得遥远。因此,他感慨当今人类社会仍处于“战国时代”10,国际关系中依然“六神无主”、“群龙无首”11,仍缺乏公认、相通的生存之道。“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它正在不断地发展,而且发展的节奏越来越快,这种发展最后会把人类社会带到一个什么地方,真的是很难说……老实说,在我的思想里面,觉得如果这样下去实在不行,最终也许是人类的毁灭。”12
费老清楚:矛盾的主导方面在西方:“近百年来,随着西方强势文化的扩张,‘自我中心主义’在一些人的头脑里大大地膨胀起来,‘西方至上主义’‘殖民主义’‘极端国家民族主义’和‘种族主义’等等思潮……是造成很多国际性问题的重要原因”。13但发展中国家也产生出别样心态:“其中不乏与‘西方至上主义’相对立甚至相对抗的思潮;这个状况,被一些人称作是‘文明的冲突’,这种冲突已经影响到了今天的世界局势。” 14
在这个群龙无首的战国时代,费先生寄希望于中国与中国文化。他曾说:“我在孔林里反复地思考,看来当前人类正需要一个新时代的孔子了……看来我自己是见不到这个新的孔子了。但是我希望在新的未来的一代人中能出生一个这样的孔子,他将通过科学,联系实际,为全人类共同生存下去寻找一个办法。”15他常念及“中和位育”“天人合一”等中华优秀传统理念,还说:“我们平时常说的‘凡事不要光想着自己,要想到人家’这句话……是中国人一个传统的、十分重要的为人处世的原则,类似的‘原则’在老百姓中流传的还有很多。”“如果再扩大一些……其结果,必然能够增进不同文明中普通成员之间良好的沟通、交流和理解……那么,今天世界上诸多民族和文明之间的矛盾、偏见、冲突以及冤冤相报、以暴制暴等等就有了化解和消除的希望。”“我相信,在今后中国越来越广泛、深入地融入到世界的过程中,一定能为重构全球化和不同文明之间的关系做出应有的贡献”16
另一方面,临终前一年,94岁的费老对中国未来的国际形象似乎也心存隐忧:“作为非西方文明主要代表之一的中国,长期以来遭受殖民主义、帝国主义的欺压……如今昂首屹立在世界上的经历,对中华民族面对全球化时的心态,必然会产生巨大的影响,尤其是当中国的综合实力和国际地位不断提高的时候,我们更应该加强‘文化自觉’的反思,使我们能够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状况,摆正在世界上的位置”,“文化上的唯我独尊、固步自封,对其他文明视而不见,都不是文明的生存之道。只有交流、理解、共享、融合才是世界文明共存共荣的根本出路。”17
记得费老自认为是“五四运动”的后来者与继承人,但我以为他超越了那个时代的心胸和眼界。当今,中国已进入一个比费老生前更高大更强盛的时代,这是一个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增强文化自觉、进一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营造世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新时代。费老有知,当含笑九泉……
回顾“五四运动”,我看到它巨大的历史合理性和进步性,也看到它特殊的时代局限。感谢“五四”,催生出中国共产党,还孕育了费先生那一代志士仁人,让中国有了一个更广阔的视野和更坚实的生存发展基础。我们或许应该像费老那样,超越“五四”,更上层楼:尊重世界,也让世界尊重中国、中国人和中华文化,美美与共,共同营建“天下大同”的新局面。
(作者为贵州省文史研究馆原馆长)
注释:
1.费孝通论文化与文化自觉[M].北京:群言出版社,2007,下简称“论文化自觉”
2、4.东方文明和二十一世纪和平,见“论文化自觉”,第167页
3.何启,胡礼垣.新政真诠二编·新政论议[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第1994页;第103页
5.共产党宣言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二卷[M].中共中央编译局.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第35页;第36页
6.新政真诠二编·新政论议,第104页
7.林毓生.五四式反传统思想与中国意识的危机,见中国传统的创造性转化[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8,第149页;第150页;第151页
8.中国教育史[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3,第763页;第756页;第757页
9、13、14、16、17.“美美与共”与人类文明,见“论文化自觉”,第441页;第431页;第435—439页
10.从小培养二十一世纪的人,见“论文化自觉”,第82页
11.面对世纪之交,回顾传统文化,见“论文化自觉”,第128页
12.关于“多元化的西部文化”和“文化生态失衡问题”,见“论文化自觉”,第336页
15.孔林片思,见“论文化自觉”,第93页
我理解:费老的文化自觉,是想说随着科技、市场、生态等的日益一体,世界也日益变小,小成“地球村”;然而,国家间依然处于“战国时代”,人类命运比以往更危险。他希望:一方面,各民族都有“自知之明”;另一方面,还能站在他国立场“推己及人”;最终“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他还说:这其实也是人类发展的历程:开头彼此分隔,各以其文化为最美;后来,相互交流,逐渐超越自身,承认以至欣赏别人;再往后,齐心共建一体的大文化;最后,走向“天下大同”。1 按此境界和历程,试给“五四运动”定个位。
一、“各美其美”
费孝通说:“进入现代社会之前,世界上各个群体大多是处在封闭状态之中……各个群体各自有各自的传统价值标准,而且都认为只有自己的标准是美的,排斥别人的价值标准。”2 传统中国人也曾觉得自家最美:“中国疆宇为天下之至中,风气为天下之至正, 山岳为天下之至秀,江海为天下之至通,壤衍为天下之至腴,物产为天下之至富,而京师之建、礼法之防、伦常之立,又为天下之至古至备而至隆。”3 此时,当然不需要新文化。
二、“美人之美”
费老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不同群体相互间隔绝的状态渐渐地被打破了……尤其是跨进20世纪以来,全世界……被捆成了一个休戚相关的整体。”4 打破中、西“相互隔绝的状态”的,是西方的坚船利炮。马、恩曾断言:“资产阶级……它迫使一切民族——如果它们不想灭亡的话——采用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正像它使农村从属于城市一样,它使未开化和半开化的国家从属于文明的国家,使农民的民族从属于资产阶级的民族,使东方从属于西方。”5
这个过程使中国人感到屈辱与焦虑:“权臣谋国者,和则损威而辱国,战则外强而中干。是宜盛也,乃不盛而衰;宜强也,乃不强而弱;宜兴也,乃不兴而废;宜富也,乃不富而贫……”6
开始,中国只想做点修补工作,然而,向西方学武备的洋务运动,甲午战败而终;西方学立宪的戊戌变法,百日维新而亡;向西方学共和制的辛亥革命,看似成功,但不彻底;于是到1919年,中国身为战胜国而参加巴黎和会,却又因弱国被列强恣意践踏主权……于是,青年奋起,全国由爱国激情而扩展至向西方学习文化的思潮。
总之,中国人是带着应激的情绪,对传统的反思与批判,对西方(含欧美与马克思主义)的向往与追随,被动走向“美人之美”的。“五四人物,不是悲歌慷慨,便是迫不及待”,大多倾慕西方,鄙视自家文化“是陈腐而邪恶的”,而“整体性或全盘式的反传统思想在五四时代占有极大的优势”。7
亲历运动并入狱过的陈青之说:“‘五四’运动以前,中国民族的思想差不多完全受孔子学说的支配……‘五四’运动以后,中国民族的思想差不多完全受欧美学说的支配”。他还记载了欧美 “西药”对教育的“负作用”:“一班青年如抉开了藩笼一般……尽量向个性方面发展、自由方面活动:个性发展到了极点,更无团体协作的精神;自由活动到了极点,更无遵守纪律的习惯。于是自‘五四’运动以后,全國学校,风潮屡起……学生罢课,教职员罢工……简直是年年皆有,省省不虚。政局愈弄愈坏,教育经费愈欠愈多,教育界愈过愈穷,全国教育差不多到了破产的境地……”8
显然,慷慨悲歌、藩笼乍开的“五四”时代,并没有做到费老心目中“美人之美”的从容——“不仅欣赏本民族的文化,还要发自内心地欣赏异民族的文化”。相反,“由于受一种被扭曲的心理的影响,容易产生两种截然相反的倾向:一种是妄自菲薄,盲目崇拜西方;一种是闭关排外,甚至极端仇视西方。”9
三、“美美与共”与“天下大同”
在费老的心目中,“美美与共”是以高远、平等、平和的眼界和心境,相互尊重,将种种不同文化视为不可或缺的“地球文明大生态”的高境界。这不但在“五四”时代稀缺,就是今天,仍显得遥远。因此,他感慨当今人类社会仍处于“战国时代”10,国际关系中依然“六神无主”、“群龙无首”11,仍缺乏公认、相通的生存之道。“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它正在不断地发展,而且发展的节奏越来越快,这种发展最后会把人类社会带到一个什么地方,真的是很难说……老实说,在我的思想里面,觉得如果这样下去实在不行,最终也许是人类的毁灭。”12
费老清楚:矛盾的主导方面在西方:“近百年来,随着西方强势文化的扩张,‘自我中心主义’在一些人的头脑里大大地膨胀起来,‘西方至上主义’‘殖民主义’‘极端国家民族主义’和‘种族主义’等等思潮……是造成很多国际性问题的重要原因”。13但发展中国家也产生出别样心态:“其中不乏与‘西方至上主义’相对立甚至相对抗的思潮;这个状况,被一些人称作是‘文明的冲突’,这种冲突已经影响到了今天的世界局势。” 14
在这个群龙无首的战国时代,费先生寄希望于中国与中国文化。他曾说:“我在孔林里反复地思考,看来当前人类正需要一个新时代的孔子了……看来我自己是见不到这个新的孔子了。但是我希望在新的未来的一代人中能出生一个这样的孔子,他将通过科学,联系实际,为全人类共同生存下去寻找一个办法。”15他常念及“中和位育”“天人合一”等中华优秀传统理念,还说:“我们平时常说的‘凡事不要光想着自己,要想到人家’这句话……是中国人一个传统的、十分重要的为人处世的原则,类似的‘原则’在老百姓中流传的还有很多。”“如果再扩大一些……其结果,必然能够增进不同文明中普通成员之间良好的沟通、交流和理解……那么,今天世界上诸多民族和文明之间的矛盾、偏见、冲突以及冤冤相报、以暴制暴等等就有了化解和消除的希望。”“我相信,在今后中国越来越广泛、深入地融入到世界的过程中,一定能为重构全球化和不同文明之间的关系做出应有的贡献”16
另一方面,临终前一年,94岁的费老对中国未来的国际形象似乎也心存隐忧:“作为非西方文明主要代表之一的中国,长期以来遭受殖民主义、帝国主义的欺压……如今昂首屹立在世界上的经历,对中华民族面对全球化时的心态,必然会产生巨大的影响,尤其是当中国的综合实力和国际地位不断提高的时候,我们更应该加强‘文化自觉’的反思,使我们能够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状况,摆正在世界上的位置”,“文化上的唯我独尊、固步自封,对其他文明视而不见,都不是文明的生存之道。只有交流、理解、共享、融合才是世界文明共存共荣的根本出路。”17
记得费老自认为是“五四运动”的后来者与继承人,但我以为他超越了那个时代的心胸和眼界。当今,中国已进入一个比费老生前更高大更强盛的时代,这是一个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增强文化自觉、进一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营造世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新时代。费老有知,当含笑九泉……
回顾“五四运动”,我看到它巨大的历史合理性和进步性,也看到它特殊的时代局限。感谢“五四”,催生出中国共产党,还孕育了费先生那一代志士仁人,让中国有了一个更广阔的视野和更坚实的生存发展基础。我们或许应该像费老那样,超越“五四”,更上层楼:尊重世界,也让世界尊重中国、中国人和中华文化,美美与共,共同营建“天下大同”的新局面。
(作者为贵州省文史研究馆原馆长)
注释:
1.费孝通论文化与文化自觉[M].北京:群言出版社,2007,下简称“论文化自觉”
2、4.东方文明和二十一世纪和平,见“论文化自觉”,第167页
3.何启,胡礼垣.新政真诠二编·新政论议[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第1994页;第103页
5.共产党宣言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二卷[M].中共中央编译局.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第35页;第36页
6.新政真诠二编·新政论议,第104页
7.林毓生.五四式反传统思想与中国意识的危机,见中国传统的创造性转化[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8,第149页;第150页;第151页
8.中国教育史[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3,第763页;第756页;第757页
9、13、14、16、17.“美美与共”与人类文明,见“论文化自觉”,第441页;第431页;第435—439页
10.从小培养二十一世纪的人,见“论文化自觉”,第82页
11.面对世纪之交,回顾传统文化,见“论文化自觉”,第128页
12.关于“多元化的西部文化”和“文化生态失衡问题”,见“论文化自觉”,第336页
15.孔林片思,见“论文化自觉”,第93页